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論胎屬十二經所養

虞氏,曰:脈經云,診其脈,手少陰之脈動甚者(手少陰動脈,診在神門,於左右手掌後內側橫紋下,與關相對者是),妊子也。蓋手少陰心脈也,心主血脈故也,又腎為胞門、子戶,尺中腎脈(尺脈更真),按之不絕,當妊子也。又曰:婦人妊娠、一月之時,足厥陰脈養之,二月足少陽脈養之,三月手少陰脈養之,四月手少陽脈養之,五月足太陰脈養之,六月足陽明脈養之,七月手太陰脈養之,八月手陽明脈養之,九月足少陰脈養之,十月足太陽脈養之,是以諸經脈,各養三十日也。若夫至期當養之經,虛實不調,則胎孕為之不安,甚則下血而墮矣。夫手足十二經,氣血盈虧不同,如手足厥陰、太陽少氣多血,手足太陰、少陰少血多氣,手足少陽氣多血少,手足陽明氣盛血多,安胎之法,宜各按月依經,視其氣血虛實而調之,庶無胎墮之患。其或感冒風寒,別生異證,又宜各按法而調治之。(如此治皆得法)

白話文:

虞氏說:脈經上說,診脈時,手少陰脈搏動很明顯(手少陰動脈,診在神門,位於左右手掌後內側橫紋下,與關相對),這是懷孕的徵兆。因為手少陰是心脈,心主血脈,所以如此。另外,腎是胞門,子戶,尺中腎脈(尺脈更加真實),按之不絕,也是懷孕的徵兆。又說:婦女懷孕,第一月由足厥陰脈養之,第二月由足少陽脈養之,第三月由手少陰脈養之,第四月由手少陽脈養之,第五月由足太陰脈養之,第六月由足陽明脈養之,第七月由手太陰脈養之,八月由手陽明脈養之,第九月由足少陰脈養之,十月由足太陽脈養之,因此各經脈各養三十天。如果在應養之時,經脈虛實不調,則胎孕不安,嚴重則會下血而墮胎。手足十二經,氣血盈虧不同,如手足厥陰、太陽少氣多血,手足太陰、少陰少血多氣,手足少陽氣多血少,手足陽明氣盛血多,因此,安胎的方法,應當根據月份,按經絡來判斷氣血虛實,然後加以調理,這樣就可以避免胎墮的危險。如果感冒風寒,另生他證,則又應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治療。(這樣治療都合乎法則)

2. 論治胎產三禁

潔古,云:治胎產之病,從厥陰經論之,是祖氣生化之源也(厥陰肝木乃風化之始,故曰化之源,而祖氣乃天真之氣,非穀氣也。東方生風,風生蟲,人亦倮蟲也,故從厥陰風木論之)。厥陰與少陽相為表裡,故治法,無犯胃氣,及上二焦。有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發汗則傷上焦之陽,利大便則脈數而動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胃中枯燥。製藥之法,能不犯此三禁,則榮衛自和,而寒熱止矣。如發渴則白虎,氣弱則黃耆,血刺痛而和以當歸,腹中疼而加之芍藥。大抵產病天行,從增損柴胡;雜證,從增損四物,宜詳察脈證而用之。

白話文:

潔古說:治療胎產疾病,應從厥陰經論治,厥陰經是祖氣生化的源頭(厥陰肝木是風化的開始,所以說它是化生之源,祖氣是天真之氣,不是穀氣。東方生風,風生蟲,人也屬於蠕蟲,所以從厥陰風木論治)。厥陰經與少陽經互相為表裡,因此治療時不要傷及胃氣,及上二焦。有三件事是禁忌的,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發汗會傷及上焦之陽,利大便則脈數而動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胃中枯燥。製作藥物的方法,如果能不犯此三禁,則榮衛自和,而寒熱也就停止了。如果出現口渴,則用白虎湯,氣弱則用黃耆,血刺痛則用當歸,肚子痛則加芍藥。大體上產病是天行,應加減柴胡;雜證則加減四物,應詳細觀察脈象和症狀而用藥。

3. 論胎前調理法

集略,云:母之腎臟繫於胎,是母之真氣子之所賴也。受妊之後,宜令鎮靜,則血氣安和,須內遠七情,外薄五味,大冷大熱之物,皆在所禁,使霧露風邪,不得投間而入,亦不得交合陰陽,觸動欲火。務謹節飲食,若食兔缺唇,食犬無聲,食雜魚而致瘡癬;心氣大驚而癲疾,腎氣下足而解顱,脾氣不和而羸瘦,心氣虛乏而神不足,兒從母氣,不可不慎也(心藏神,腎主骨,脾主肉,故云然)。苟無胎痛、胎動、瀉痢,及風寒外邪,不可輕易服藥(胎前藥,最忌群隊,故不必多)。不得已,在審度疾勢輕重,藥性高下,不必多品。然父少母老,產女必羸;母壯父衰,生男必弱(出遺書,乃至言也)。氣受偏瘁,與之補之,補羸女則養血壯脾,補弱男則壯脾節色;羸女宜及時而嫁,弱男及待壯而婚。昔人論年老有子者,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則知血氣在人,固自有量,夫豈逃陰陽之至數哉。(知七損八益之理者,能道此)

白話文:

《集略》中說:母親的腎臟與胎兒相連,是母親的真氣,是孩子的依賴。懷孕之後,應讓孕婦保持鎮靜,使血氣平和。孕婦應遠離七情,減少五味的攝入,大冷大熱的食物都要禁止食用,使霧露風邪不得乘虛而入,也不能行房,觸動慾火。注意節制飲食,食用兔肉會導致兔脣,食用狗肉會導致失聲,食用雜魚會導致皮膚感染(如瘡癬);心氣大驚會導致癲癇,腎氣下降會導致顱骨發育不良,脾氣不和會導致身體瘦弱,心氣虛弱會導致精神不足。胎兒會受到母體氣血的影響,所以要注意調理好孕婦的氣血。(心藏神,腎主骨,脾主肉,所以會這樣說。)如果沒有胎痛、胎動、腹瀉、痢疾,以及風寒外邪等症狀,不要輕易服藥。(懷孕期間服藥,最忌諱羣體用藥,所以不必多。)不得已時,要根據疾病的輕重緩急,藥性的高低來決定用藥,不必使用多種藥物。如果父親年紀小而母親年紀大,生下的女兒一定體弱;母親壯盛而父親衰弱,生下的兒子一定體弱。(這出自《遺書》,可見其重要性。)氣血偏弱,就要進行補充。補充體弱女兒的氣血,就要養血壯脾;補充體弱兒子的氣血,就要壯脾節色;體弱的女兒應及時嫁人,體弱的兒子應等到成年後再結婚。古人認為,年老生育的子女,兒子不超過八歲,女兒不超過七歲,由此可知,一個人的血氣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哪能逃脫陰陽的至理呢?(瞭解「七損八益」道理的人,才能明白這些道理。)

4. 論胎前用藥法

丹溪,曰:胎前當清熱養血(氣實者,宜清熱養血;氣滯者,宜理氣安胎;氣虛者宜補)。

產婦因火逼動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條芩、香附之類,為末調下。條芩水中取沉者為佳。黃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藥,能降火下行。

白話文:

產婦因火氣逼迫,上逆導致喘急,可用條芩和香附等中藥研磨成粉服用,以緩解症狀。條芩最好選用在水中沉底的部分。黃芩具有安胎的作用,是中焦和上焦的藥物,能降火下行。

天行不息,所以生生而無窮。茺蔚子治血行氣,有補陰之妙,命名益母,以其行中有補也。故曰胎前無滯,產後無虛。難產可煎作膏。條芩、白朮乃安胎之聖藥,俗以黃芩為寒而不用,反謂溫熱藥能養胎。殊不知胎孕宜清熱養血,使血循經而不妄行,乃能養胎,懷娠嗜物,乃一臟之虛,如愛酸物,乃肝臟不能養胎而虛也。有孕八九個月,必用順氣,須用枳殼紫蘇梗

白話文:

天地運轉永不停息,所以萬物生生不息,無窮無盡。益母草可以治療血虛氣滯的病症,又有補陰的妙處,所以取名為益母草,意思是它在補血的同時也有行氣的作用。因此說,懷孕前沒有血瘀,生產後沒有氣血虛弱的毛病。難產時可以把益母草煎成膏狀服用。條芩、白朮是安胎的良藥,民間一般認為黃芩性寒而不用,反而認為溫熱性的藥物能養胎。但殊不知懷孕期間應該清熱養血,使血在經絡中運行而不妄行,才能養胎。懷孕期間喜歡吃某種食物,表示某個臟腑虛弱,例如喜歡吃酸味食物,是肝臟不能養胎而虛弱的表現。懷孕八九個月的時候,一定要用順氣的藥物,可以用枳殼和紫蘇梗。

5. 孕婦食忌

雞肉糯米食,令子生寸白蟲。食犬肉,令子無聲。鯉魚雞子食,令子生疳,多瘡。食兔肉,令子缺唇。食羊肝,令子多厄。食鱉肉,令子項短縮頸。雞子與桑堪同食,令子倒生,心寒。鮮魚同田雞食,令子喑啞。雀肉同豆醬食。令子面生䵟𪒟黑子。食螃蟹,令子橫生。食生薑,令子多指。

白話文:

  • 雞肉配糯米一起吃,會導致孩子長寸白蟲。

  • 食用狗肉,會讓孩子失聲。

  • 鯉魚和雞蛋一起吃,會導致孩子長疳瘡,患上皮膚疾病。

  • 食用兔肉,會導致孩子嘴脣缺損。

  • 食用羊肝,會讓孩子多厄運。

  • 食用鱉肉,會導致孩子頸部短縮。

  • 雞蛋和桑葚一起吃,會導致孩子倒生,心寒。

  • 新鮮魚和田雞一起吃,會導致孩子喑啞。

  • 麻雀肉和豆醬一起吃,會導致孩子臉上長黑痣。

  • 食用螃蟹,會導致孩子橫生,即橫著生。

  • 食用生薑,會導致孩子多指。

食冰漿,令絕產。食雀肉飲酒,令子多淫無恥。食慈菇,消胎氣。食驢馬肉,過月難產。豆醬合藿香食之,墮胎。食山羊肉,令子多病。食鰍無鱗魚,難產。食諸般菌,生子驚風而夭。食雀腦,令子患雀目。

白話文:

吃冰漿,會導致絕育。吃雀肉喝烈酒,會使孩子多淫、無恥。吃慈菇,會消胎氣。吃驢馬肉,生產時會難產。豆醬和藿香一起吃,會造成流產。吃羊肉,會使孩子多病。吃鱔魚和沒有鱗片的魚,生產時會難產。吃各種真菌,會讓孩子患驚風或死亡。吃雀腦,會使孩子患雀目症。

6. 孕婦藥忌

,曰:蚖斑水蛭虻蟲烏頭附子天雄,野葛水銀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三稜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脫黃雌雄,牙硝芒硝丹皮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硇砂乾漆蟹腳爪,地膽茅根莫用好。(此藥外,或有未盡者,可以類推)

白話文:

歌謠上說,蝘蜓、斑蝥、水蛭以及虻蟲,配上烏頭、附子以及天雄,野葛、水銀加上巴豆,牛膝、薏苡加上蜈蚣,三稜、代赭石、芫花加上麝香,大戟、蛇脫皮以及雌雄黃,牙硝、芒硝加上丹皮以及桂枝,槐花、牽牛以及皁角在一起,半夏、南星加上通草,瞿麥、乾薑加上桃仁一同,礆砂、乾漆加上蟹腳以及蛤蟆爪,地膽、茅根莫要輕易採用。(除了這裡提到的藥物之外,如有遺漏的藥物,也可以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