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一 (2)

1. 蛔蟲第二

《巢氏病源》小兒蛔蟲候:蛔蟲者,九蟲內之一蟲也。長一尺,亦有長五、六寸者。或因腑臟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動則腹中痛,發作腫聚,行來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清水,貫傷心者則死。診其脈,腹中痛,其脈法當沉若弦,今反脈洪而大,則是蛔也。

白話文:

《巢元方巢氏病源》小兒蛔蟲候:蛔蟲是一種寄生在人體內部的蟲子,長度約一尺,也有長五、六寸的。蛔蟲的活動可能由於腑臟虛弱而引起,也可能由於吃了甘甜肥膩的食物而引起。當蛔蟲活動時,會引起腹中疼痛,疼痛發作時腹部腫脹凝聚,疼痛的部位會上下移動,疼痛有時會暫時停止。蛔蟲還會攻心引起疼痛,患者會經常吐口水和清水,如果蛔蟲貫穿並損傷了心臟,患者就會死亡。診斷蛔蟲病時,要切脈搏,如果患者腹中疼痛,脈搏理應沉細如琴絃,但實際上脈搏卻洪大,這就是蛔蟲病的徵兆。

《嬰童寶鑑》:小兒蛔痛,為未五歲時食雞肉而變為蟲,蟲咬心而痛也。來去不定,故發歇也。

白話文:

《嬰童寶鑑》:小孩肚子痛,是因為五歲前吃了雞肉而變成蛔蟲,蛔蟲咬心而導致疼痛。蛔蟲的活動是沒有規律的,所以疼痛也是時發時歇的。

《石壁經》三十六種內蛔蟲咬心痛候歌:

只為從前吃食粗,蟲生脾內瘦肌膚。愛甜怕苦(《鳳髓經》云怕食)多生痛,痛便高聲病不除。形容但看人中上,從鼻並唇口亦烏。乾漆去蟲兼定痛,蛔蟲盡取痛皆無。

白話文:

在以前,如果吃的不精緻,蟲子就會寄生在脾臟內,導致身體消瘦,皮膚粗糙。喜歡吃甜的,怕吃苦的(《鳳髓經》中說,不喜歡食物),會很容易得痛症,一旦開始痛,就會尖叫,而且病症無法痊癒。觀察人的外貌,如果人中、鼻子、嘴脣、嘴巴顏色都是黑的,通常就會有蛔蟲。使用乾漆可以驅蟲同時止痛,蛔蟲全部被清除之後,病痛自然就會消失。

此因脾熱,食物太粗,是以物在脾內停,久不能化,感人血氣而化作蟲。其有數種形類不一:有如馬尾者,有如釵條者,有如瓜子者。治當調氣血,去積毒,生肌肉也;次當去其蟲,定痛,行經脈,安五臟。

白話文:

這是因為脾氣過熱,食物太粗糙,所以食物停留在脾臟內,長時間無法消化,影響人的血氣,並轉化為蟲。這些蟲的形狀種類很多:有的像馬尾,有的像釵條,有的像瓜子。治療時首先要調理氣血,去除積累的毒素,生出新的肌肉;其次要祛除體內的蟲,止痛,疏通經脈,安撫五臟。

《鳳髓經》歌括一同。有注云:宜與使君子散取蟲。(方見本門。《吉氏家傳》方同。)

白話文:

鳳髓經的歌括內容和方劑完全相同。有注釋說:宜與使君子散一起使用,用於驅除寄生蟲。(方劑見本篇,吉家的家傳方也一樣。)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蛔蟲咬心痛候歌一同。後云:此候與正蛔蟲候、吊病、盤腸、脾氣病四候皆相切磋,只人中黑色便是蛔候。先調氣正後取下蟲。又調氣用調胃散(方見積熱門中),取蟲用蛔疳散(方見本門)。

白話文: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蛔蟲咬心痛候歌為:心痛下利懊惱思。咬牙腹痛下完稀。頭旋眼花昏亦甚。熱絕心煩是主因。

之後說:此候與正蛔蟲候、吊病、盤腸、脾氣病四候皆相互切磋,只有人中黑色纔是蛔蟲候。先調氣正後取下蟲。調氣用調胃散(方劑參考熱門中),取蟲用蛔疳散(方劑參考本門)。

《顱囟經》治孩子蛔蟲咬心痛,面伏地臥,口吐清痰涎方。

檳榔苦楝根,鶴蝨(炒。各半兩,為末)

白話文:

檳榔、苦楝根、鶴蝨(炒過,各半兩,研磨成粉末)

上空心,熱茶下一錢,以意加減。忌黏食。

《顱囟經》治孩子或渴,此是蛔蟲渴,宜服,杏仁丸,方

杏仁(去皮尖),膩粉(各一分)

上為末,每用唾丸,空心,米飲、茶任下二丸。

《千金》治小兒蛔蟲方。

上用楝術削上蒼皮,以水煮取汁飲之。量大小多少,為此有小毒。

《千金》治小兒羸瘦,有蛔蟲方。

上用雚蘆二兩,以水一升,米二合,煮取米熟,去滓與服之。

《千金》又方

上用萹蓄三兩,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之。搗汁服亦佳。

《千金》又方

東引吳茱萸根白皮(四兩),桃白皮(三兩)

上二味㕮咀,以酒一升二合,漬之一宿。漸與服,取瘥。

《千金》又方

上取豬膏服之。(一云:治蟯蟲。)

《千金》又方

上搗槐子,內下部中,瘥為度。(一云:治蟯蟲。)

《千金》又方

上用楝實一枚內孔中。(一云:治蟯蟲。)

《千金》,蘼蕪丸,治少小有蛔蟲結在腹中,數發腹痛,微下白汁,吐悶寒熱,飲食不生肌肉,痿黃,四肢不相勝方。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的「蘼蕪丸」,主治少兒腹中有蛔蟲結塊,經常發作腹痛,排出少量白色分泌物,嘔吐、惡寒發熱,飲食後不長肉,身體衰弱發黃,四肢無力。方劑如下:

  • 蘼蕪根 一兩
  • 桃仁 二兩
  • 柏子 一兩
  • 使君子 大戟各半兩
  • 檳榔 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用水或酒調和,做成丸劑,服下。每日三次,每次三至五丸。

蘼蕪貫眾雷丸山茱萸天門冬,狼牙(各八分),雚蘆,甘菊花(各四分)

白話文:

蘼蕪、貫眾、雷丸、山茱萸、天門冬、狼牙(以上各八分),羊肚皮、菊花(以上各四分)。

上八味末之,蜜丸如大豆。三歲飲服五丸,五歲以上以意漸加至十丸。加雚蘆六分,名雚蘆丸,治老小及婦人等萬病。腹內冷熱不通,急滿痛,胸膈堅滿,手足煩熱,上氣不得飲食,身體氣腫,腰腳不遂,腹內狀舉如水雞鳴,婦人月經不調,無所不治。

白話文:

將上方八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搓揉成如大豆般大小的藥丸。三歲的兒童服用五丸,五歲以上的兒童根據情況逐漸增加用量,直到十丸。加入六分的雚蘆,取名為雚蘆丸,用以治療老人、兒童及婦女的各種疾病。包括腹中冷熱不通、急促脹滿疼痛、胸膈堅硬滿悶、手腳發熱、胸口鬱悶不能進食、身體氣腫、腰腿不能活動、腹中狀如水雞鳴叫、婦女月經不調等疾病,無所不能治。

《千金翼》治小兒羸瘦,有蛔蟲方。

雚蘆(五兩),黍米泔(二升)

上切,以內泔中,以水三升五合,煮取二升。五歲兒服五合,日三服。兒大者服一升。

《千金翼》治蛔蟲方。

上用莢蒾煮枝汁,和作粥甚美,以飼小兒,殺蛔蟲。

《外臺》:《千金》療小兒蛔蟲方。

上用大麻子研取汁,與服之。

《外臺》:《千金》又方

上用石榴根一把,水五升,煮一升,分二服。

姚和眾治孩兒蛔蟲方。

上用葶藶子一分,生為末、以水三合煎。取一合,一日服盡。

《兵部手集》治小兒蛔蟲齧心腹痛方。

上用鶴蝨細研,以肥豬肉汁下。五歲一服二分,蟲出便止。余藥以意增減。

陶隱居治小兒蛔蟲方。

上用薏苡仁取根煮汁糜食之,甚香而去蛔蟲,大效。

《圖經》治蛔蟲方。

上用鼴鼠肉,小兒炙食之,殺蛔蟲。

《圖經》治小兒疳蛔方。

上用鸕鷀屎,紫色如花。南人用治小兒疳蛔。干碾為末,炙豬肉點與啖。有奇功。

《圖經》治小兒疳蛔咬心,心腹脹滿,黃瘦,亦下寸白蟲方。

上用醋林子單搗為末,酒調一錢匕,服之甚效。(出邛州山野林溝中,其木高大,餘枝條繁茂。三月間花色白,四出。九月、十月結子累累,數十枚成朵,生青熟赤,略類櫻桃,而蒂短,味酸。土人多以鹽醋收為果子。)

白話文:

用醋林子單獨搗碎成末,倒入一匙酒調勻,服用後效果很好。(藥材產於邛州山間野林溝壑中,它的樹木高大,枝葉繁茂。三月裡開白色的花朵,花朵四處開放,九月、十月果實纍纍,數十個果實長成一簇,由青色轉為熟透的紅色,果實略微像櫻桃,但果蒂短,味道酸。當地人大多用鹽和醋醃製後食用。)

《聖惠》治小兒蛔蟲攢心,閤眼撲手,心悶。貫眾散,方

貫眾,狗脊,狼牙草,萆薢(銼。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多吐蛔蟲。鶴蝨散,方

鶴蝨,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分),川朴硝(半兩)

上藥搗,粗羅為散。都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三歲兒溫服半合,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蛔蟲咬心疼痛。檳榔散,方

檳榔,酸石榴根(各三分),狼牙草,赤芍藥,川朴硝(各半兩)

白話文:

  • 檳榔:3錢

  • 酸石榴根:3錢

  • 狼牙草:2.5錢

  • 赤芍藥:2.5錢

  • 川朴硝:2.5錢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蛔蟲發作,心痛多吐。青葙子散,方

青葙子苦參(銼),黃連(去須),萹竹,狼牙草(各三分),雄黃(半兩,細研),雷丸,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

白話文:

青葙子、苦參(切成碎末)、黃連(去除須毛)、萹竹、狼牙草(各取三分),雄黃(半兩,研磨成細末),雷丸,桃仁(用滾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去除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各取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一、二歲兒不計時,以稀粥飲調下半錢。兒稍大,以意加之。若下部癢,綿裹少許內之,日二度。如不癢,即勿用。《嬰孺》方同名苦參散

白話文:

上個方子中的藥搗成細末,做成散劑。一、二歲的小孩,不拘時間限制,用稀粥調服半錢藥。孩子大一點,酌情增加藥量。孩子如果患有肛門瘙癢,用棉花包裹少量的藥粉塞入肛門,每天兩次。如果沒有肛門瘙癢,就不需要用藥。《嬰孺》方中同名苦參散。

《聖惠》治小兒蛔蟲咬心痛。生乾地黃散,方

乾地黃,鶴蝨,酸石榴根(銼),檳榔(各半兩),苦楝根(一分,銼)

白話文:

生乾地黃、鶴蝨、酸石榴根(切碎)、檳榔(各半兩)、苦楝根(一分,切碎)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三、四歲兒空心,以熱茶調下半錢。午後再服,取蟲下為度。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腹藏有蛔蟲。苦楝根散,方

苦楝根,鶴蝨,薏苡根(銼),檳榔,牽牛子(微炒。各一兩),糯米(一分,微炒)

白話文:

苦楝根、鶴蝨、薏苡根(銼碎)、檳榔、牽牛子(微炒,各一兩)、糯米(一分,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三歲兒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看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治小兒蛔蟲咬心痛。桃仁散,方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木香,狗脊,白蕪荑,狼牙草,苦楝根皮(銼),鶴蝨,檳榔(各半兩)

白話文:

桃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再將兩顆仁用麩皮炒香。

木香:半兩。

狗脊:半兩。

白蕪荑:半兩。

狼牙草:半兩。

苦楝根皮:銼碎,半兩。

鶴蝨:半兩。

檳榔: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三歲兒每服煎苦楝根湯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白話文:

把上述的藥材研成細末。三歲以下的兒童每次服用半錢,用水煎煮苦楝根湯當藥引,每天服用三次或四次。藥量的多寡視每個兒童體型而異,視情況臨時或增或減。

《聖惠》治小兒腹內有蛔蟲,時時㽲痛。胡粉丸,方

胡粉(三分),獖豬膽(三枚),麝香牛黃(各一分)

白話文:

  • 胡粉(三分):一種由珍珠磨成的粉末,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

  • 獖豬膽(三枚):獖豬是一種野豬,其膽汁具有清熱明目、消炎止痛的功效。

  • 麝香(一分):一種雄性麝鹿的香腺分泌物,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

  • 牛黃(一分):一種牛的膽結石,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上件藥都研為末,用膽汁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五歲兒每服以溫水下七丸。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材全部研磨成粉末,並用膽汁浸泡,然後用蒸過的米飯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五歲以下的孩童每次服用要以溫水送服七粒藥丸,隨著孩童的年齡增長,藥丸的劑量也要適當增加相應的比例。

《聖惠》治小兒蛔蟲咬心,㽲痛,四肢逆冷,乾嘔不吐,面色青,宜服,化蟲乾漆丸,方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用來治療小兒蛔蟲咬心、腹痛、四肢逆冷、乾嘔不吐、面色青的方劑是化蟲乾漆丸,其組成如下:

主藥:

  • 乾漆:9克
  • 吳茱萸:3克

輔藥:

  • 人參:3克
  • 茯苓:3克
  • 白朮:3克
  • 甘草:3克
  • 川芎:3克
  • 當歸:3克

製法:

將乾漆、吳茱萸研成細末,與其他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川芎、當歸等藥材混合均勻,製成丸劑。

用法:

口服,一次3-5克,一日2-3次。

功效:

驅蟲、止痛、溫中、補氣血。

乾漆(二錢),膽子礬(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蔥白湯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二、三歲兒以石榴皮湯下二丸,日三服。三、四歲兒三丸。《萬全方》同,但二物等分。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搗碎,過篩成細末,用蔥白湯和麵粉,煮成粥糊,和藥末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藥丸。二、三歲的兒童,以石榴皮煎的湯送服兩粒藥丸,每日三次。三、四歲的兒童服用三粒藥丸。《萬全方》中的藥方相同,但兩種藥材的用量相等。

《聖惠》又方

胡粉(一分),膩粉(半兩)

上件藥細研令勻。五歲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若用羊子肝一具,煮熟細切,以藥末拌和與兒食之更佳。

白話文:

把前述藥物研磨成粉末,攪拌均勻。五歲的兒童每次服用半錢,用粥調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如果能用一整顆羊肝,煮熟切碎,拌入藥末,讓孩子食用,效果會更好。

《聖惠》治小兒蛔蟲動作,多吐清水。蕪荑仁散,方

蕪荑仁(三分),狼牙草(半兩),白蘞(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空腹,以溫酒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蛔蟲咬心痛,或吐清水。麝香散,方

麝香(一錢,研入),萆薢,苦楝根(各一兩,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獖豬膽三枚,取汁和令勻。曝乾後,卻研為末。每服以蕪荑湯調下半錢。看兒大小以意增減。

白話文:

前述的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末。使用三枚獖豬膽,取出膽汁,與藥粉均勻混合。將混合物曬乾後,再次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以蕪荑湯送服。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質,適當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蛔蟲攻臟腑㽲痛,下蟲,檳榔散,方

檳榔,苦楝根皮(銼),東引石榴根皮(銼,各半兩),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五歲兒每服以熱茶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醋,石榴根(半兩,入土五寸,東引者),檳榔(一枚)

上件藥切碎,以水一大盞,煎取七分,去滓。入粟米半合煮稀粥,空心與食,蟲下快利,立瘥。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把上列藥物切碎,加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七分之一,去渣。加入半合粟米煮成稀粥,空腹食用,可快速驅蟲,立即痊癒。根據兒童體型大小調整藥物劑量。

《聖惠》治小兒蛔蟲咬心痛神效方

上用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細羅為散。每服以新汲水一合,生油一橡斗子,空心調下一字。不過三服,當取下蟲即瘥。

白話文:

把上好的乾漆一兩搗碎,炒到冒煙,細細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用新汲取的冷水一合,生油一橡斗子的量,空著肚子調和成糊狀,一次喝完。不過三服藥,就會把體內的寄生蟲排出來,疾病就會痊癒。

《聖惠》又方

上用薏苡根二兩去土,銼。以水一大盞,煎取半盞,去滓。一、二歲兒每服一合,三、四歲至五、六歲兒二合,空心服之。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取薏苡根二兩,洗淨後去除泥土,然後切碎。加入一大杯水,煎至剩半杯,去除渣滓。一、二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一杯,三、四歲至五、六歲的孩子服用兩杯,空腹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又方

上用楝樹根白皮半兩,細銼。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為二服。

《嬰孺》治小兒蛔蟲方。

巴豆(一個,去皮心,炒煙盡),桃仁(二個)

上杵丸之。先宿不食,以黍米泔濃汁半升下一丸,大人服盡,五歲兒服其半,小兒減藥及泔汁。泔汁冷飲,熱即發。

白話文:

用研杵擂丸藥。服藥前一天晚上不要吃東西,用半升黍米泔濃汁送服一丸藥,成人服用完所有藥丸,五歲兒童服用一半,小孩酌情減少藥量和泔汁。泔汁要冷飲,熱了藥效就失效了。

張渙,木香桃仁丹,方,治蛔蟲攻心,痛不可忍。

木香,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香熟),黑狗脊,鶴蝨(揀淨。各一兩),檳榔(一分),苦楝根皮(半兩)

白話文:

木香,桃仁(用沸水浸泡,去掉皮尖、雙仁,麩炒至香熟),黑狗脊,鶴蝨(挑選乾淨,各一兩),檳榔(一分),苦楝根皮(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獖豬膽汁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點麝香湯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前面的藥方搗碎,研磨為細末。用野豬膽汁和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用加入麝香的水送服,不限時間。

《萬全》又方

鶴蝨,使君子(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煎肥豬肉汁調下半錢,其蟲便出。

《玉訣》,蔥湯丸,下蛔蟲諸積方。

水銀白扁豆,巴豆霜,白附子

白話文:

水銀

  • 是一種液態的銀白色金屬,在常溫下揮發,有劇毒。
  • 在中醫中,水銀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藥物,具有解毒、殺菌、抑菌等作用。
  • 水銀的藥用價值很高,但由於其毒性,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白扁豆

  • 是一種豆科植物,其果實為扁圓形,白色或淡黃色。
  • 白扁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氣、消暑止渴、解毒利尿等作用。
  • 白扁豆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暑熱口渴、嘔吐腹瀉、水腫等疾病。

巴豆霜

  • 是一種中藥材,由巴豆的種子製成。
  • 巴豆霜味辛、性寒,具有瀉下逐水、消積導滯的作用。
  • 巴豆霜常被用於治療便祕、腹脹積滯、水腫等疾病。

白附子

  • 是一種中藥材,由烏頭的根莖製成。
  • 白附子味辛、性熱,具有溫陽散寒、止痛消腫、回陽救逆等作用。
  • 白附子常被用於治療陽虛寒症、寒痰喘咳、泄瀉腹痛、陰寒嘔吐等疾病。

上各等分末,麵糊丸如此○大。五丸,煨,薑蔥湯吞下。

《三十六種》治蛔蟲咬心痛,乾漆丸,方

乾漆,青黛,輕粉,甘遂(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丸,薄荷湯調下。

《四十八候》,蛔疳散,方

使君子(一分),檳榔(一個),輕粉(一字),定粉(一錢),茴香,黃丹,苦楝根(末,炒。各半錢)

白話文:

  • 使君子(1份)

  • 檳榔(1個)

  • 輕粉(1份)

  • 定粉(1錢)

  • 茴香(適量)

  • 黃丹(適量)

  • 苦楝根(研磨成粉,炒過。各半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二錢。臨臥時煎肉汁湯調下。須進三、二服,蟲下再調氣。

白話文:

製成藥末,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在睡覺前,用肉湯調和服用。必須連續服用三到四次,等腸道裡的寄生蟲排出來後,再調理氣血。

《趙氏家傳》:凡小兒因熱著後吐逆不止,或躁渴,飲水無度,入口即吐,至四、五日不止。雖吐逆稍定,或發驚癇,或有用手向口探取之狀,此蓋蛔蟲攻心所致。俗醫不曉此,只取止吐、治驚藥治之,必不驗。又蛔蟲三兩日向上攻心,吐逆不止。五、七日皆垂頭向下,故令小兒疾病無處可曉,皆蛔所作也。據此形證,當須用

白話文:

《趙氏家傳》:所有小兒因為受熱而導致嘔吐不止,或者煩躁口渴,喝水無度,一入口就吐,四、五天都無法停止。即使嘔吐稍微停止了,卻可能發生驚癇,或者出現用手伸向嘴裡探取東西的樣子,這都是蛔蟲攻心的結果。一般的醫生不瞭解這個,只用止吐、治驚的藥物來治療,卻未必有效。還有,蛔蟲三兩天會向上攻心,導致嘔吐不止。五、七天都低著頭向下,因此導致小兒疾病無處可查,都是蛔蟲造成的。根據這些症狀,應該服用驅蟲藥。

安蛔藥治之。未驗仍取蛔藥,無不愈者。小兒或患傷寒不能得汗,亦由此蟲所攻,仲景所謂蛔厥者是也。凡有蛔者,眼多有赤脈。京師徐助教方,安蛔驚癇

白話文:

使用驅除蛔蟲的藥物來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就繼續服用蛔蟲藥,沒有不痊癒的。小兒有時患傷寒不能發汗,也是由蛔蟲侵襲引起的,仲景所說的蛔厥就是這種情況。凡是患有蛔蟲的人,眼睛裡大多有紅色的血絲。京師徐助教的藥方,可以驅除蛔蟲和驚癇。

乾漆(一兩半,炒煙盡,為細末),雄黃(半兩,研)

上同研勻,以新汲水及油一兩滴,調下一錢。若未驗,服取蛔蟲藥。

《吉氏家傳》,使君子散,取小兒蛔蟲方。

上用使君子不計多少,火上炒乾為細末。每服半錢,大者一錢,五更空心飯飲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蛔蟲㽲刺,心腹疼痛方。

上用石榴皮一兩,以水一大盞,煎四分,去滓,分作二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蛔疳方:孩兒蛔咬痛攢心,忽發來時面帶青,唇黑兒如灰土色,使君四味可通靈。

使君子散

使君子(七個),輕粉,蕪荑,鶴蝨(各半錢)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五更米飲調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蛔蟲攻腹痛,無時嘔逆涎沫。取蟲散,方

使君子肉,東引石榴根皮,鶴蝨(各二錢),輕粉(半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煮雞肉汁下。五更早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