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6)

1. 傷風第六

錢乙論:傷風昏睡,口中氣熱,呵欠頓悶,當發散,與大青膏解不散,有下證,當下大黃丸主之。大飲水不止而善食者,可微下,余不可下也。(大青膏方,見驚熱門中;大黃丸方未見。)

白話文:

錢乙論述:傷風昏睡,口中有熱氣,哈欠連天,精神萎靡,應該發散表邪,服用大青膏不能解,併有下實證,應該服用大黃丸為主。大量飲水不止,但食慾很好的患者,可以輕微攻下,其他情況都不可以攻下。(大青膏的方劑,見驚熱篇中;大黃丸的方劑尚未見到。)

錢乙論:傷風手足冷者,脾臟怯也。當和脾後發散。和脾,益黃散;發散,大青膏主之。(大青膏方見同前;益黃散方見胃氣不和門。)

白話文:

錢乙說:傷風手足冰冷的人,是脾臟虛弱的緣故。治療時應先調理脾臟,然後再發散風邪。調理脾臟,可以用益黃散;發散風邪,可以用大青膏。(大青膏的配方見前述;益黃散的配方見胃氣不和條。)

錢乙論:傷風自利者,脾臟虛怯也。當補脾,益黃散。發散,大青膏主之。未瘥,調中丸主之。有下證,大黃丸下之。下後,服溫驚丸。(大青膏方見驚熱門;調中丸方見胃氣不和門;溫驚丸方見一切驚門;大黃丸方未見。)

白話文:

錢乙談到:傷風自利,是脾臟虛弱造成的,應當補脾,服用益黃散。發散,用大青膏為主藥。病未痊癒的,以調中丸為主藥。有腹瀉癥狀的,用大黃丸來瀉下。瀉下後,服用溫驚丸。(大青膏的方劑見驚熱條目;調中丸的方劑見胃氣不和條目;溫驚丸的方劑見一切驚條目;大黃丸的方劑沒有說明。)

錢乙論:傷風腹脹者,脾臟虛也,當補脾,必不喘。後發散,仍補脾也。去脹,塌氣丸主之。發散,大青膏主之。(塌氣丸方見胃氣不和門;大青膏方見驚熱門。)

白話文:

錢乙說:傷風腹脹的人是脾臟虛弱,應該補脾,就一定不會喘了。之後再發散,仍然要補脾。想要消除腹脹,可以用「塌氣丸」治療。要發散,可以用「大青膏」治療。(塌氣丸的藥方請參考胃氣不和章節;大青膏的藥方請參考驚熱章節。)

錢乙論:傷風兼臟者,兼心則驚悸;兼肺則悶亂,喘息哽氣,長出氣嗽;兼腎則畏明。各隨補母臟,虛見故也。

錢乙論:傷風下後餘熱者,以藥下之太過,胃中虛熱,飲水無力也。當生胃中津液,多服白朮散。(白朮散方見胃氣不和門。)

白話文:

錢乙談到:傷風感冒後,仍然發熱的患者,是因為服用的藥物過於寒涼,導致胃中虛寒,喝水也無法緩解。應該生發胃中的津液,多服白朮散。(白朮散的配方請參閱胃氣不和門。)

錢乙論傷風吐瀉身溫云:乍涼乍熱,時多氣粗,大便黃白色,嘔吐,乳食不消,時咳嗽;更有五臟兼見證,當煎入臟君臣藥,化大青膏,後服益黃散。如先曾下,或無下證,慎不可下也。此乃脾肺受寒,不能入食也。(二方並見,同前。)

錢乙論傷風吐瀉身熱云:多睡,能食乳,飲水不止,吐痰,大便黃水。此為胃虛熱渴吐瀉也。當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止後用發散藥。止渴多服白朮散,發散大青膏主之。(二方並見,同前。)

白話文:

錢乙論述傷風身熱且吐瀉的病症說:病患多睡覺,腸胃可以消化奶類,大量飲水也不得解渴,吐痰,有黃色水便。這種情況是因為胃部虛弱過熱引起的吐瀉。應當補養胃中的津液來止渴,止渴後再使用發散性藥物。止渴方主要用白朮散,發散方主要用大青膏。

錢乙論傷風吐瀉身涼云:吐沫、瀉青白色,悶亂、不渴、哽氣、長出氣、睡露睛,此傷風荏苒輕怯,因成吐瀉,當補脾後發散。補脾,益黃散;發散,大青膏主之。此二證多病於春冬也。(二方並見,同前。)

白話文:

錢乙論述傷風引起的嘔吐、腹瀉、身體怕冷的證狀:病人有吐沫、大便呈青白色,胸悶煩躁、不口渴、咽喉梗塞、呼吸長而緩慢、睡覺時兩眼睜開,這些都是傷風病情延續輕微的,之後出現嘔吐、腹瀉,應當先補脾再發散。補脾,用益黃散;發散,用大青膏治療。這兩種證狀多發病於春秋冬季。(兩個方劑並見,與前面相同。)

《玉訣》小兒傷風候歌:

鼻塞傷風肺受寒,喘咳驚啼臥不安。頰赤口乾頻發熱,吐瀉邪攻臟腑傳。

此患先與解熱,後下風涎,次平胃氣,故無誤也。

《博濟方》治小兒外傷風冷。解肌厚朴散

厚朴(去皮,以薑汁塗,炙令香),蒼朮,陳橘(去瓤。各一兩),乾薑(三分),甘草(半兩)

白話文:

厚朴(去掉皮,塗抹上薑汁,烤製到散發香味),蒼朮,陳橘(取出橘瓤。各一兩),乾薑(三分),甘草(半兩)

上件同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姜錢二片,棗一枚,同煎至六分,熱服。

《劉氏家傳》治小兒傷風傷寒,渾身壯熱,咳嗽痰盛。麥湯散

麻黃(去根節,生薑汁浸一宿),知母石膏(煆赤),葶藶(隔紙炒),地骨皮杏仁(湯浸,去皮尖,別研),滑石(末。各等分)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和節,用生薑汁浸泡一晚),知母,石膏(煅燒至紅色),葶藶(隔著紙炒),地骨皮,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另研磨),滑石(研成粉末,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煎小麥湯調下。

《劉氏家傳》,驚調散,治大人、小兒、老少,但是諸般傷寒、傷風,體虛煩熱,上膈有涎,煩躁不省人事。

白話文:

《劉氏家傳》中記載的「驚調散」,可以治療大人、小孩、老人等不同年齡層的人,主要針對各種傷寒、傷風、體虛煩熱、上膈有痰、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狀。

荊芥穗(一兩,微炒,焙,末之),麝(半錢),腦(一字)

上將腦、麝各研入藥,令勻。每服好茶半盞,調半錢,和滓服。重者一錢,小兒少許,不計時候。

《張氏家傳》小兒傷風,渾身諸般壯熱。七寶散

天麻(炙),白殭蠶(微炒),羌活(各一錢),蠍,麻黃(去節),白附子(各一分),麝(少許)

白話文:

天麻(經過炙烤),白殭蠶(稍微炒過),羌活(各一錢),蠍子,麻黃(去除節枝),白附子(各一分),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半錢、一字,用生薑、薄荷、蜜水調下,大小加減。

《莊氏家傳》古方,惺惺散,治小兒傷風壯熱,及瘡疹毒氣、時氣、溫壯,風熱等疾。(與傷寒門中錢乙惺惺散大略同。)

白話文:

《莊氏家傳》中的古方--惺惺散, 可以治療小兒傷風壯熱, 以及瘡疹毒氣、時氣、溫壯、風熱等疾病。(與傷寒學家錢乙的惺惺散大致相同。)

人參,白茯苓,甘草(炙),白朮,栝蔞根,細辛桔梗

白話文:

人參:這是一種增強精氣神、益氣養陰、補益脾肺的藥材。

白茯苓:這是一種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diuretic 的藥材。

炙甘草:這是一種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藥材。

白朮:這是一種具有健脾益胃、燥濕止瀉、利尿消腫的藥材。

栝樓根:這是一種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宣肺化痰的藥材。

細辛:這是一種具有溫肺化痰、通竅止痛、祛風散寒的藥材。

桔梗:這是一種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平喘、抗菌消炎的藥材。

上七味等分,焙乾為末。每服一大錢,用水半盞,姜一片,薄荷三、兩葉,同煎三五沸。二、三歲一服,分三服;五歲以上只作一服。如傷風欲出汗,以蔥、豆豉、薄荷同煎,溫服。(一方無白朮有乾葛,甘草減半,治壯熱。入薄荷、生薑,治冷氣,入薑棗水一盞,煎七分,用藥二錢少異。)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等分,烘乾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大錢,加入半碗水、一片薑、三兩片薄荷,一起煎煮三到五次滾沸。兩到三歲的小孩每次服一錢,分三次服用;五歲以上小孩每次服用二錢,直接服用即可。如果患有傷風想發汗,可以用蔥、豆豉、薄荷一起煎煮,溫服即可。(另一種方法不使用白朮,改用乾葛,甘草減半,治療壯熱。加入薄荷、生薑,治療冷氣,加入薑棗水一碗,煎煮七分後,服用二分藥粉,略有不同。)

《莊氏家傳》:小兒傷風。

上以京豉及蔥生研,作靨貼囟上。如有邪氣者,以京豉及桃頭生研,貼如前方。

《孔氏家傳》治小兒風吹妄著,渾身壯熱,頭疼,面頰赤,多渴。參苓散

白話文:

孔氏家傳記載了一個治療小兒風吹引起的妄著,渾身壯熱,頭痛,面頰發熱,口渴的參苓散。

參苓散的配方包括:

  • 人參2克
  • 白苓10克
  • 麥冬10克
  • 五味子5克
  • 生石膏20克
  • 柴胡10克
  • 薄荷10克
  • 桑葉10克
  • 菊花10克
  • 升麻10克

將這些藥材加水煎服,每日一次。

人參,茯苓,甘草(炙),白朮(各一分),黃芩,乾葛(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五分,姜一片,棗半個,煎四分,通口服。

《王氏手集》,百解散,治小兒傷風、瘡疹之類。

黃耆青皮,茯苓,栝蔞根,甘草(炙),紫菀,白朮(各一兩),百合(一兩半)

白話文:

黃耆、青皮、茯苓、栝蔞根、甘草(炒過的)、紫菀、白朮(各 30 公克),百合(45 公克)。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盞,煎至四分,通口服。得少汗為妙。

《吉氏家傳》治小兒驚風,奶食不化,成外傷風,壯熱氣粗,慢風搖頭,口眼不開;及赤白痢。金箔丸

白話文:

《吉氏家傳》中記載的治療小兒驚風、奶食不消化、形成外傷風寒、發高燒、氣粗、慢風搖頭、口眼不開等症狀;以及赤白痢疾的藥方——金箔丸。

金箔(四十九片),硃砂水銀,膩粉,牛黃青黛,蟬殼,白殭蠶,麻黃(去節),白附子,蠍,天麻(酒浸,炙),犀角(末),天南星(炮。各二錢),真麝香(隨多少)

白話文:

  • 金箔(四十九片)

  • 硃砂

  • 水銀

  • 膩粉

  • 牛黃

  • 青黛

  • 蟬殼

  • 白殭蠶

  • 麻黃(去節)

  • 白附子

  • 蠍子

  • 天麻(以酒浸泡,烤乾)

  • 犀角粉末

  • 天南星(炮製。各二錢)

  • 真麝香(依需要適量)

上件都為末,將金箔、硃砂、水銀、膩粉同研細,傾入諸藥,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都研磨成粉末,再加入金箔、硃砂、水銀、膩粉一同研磨成細粉。把它們混合均勻,加入蜂蜜製成丸劑,丸藥的大小和梧桐樹種子一樣。每次服用兩顆,用薄荷湯送服即可。

長沙醫者丘松年傳,蠍梢散,治傷風發熱,睡臥不安,直視涎盛,時作驚掣。

白話文:

長沙地區的醫生丘松年流傳下來的蠍梢散。這個藥可以用來治療因傷風而引起的發燒,尤其是那些睡不好,一直想睡,流口水,而且還時不時出現驚厥抽搐的病人。

全蠍(一十半個),甘草(炙),川芎(各二錢),麻黃(去節,秤),防風,薄荷葉(各一錢)

白話文:

全蠍(15個),炙甘草,川芎(各9公克),去節麻黃(秤重),防風,薄荷葉(各4.5公克)

上為細末,入硃砂一錢細研,入藥末內令勻。每服一錢,水半盞,煎三分,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