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舌腫」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舌腫是中醫古代疾病,是指舌頭腫脹的一種症狀。舌腫的病因多與外感風熱、內傷痰濕、氣血虧虛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主要為舌頭腫脹、疼痛、發熱、口乾、口苦、大便乾燥等。

舌腫的中醫證候主要包括:

  • 舌腫:舌頭腫脹,舌體肥大,舌質紅,舌苔黃膩。
  • 疼痛:舌頭疼痛,疼痛可向耳部放射。
  • 發熱:常伴有發熱,發熱可高達40℃以上。
  • 口乾:口乾不欲飲,口苦。
  • 大便乾燥:大便乾燥,排便困難。

舌腫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常用方藥有:

  • 銀翹散:主要成分為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
  • 黃連解毒湯:主要成分為黃連、黃芩、黃柏、大黃、赤芍、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作用。
  • 二陳湯:主要成分為半夏、茯苓、陳皮、甘草。具有健脾和胃、化痰止咳的作用。

舌腫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保持口腔清潔,勤刷牙漱口。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避免外感風寒、暑濕等邪氣。

舌腫是中醫古代疾病,雖然現在已經很少見,但我們仍要了解它的相關知識,以便在出現相關症狀時能夠及時就醫。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逆湯

  • 1.《醫法圓通》:「一治舌腫硬而青。夫舌腫一症,似乎心火旺極,不知舌腫而青,此乃陰寒太盛,逼出真火,欲從舌尖而出,故見腫硬青滑。四逆湯力能補火,祛逐陰寒,故治之而愈。

麻黃附子細辛湯

  • 1.《醫法圓通》:「一治舌腫硬而青。夫舌腫一症,似乎心火旺極,不知舌腫而青,此乃陰寒太盛,逼出真火,欲從舌尖而出,故見腫硬青滑。四逆湯力能補火,祛逐陰寒,故治之而愈。

當歸散

  • 1.《証治準繩‧幼科》:「木舌者,舌腫漸漸粗大滿口,不急治,即塞殺人也。〔曾〕木舌者,舌腫硬而妨乳食,此為風熱盛也,以當歸散、瀉黃散、玉露飲,皆可服之,次消黃散點擦舌上。蓋舌者,心之管,心熱則生瘡破裂,肝壅則血出如湧,脾閉則白胎如雪,熱則腫滿,風則強木,口合不開,四肢壯熱,氣喘語塞,即其候也。

黃連湯

  • 1.《良朋彙集經驗神方》:「_黃連湯_,治心火上炎,舌上生瘡,舌腫燥裂,舌尖出血,舌硬口瘡等症。
  • 2.《濟陽綱目》:「_黃連湯_,治心火舌上生瘡,或舌腫燥裂,或舌尖出血,舌硬。

導赤散

  • 1.《保幼新編》:「如心熱,口中氣溫,或合面臥,及眼上竄,額赤搖頭咬牙,或舌乾、舌苔、舌腫,加生地(此材損胃,宜藥汁另炒),木通(去節)各五分(或合導赤散,從小便以瀉熱可也),黃連(姜炒)三分。

涼膈散

  • 1.《赤水玄珠》:「_涼膈散_,治積熱煩渴,面熱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項結硬,口舌生瘡,譫妄,燥澀,便溺閉結。
  • 2.《御藥院方》:「治大人小兒腑臟積熱,煩躁多渴,面熱頭昏,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涕唾稠黏,睡臥不安,譫語狂妄,腸胃燥澀,便溺秘結,一切風壅,並宜服之。
  • 3.《証治準繩‧類方》:「_涼膈散_,治大人小兒積熱,煩躁多渴,面熱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譫語狂妄,腸胃燥澀,便溺閉結,睡臥不安,一切風壅。
  • 4.《醫碥》:「若腎水虛火炎者,六味丸加知、柏。晡熱、夜熱,血虛也,八物(並見虛損)加丹皮、五味、麥冬。口破,色紅,腮舌腫,乾渴,涼膈散(見發熱)、赴筵散;色淡白,不渴,由思煩多醒少睡,虛火所發,滋陰四物湯、柳花散。口瘡連牙根爛痛,玄參散。久不愈,以五倍末擦之,使收斂。
  • 5.《醫燈續焰》:「_和劑涼膈散_,治大人小兒積熱,煩躁多渴,面熱,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譫語狂妄,腸胃燥澀,便溺閉結,睡臥不安,一切風壅。
▼ 展開更多

槐花散

  • 1.《奇效良方》:「上曬乾研末,傅舌上,或火炒,出火毒為末傅。如舌腫,以真蒲黃末乾摻之。

八正散

  • 1.《仁術便覽》:「一方,治小兒木舌,舌腫硬不和軟者是。又重舌者,舌下生舌。二者皆是熱病。

桔梗湯

  • 1.《祖劑》:「即海藏桔梗湯去桔梗加大黃、朴硝,治大人、小兒積熱煩躁、多渴、面熱、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譫語、狂妄、腸胃燥澀、便溺閉結、睡臥不安。本事方無黃芩,有赤芍藥、乾葛。

二妙散


續命湯

  • 1.《醫通祖方》:「上九味水煎,溫服,當薄覆脊,憑几坐,汗出則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千金續命湯無人參,有防風、黃耆、芍藥。續命風引湯多防己、防風、獨活、附子,治中風癲眩不知人,狂言舌腫出。千金依源續命湯多白朮、茯苓、大棗,為十二味。
  • 2.《張氏醫通》:「上九味。水煎。溫服。當薄覆脊憑几坐。汗出則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勿當風。千金續命湯無人參。有防風、黃芩、芍藥。續命風引湯。多防己、防風、獨活、附子。治中風癲眩不知人。狂言舌腫出。千金依源續命湯。多白朮、茯苓、大棗為十二味。

滌痰湯

  • 1.《醫方集解》:「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心在竅為舌,心別脈系舌根,脾脈連舌本、散舌下,腎脈俠舌本,三脈虛則痰涎乘虛閉其脈道,故舌不能轉運言語也;若三脈亡血,不能榮養而喑者,又當加補血藥。風痰塞其經絡,舌強不能言,其證為重;若壅熱上攻,舌腫不能轉者,其證為輕)。
  • 2.《成方切用》:「(嚴氏),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心在竅為舌,心別脈系舌根,脾脈連舌本,散舌下,腎脈挾舌本。三脈虛,則痰涎乘虛,閉其脈道,故舌不能轉運言語也。若三脈亡血,不能榮養而喑者,又當加補血藥。風痰塞其經絡,舌強不能言,其證為重。若壅熱上攻,舌腫不能轉者,其證為輕。)

五福化毒丹


金沸草散

  • 1.《世醫得效方》:「治風寒傷於心脾,令人憎寒發熱,齒浮舌腫。(方見大方科傷寒陽證類。)
  • 2.《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風寒傷於心脾,令人憎寒發熱,齒浮舌腫。
  • 3.《証治準繩‧類方》:「金沸草散,世醫用此發散傷寒傷風,及加杏仁、五味子治咳嗽皆效,獨未知用之舌腫牙疼。辛未年有人患舌腫滿塞,粥藥不入,其勢危甚,煎此一劑,乘熱以紙籠氣熏之,遂愈。(方見咳嗽。)
  • 4.《証治準繩‧雜病》:「舌根腫脹為重舌,舌腫而不柔和者為木舌,風寒傷於心脾,令人憎寒壯熱,齒浮舌腫痛,宜金沸草散漱口,吐一半,吃一半。治舌腫,黃藥湯。或亂髮燒灰,水調下。外用釜底煤研細醋調,敷舌上下,脫去更敷,能先決去血,竟敷之尤佳。一方用鹽等分,井花水調敷。硼砂細末,切生薑蘸藥揩舌腫處,即退。

瀉黃散

  • 1.《証治準繩‧幼科》:「木舌者,舌腫漸漸粗大滿口,不急治,即塞殺人也。〔曾〕木舌者,舌腫硬而妨乳食,此為風熱盛也,以當歸散、瀉黃散、玉露飲,皆可服之,次消黃散點擦舌上。蓋舌者,心之管,心熱則生瘡破裂,肝壅則血出如湧,脾閉則白胎如雪,熱則腫滿,風則強木,口合不開,四肢壯熱,氣喘語塞,即其候也。
  • 2.《雜病廣要》:「癘瘍服輕粉之劑,若腹痛去後,兼有膿穢之物,不可用藥止之。若口舌腫痛,穢水時流,作渴發熱喜冷,此為上焦熱毒,宜用瀉黃散。若寒熱往來,宜用小柴胡湯加知母。若口齒縫出血,發熱而大便秘結,此為熱毒內淫,宜用黃連解毒散。若大便調和,用《濟生》犀角地黃湯。
  • 3.《証治準繩‧雜病》:「若口舌腫痛,穢水時流作渴,發熱喜冷,此為上焦熱毒,宜用瀉黃散。若寒熱往來,宜用小柴胡湯加知母。若口齒縫出血,發熱而大便秘結,此為熱毒內淫,宜用黃連解毒湯。若大便調和,用《濟生》犀角地黃湯。若穢水雖盡,口舌不愈,或發熱作渴而不飲冷,此為虛熱也,宜用七味白朮散。
  • 4.《濟陽綱目》:「癘瘍服輕粉之劑,若腹痛,去後兼有膿穢之物,不可用藥止之。若口舌腫痛,穢水時流,作渴,發熱喜冷,此為上焦熱毒,宜用瀉黃散。若寒熱往來,宜用小柴胡湯加知母。若口齒縫出血,發熱而大便秘結,此為熱毒內淫,宜用黃連解毒湯。若大便調和,用局方犀角地黃湯。

甘露飲

  • 1.《慈幼新書》:「凡口疳,皆胃熱致之。有輕者,有重者,有死不治者。滿口白糜,或紅點簇,輕症也,吹口丹治之。唇舌腫硬,牙齦黑爛成疳者,重也,內服甘露飲,外吹靈棗丹。爛入喉者,亦以藥吹之。色如干醬,臭爛自甚,而鼻發紅者,俗名走疳,難治。然此醫之過也。

敗毒散

  • 1.《沈氏尊生書》:「喉舌腫,口碎腥臭,重舌或舌有黃刺,便秘,即是熱症(宜石膏敗毒散)。若症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