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本經逢原》~ 卷二 (3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2)

1. 蜀漆

苦辛溫,有毒。

《本經》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症堅積聚,邪氣蠱毒鬼疰。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本草經》記載,此藥味苦、辛、溫,有毒。

用途:

  • 治療瘧疾和咳嗽逆氣
  • 寒熱交替、腹中症塊堅硬難消
  • 邪氣、蠱毒和鬼祟作祟

發明蜀漆常山之苗,故《本經》治瘧及咳逆,寒熱積聚蠱毒,功效與之相類。《金匱》治牝瘧獨寒不熱者有蜀漆散,用蜀漆、雲母龍骨,醋漿水服之。溫瘧加蜀漆一錢,用酸漿者,取酸以收斂蜀漆之辛散也。

白話文:

發現蜀漆就是常山花的幼苗,所以《本經》記載蜀漆可以治療瘧疾、咳嗽、氣逆、寒熱、積聚和蠱毒,它的功效和常山類似。《金匱要略》中記載有蜀漆散,用蜀漆、雲母、龍骨和醋漿水服用,可以治療只發冷不發熱的瘧疾。如果患的是溫瘧,則在蜀漆散中加入一錢蜀漆,用酸漿水服用,酸味可以收斂蜀漆的辛散之氣。

2. 藜蘆

辛苦寒,有毒。反五參。服之吐不止者,飲蔥湯即止。

《本經》主蠱毒,咳逆,泄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蠱毒,去死肌。

白話文:

ERROR

發明藜蘆服錢匙則惡吐,而《本經》治蠱毒咳逆泄利腸澼,是指積氣內盛者而言,積去則咳與利止矣。又通頂令人嚏。按:常山吐瘧痰,瓜蒂吐熱痰,烏附尖吐濕痰,萊菔子吐氣痰,藜蘆則吐風痰者也。凡胸中有老痰或中蠱毒,只可借其宣吐,切勿沾口,大損胃中津液也。若咳逆泄利腸澼等證,苟非實邪壅滯,慎勿輕試。不可因《本經》之言而致惑也。《別錄》治喉痹不通、鼻中息肉併為散,吹鼻孔效。

白話文:

藜蘆服用一錢匙就會引起嘔吐。而《本經》中記載它可以治療蠱毒、咳嗽、嘔逆、腹瀉、腹痛和腸胃積滯,是指積聚在體內的氣過多,積氣消除後,咳嗽和腹瀉就會停止。它還可以通頂穴,讓人打噴嚏。

按:常山可以吐出瘧疾痰,瓜蒂可以吐出熱痰,烏附尖可以吐出濕痰,萊菔子可以吐出氣痰,藜蘆則可以吐出風痰。凡是胸中有老痰或中了蠱毒,只可以藉助它來宣吐,千萬不要沾染在口中,會嚴重損傷胃中的津液。如果是咳嗽、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如果不是實邪壅滯,要謹慎不要輕易嘗試藜蘆。不能因為《本經》上的記載而迷惑,誤用藜蘆。

《別錄》記載藜蘆可以治療咽喉閉塞、鼻息肉,把它碾成粉末,吹入鼻孔會有效果。

3. 附子

辛熱,大毒。反半夏、栝蔞、貝母、白蘞。古方以一兩一枚者為力全,近時專取大者為勝。用鹽過多,雖一兩五六錢,制熟不及七八錢,且容易腐爛。若欲久藏,須同灶灰入罐中,置近火處,庶可經久。其性熱有毒。必正節、角少、頂細、臍正者為上,頂粗、有節、多鼠乳者次之,傷缺偏縐者為下。

白話文:

辛辣燥熱,大有毒性。與半夏、栝蔞、貝母、白蘞相剋。古時候醫方用一兩大小的附子效果最好,現在都專門用大的附子。用鹽過多,雖然一兩有五六錢重,但炮製後不及七八錢重,且容易腐爛。如果想長期存放,必須和竈灰一起放入罐子中,放在靠近火的地方,這樣才能保存很久。附子性熱有毒。必須是形狀端正、節數少、頂端細、臍正的附子為上品,頂端粗糙、有節、有許多鼠乳的附子為中品,破損缺失、偏曲不平的附子為下品。

有兩岐者名烏喙,此稟氣不正,專主大風頑痹。附子生用則散陰寒,熟用則助真元。生用去皮臍,熟用甘草、童便制。若欲久藏,一味甘草濃煎汁煮,汁盡為度。入陽虛補劑,用黃連、甘草制。凡中其毒,生萊菔汁及黃連解之。近時烏附多產陝西,其質粗、其皮厚、其色白、其肉鬆、其味易行易過,非若川附之色黑、皮薄、肉理緊細,性味之辛而不烈,久而愈辣,峻補命門真火也。

白話文:

有兩種不同的烏頭藥材,名為「烏喙」,這種藥材的氣質不純正,專門用來治療大風疾和頑固的痹症。附子生用可以驅散陰寒之氣,熟用可以幫助人體的真元。生用時要去掉皮臍,熟用時要和甘草、童便一起炮製。如果想要長時間儲藏,可以用甘草濃煎汁液煮,直到汁液用盡為止。將附子加入補陽虛的藥劑中,用黃連和甘草炮製。凡是中毒的人,可以用生萊菔汁或黃連來解毒。最近,烏附大多產自陝西,它的質地粗糙、皮厚、顏色白、肉鬆、味道容易流散,不像川附的顏色黑、皮薄、肉質緊密細膩,辛辣而不強烈,時間越久越辣,是峻補命門真火的良藥。

《本經》主風寒咳逆,邪氣寒濕,痿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堅積聚,血瘕金瘡。

白話文:

《本經》主治風寒咳嗽、邪氣寒濕、萎縮麻痺、攣縮、膝蓋疼痛不能行走、破傷風、堅硬積聚、血瘀金瘡。

發明,附子氣味俱厚而辛烈,能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暖脾胃而通噎膈,補命門而救陽虛,除心腹腰膝冷痛,開肢體痹濕痿弱,療傷寒呃逆不止,主督脈脊強而厥,救寒疝引痛欲死,斂癰疽久潰不收及小兒脾弱慢驚,並須制熟用之。附子為陰證要藥,凡傷寒陰證厥逆直中三陰,及中寒夾陰,雖身熱而脈沉細或浮虛無力者,非此不治。或厥冷腹痛,脈沉細,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生附以峻溫散之。《本經》治風寒咳逆,當是陰寒呃逆,亥豕之謬。詳《本經》所主諸證,皆陰寒之邪乘虛客犯所致。其主金瘡者,是傷久氣血虛寒不能收斂,非血出不止之金瘡也。《別錄》又主腰脊風寒,腳氣疼弱,心腹冷痛等病,總取溫經散寒之力耳。附子稟雄壯之質,有斬關奪將之能,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培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驅逐在表之風寒;引溫暖藥達下焦以祛除在裡之冷濕。附子以白朮為佐,乃除寒濕之聖藥,然須並用生者方得開通經絡。若氣虛熱甚宜少用熟附,以行參、耆之力。肥人多濕亦宜少加烏附行經。附子得乾薑、炙甘草名四逆湯,主少陰經寒證。得桂枝、甘草、薑、棗名桂枝附子湯,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轉側。得白朮、甘草、薑、棗名朮附湯,治風虛頭重眩極。得麻黃細辛麻黃附子細辛湯,治少陰病發熱、脈沉。得大黃、芩連名附子瀉心湯,治心下痞而惡寒汗出。得大黃、細辛名大黃附子湯,治脅下偏痛,發熱、脈弦緊。得參、朮、苓、芍名附子湯,治少陰病始得之,背惡寒。得茯苓、白朮、芍藥、生薑真武湯,治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疼痛自利。得乾薑、蔥白白通湯,治少陰病,利下,脈微。若厥逆無脈,乾嘔而煩,面色赤,加蔥白以通陽氣,此皆得配合之神妙,能起死回生於反掌間。生熟各隨本方。趙嗣真云:生附配乾薑補中有發,熟附配麻黃髮中有補,宜生、宜熟不出此中妙用也。至於崔氏八味丸用為少陰響導,後世認為補藥,誤矣。東垣治陰盛格陽,面赤目赤,煩渴引飲,脈來七八至,但按之即散者,用乾薑附子湯,加人參半斤,服之得汗而愈。時珍云:陰寒在下,虛陽在上,治之以寒,則陰氣愈盛,治之以熱,則拒而不納。熱藥冷服,下咽之後,冷性即消,熱性便發,病氣隨愈,此熱因寒用之法也。附子性沉著,溫脾逐寒,烏頭性升發,溫脾去風。若寒疾即用附子,風疾即用烏頭,二藥俱走而不守,故墮胎為百藥長。然妊娠脈弦,發熱,胎脹,惡寒,小腹如扇,《金匱》用附子湯以安其胎,此神聖之妙用也。若傷寒發熱頭痛,皆除熱傳三陰而見厥逆脈沉,此厥深熱深之候證。必先發熱頭痛七八日或十餘日後而見厥冷脈沉,此為陽厥,大便必不瀉而閉。及溫疫熱伏,厥逆與陰虛內熱火鬱於內而惡寒者,誤用不旋踵告變矣。附子乃退陰回陽必用之藥。近世疑而不用,直待陰極陽竭而用已遲矣。且夾陰頭痛,足冷,上熱下寒,陰邪內盛,陽氣外衰,急需人參健脈,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溫經散寒,舍此不用,將何救之。

白話文:

附子,氣味都濃烈而又辛辣,能夠通行全身十二經絡,無處不到。它可以溫暖脾胃,治療噎膈病,補益命門而拯救陽虛,消除心腹、腰膝的冷痛,治療四肢的痹濕痿弱,治療傷寒呃逆不止,治療督脈、脊柱強直而厥逆的疾病,拯救因寒疝引起的劇烈疼痛而危及生命的病人,收斂久潰不收的瘡瘍,以及治療小兒脾弱、慢驚的疾病,但都必須經過炮製後才能使用。附子是治療陰證的重要藥物,凡是傷寒陰證、厥逆、直中三陰,以及傷寒夾陰的疾病,即使身熱而脈象沉細或浮虛無力,不用附子就不能治癒。或者厥冷腹痛,脈象沉細,嚴重時嘴脣發青、陰囊收縮的,急需用生附子才能峻烈溫散。

《本經》中說附子可以治療風寒咳逆,應該是陰寒呃逆,亥豕之謬。詳看《本經》中所主治的各種證狀,都是陰寒之邪乘虛客犯所引起的。它可以治療金瘡,是因為傷口久治不愈,氣血虛寒不能收斂,並不是血出不止的金瘡。《別錄》中又說附子可以治療腰脊風寒,腳氣疼痛無力,心腹冷痛等疾病,總的來說都是取其溫經散寒的作用。

附子秉承雄壯的性質,有斬關奪將的能力。它能引導補氣藥物運行於十二經絡,以追回散失的元陽。它也能引導補血藥物進入血分,以培養不足的真陰。它能引發散藥打開腠理,以驅逐表面的風寒邪氣。它也能引導溫熱藥物到達下焦,以祛除體內的寒濕。

附子和白朮搭配使用,是祛除寒濕的聖藥,但必須同時使用生附子才能疏通經絡。如果氣虛熱重的人應該少用炮附子,以發揮參、耆的作用。肥胖的人多濕,也應該少加烏附子,以運行經絡。附子配上乾薑、炙甘草,名為四逆湯,主治少陰經寒證。它配上桂枝、甘草、生薑、大棗名為桂枝附子湯,主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痛煩躁,不能轉側。它配上白朮、甘草、生薑、大棗名為朮附湯,主治風虛頭重眩極。它配上麻黃、細辛名為麻黃附子細辛湯,主治少陰病發熱,脈象沉。它配上大黃、黃芩、黃連名為附子瀉心湯,主治心下痞滿而惡寒出汗。它配上大黃、細辛名為大黃附子湯,主治脅下偏痛、發熱、脈弦緊。它配上人參、白朮、茯苓、芍藥名為附子湯,主治少陰病初起,背部惡寒。它配上茯苓、白朮、芍藥、生薑名為真武湯,主治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疼痛自利。它配上乾薑、蔥白名為白通湯,主治少陰病,利下,脈微。如果厥逆無脈,乾嘔煩躁,面色發紅,加蔥白以通陽氣,這些都是附子配伍的妙用,能在瞬間起死回生。生熟附子各隨本方。趙嗣真說:生附子配乾薑,補中有發。熟附子配麻黃,發中有補。宜生、宜熟不出此中妙用。至於崔氏八味丸用附子作為少陰的響導,後世認為是補藥,這是錯誤的。

東垣治療陰盛格陽,面赤目赤,煩渴引飲,脈來七八至,但按之即散的疾病,用乾薑附子湯,加上半斤人參,服用後出汗而痊癒。李時珍說:陰寒在下,虛陽在上,用寒藥治療,則陰氣愈盛,用熱藥治療,則拒而不納。熱藥冷服,下嚥之後,冷性即消,熱性便發,病氣隨愈,這就是熱因寒用之法。附子的性質沉著,溫脾逐寒。烏頭的性質升發,溫脾去風。如果寒疾就用附子,風疾就用烏頭。這兩種藥都走而不守,所以墮胎是百藥之長。但是,妊娠脈弦,發熱,胎脹,惡寒,小腹如扇,《金匱》中用附子湯以安其胎,這就是神聖之妙用。如果傷寒發熱頭痛,都是除熱傳三陰而出現厥逆脈沉,這是厥深熱深之候證。一定先發熱頭痛七八天或十幾天後出現厥冷脈沉,這就是陽厥,大便一定不瀉而閉。以及溫疫熱伏,厥逆與陰虛內熱火鬱於內而惡寒的疾病,誤用附子,不久就會發生變故。附子是退陰回陽的必用藥物。近世疑而不用,直待陰極陽竭而用已遲矣。況且夾陰頭痛,足冷,上熱下寒,陰邪內盛,陽氣外衰,急需人參健脈,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溫經散寒,舍此不用,將何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