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九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8)

1. 馬蟻窩門主論

澄曰:馬蟻窩,乃無意腳踹馬蟻而成,或風濕結成,多生手足,形似蟻窩,儼如針眼,奇癢入心,破流脂水。宜用穿山甲外敷,亦有手背手腕生者。

白話文:

澄曰:馬蟻窩,是因為無意間用腳踢到了螞蟻,或者因為風濕而形成的。通常長在手腳上,形狀像螞蟻窩,大小如同針眼,奇癢難耐,會破裂流出油脂和水。可以將穿山甲磨成粉末外敷患處。也有長在手背和手腕上的。

2. 馬蟻窩門主方

錫灰膏(陳楚陽。)治馬蟻窩,血瘋臁瘡,癢極不可忍者。

鍚灰(篩取細者,二錢五分),輕粉(一錢五分),蔥白(一根)

同生犍豬油去皮、膜搗膏,用刷子腳搽瘡上,外以三退紙封之,三日全愈。

白話文:

將豬油和犍肉一起搗成膏狀,用刷子的根部塗抹在瘡口上,外面用三退紙封住,三天後就能痊癒。

三退紙

蟬蛻鳳凰衣(各三錢),密陀僧(六錢)

白話文:

  • 蟬蛻:蟬的蛻皮,具有清熱、祛風、透疹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麻疹等疾病。

  • 鳳凰衣:即木芙蓉花的花瓣,具有清熱、止血、化瘀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吐血、咯血、痢疾等疾病。

  • 密陀僧:即硫酸銅,具有清熱、燥濕、殺蟲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瘡癤、濕疹、腳氣等疾病。

將這三種中藥材混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清熱、祛風、透疹、止血、化瘀、燥濕、殺蟲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麻疹、吐血、咯血、痢疾、瘡癤、濕疹、腳氣等疾病。

桐油八兩熬成膏,以刷蘸膏,於連四紙上陰乾,用時照瘡大小剪貼,三日一換,換三次全愈。如癢極搽錫灰膏收功。

白話文:

把八兩桐油熬成膏狀,用刷子沾取膏狀物,塗在四層紙上,陰乾備用。使用時,根據傷口大小剪下貼上,三日更換一次,更換三次即可痊癒。如果傷口很癢,可以用錫灰膏塗抹止癢,以收尾功。

又方

密陀僧(三錢),百草霜,風化石灰(各五錢),黴酒麴(一兩五錢)

白話文:

密陀僧(三錢),百草霜,風化石灰(各五錢),黴酒麴(一兩五錢)

密陀僧(三錢),百草霜,風化石灰(各五錢),酒麴黴菌(一兩五錢)

共為末,先以松毛須搗爛,煎湯先透,再用松毛須燒煙燻之,任其流水,拭乾,再以桐油調敷,頻用桐油潤之,每日一換,七日除根。

白話文:

把它們混合研磨成粉末。先把松毛尖搗碎,煎出藥汁洗淨患處,再用松毛尖燒出煙霧燻烤患處,讓藥汁滲透進去。然後用布擦乾,再用桐油混合塗抹患處。頻繁地用桐油潤澤患處,每天換藥一次,七天即可根除。

又方,大黃,研末桐油調敷。

又方,桐油簍蓋包患處,數夜即效。

馬蟻窩並癢極成片之瘡。(吳越千。)

輕粉(二錢),穿山甲(一兩。新瓦上炙,剪成豆大,再用土炒成珠)

共研細,以甘草湯洗淨,用熟雞蛋黃炒出油,調搽。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甘草湯清洗乾淨,再用煮熟的雞蛋黃炒出油,然後調和搽在患處。

指縫搔癢成瘡,有竅出血不止,多年糞桶篾箍燒灰敷之。

3. 痠痛門主論

陳實功曰:痠痛乃風寒氣鬱於皮毛,致血不榮於肌表,謂皮槁則多痛,手足似無皮之狀,是酸苦生焉。可將蔥湯浸洗良久,隨以潤肌膏擦之,就暖勿見風冷,自愈。如每逢冬時即發者,須預於三伏時,曬搗爛大蒜,間擦三次,永不再發。經曰:寒因熱用,其理甚明。(《正宗》)

白話文:

陳實功說:痠痛是風寒之氣鬱滯於皮膚毛孔,導致血液不榮於肌肉表皮,所以皮肉枯槁就容易疼痛,手腳就像沒有皮膚一樣,於是產生痠痛的症狀。可以用蔥湯浸泡清洗患處很長時間,然後塗抹潤肌膏,注意保暖,不要讓患處接觸風寒,就能夠自行痊癒。如果是每逢冬天就發作的人,需要在三伏天提前用搗爛的大蒜曬乾,間隔幾天擦拭患處三次,以後就永遠不會再發作了。醫經上說:「寒症要用熱藥治療」,這個道理是很明顯的。

王肯堂曰:痠痛,因暴寒侵襲肌膚之中,寒鬱不行,偶觸衣物,或以手捺,疼痛連心,儼如無皮之狀是也。

4. 痠痛門主方

當歸身(一兩五錢),粉甘草(一兩),白芷(八錢),血竭(六錢),紫草茸(五錢),白蠟(切片,二兩)

白話文:

當歸身(60克),甘草粉(40克),白芷(30克),血竭(24克),紫草茸(20克),白蠟(切片,80克)

麻油八兩,先將當歸身、白芷、甘草熬深黃色,濾去渣,再入血竭熬化,又濾淨,再入紫草、白蠟片略沸十數滾,即起火,濾去紫草渣,其色即鮮明可愛,若熬過則紫黑矣。

白話文:

八兩純正的麻油,先把當歸根,白芷,甘草熬煮呈深黃色,過濾去掉渣子,再加入血竭熬化,又過濾乾淨,再加入紫草,白蠟片稍微煮滾十幾下,立刻離火,過濾掉紫草渣,顏色就鮮明可愛了,如果熬煮過頭則會變成紫黑色。

驗方,胡椒四錢,燒酒四兩,共入磁碗內重湯燉煮,以軟綿蘸酒溫溻患處,即愈。

白話文:

驗證過的藥方,胡椒四錢,燒酒四兩,將兩者一起放入瓷碗中,加入足量的水燉煮,直到胡椒軟爛。以浸泡在藥液中的棉花沾取藥液,溫熱後塗抹於患處,即可治癒。

5. 手足破裂門主論

陳實功曰:手足破裂,乃乾枯之象,氣血不能榮養故也。此因熱體驟被風寒所逼,凝滯血脈,以致皮膚漸枯漸槁,乃生破裂,日襲於風,風熱相乘,故多作痛。以玉肌散潤肌膏潤之。內服當歸飲子。(《正宗》)

白話文:

陳實功說:手腳皮膚破裂,是乾枯的徵兆,是氣血不能濡養所致。這是因為熱體突然受到風寒的侵襲,凝滯了血脈,導致皮膚逐漸枯槁,然後生出破裂,日復一日的受到風寒的侵襲,風熱交加,所以會有很多疼痛。用玉肌散、潤肌膏來滋潤它。內服當歸飲子。

6. 手足破裂門主方

手背破裂,大楓子肉搗泥塗之。

7. 手發背門主論

王肯堂曰:手發背初生如水刺,無頭腦,頑然滿手背腫,滿後聚毒成瘡,深入至骨是也。(《準繩》)

《鬼遺方》曰:俗名蜘蛛背。

李氏曰:手背腫毒,乃三陽經風熱鬱滯而發。(《十書》)

申鬥垣曰:手發背即手背毒,乃心肝兩經風熱相乘,氣血壅聚而成。初起憎寒惡熱,昏悶疼痛,嘔逆,先宜發表解毒。(《啟玄》)

白話文:

申鬥垣說:手背毒,是指手背的毒性,是由於心經和肝經風熱相乘,氣血聚集而成的。初期症狀為畏寒怕熱、昏昏沉沉、疼痛、嘔吐,首先應發汗解毒。

胡公弼曰:大抵此證,多由惱怒七情,皆能動火。各經之火不同,當分別治之。(《青囊》)

又曰:如潰後出血,發熱譫語,宜清心流氣飲;不應,乃熱入血室,宜加減小柴胡湯,血止而熱亦解矣。

白話文:

又說:如果潰爛後出血、發熱、說胡話,適合服用清心流氣飲;如果效果不好,就是熱邪進入血室,適合加減小柴胡湯,血止後,熱也會消除。

汪省之曰:手發背,發於手背中渚、液門二穴,乃手少陽三焦經,多氣少血。初起寒熱,或作嘔,或作癢痛。(《理例》)

白話文:

汪省之說:手發背,出現在手臂背部的渚穴、液門穴,那是手少陽三焦經,氣多血少。初期寒熱交替,或者嘔吐,或者癢痛。(《理例》)

朱丹溪曰:手發背,由風火與濕凝滯而成。初起形如芒刺,漸覺疼痛高腫。紅活焮熱潰速為膿者順;若漫腫堅硬,無紅無熱,潰遲為疽。其證形勢大小,但潰深露筋骨者難全。

白話文:

朱丹溪說:手背的癰疽是由風火與濕凝滯而成。最初發生的時候,形狀像芒刺,逐漸會感到疼痛和高腫。紅活焮熱、很快潰爛化膿的屬於順證;如果腫脹堅硬,不紅不熱,潰瘍遲緩的屬於疽證。瘡證的形狀、大小不一,只有潰瘍深透、露出筋骨的難以痊癒。

王杏庵曰:病蝦生於手背,屬手三陽經積熱毒盛而成。形勢如蝦,高埂赤腫疼痛。初宜黃連消毒飲,外用食鹽酒糟香油同炒令香,淬以滾湯,淋洗患處即消。

白話文:

王杏庵說:病蝦生長在手背上,屬於手三陽經積熱毒盛而形成。它的形狀像蝦子,腫脹赤紅,疼痛。在早期,應服用黃連消毒飲,外用食鹽、酒糟、香油一起炒香,再用滾燙的熱水淬一下,然後淋洗患處,可使腫脹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