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二卷 (6)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卷 (6)

1. 王海藏治三焦寒用藥大例

上焦寒:陳皮厚朴藿香皆可治之。

中焦寒,大小便不通:白朮乾薑丁香皆可治之。

下焦寒:肉桂附子沉香

【上焦寒】

鐵刷湯,治積寒痰飲,嘔吐不止,胸膈不快,飲食不下。

半夏(四錢),草蔻仁,丁香,乾薑,訶子皮(各三錢),生薑(一兩)

大吐不止,加附子(三錢),生薑(半兩),分二服,水煎。

桂附丸,治寒邪冷氣,入乘經絡,令人卒心痛,或引背膂。

川烏,黑附(各炮,三兩),炮姜,赤石脂,川椒(去目,微炒),桂心(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止,加至五十丸,溫水吞。

胡椒理中丸,治肺胃虛寒,咳嗽喘嘔痰水。

胡椒甘草,款花,蓽茇良薑細辛,陳皮,乾薑(各四兩),白朮(五兩)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至五十丸,溫水或酒任下。

【中焦寒】

附子理中丸,治脾胃冷弱,心腹㽲痛,嘔吐瀉利,霍亂轉筋,體冷微汗,滿悶,腹鳴,飲食不進。

即前理中湯加附子,為末,用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

二氣丹,助陽退陰,治裡寒心腹刺痛,泄利嘔吐,自汗厥冷,小便不禁,霍亂轉筋,久下冷利。

硫黃,桂心(各一分),炮姜(二錢),黑附子(炮,半兩),硃砂(二錢)

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煎艾湯入鹽送下。

大建中湯,治內虛,少氣,厥冷,大小腹弦急,不能食,起則微汗,陰縮,口唇乾燥,精滑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熱,而煩冤痠痛,不能久立,常多夢遺。

黃耆當歸,桂心,芍藥(各二錢),人參,甘草(各一錢),半夏,黑附子(炮。各二錢半)

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下焦寒】

張仲景八味丸,補腎之不足。

還少丹,大補心腎脾胃,治一切虛損,肢體倦怠,小便混濁。

山藥,牛膝,遠志,巴戟,山茱萸杜仲茯苓楮實子,五味子,蓯蓉,石菖蒲茴香(各一兩),枸杞,熟地(各二兩)

為末,棗膏搗為丸,梧子大,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任下三五十丸,日三。有熱加山梔一兩。心氣不寧,加麥冬一兩。精神少,再加五味子一兩。陽弱加續斷一兩。

天真丹,治下焦陽虛。

沉香,茴香,萆薢(酒浸炒),巴戟(酒浸,去心),破故紙(炒),葫蘆巴(炒),杜仲(鹽水炒),黑牽牛(鹽水炒。各一兩),琥珀,桂心(各五錢)

上為末,酒浸,打糊為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五十丸。

【通治三焦甚寒之氣】

大己寒丸,治臟腑虛冷,心腹㽲痛,泄瀉腸鳴,自利,自汗,米穀不化,手足厥冷。

蓽茇,桂心(各六兩半),炮姜,良薑(各十兩)

上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

四逆湯,傷寒自利不渴,嘔噦不止,或吐利俱發,小便或澀或利,或多汗厥冷,脈微欲絕。

炙甘草(二兩),炮姜(一兩半),附子(半兩)

每服三四錢,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

海藏治下焦寒四逆湯例,乾薑味苦,止而不行;附子味辛,行而不守。泄小便不通,二藥皆陽,氣化能作小便,若薑、附、術三味內加茯苓以分利之為佳。附生用而不炮,則無火力,熱則行而不止,兼用水多煎少,則味厚而直入下焦。

【治五臟寒方】

肝寒雙和散,心寒定志丸菖蒲丸,脾寒益黃丸,肺寒小青龍湯,腎寒八味丸

東垣雙和散,補血益氣,治虛勞少力。

黃耆,熟地,當歸,川芎(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七分),白芍(一錢半)

姜六片,大棗六枚,分二服,水煎服,無時。

東垣曰:此方予每治傷寒、瘧疾、中暑、大病之後,虛勞氣乏者,以此調治,極驗。不熱不冷,溫而有補,乃建中四物二方化而為一也。

益黃散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炙甘草(各半兩),丁香(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服。(海藏云:此劑瀉脾以燥濕。)

姜附湯,加麻黃、白朮、人參、甘草等分,名附子麻黃湯。治中寒濕,昏暈緩弱,腰脊強急,口眼喎斜,語聲渾濁,胸腹䐜脹,氣上喘急,不能轉動,兼宜審而用之。

代灸膏,治老人衰弱,元氣虛冷,臟腑虛滑,腰腳冷痛沉重,減食,手足逆冷,不能忍者,用此代灸,其效不能盡述。

大附子(炮,一枚),吳茱萸桂枝木香(各半兩),蛇床子(半兩),馬藺草(各一兩)

為細末,每用藥半匙,生薑汁半盞,白麵半匙,同煎成膏,攤於紙上,臨臥貼臍,以油紙覆其上,綿衣系之,自夜至明乃去。每夜如此,其腰腹如灸,能除寒積。若腰痛,點腰眼。

霹靂散,乃正治溫散之劑。

附子一枚,炮熟取出,用冷灰窨之,良久取出,研末,入真臘茶一大錢,同和,分二服。每服水一盞,煎六分,臨熟入蜜半匙,放溫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