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益

《衛生寶鑑》~ 卷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5)

1. 煩躁門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汗若下之後而煩熱者。胸中窒者。亦以梔子豉湯。仲景云。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之。

【梔子豉湯】

肥梔子(四兩。碎),豆豉(半合)

上水二盞。先煎梔子至一盞。下豉同煎七分。服加吐。止後服。一云。快利止後服。

硃砂安神丸,治心神煩亂。怔忡不安。兀兀欲吐。胸中氣亂而有熱。若懊憹之狀。皆膈上血中伏火。蒸蒸而不安。宜從權衡法。以鎮陰火之浮行。以養上焦之元氣。

硃砂(一錢。另研。水飛。陰乾),黃連(去須淨。一錢二分),生地黃(三分),當歸(去蘆),甘草(炙。各半錢)

上為末。酒浸蒸餅。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津唾送下。食後。此緩治之理也。

內經曰。熱淫所勝。治以甘寒。以苦瀉之。以黃連之苦寒去心煩。除濕熱而為君。甘草、生地黃之甘寒。瀉火補氣。滋生陰血以為臣。當歸補血不足。硃砂納浮溜之火而安神明也。

八物定志丸,平補心氣。安神鎮驚。除膈熱痰實。

遠志(去心),菖蒲,麥門冬茯神,白茯苓(去心。各一兩),白朮(半兩),人參(一兩半),牛黃(二錢。另研)

上為末。入牛黃勻。煉蜜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二三十丸。熟水送下。無時。

2. 胸膈痞

人參利膈丸,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滿。利脾胃壅滯。調大便秘利。推陳致新。消飲進食。

藿香(一錢半),當歸(三錢),木香檳榔(各二錢半),人參(三錢),甘草(炙。五錢),厚朴(薑製。二兩),枳實(五錢),大黃(酒浸焙。一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溫湯送下。此治膈氣之聖藥也。一方。湯浸蒸餅丸亦可。

桔梗枳殼湯,治傷寒痞氣。胸膈欲絕。

枳殼(去穰。麩炒),桔梗(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

赤茯苓湯,治傷寒嘔噦。心下滿。胸膈宿有水氣。頭眩心悸。

人參(去蘆),赤茯苓(去皮),陳皮(去白。各一兩),白朮川芎半夏(湯泡七次。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

通氣湯,主胸膈氣逆。

桂(去皮。三錢),生薑(六錢),吳茱萸(炒。四錢),半夏(湯泡。八錢),大棗(四個)

上㕮咀。用水一升。煎取四合。分作三服。放溫服之。對病增損。

3. 膈氣噎

桂香散,治膈氣反胃。諸藥難效。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甚者食已輒出。其效如神。

水銀,黑錫(各三錢),硫黃(五錢)

上三味。銚內用柳木捶研。煞微火上。細研為灰。取出、後入丁香末二錢、桂末二錢、生薑末三錢。一處研勻。每服三錢。黃米粥飲調下。一服取效。病甚者再服。

丁香附子散,治膈氣吐食。

丁香(半兩),檳榔(一個。重三錢),黑附(一個。重半兩。炮。去皮臍),舶上硫黃(去石研),胡椒(各二錢)

上先將四味為末。入硫黃和勻。每服二錢。用附子一個去毛翅足腸肚。填藥在內。濕紙五七重裹定。慢火燒熱取出嚼。食後用溫酒送下。日三服。如不食葷酒。粟米飲下。不計時。

漢防己散,治五噎。

官桂(去皮),陳皮(各一兩。去白),漢防己(五錢),杏仁(湯浸去皮尖一兩),紫蘇,羚羊角(鎊),細辛(各七錢半)

上七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七分。去渣。溫服。忌酸味生冷滑物。一日兩服。

紅豆丸,治諸嘔逆膈氣。反胃吐食。

胡椒,縮砂,揀丁香,紅豆(各二十一粒)

上為末。薑汁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棗一個去皮。填藥。麵裹煨熟。細嚼。白湯下。空心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