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2)

1. 治方

○初發熱未見形日,證治方:

2. 加味惺惺散

治發熱未出痘於疑似之間

白話文:

桔梗:具有祛痰止咳和排膿的功效 細辛:具有溫補身體、祛風散寒的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肺生津的功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的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和健脾胃的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和止痛的功效 白朮:具有健脾祛濕和舒緩腹脹的功效 天花粉:具有清熱生津和止渴的功效 防風:具有祛風散寒和解熱退汗的功效

每貼用水一鍾,姜一片,紅棗一枚,煎六分,不拘時服。

3. 加味升麻湯

治未出之初或外感風寒頭疼發熱目澀

芍藥、升麻、乾葛、甘草人參紫草當歸糯米

白話文:

  • 芍藥
  • 升麻
  • 葛根
  • 甘草
  • 人參
  • 紫草
  • 當歸
  • 糯米

每貼用水一鍾姜一片煎五分服

4. 和解散

治小兒發熱未見形疑似之間,宜用此藥和解之。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人參川芎羌活防風

白話文:

升麻:具有發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作用。 芍藥:具有養血和營、調經止痛的作用。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 人參:具有補氣養血、強壯元氣的作用。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 羌活:具有祛風勝濕、通絡止痛的作用。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清熱透疹的作用。

每貼用水一鍾,姜一片,煎五分服。

5. 敗毒散

初發熱用此藥煎湯調三酥餅

白話文:

前胡:有祛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 柴胡:有疏肝解鬱、退熱解表的作用。 桔梗:有宣肺止咳、祛痰利咽的作用。 薄荷:有清熱解暑、疏風止痛的作用。 荊芥:有解表散風、止咳平喘的作用。 羌活: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 獨活: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作用。 防風:有祛風解表、解痙鎮痛的作用。 枳殼:有破氣消積、行氣寬中的作用。 天麻:有平肝息風、鎮痛解痙的作用。 川芎:有活血行氣、止痛鎮痙的作用。

古方有參苓今去之恐補早助火如初見紅點加紫蘇 蟬蛻

上用水一鍾姜一片蔥白一寸煎五分溫服取汗

6. 紅綿散

治熱盛驚搐

白話文:

全蠍、麻黃、荊芥、天麻、甘草,加上薄荷、蟬蛻、紫草。

每用水一鍾,姜一片,蔥白一根,煎五分,溫服。

7. 辰砂六一散

治初發熱盛驚搐,用前紅綿散煎調服表之。

滑石(六兩) 辰砂(三錢) 粉草(六錢)

上為末,用紅綿散調下。

8. 抱龍丸

方見驚門 治痰涎壅盛昏悶不省人事

9. 犀角地黃丸

治痘失血

白話文:

  • 犀角:犀牛角
  • 麥門冬:一種藥用植物,能滋陰潤肺
  • 升麻:一種藥用植物,能升提陽氣
  • 當歸:一種藥用植物,能補血活血
  • 芍藥:一種藥用植物,能舒緩疼痛
  • 甘草:一種藥用植物,能調和藥性
  • 生地黃:一種藥用植物,能滋陰涼血

每用水一鍾,煎五分,不拘時服。

10. 參蘇飲

治發熱之初或作腹脹、咳嗽、痰涎、鼻流清涕

人參、紫蘇、桔梗前胡甘草茯苓半夏陳皮枳殼、乾葛

白話文:

  • 西洋參
  • 紫蘇葉
  • 桔梗
  • 前胡
  • 甘草
  • 茯苓
  • 半夏
  • 陳皮
  • 枳殼
  • 乾葛

每貼用水二鍾,姜一片、紅棗一枚,煎五分,食遠服。

11. 理中湯

方見中寒門 治因積冷腹痛胃寒

三酥餅子 初出發熱用此藥表之以解其毒使痘出稀

辰砂(好者一兩以絹袋盛用升麻麻黃紫草荔枝殼四味煮砂一日一夜研細仍用前四味煎水飛過曬乾再研極細用真膽酥捏作餅子)

白話文:

辰砂(優良者一兩,裝在絲綢袋中)與升麻、麻黃、紫草、荔枝殼這四味藥材一起煮制一整天,然後研磨成細粉。再用這四味藥材煎煮,然後過濾並乾燥,再研磨成極細粉末。使用純淨的膽汁酥油將這些細粉捏成餅狀。

紫草(為末亦用蟾酥捏作餅子)

麻黃(去節泡包過為末酥捏作餅子)

蟾酥(五月五日拿蟾取酥各丸各餅加麝香少許)

辰砂解胎毒涼心火制過發痘 紫草解毒發痘麻黃表汗發痘 蟾酥能驅臟腑中毒氣從毛孔中出乃解痘毒使出之稀少此神功方也若遇天行惡痘須於發熱未出之前量兒大小好酒化下二三分解之如痘已出則不必用矣

白話文:

辰砂:清熱解毒,涼心降火,服後可生瘡痘。 紫草:解毒,發瘡痘。 麻黃:發汗,生瘡痘。 蟾酥:能驅散臟腑中的毒氣,通過毛孔排出,化解瘡痘毒素,使痘毒很少,這是神效藥方。如果遇到流行性惡性瘡痘,需要在發燒前根據孩子的體質和病情,將二三粒藥溶於好酒中服用。如果瘡痘已出,就不需要用了。

○已出見形日期證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