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尿血」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尿血是中醫的一個常見證候,指的是尿中帶血,或尿色鮮紅如洗肉水,或尿色淡紅如洗肉水稍濃。尿血在中醫的病因病機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熱邪迫血:熱邪入侵人體,迫血妄行,可導致尿血。
  • 氣虛下陷:氣虛下陷,不能固攝精血,可導致尿血。
  • 瘀血阻絡:瘀血阻滯經絡,可導致尿血。
  • 腎虛精虧:腎虛精虧,不能上奉精血,可導致尿血。

尿血在中醫的臨床表現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尿色鮮紅或淡紅。
  • 尿量減少。
  • 腰酸背痛。
  • 下肢浮腫。
  • 舌質淡紅,苔薄白。
  • 脈細弱。

尿血在中醫的治療上,主要以清熱涼血、滋陰補腎、活血化瘀等方法為主。常用的中藥有:

  • 大黃:清熱涼血,利尿通淋。
  • 黃柏:清熱燥濕,涼血止血。
  • 知母:清熱生津,潤肺止渴。
  • 生地黃:滋陰補腎,涼血止血。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赤芍:活血化瘀,止痛止血。

尿血在中醫的預防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 戒菸戒酒。
  •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尿血是中醫的一個常見證候,如果出現尿血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五苓散

  • 1.《仁齋直指方論》:「琥珀散,治尿血。增味導赤散,治血淋尿血。瞿麥湯、姜蜜湯、五苓散並治小便尿血。(方並見諸淋門。)
  • 2.《幼科切要》:「_五苓散_,膀胱有熱,小便不通,淋瀝不出,作痛尿血皆治。
  • 3.《邯鄲遺稿》:「胎前尿血者,熱症也,以四物湯加涼藥治之,或五苓散去桂,加阿膠、車前、茅根,或酒蒸黃連丸,或導赤散,或八正散。
  • 4.《醫碥》:「)汗之則尿血《準繩》謂暑月多此證,以汗多,小便常赤澀也,治用五苓散,(見傷濕。)斂其外發之汗,(意謂內有白朮、桂枝能斂汗也,恐未必。不如去桂,合生脈散佳。)使液聚於內,又從而導下之。然有虛勞汗出而赤澀者,乃津液枯燥,又不宜滲利矣,斂汗清熱滋液可也。

當歸散


四物湯

  • 1.《幼科心法要訣》:「溺血多緣精竅病,尿血分出莖或疼,牛膝四物湯方1),調治,急宜煎服效從容。
  • 2.《邯鄲遺稿》:「胎前尿血者,熱症也,以四物湯加涼藥治之,或五苓散去桂,加阿膠、車前、茅根,或酒蒸黃連丸,或導赤散,或八正散。
  • 3.《邯鄲遺稿》:「產後尿血者,以四物湯加涼血藥治之,或八正散。
  • 4.《古代房中秘方》:「功效主治:益血利濕,清熱止血。主治房勞尿血不止,或有尿痛。
  • 5.《婦科冰鑑》:「妊娠尿血,由於胞熱,或勞怒動火,血為火熱搏激,遂滲入膀胱,故血從尿出,治此之法,唯血餘四物湯,或加山梔仁,足稱神劑。

桃核承氣湯

  • 1.《先哲醫話》:「會陰打撲小便不通,但少尿血者,與桃核承氣湯。若不瘥者,與大黃附子湯一帖,用附子二錢為佳,服之小便快利血止為度。又因證可與八味丸,是真藤元志試效方云。(拙軒曰:會陰打撲其證劇,並尿血涓滴不通苦悶者,內用甘遂、大戟峻劑,外施導水管,不然無救法。此條所言,蓋屬緩證。)

歸脾湯

  • 1.《校註婦人良方》:「一婦人尿血,因怒寒熱,或頭疼或脅脹。此脾血虛而肝火盛,用加味逍遙散而血脹止,補中益氣加蔓荊子而頭痛痊。後鬱怒腹痛尿血,仍用前散加龍膽草,並歸脾湯治之。將愈,又因飲食所傷,復作心忡不寧,徹夜不寐,仍用前湯而痊。

越鞠丸

  • 1.《時方歌括》:「陳修園曰。諸病起於郁者難醫。時醫每以鬱金統治之。是徇名之誤也。此藥本經不載。唐本有之。唐本云。氣味苦寒無毒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原文只此二十四字。大抵破血下氣及外敷之品。無一字言及解鬱。錄此以為誤用者戒。

六味地黃丸

  • 1.《仁術便覽》:「治老人尿血。見虛損門。
  • 2.《保嬰撮要》:「脾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者,亦用前藥。其小便赤色,久而尿血,亦屬肝腎氣虛有熱,用六味地黃丸,如不應,則用補中益氣湯益脾肺生肝腎。若小便後出白津,或莖中作痛,屬肝經濕熱,先用龍膽瀉肝湯,後用六味地黃丸。
  • 3.《証治準繩‧幼科》:「若小腹脹滿,或陰囊腫脹,屬陰虛濕熱壅滯,用六味丸加車前、牛膝。脾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者亦用前藥。其小便赤色,久而尿血,亦屬肝腎氣虛有熱,用六味地黃丸,如不應,則用補中益氣湯益脾肺、生肝腎。若小便後出白津,或莖中作痛,屬肝經濕熱,先用龍膽瀉肝湯,後用六味地黃丸。
  • 4.《保嬰金鏡錄》:「若兼小腹脹滿,或陰囊腫脹,屬陰虛濕熱壅滯,用六味丸,加車前子、牛膝。兼脾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劑,亦用前藥。其小便赤色,久而尿血,亦屬肝腎氣虛有熱,用六味地黃丸主之。不應,則用補中益氣湯,益脾肺,生腎肝。若小便後出白津,或莖作痛劑,屬肝經濕熱,先用龍膽瀉肝湯,後用六味地黃丸。
  • 5.《何氏虛勞心傳》:「腎虛脈不上循喉嚨挾舌本,故失音。)水泛為痰,(陰虛火動,則水沸泛上而為痰。)小便淋閉,(淋者,淋澀而痛;閉者,不通也。腎司開合,虛則失職。《金匱》云:熱在下焦者,則尿血亦令淋閉。)夢遺精滑,(陰虛而君相妄動也。)足心乾熱,腳跟作痛,(腎脈走足心,入跟內故也。

小薊飲子

  • 1.《奇效良方》:「治下焦結熱,尿血成淋。
  • 2.《重訂溫熱經解》:「溫邪下陷,尿血者,小薊飲子主之。
  • 3.《醫學芻言》:「_血淋尿血_,小便下血,痛者為血淋,不痛為尿血,用小薊飲子;或新鮮苧麻根一兩煎湯服。又海螵蛸、鮮生地、赤苓、側柏葉、車前子煎湯,調亂髮灰,加麝香少許同服;或醋調亦可。如痛不可忍,以藕汁、蘿蔔汁、白蜜調下。
  • 4.《古今醫統大全》:「(《濟生》)_小薊飲子_,治下焦結熱,尿血成淋。
  • 5.《濟陽綱目》:「_小薊飲子_,治下焦結熱,尿血成淋。
▼ 展開更多

補中益氣湯

  • 1.《保嬰撮要》:「脾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者,亦用前藥。其小便赤色,久而尿血,亦屬肝腎氣虛有熱,用六味地黃丸,如不應,則用補中益氣湯益脾肺生肝腎。若小便後出白津,或莖中作痛,屬肝經濕熱,先用龍膽瀉肝湯,後用六味地黃丸。
  • 2.《証治準繩‧幼科》:「若小腹脹滿,或陰囊腫脹,屬陰虛濕熱壅滯,用六味丸加車前、牛膝。脾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者亦用前藥。其小便赤色,久而尿血,亦屬肝腎氣虛有熱,用六味地黃丸,如不應,則用補中益氣湯益脾肺、生肝腎。若小便後出白津,或莖中作痛,屬肝經濕熱,先用龍膽瀉肝湯,後用六味地黃丸。

加味逍遙散

  • 1.《女科精要》:「產後小便出血者,因氣血虛而熱乘之,血得熱,而流滲胞內,故血隨小便而出也。有產婦尿血面黃,脅脹少食者,此肝木乘脾土也,用加味逍遙散、補中湯兼服而愈。
  • 2.《馮氏錦囊秘錄》:「產後小便出血者,因氣血虛而熱乘之,血得熱,而流滲胞內,故血隨小便而出也。有產婦尿血面黃,脅脹少食者,此肝木乘脾土也,用加味逍遙散、補中湯兼服而愈。
  • 3.《資生集》:「《大全》曰:產後小便出血,因血氣虛而熱乘之。血得熱則流散滲於胞內,故血隨小便出。有產婦尿血,面黃,脅脹,少食,此肝木乘脾土也,用加味逍遙散,補中湯兼服而愈。

清心蓮子飲

  • 1.《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如尿血,用涼血利水藥不效,用清心蓮子飲。若清心不止,再加升麻。
  • 2.《大小諸證方論》:「如尿血,用涼血利水藥不效,宜清心蓮子飲。若清心不止,再加升〔麻〕、柴〔胡〕。
  • 3.《古今醫統大全》:「一人玉莖腫痛,小便如淋,自汗甚苦,時或尿血少許,尺脈洪滑,按之則澀,先用清心蓮子飲,加牛膝、山梔、黃柏、知母,數劑少愈,更以滋腎丸,一劑而痊。
  • 4.《外科心法》:「一男子,尿血,陰莖作痛,服清心蓮子飲不應,服八正散愈盛。予以發灰,醋湯調服,少愈,更以斑龍丸而平。

黃連解毒湯

  • 1.《傷寒瘟疫條辨》:「若溫病小便自利,無陰證,乃邪熱干於血分,蓄血尿血,邪留欲出,小便數急,膀胱不約而自遺也,升降散,或桃仁承氣湯去桂加丹皮、牛膝、枳殼,合黃連解毒湯去其邪熱,自愈。

八正散

  • 1.《邯鄲遺稿》:「胎前尿血者,熱症也,以四物湯加涼藥治之,或五苓散去桂,加阿膠、車前、茅根,或酒蒸黃連丸,或導赤散,或八正散。
  • 2.《邯鄲遺稿》:「產後尿血者,以四物湯加涼血藥治之,或八正散。
  • 3.《大方脈》:「有因熱傷陽絡,迫血妄行,與尿同出,脹痛血瘀者,用八正散加生地、鬱金行之,弱者用導赤散加生地、鬱金、牛膝(見瀉火門),余按三卷尿血。
  • 4.《大方脈》:「_八正散_,治濕熱下注,咽乾口渴,少腹急滿,小便不通,或淋痛尿血,或因熱為腫。
  • 5.《外科心法》:「一男子,尿血,陰莖作痛,服清心蓮子飲不應,服八正散愈盛。予以發灰,醋湯調服,少愈,更以斑龍丸而平。

六一散

  • 1.《秘方集驗》:「_小兒尿血_,甘草一錢,煎湯,調六一散一錢(方見諸藥食毒),加升麻三分(同煎更效)。

導赤散

  • 1.《醫學入門》:「里和則小便清,裡熱則小便濁。膀胱移熱於小腸則尿血,與赤濁相似,導赤散,或玄胡索散、朴硝二味等分水煎服,或加川芎滲利之劑尤妙。此亦瘀血中之一證也。
  • 2.《醫學摘粹》:「陽經之熱,下注膀胱,傷其營分,熱少血多,瘀成血蓄;熱多血少,熱迫血行,血不得蓄,而走下竅,故尿血也,以導赤散利而清之。陰經之熱,轉迫陽明,傷其營分,瘀則血蓄,喜忘如狂。不蓄則便血,熱腐則便膿,便膿熱鬱,裡急下重所必然也。輕者宜黃連阿膠湯,重者宜白頭翁湯,滑脫者宜桃花湯澀之。
  • 3.《邯鄲遺稿》:「胎前尿血者,熱症也,以四物湯加涼藥治之,或五苓散去桂,加阿膠、車前、茅根,或酒蒸黃連丸,或導赤散,或八正散。
  • 4.《大方脈》:「有因熱傷陽絡,迫血妄行,與尿同出,脹痛血瘀者,用八正散加生地、鬱金行之,弱者用導赤散加生地、鬱金、牛膝(見瀉火門),余按三卷尿血。

龍膽瀉肝湯

  • 1.《大方脈》:「_龍膽瀉肝湯_,治肝膽實火、濕熱,脅痛,耳聾,膽溢口苦筋痿,陰汗陰腫陰痛,白濁,尿血。

桃仁承氣湯

  • 1.《傷寒瘟疫條辨》:「若溫病小便自利,無陰證,乃邪熱干於血分,蓄血尿血,邪留欲出,小便數急,膀胱不約而自遺也,升降散,或桃仁承氣湯去桂加丹皮、牛膝、枳殼,合黃連解毒湯去其邪熱,自愈。

五淋散

  • 1.《証治準繩‧類方》:「_五淋散_,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止,臍腹急痛,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膏淋尿血,並皆治之。
  • 2.《景岳全書》:「_五淋散_,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止,臍腹急痛,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膏淋、尿血並皆治之。
  • 3.《古今醫統大全》:「(《局方》)_五淋散_,治膀胱有熱,水道不行,淋瀝不止,臍腹急痛,或尿如豆汁,或如沙石,膏淋尿血,並皆治之。
  • 4.《濟陽綱目》:「_五淋散_,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如膏、如砂石,或如豆汁,或尿血,並皆治之。
  • 5.《校註婦人良方》:「_五淋散_,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血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汁,或熱怫便血。
▼ 展開更多

大補陰丸

  • 1.《濟世珍寶》:「陽虛,右尺命門脈細微,精清,服還少丹、巨勝子丸。陰虛,左尺腎脈洪大或數,遺精、尿血、淋澀等症,服丹溪大補陰丸、加味虎潛丸。相火妄動,陽事數舉,右尺命門脈洪大,此為水不勝火,與陰虛同治法,補陰則相火自降也。陰陽俱虛,兩尺脈微弱無力,真精薄,服八味丸、補天丸。

牡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