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嘔吐

疹發緣何嘔吐逆,火邪擾胃使之然,竹茹石膏為主治,和中清熱吐能安。

白話文:

疹子發作時為什麼會嘔吐噁心?那是因為火邪侵擾胃部所致,治療時以竹茹和石膏為主藥,調和脾胃,清熱利濕,就能安撫嘔吐。

注:麻疹嘔吐者,由於火邪內迫,胃氣衝逆也,須以竹茹石膏湯和中清熱,其吐自止。

白話文:

如果麻疹患者出現嘔吐症狀,這是由於火邪內迫,導致胃氣上衝所致。這時需要服用竹茹石膏湯來調和中氣、清熱解毒,嘔吐症狀自然就會停止。

竹茹石膏湯

半夏(薑製),赤苓,陳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煅)

白話文:

  • 半夏(薑製):半夏,先用生薑汁浸泡,然後用文火蒸製,使其具有較強的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等功效。

  • 赤苓:是一種具有較強的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

  • 陳皮:是成熟橘子的果皮,經過陳放後具有較強的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等功效。

  • 竹茹:是竹子的內膜,具有較強的清熱化痰、益氣和胃等功效。

  • 生甘草:甘草未經炮製,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補脾益氣等功效。

  • 石膏(煅):石膏經過煅燒後,具有較強的清熱涼血、止渴生津等功效。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竹茹石膏湯治吐,半夏薑製配茯苓,陳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火煅共合成。

2. 瀉泄

毒熱移入大腸經,傳化失常瀉泄成,初起升葛湯加味,已發黃連解毒清。

白話文:

當毒熱進入大腸經,導致傳化功能異常,就會形成腹瀉。在腹瀉初期,可以使用升葛湯加減方來治療,如果腹瀉已經開始,則可以使用黃連來解毒清熱。

注:麻疹瀉泄乃毒熱移入腸胃,使傳化失常也,治者切不可用溫熱諸劑。疹初作瀉者,以升麻葛根湯加赤苓豬苓澤瀉主之;疹已出作瀉者,以黃連解毒湯加赤苓木通主之。

白話文:

麻疹引起的腹瀉是由毒熱轉移到腸胃,導致傳化失常而引起的。治療時,千萬不要使用溫熱性的藥物。麻疹剛發作時出現腹瀉的,用升麻葛根湯加赤苓、豬苓、澤瀉為主藥治療;麻疹已經發出後出現腹瀉的,用黃連解毒湯加赤苓、木通為主藥治療。

升麻葛根湯(見前)

黃連解毒湯(見前)

3. 痢疾

夾疹之痢最難當,毒熱凝結移大腸,腹痛下痢赤白色,悉用清熱導滯良。

注:麻疹作痢謂之夾疹痢,因毒熱未解,移於大腸所致也。有腹痛欲解,或赤或白,與赤白相兼者,悉用清熱導滯湯主之,不可輕投澀劑。

白話文:

麻疹併發腹瀉稱作夾疹痢,是毒熱沒有完全消除,移到下痢的大腸所引起的。有腹痛想排便的症狀,腹瀉物有赤色或白色,或兩種顏色都有的,都使用能清熱導滯的藥方來治療,不可草率地投服收斂的藥劑。

清熱導滯湯

山楂厚朴(薑製),生甘草枳殼(麩炒),檳榔當歸白芍(酒炒),條芩(酒炒),連翹(去心),牛蒡子(炒研),青皮(炙),黃連吳茱萸炒)

白話文:

山楂:消積化滯,活血化瘀。

厚朴(薑製):溫中散寒,化痰止咳。

生甘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

枳殼(麩炒):理氣消積,除痰寬胸。

檳榔:殺蟲驅蟲,行氣通便。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白芍(酒炒):養血調經,緩中止痛。

條芩(酒炒):清熱瀉火,涼血滋陰。

連翹(去心):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牛蒡子(炒研):清熱解毒,宣肺通便。

青皮(炙):疏肝理氣,化痰止咳。

黃連(吳茱萸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痢用清熱導滯湯,山楂樸草枳檳榔,歸芍條芩翹牛蒡,青皮黃連引生薑。

4. 腹痛

小兒發疹腹中疼,毒郁腸胃食滯凝,曲腰啼叫眉頻蹙,加味平胃散堪行。

注:麻疹腹痛者,由食滯凝結,毒氣不得宣發於外。故不時曲腰啼叫,兩眉頻蹙,須以加味平胃散治之,滯消毒解,而痛自除矣。

白話文:

麻疹患者出現腹痛,是因為食物停滯在體內凝結成塊,毒氣無法宣發到體外。因此常會彎腰啼叫,兩眉緊鎖。這時需要使用加味平胃散來治療,使停滯的食物 消散,腹痛自然就能消除。

加味平胃散

防風升麻枳殼(麩炒),葛根蒼朮(炒),陳皮厚朴(姜炒),南山楂麥芽(炒),生甘草

白話文:

防風:可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緩解感冒症狀,減輕疼痛。

升麻: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的免疫力,緩解感冒症狀,減輕疼痛。

枳殼(麩炒):可以增強胃腸道的消化功能,緩解腹脹,促進排便。

葛根:可以清熱解毒,緩解頭痛,促進排尿。

蒼朮(炒):可以增強消化功能,緩解腹脹,促進排便。

陳皮:可以增強消化功能,緩解腹脹,促進排便。

厚朴(姜炒):可以增強消化功能,緩解腹脹,促進排便。

南山楂:可以增強消化功能,緩解腹脹,促進排便。

麥芽(炒):可以增強消化功能,緩解腹脹,促進排便。

生甘草:可以清熱解毒,緩解口乾舌燥。

引用生薑燈心水煎服。

方歌:加味平胃散如神,防風升麻枳葛根,蒼陳厚朴楂芽草,生薑燈心水煎勻。

5. 衄血

疹家衄血莫倉惶,毒從衄解妙非常,衄甚吹鼻發灰散,內服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患有疹病的人流鼻血不必驚慌,通過流鼻血來解除毒性非常好,流鼻血增多時可吹入發灰散,同時服用犀角地黃湯。

注:肺開竅於鼻,毒熱上衝,肺氣載血妄行,則衄作矣。然衄中有發散之義,以毒從衄解不須止之。但不可太過,過則血脫而陰亡也。如衄甚者,宜外用發灰散吹入鼻中,內服犀角地黃湯,其血可止。

白話文:

肺開竅於鼻子,毒熱之邪向上衝擊,肺氣挾帶著血液錯亂運行,就會發生流鼻血。但流鼻血也有發散的意義,因為毒邪從鼻孔散發出來,所以不必阻止它。但流鼻血也不能太過,過多就會導致氣血脫離,陰分虧損。如果流鼻血嚴重,可以在鼻子裡吹入發灰散,內服犀角地黃湯,就可以止血。

發灰散

取壯實人頭髮洗淨,陰陽瓦煅成灰,放地上去火性,研細末,吹入鼻中,血衄自止。

犀角地黃湯

粉丹皮,白芍藥,犀角,生地黃

便硬者加川大黃

水煎服。

方歌:犀角地黃湯,治衄效非常,丹皮芍犀地,便秘加大黃。

6. 瘙疹

兒在母腹血熱蒸,生後不免遇涼風,遍體發出如粟米,此名瘙疹何須評。

注:瘙疹者,兒在胎中受母血熱之氣所蒸已久,及生後外遇涼風,以致遍身紅點,如粟米之狀。滿月內見者名為爛衣瘡,百日內見者又名百日瘡,未出痘瘡之先見者即名瘙疹,調攝謹慎不治自愈。

白話文:

瘙疹是一種皮膚病,嬰兒在胎中受到母親血液燥熱之氣的長時間薰蒸,出生後又遇到冷風,導致全身出現紅色小點,狀似粟米。滿月內出現的稱為爛衣瘡,百日內出現的又稱百日瘡,在出痘瘡之前出現的稱為瘙疹。若謹慎調理,不需治療即可自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