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2)

1. 疳渴第二

《聖惠》論:夫小兒疳渴者,由臟腑夙有疳熱,心肺壅熱之所致也。此皆乳母恣食五辛,或飲熱酒,多味酸鹹,夜餐炙爆,心胸氣滯,便即乳兒,致臟腑生熱,熱則煩躁,故令兒渴不止也。

白話文:

《聖惠方》中論述:小孩子患疳渴症,是由於內臟長期積聚疳熱,以及心肺壅熱所引起的。這些都是因為乳母任意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飲用熱酒,偏愛酸鹹口味的食物,又喜歡在晚上吃燒烤而導致心胸氣滯,隨即哺乳嬰兒,導致嬰兒體內積聚了更多的熱氣,因此感到煩躁,就會令嬰兒感到口渴而無法停止。

《聖惠》治小兒疳多渴,體熱煩躁,少得睡臥。宜服,天竺黃散,方

天竺黃(細研),黃連馬牙硝,梔子仁,葛根(銼。各半兩),甘草(炙微赤,銼),牛黃(細研),款冬花紫菀(洗去苗土),犀角(屑),土瓜根(各一分)

白話文:

天竺黃(研磨細緻),黃連,馬牙硝,梔子仁,葛根(切成半兩大小),甘草(烤至微紅,切碎),牛黃(研磨細緻),款冬花,紫菀(洗去根部的泥土),犀牛角(刨成碎屑),土瓜根(各取一份)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不計時候,以蜜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

《聖惠》治小兒疳渴,口乾煩躁,體熱羸瘦,不欲乳食,宜服此方。

蝸牛殼(微炒),蟾頭(塗酥,炙令焦黃),胡黃連(各半兩),硃砂青黛(各細研,一分)

白話文:

  • 蝸牛殼(微炒):將蝸牛殼稍加炒熱。

  • 蟾頭(塗酥,炙令焦黃):將蟾蜍頭塗上酥油,然後烤至焦黃。

  • 胡黃連(各半兩):取半兩胡黃連。

  • 硃砂、青黛(各細研,一分):將硃砂和青黛分別研磨成細粉,各取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蜜水調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疳,大渴不止。鉛丹丸,方

鉛丹,鉛霜(各一分),黃連(末),石膏(末。各半兩)

白話文:

鉛丹,鉛霜(各八公克),黃連(研磨成粉末),石膏(研磨成粉末,各四公克)

上件藥,都研為末,以糯米飲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用新汲水淘米泔研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材都研磨成粉末,用糯米水將藥粉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先用新汲水淘米的水研磨五粒藥丸,一天服用三次或四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量加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疳渴,壯熱驚悸,宜服此方。

地骨皮(細研),龍膽(去蘆頭),烏梅肉(微炒),地龍糞,黃連(去須。各一分)

白話文:

地骨皮(磨成細粉),龍膽(去掉蘆頭),烏梅肉(微炒),地龍糞,黃連(去掉須,每種量各佔一成)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獖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新汲水化破五丸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搗碎成粉末,並用野豬的膽汁和成綠豆般大小的藥丸。不拘時間,以剛汲取的清水化開五粒藥丸服用。依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治小兒疳熱煩渴,乾瘦。黃連丸,方

黃連(去須),天竺黃,牛黃(各細研),甘草(炙微赤,銼),梔子仁,款冬花,葛根,紫菀(去苗土),犀角(屑。各一分),川朴硝(半兩),竹瀝(二合)

白話文:

  1. 黃連(去除須根):是一種苦寒的中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2. 天竺黃:是一種黃色の中藥,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

  3. 牛黃:是一種黃綠色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

  4. 甘草(經過炙到微紅,切碎):是一種甘甜的中藥,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5. 梔子仁:是一種幹梔子的種子,具有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的功效。

  6. 款冬花:是一種白色的中藥,具有清熱化痰、利咽止咳的功效。

  7. 葛根:是一種豆科植物的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功效。

  8. 紫菀(去除根部的泥土):是一種紫色的中藥,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9. 犀角(研成粉末,各一份):是一種名貴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10. 川朴硝(半兩):是一種白色或微黃色的中藥,具有燥濕祛痰、解毒消腫的功效。

  11. 竹瀝(二合):是一種竹子燒成的汁液,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功效。

上件藥搗,羅為末,先用竹瀝拌和,更入熟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新汲水研破五丸服之,日四五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搗碎,羅過成為細末,先用竹瀝拌和,再加入熟蜜,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藥時,用新汲取的水研磨五粒藥丸,然後服用,每天服用四到五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熱疳渴方。

黃連(末,半兩),定粉(一兩,微炒)

上件藥,同細研令勻,不計時候,以熟水調下半錢,更看兒大小以意增減。

《譚氏殊聖》治小兒疳瘦羸弱,臟腑虛怯,滑泄不止,飲食減少,引飲無度。六神丸,方

白話文:

《譚氏殊聖》治療小兒疳瘦羸弱,臟腑虛怯,滑泄不止,飲食減少,引飲無度。六神丸,配方如下:

  1. 人參30克

  2. 黃芪30克

  3. 白術30克

  4. 茯苓30克

  5. 甘草15克

  6. 白僵蠶15克

  7. 山藥30克

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取3克藥粉,用熱水沖服,每日三次。

丁香木香,肉豆蔻(麵裹煨),蘆薈(一分),使君子仁,訶子皮(煨。各半兩)

白話文:

丁香,木香,肉豆蔻(裹著麵粉煨),蘆薈(一分),使君子仁,訶子皮(煨過。各半兩)

上為末,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

錢乙龍粉丸,治疳渴方。

草龍膽,定粉(微炒),烏梅肉(焙,秤),黃連(各二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麻子大。米飲下一二十丸,無時。

張渙《遺方》,青香丸,治小兒疳渴,引飲不休,肌體羸劣。

胡黃連,青黛,硃砂,鶴蝨(各等分)

上為末,獖豬膽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米飲下。

《吉氏家傳》又方

乾葛,胡黃連,甘草(炙),黑參麥門冬(去心,等分)

白話文:

  1. 乾葛:葛根曬乾後的中藥材。具有解熱、生津、止渴、清暑、透疹等功效。

  2. 胡黃連:是一種苦寒清熱的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疏風解表、抗菌消炎等功效。

  3. 甘草(炙):經過蜜炙的甘草中藥材。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

  4. 黑參:一種名貴中藥材,由人參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具有補氣益血、強精壯陽、益氣健脾等功效。

  5. 麥門冬(去心,等分):麥門冬去掉中心,等量使用。具有養陰、生津、清肺、潤燥等功效。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一片,煎四分。

莊氏治疳熱,青黛丸

青黛(一兩),胡黃連,天竺黃,宣連(各半兩),硃砂(飛,一分),麝(一錢),肉豆蔻(二個),牛黃(半錢),蟾(一個,端午酥炙,酒浸,去腸肚)

白話文:

  • 青黛(一兩)

  • 胡黃連(半兩)

  • 天竺黃(半兩)

  • 宣連(半兩)

  • 硃砂(飛,一分)

  • 麝香(一錢)

  • 肉豆蔻(兩個)

  • 牛黃(半錢)

  • 蟾蜍(一個,端午酥炙,浸泡在酒中,去除腸肚)

末,綠豆粉煮糊丸如芥子,空心夜湯下三丸。

《玉訣》,地骨皮散,治熱疳,進食。

地骨皮(揀淨,粗葛包洗),黃耆(焙),柴胡(焙。各一兩),紫菀,犀角,土瓜根(各一分)

白話文:

地骨皮(挑揀乾淨,用粗布包裹後清洗),黃耆(焙製),柴胡(焙製,各一兩),紫菀,犀角,土瓜根(各一份)

散,不時,蜜水調半錢,量加減服。

胡黃連散,治疳渴,黃瘦,壯熱不乳。

胡黃連,旱蓮子,龍膽,青黛,烏梅肉(微炒),知母(各半兩),牛黃(一分)搗,羅,棗瓤丸如綠豆。甘草湯下五丸,日三,意裁。

白話文:

胡黃連、旱蓮子、龍膽、青黛、烏梅肉(微炒)、知母(各半兩),牛黃(一分)搗成粉末,過篩,加入棗泥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服用時,用甘草湯送服五丸,每天三次,可根據病情酌情增減。

五膽丸,治渴疳。

豬膽,狗膽牛膽鯽魚膽蝟膽(各一枚)

白話文:

豬膽、狗膽、牛膽、鯽魚膽、刺蝟膽(各一顆)

四膽汁入牛膽內,灶北後懸,候乾,丸如黍。新汲水下二丸,空心、午後各一服。更量。

胡黃連丸,治疳熱渴,乾瘦。

胡黃連,犀角(各一分),生地黃汁(二合),麝(半錢),羊子肝(一具,研取汁),蜜(半合)

白話文:

胡黃連、犀角(各一錢),生地黃汁(二合),麝香(半錢),羊肝(一具,磨取汁液),蜂蜜(半合)。

末、和汁、蜜等,竹葉湯調藥汁一匙,加減。

黃連丸,治疳熱煩渴,乾瘦。

黃連,天竺黃,牛黃,甘草(炙赤),梔子仁,款冬花,葛根,紫菀,犀角(各一分),川朴硝(半兩)

羅,竹瀝二合和,更入熟蜜,丸如綠豆,新汲水研五丸服。更量,日四五。

蝸牛子三五十枚,合淨盤內,令行,有似銀泥處,膩粉和揩,丸如黍。不時,湯下二丸。

白話文:

再取三十到五十粒蝸牛的幼蟲,放在乾淨的盤子裡,讓它們爬行,產生像銀色的泥漿,將膩粉和這種泥漿混合,製成像黍米般大小的藥丸。經常服用,每次用湯水送服兩粒。

治疳渴飲水不休,麝香丸

麝,人中白(各一分),研,藥餅丸如麻子。一二歲皂莢湯下二丸,更裁。早、午各一服。

白話文:

麝香、人中白(各一份),研磨成粉,製成藥餅丸,丸子大小如麻子。一至二歲的孩童,以皁莢湯送服兩丸,可酌量增減服用。早、午各服用一次。

劉氏:大豬胞一個,甘草一兩寸,劈,入胞內,水一斗煮三升,去甘草,胞焙末。服三錢,湯調下。

莊氏:活大鮎魚一個,蛤粉塗頂上,刮下涎,入粉同研,丸雞頭大,服一丸;小鮎魚一個,水半盞浸,涎水化一丸止,和氣散一、二服,補。

白話文:

莊氏:取活大鮎魚一條,用蛤粉塗在魚頭上,刮下流出的涎液,和蛤粉一起研磨成雞頭大小的丸子,服用一丸;取小鮎魚一條,浸泡在半小杯水中,讓涎水自然凝結成長約一丸,再和氣散服用一到兩次,可以補氣。

又:

井泉石(一名石甘遂),太陰元精石,馬牙硝等分,末,入生硫黃少許,服半錢,生米泔水調。

白話文:

井泉石(又名石甘遂),太陰元精石,馬牙硝等分,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生硫黃,每次服用半錢,用生米泔水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