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散

KU C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4%
膀胱經 12%
腎經 12%
大腸經 8%
小腸經 6%
膽經 6%
肺經 6%
脾經 1%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苦參散」

中藥方劑「苦參散」,主要成分是:苦參、蘆根、沙苑子、枳實,主治功效是瘡瘍。瘡瘍是指皮膚或組織出現紅腫、疼痛、化膿等症狀的病變,常伴有發熱、畏寒、頭痛等全身症狀。瘡瘍分為熱毒瘡瘍和寒邪瘡瘍。熱毒瘡瘍是指由熱毒邪氣引起的瘡瘍,症狀以紅、腫、熱、痛明顯,膿液黃稠,伴有發熱、口渴、大便祕結等。寒邪瘡瘍是指由寒邪引起的瘡瘍,症狀以腫脹、疼痛明顯,膿液清稀,伴有畏寒、肢冷、腹瀉等。

苦參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苦參可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腹瀉、便祕、貧血等疾病,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此外,苦參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色黃、陰腫陰癢,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蘆根

蘆根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解酒毒、透疹、止咳平喘等功效。蘆根可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幫助人體清除體內的毒素,減輕熱毒症狀,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現象。蘆根清胃熱,可緩解因胃火上炎所引起的口渴、口乾、口腔潰瘍等症。蘆根可止嘔,幫助緩解因傷寒後嘔噦反胃、乾嘔不下食引起的嘔吐症狀。蘆根清肺胃氣分實熱,養陰生津,除煩止渴。蘆根清熱解毒,能調節體內陽氣,故可除煩。蘆根清熱解酒毒,可幫助人體清除體內的毒素,減輕酒毒症狀。蘆根利尿及透疹作用,可治療小便短赤、熱淋澀痛、麻疹引起的透疹不暢等症狀。蘆根清肺熱,止咳平喘,可用於肺熱咳嗽、痰黃稠、外感風熱、身熱咳嗽等症狀。

枳實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沙苑子

沙苑子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的功效。其性味甘平,入肺、腎二經,可補益肝腎、澀精止遺、收斂止瀉,有助於改善氣虛的症狀。此外,沙苑子還能幫助調節內分泌、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等,有助於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適應能力。

總結

中藥方劑「苦參散」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行氣化痰、補氣固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濕熱下注、寄生蟲感染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苦查1兩(銼),人參1兩(去蘆 頭),丹參1兩,黃連3分(去頂),沙參1兩(去蘆頭),玄參1兩,秦艽3分(去苗),白鮮皮1兩,川升麻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梔子仁3分,犀角屑1兩,黃芩1兩,赤芍藥1兩,當歸1兩,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防風1兩(去蘆頭),白花蛇2兩(酒浸,炙令黃,去皮骨)。
上為細散。
每服2錢,食後以溫酒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苦參苦寒,清熱解毒;蘆根甘寒,清熱利水;沙苑子甘平,補腎益精;枳實苦辛,行氣破結。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疥癬肺炎胰臟炎癲狂狂躁麻痺五十肩膽囊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單純性疱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皮膚異色症

相同名稱方劑


苦參散,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五。 組成:苦參(取頭末)2兩,豬肚1個。 主治:癧風。

苦參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五。 組成:苦參1兩,漏蘆根1兩,蒺藜1兩,楮莖葉1兩,枳實3錢。 主治:瘡瘍。

苦參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引《衛生家寶》。 組成:苦參、蔓荊子、何首烏、荊芥穗、威靈仙各等分。 主治:遍身瘡疥,經年不效。

苦參散, 出處:《魯府禁方》卷四。 組成:石菖蒲(九節者)1兩,威靈仙1兩,胡麻(炒)1兩,川芎1兩,苦參4兩,荊芥1兩,甘草1兩。 主治:風癬疥瘡。

苦參散, 出處:《片玉痘疹》卷八。 組成:羌活、防風、牛蒡子(炒)、桔梗、連翹、人中黃、酒芩、荊芥穗、苦參。 主治:痘疹將起發,便先頭目腫者,此天行疫癧之氣,名大頭瘟。

苦參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苦參1兩(銼),蒼耳苗1兩,蔓荊子1兩,牡荊子1兩,晚蠶沙1兩,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晚蠶蛾半兩,玄參1兩,胡麻子1兩,蛇床子1兩,天麻1兩,乳香半兩。 主治:遍身風瘙癢不止。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