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綿散

HONG M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4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脾經 14%
膀胱經 14%
腎經 14%
肺經 14%
大腸經 14%
心經 0%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紅綿散

紅綿散由海螵蛸、白礬、麝香三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耳朵流水、膿水外流。

海螵蛸

海螵蛸,又稱海蛸、海綿,是一種海洋動物,其殼可入藥,具有固澀止帶、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海螵蛸可治療崩漏、帶下、月經過多、白帶過多、子宮濕熱、血瘀等症。此外,海螵蛸還具有收斂固澀之功,可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

白礬

白礬,又稱硫酸鋁鉀,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的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

麝香

麝香,又稱麝、香麝,是一種動物性中藥,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總結

紅綿散由海螵蛸、白礬、麝香三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耳朵流水、膿水外流。海螵蛸具有固澀止帶、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的功效。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三味中藥合用,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有效緩解耳朵流水、膿水外流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麻黃半兩,乾蠍7個,天麻1分,甘草1分(並乾焙)。
解表。
上為末。
每服1錢,紅綿1片,摻藥於綿上,加生薑1片,大棗半個,同煎至半盞,去綿、薑、棗,冷服。

方劑組成解釋


海螵蛸性味咸、澀,入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聤耳有膿及黃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癲癇小兒驚巒排尿困難鼻塞尿道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前列腺增生丹毒麻疹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妄想狀態四肢麻痺癱瘓

相同名稱方劑


紅綿散,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五。 組成:枯礬2錢,胭脂半錢,爐甘石(研)2錢,麝香少許。 主治:聤耳出膿及黃汁。

紅綿散,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二。 組成:海螵蛸1錢,枯礬1錢,麝香1字,乾胭脂5分。 主治:聤耳有膿及黃水。

紅綿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四。 組成:全蠍、麻黃、紫草、荊芥穗、蟬蛻、天麻、甘草、薄荷各等分。 主治:小兒外感風寒,發熱驚搐。

紅綿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三。 組成:天麻(炮)3錢,荊芥穗3錢,甘草(炙)2分,麻黃(去節)2分,全蠍7個。 主治:小兒傷風傷寒,麻痹身熱,發搐,疑是痘證。

紅綿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八。 組成:天麻、白附子、全蠍(去足)、僵蠶(炒,去絲嘴)、大黃(炮)、麻黃(去節)、甘草(炙)、朱砂、蘇木(炒)、南星(炮)各等分(一方無朱砂)。 主治:小兒夾驚傷寒,頭疼壯熱,心煩氣粗,驚悸。

紅綿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引《傅氏治嬰》。 組成:天麻、人參、白附子、蘇木、防風、羌活、荊芥、麻黃(去節)、全蠍(炒)、僵蠶、紅花、紫草、茯苓、朱砂、麝香、南星、甘草。 主治:小兒急驚初作,潮熱發搐,手足搦捉,口眼斜,手身反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