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礞石丸

QING MENG S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脾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4%
大腸經 13%
心經 8%
腎經 5%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介紹:青礞石丸

組成: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萊菔子: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 礞石:軟堅散結、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痰止咳。

主治功效:

小兒奶癖:指嬰兒對牛奶或乳製品不耐受,出現腹瀉、嘔吐、腹脹、哭鬧等症狀。

藥理作用:

  1. 消食化積、止咳化痰:萊菔子、半夏。
  2. 清熱利尿、瀉火:芒硝、黃芩。
  3. 理氣行氣、降逆化痰:枳實。
  4. 溫化寒痰、祛風除濕:天南星、皁莢。
  5. 利水消腫、健脾胃:茯苓。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項:

  1. 孕婦忌服。
  2. 天南星有毒,內服須謹慎,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3.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總結:

青礞石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8味中藥組成,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清熱利尿、瀉火、理氣行氣、降逆化痰、溫化寒痰、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奶癖。

傳統服藥法


硫黃3錢,青礞石1錢半,五靈脂1錢半,鍋底墨1錢半,白丁香1錢(去土)。
上為末,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捻作餅子。
每服30餅子,食前溫水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天南星、半夏、皂莢、黃芩、茯苓、枳實、萊菔子、礞石、芒硝等中藥組成。天南星、半夏、皂莢具有化痰、消食的作用;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利水的作用;枳實具有行氣消脹的作用;萊菔子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礞石、芒硝具有清熱化痰、通便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消食導滯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身體消瘦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青礞石丸,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九。 組成:硫黃3錢,青礞石1錢半,五靈脂1錢半,鍋底墨1錢半,白丁香1錢(去土)。 主治:小兒奶癖。

青礞石丸, 出處:《醫學綱目》卷二十六。 組成:青礞石(消煅)5錢,半夏2兩,風化消2錢,陳皮7錢半,白朮1兩,茯苓7錢半,黃芩半兩。 主治:去痰。主治:痞痛,經絡中有痰。

青礞石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青礞石1兩,木香1兩,乾薑1兩,京三棱(煨,切)半兩,枳殼(麸炒,去瓤)半兩,皂角(去皮,酥炙黃,去子)半兩,丁香半兩,巴豆2錢半(去殼,出盡油,取霜)。 主治:小兒臟腑積聚,脅肋脹硬,肌肉消瘦,不能飲食,應奶癖,食積。

青礞石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二。 組成: 青礞石丸(《丹溪心法》卷二。)出處:《丹溪心法》卷二。組成:南星2兩(切作片,用白礬末5錢,水浸1-2日,曬乾),半夏1兩(湯泡,切作片,以皂角水浸1日,曬乾),黃芩(薑汁炒)1兩,茯苓1兩,枳實(炒)1兩,法制消(用萊菔水煮化,去萊菔綿濾,令結入臘月牛膽內風化)5錢(或隻風化消亦可),礞石2兩(捶碎,焰消2兩,同入小砂罐內,瓦片蓋之,鐵線縛定,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紅,候冷取出)(一本礞石、南星各1兩,無枳實)。主治:清熱化痰燥濕。 。 主治:清熱化痰燥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