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中卷 (18)

回本書目錄

中卷 (18)

1. 傷積諸方

下積丸,治小兒乳食傷積,心腹脹滿,氣粗肚熱,或瀉或吐。

丁香,縮砂仁(各十二個),使君子(五個,焙),烏梅肉(焙),川巴豆

上為末,研細和勻,爛飯為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橘皮湯送下。

木香丸,治小兒乳積、食積、氣積。

木香,蓬朮,縮砂仁,青皮(去白),硃砂(研),代赭石(研。各二錢),大丁香(一分),川巴豆肉(紙壓去油,一分)

上為細末,和勻,飛,白礬糊丸,麻子大,風乾。每服二三丸,乳傷乳汁下,食傷米飲下,後與大異香散,或和劑異香散亦得。氣積,橘皮湯下,後與和劑流氣飲

三稜消積丸,治傷生冷、硬物,不能克化,心腹滿痛。

丁香,益智仁(三錢),陳皮,青皮(各三分),茴香(炒,半兩),炒曲,廣木香(泡),京三稜(焙。各七錢),巴豆(和米炒,去米,五錢)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溫薑湯下。食前看虛實加減服。

枳實導滯丸,治傷濕冷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滿,悶亂不安。

茯苓黃芩白朮黃連(各三錢),澤瀉(二錢),枳實(炒,五錢),大黃(一兩),神麯(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白湯送下。

青龍丸,治小兒驚積有熱。

青黛茯神蘆薈,南星(炮。各一錢),麝(少許),輕粉,巴豆(一字),全蠍(三個,焙)

上先將巴豆研如泥,次入諸藥,令極細,丸如粟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送下。

2. 痞積治法

用光曰: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是也,當漸用白餅子下之。小兒病癖,由乳母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涼乍熱相類,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則令兒不食,致脾胃虛而發熱,故引飲過多,即盪滌腸胃,亡失津液,脾胃不能傳化水穀,其脈沉細,蓋不食,脾胃虛衰,四肢不舉,諸邪遂生,而成疳矣。輕者,用仁齋木香丸;重者,用取癖丸;痞結甚者,用聖惠甘露散主之。

羅謙甫云:一小兒病癖積,在左脅下,硬如覆手,肚大青筋,發熱肌瘦,咳嗽自汗,日晡尤甚,牙疳口臭惡,宣露出血,四肢困倦,飲水減少,病甚危篤。大醫劉仲安先生治之,約百日可愈,先與沉香海金砂丸,一服下穢物兩三行,次日合塌氣丸服之,十日復以沉香金砂丸利之,又令服塌氣丸。如此五換,服至月餘,其癖減半;未及百日良愈。

近年多有此疾,愈之者多,錄之以救將來之病者也。

3. 痞癖灸法

小兒奶癖,目不明者,灸肩中俞二穴,各一壯。取法:在肩內臁,去脊二寸,陷中是穴。

小兒癖氣久不消者,灸中脘、章門二穴。中脘,從𩩲骬下,取病兒四指頭是;章門,在大橫骨外,直臍季脅端,側臥,曲上足,舉臂取之。各灸七壯,臍後脊中,灸二七壯。

4. 禹講師用灸之經驗

脾俞一穴,治小兒脅下滿,瀉痢體重,四肢不收,玄癖積聚,腹痛不嗜食,痰瘧寒熱。又治腹脹引背,食頗多,漸漸黃瘦。在第十一椎下,兩傍相去各一寸五分,可灸七壯。若黃瘇者,可灸三壯。

5. 痞癖諸方

聖惠甘露飲子,治小兒腹脅痞結,脹滿不得宣通。

甘遂(一分,煨令微黃),青皮(浸,去白,焙),黃芩,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上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去滓,溫和服,量大小增減,用得通和則止,後以糜粥放冷補之。

取癖丸

甘遂(微炒),芫花(炒),牽牛(半炒半生,研篩取肉),辣桂,蓬朮,青皮(去白),木香桃仁(浸,去皮,炒),五靈脂(各二錢)

上細末,去油巴豆一錢,研和十分,細飛,麵糊丸,麻子大,風乾。每服一二丸,姜蜜煎湯灌下,泄後冷粥補,仍和胃。

三稜煎丸,治小兒飲食過度,痞悶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也。此藥專治婦人血積、血塊,尤驗。

廣茂(黑角者),三稜(二味濕紙煨香為末。各一兩),大黃(去皮,八兩,為末)

上大黃銀器內,以好醋漬,令平滿,慢火熬,可以二味為丸,如麻子大,或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後溫水送下,虛實加減服。

青礞石丸,治小兒奶癖。

硫黃(三錢),青礞石,五靈脂,鍋底黑(各一錢半),白丁香(一錢,去土)

上為末,米飯為丸,綠豆大,捻作餅子,每服二十餅,溫水送下。

鱉甲豬肚丸,治小兒癖積發熱。

柴胡(一兩),黃連鱉甲(九肋者佳,醋炙黃色。各七錢),枳實(麩炒),木香,青皮(各半兩)

上入干青蒿七錢,同為末。以棕豬肚一個,去脂,盛藥蒸熟,同搗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十丸,煎人參湯送下,食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