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台玉案》~ (12)

回本書目錄

(12)

1. 痢疾門

凡瀉在脾,而痢在腎。故先瀉而後痢者,則曰脾傳腎,為賊邪,其病難愈。先痢而瀉者,則曰腎傳脾,為微邪,其病易愈。此前人之說也。以愚論之,瀉為在脾不暇言矣,而後謂痢為在腎,不能無議焉。瀉固多由於飲食,而痢獨非飲食之所傷乎。飲食停積,因濕熱而化遂為稠濁膠固於腸胃之中,欲下不下,是以有里急後重之苦,明是脾經之病矣。而顧以痢屬於腎者,何所謂歟。

吾未聞飲食之人,不由於脾,而反由於腎也。大概謂之腎病矣。然治痢之藥,悉用蒼朮濃樸黃連木香白朮陳皮之類,並未有用杜仲黃柏牛膝地黃補腎等藥,治腎之疾,而乃用脾家之劑,必其非腎病故也。要之先痢後瀉而易愈者,以其積滯已盡,而脾尚虛也。豈腎傳脾之謂耶。

先瀉後痢而難愈者,以脾土已壞,而積滯方壅也。豈脾傳腎之謂耶。腎能藏精,不能藏飲食。若以痢屬於腎,則飲食皆藏於腎矣。豈理也哉。大約治痢之法,與大人無異。但下痢純血者,在大人則為難治,在小兒則為食積,而無所妨。而治小兒之痢,又宜多以消積為主。其詳具大人痢疾門,不復細贅耳。

【立方】

通快飲 治小兒痢疾始發。

山楂(一錢) 麥芽 蒼朮 萊菔子 枳實 木通(各七分) 大黃 檳榔(各一錢二分)

生薑三片。不拘時熱服。

金寶散 治小兒赤白痢疾肚腹作痛。里急後重。

廣木香 黃連(酒炒) 陳皮(各三錢) 肉豆蔻(麵包煨) 濃樸(炒) 車前子(各二錢)白朮 山楂 蒼朮(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五分。空心燈心湯調下。

歸芍飲 治小兒痢疾。久不肯住。

人參 白朮 白芍茯苓 訶子肉(各五分) 烏梅(半個) 黃連 濃樸 肉豆蔻 柴胡(各六分) 黑棗二枚。空心煎服。

2. 傷風門

傷風之症頭疼身熱。鼻塞氣粗。噴涕呵欠。呻吟不絕。見風便怕。灑淅微寒。與大人傷風無異。若挾食即吐食。挾痰即吐痰。藥劑比大人所服者宜減一半。不論有痰有食否。常須兼用清痰消食之藥。蓋小兒易傷食。而熱則生痰。故劑中宜略用輕輕疏解。令汗微出為度。稍加清熱則愈矣。

蓋風邪客於腠里。非疏解則不能愈。非清熱化痰則小兒亦未易安也。症雖與大人無異。然亦不能無少瘥耳。

【立方】

加味香蘇散

川芎 紫蘇 防風 荊芥 香附 甘草 羌活 白芷(各三錢) 葛根 前胡(各二錢)蒼朮 天麻 黃芩(各八分)

上加蔥頭十枚。生薑三片煎服。以被覆取汗為度。如或消疾或消食。以此方為主。隨症加減。不得一一詳贅矣。

荊防敗毒散(方見傷寒門)

3. 治痘總論秘訣

痘之發與雜症不同。雜症只在一經。痘則五臟之症俱見。古雲似傷寒者,亦大概言也。

寒由外入,痘自里出。故惡寒無汗,頭痛脊強,左額青紋,面色慘而不舒,此傷寒之所有,而痘症之所無也。兩眼含淚,臭氣出粗,睡中微驚,耳紋現,惡熱不惡寒,此痘症之所有,而傷寒之所無也。五臟症已詳。

凡初熱時,睡中微悸,鼻氣出粗斯二者僅可作痘症驗。有雲,中指獨冷,耳尻冷等說不必信。

痘者豆也。肖其形則生,不肖其形則死。形之不肖,元神竭矣。尖圓而凸,周凈而聳,形之有神者也。如麩如沸,如疹如疥如蠶種,如蛇皮,如蚊跡,如蚤斑,如湯泡,如火刺,形之無神者也。形而無神,可冀生乎。至如色也,欲如春花之在露,不欲如秋草之經霜。紅白兩分,明潤光活,色之有彩者也。

如膩粉,如枯骨,如紅米飯,如豬肝色,色之無彩者也。形不有神,色不現形,生意可知矣。嗚呼神彩,其生死之門戶也。

凡看痘,先看元氣。痘兒元氣,非有非無,唯心領意會耳。已如形色初善,而終變惡者,元氣內竭也。形色初惡,而終歸善者,元氣內強也。元氣本也,形色末也。故善者必求本。

人知痘藉氣血,不知痘之所藉,尤有超於氣血者,元氣是也。蓋元氣盛則氣血流通而領遂。

有負戴並行,祛毒。痘必應期而開落。元氣一虧則在外者內不續,在內者外不固。毒肆妄行,或出或入,而為外剝內攻矣。調養真元,補益氣血,誠治痘完策。不得已而欲攻,他症中病即已。經曰常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夫包血成圓者氣也。氣能拘血制毒,則痘窠必圓,尖而周凈。附氣成暈者血也。血能附氣制毒,則痘暈必光明而紅活。頂陷者氣之虛,塌陷者氣之離,暈枯者血之虛,根散者血之離。圓也,暈也,氣血之所為也。而所以成圓成暈者,氣血不得專主也。

根窠者,血之暈。膿者血之腐。故六日之前,專看根窠。無根窠,必不貫膿。六日以後,專看膿色,無膿色,必難收靨。此理也,勢也。

無形者,根據有形。有形者,附無形。互相根據附,固天地之道,亦氣血之道也。氣之離,不由血之散乎。故自氣血交後,常觀根窠為憑準。粗緊紅活,生意沛然。若微細而不現不斂,且黯淡。則氣將飛去,而必不剋制毒矣。是故內攻根散者死。內攻而根血猶附,非毒作楚,必三因致之。

頂白根紅,氣血分也。在四五日間不分,則後必作癢。頂沖根附,氣血交也。在六七日不交,則後必有變。至是而根白地清,起勢勃勃,可不藥而愈。若深紅壯熱,疔將作也。四日用清,六日用補,乃治常痘繩釐。

氣血有常,而不能盈於常,而能自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