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1)

1. 眩運方論

眩言其黑運,言其轉冒,言其昏眩。運之與冒眩其義一也。其狀目閉眼暗,身轉耳聾,如立舟舡之上,起則欲倒。蓋虛極乘寒得之,亦不可一塗而取軌也。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滯,此四氣乘虛而眩運也;喜怒哀樂,悲恐憂思,鬱而生痰,隨氣上厥,此七情攻虛而眩運也;淫欲過度,腎家不能納氣歸元,使諸氣逆奔而上,此眩運之出於氣虛也。明矣!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攝營氣,使諸血失道妄行,此眩運之生於血虛也,又明矣。

白話文:

眩暈是指頭暈目眩,有的人說它是黑運,有的人說它是轉冒,有的人說它是昏眩。運和冒眩的含義是相同的。其症狀是眼睛閉著,眼前發黑,身體轉動,耳朵失聰,好像站在船上一樣,起來就想要倒下。這是因為身體虛弱,寒氣乘虛而入所致,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風寒之氣侵襲時,就會出汗;寒邪侵襲時,就會疼痛;暑熱之氣侵襲時,就會感到悶熱;濕邪侵襲時,就會感到沉重。這四種氣候乘虛而入,就會導致眩暈。喜怒哀樂、悲恐憂思等情緒鬱積生痰,隨氣上逆,這七種情緒侵襲虛弱的身體,也會導致眩暈。淫慾過度,腎臟不能納氣歸元,使諸氣逆奔而上,這是眩暈源於氣虛。吐血、衄血、漏尿、崩漏等,是肝臟不能收攝營氣,使諸血失道妄行,這是眩暈源於血虛。

以致新產之後,血海虛損,或淤滯不行,皆能眩運,是可不推尋致病之因乎?治法隨機應敵,其間以升降鎮墜行焉,最不可妄施汗下,然而眩運欲解,自汗則有之。若諸逆發汗劇者,言亂目眩,與夫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此虛極而脫也。識者將有采薪之憂。(肝脈溢大,多作眩運。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對於新產婦而言,若血氣虧虛或瘀血阻滯,均會產生眩暈。難道我們能不探求病因嗎?治療應隨機應變,其中以升降鎮墜之法為先。千萬不可輕易使用汗下之法,然眩暈想要解除,自然出汗是有的。若突然大量出汗者,表示有神志不清、頭暈目眩的情況,以及少陰病下痢停止後,時常感到頭暈者,這是氣血極度衰竭而造成的。有見識的人將會對此感到憂慮。

白話文:

對於新產婦來說,如果血氣不足或有淤血堵塞,都會導致頭暈目眩。難道我們能不找出引起頭暈的原因嗎?治療方案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其中升降鎮墜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能隨便使用發汗和瀉下的方法。然而,如果眩暈想要得到緩解,自然會出汗。如果突然大量出汗,說明已經出現神志不清和頭暈目眩的情況。此外,少陰病導致的下痢症狀停止後,如果依然經常感到頭暈,這可能是氣血極度虛弱所導致的。有見識的人會對這種情況感到憂慮。

備註:

原文中提到的「肝脈溢大,多作眩運」,意為肝經氣血過盛,容易導致眩暈。

產後,血海虛弱虧損,或瘀血阻滯不行,都可以引起眩運。由此可見,治療疾病,一定不能不探尋致病的根本原因。治療方法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變,其中使用升、降、鎮、墜法最為合適,最不可輕易使用汗下法。然而,眩運即將解除時,常會自然出汗。如果諸逆剛發就急於發汗,就會出現言亂目眩的症狀;如果少陰病腹瀉停止後,頭眩時時自冒,這是虛極而脫的表現。有識之士將會有“採薪之憂”。(肝脈溢大,常引起眩運。)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白話文:

產後,血海虛弱虧損,或瘀血阻滯不行,都能引起眩暈。由此可見,治療疾病,一定不能不探求導致疾病的根本原因。治療方法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變,其中使用升、降、鎮、墜法最為合適,最不可輕易使用汗下法。然而,眩暈即將解除時,常會自然出汗。如果諸逆剛發作就急於發汗,就會出現胡言亂語、眩暈的症狀;如果少陰病腹瀉停止後,頭眩時時自冒,這是虛弱極致並脫離常態的表現。有識之士將會有「採薪之憂」。(肝脈溢大,常引起眩暈。)

所有因風而引起的眩暈,都屬於肝的病症。

2. 眩運證治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治氣上衝胸,戰搖眩運。

白話文: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治療氣血上衝胸口,導致心悸、頭暈目眩。

茯苓(一兩),桂枝(三分),白朮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茯苓(60克),桂枝(15克),白朮,甘草(炙。各30克)

銼散。每服四錢,新水煎服。風證加川芎細辛,濕證加川芎、蒼朮。寒證加乾薑良薑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四錢,用新水煎服。

風證:加入川芎、細辛。

濕證:加入川芎、蒼朮。

寒證:加入乾薑、良薑。

理中湯(方見瀉門),治寒濕眩運,仍吞來復丹(方見暑門,)甚者養正丹(方見痼冷門。)

白話文:

理中湯(處方見腹瀉類),治療因寒濕導致的眩暈,加上來復丹(處方見暑症類),病情嚴重的再加養正丹(處方見長期受寒類)。

芎術除眩湯,治感濕、感寒,頭重眩運。

附子(生),白朮,川芎(各半兩),官桂,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姜七厚片,同煎。食前服。

白話文:

芎術除眩湯

治療受濕氣、寒氣侵襲引起的頭重目眩症狀。

配方:

  • 附子(生)
  • 白朮
  • 川芎(以上三味各半兩)
  • 官桂
  • 甘草(炙用)

使用方法:

將藥材切碎,每次取三錢藥材,配上七片生薑同煎。在進食前服用。

乾薑甘草湯(方見脾疼門。),附子理中湯(方見寒類。),並主虛寒眩運。

白話文:

乾薑甘草湯(配方請參閱脾臟疼痛類別),附子理中湯(配方請參閱寒症類別),均主治虛寒眩暈。

桂苓丸,治暑證眩運。

肉桂,茯苓(等分)

白話文:

桂苓丸,治療中暑造成的眩暈。

肉桂,茯苓(份量相同)

上細末,煉蜜丸。每兩作八丸,每服一丸,用香薷銼散,調下消暑丸,通用。(方並見暑門。)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丸劑。每兩製成八粒丸,每次服用一粒,用香薷研磨成散劑,以消暑丸調服,通用於暑氣引起的疾病。(此方劑同時收錄在暑門。)

十四友丸(方見驚悸門),安腎丸(方見水飲門),二藥夾和,用和濟七氣湯送下,(方見諸氣門。)治七情相干,眩運欲倒,仍間用乳香泡湯下。

白話文:

十四友丸(方劑見驚悸門),安腎丸(方劑見水飲門),兩種藥物混合使用,用和濟七氣湯送服。(方劑見諸氣門。)治療七情相干,眩暈欲倒,也可以偶爾服用乳香泡湯。

芎辛湯(方見頭風門),治痰飲厥逆眩運。

千金五套丸(方見脾疼門),治痰飲結聚胸脘,眩運欲嘔。

香橘飲,治氣虛眩運。

白話文:

芎辛湯(見「頭風」篇),治療痰飲引起的暈厥、眩暈。

千金五套丸(見「脾疼」篇),治療痰飲積聚在胸中,導致眩暈、欲嘔。

香橘飲,治療氣虛引起的眩暈。

木香,白朮,半夏曲橘皮,白茯苓,縮砂(各半兩),丁香,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木香、白朮、半夏曲、橘皮、白茯苓、縮砂(各半兩),丁香、甘草(炙。各一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厚片同煎,吞蘇合香丸(方見嗽門。)本方加當歸、川芎各三分,官桂半兩,治血虛眩運。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和五片厚薑片一起煎煮,吞服蘇合香丸(配方見嗽門)。本方加減加入當歸、川芎各三分,官桂半兩,治療血虛眩暈。

蘇沈沉麝丸,治一切血運。每服一丸,研開用滴乳香泡湯調下。

白話文:

蘇沈[沉麝丸],治療各種血滯疾病。每服一丸,研磨成粉後,用滴香泡入湯中調服。

芎藭湯(方見血類)加細辛、石菖蒲,治婦人血運眩冒,不省人事,次用和濟七氣湯佐之。

白話文:

芎藭湯(詳細方劑見治血證的條目)中加入細辛、石菖蒲,治療婦女血運障礙、頭暈眼花,不省人事,然後再用和濟七氣湯輔助治療。

五苓散(方見水飲門)加赤茯苓,治停飲眩冒,心下悸氣。

白話文:

五苓散(具體方劑參照水氣門的介紹)再加入赤茯苓,可以治療停留在體內的飲水(感受了寒溼之氣,並停留在體內)引起的頭暈目眩、心下悸動氣短。

養正丹(方見痼冷門)、來復丹(方見暑門,)升降陰陽用之。養正丹夾和震靈丹,以乳香泡湯下,升降鎮墜,功用兩全。

白話文:

養正丹(配方見醫書中關於冷門的記載)和來復丹(配方見醫書中關於暑熱的記載),用來調節陰陽昇降。養正丹配伍和震靈丹,用乳香浸泡溫水後服用,昇降鎮靜,功效兼備。

靈丹(方見瀉門)、黑錫丹(方見痼冷門,)鎮墜眩運用之。

白話文:

震靈丹(詳見瀉門類方)、黑錫丹(詳見痼冷門類方),用於治療眩暈。

蘇合香丸用棗湯調開,吞震靈丹,治心氣不斂,怔忪頭運。

白話文:

將蘇合香丸用棗子的湯汁調開,然後吞下震靈丹,可以治療心神不寧,精神恍惚,頭暈目眩的症狀。

二陳湯(方見瘧門),加生乾薑,治因氣鬱痰眩運,及酒食所傷眩運,吞來復丹尤勝。

白話文:

二陳湯(配方請參見關於瘧疾的章節),加入生乾薑,用於治療因氣鬱痰眩運,以及因酒食所傷眩運,配上吞服來復丹的治療效果就更好。

芷彈丸,治風證眩運及血證眩運。

白芷(擇大塊,湯蕩洗三次,曬乾。)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荊芥煎湯嚼下。

白附子丸,治風痰上厥,眩運頭疼。

白話文:

白芷(選擇大塊的,用熱水清洗三次,曬乾。)

將白芷磨碎,用蜂蜜製成彈丸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煎煮的湯汁送服。

白附子丸,用於治療風痰上逆,頭暈目眩,頭痛。

白附子(炮),南星(炮),半夏(蕩七次),旋覆花甘菊天麻,川芎,橘紅,殭蠶(炒,去絲嘴),乾薑(生。各一兩),全蠍(半兩,焙)

白話文:

  • 白附子(經過炮製):具有溫腎壯陽、祛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陽痿、宮冷、腰膝痠痛、風寒濕痺等癥。

  • 南星(經過炮製):具有化痰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脅脹滿、胃脘疼痛等癥。

  • 半夏(經過七次淘洗):具有化痰止咳、降逆和胃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嘔吐、胃脘疼痛等癥。

  • 旋覆花: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癥。

  • 甘菊: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癥。

  • 天麻:具有平肝熄風、通絡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中風後遺癥等癥。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胸脅疼痛等癥。

  • 橘紅:具有理氣寬中、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胸悶腹脹、食積不化、咳嗽痰多等癥。

  • 殭蠶(經過炒制,去除絲嘴):具有祛風止痙、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中風後遺癥等癥。

  • 乾薑(生用。各一兩):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寒凝腹痛、嘔吐泄瀉、陽虛脫證等癥。

  • 全蠍(半兩,經過焙制):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癥、癲癇、破傷風等癥。

上末,用生薑半斤取汁,打麵糊小丸。每五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白話文:

在用中藥末研成粉末後,使用半斤生薑汁,打成小麵糊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服用完後,用荊芥湯送服。

人參前胡湯,治風痰頭運目眩。

白話文:

人參前胡湯:治療風痰導致的頭痛、目眩。

前胡,橘紅,半夏曲,木香,枳殼(制),紫蘇葉,赤茯苓,南星(炮),甘草(炙。各半兩),人參(三錢)

白話文:

前胡、橘紅、半夏曲、木香、枳殼(經過處理)、紫蘇葉、赤茯苓、南星(經過炙烤)、甘草(經過炙烤,各半兩)、人參(三錢)

上粗末。每三錢,姜七厚片,慢火熟煎服。

白話文:

每三錢,姜七片,切成厚片,用小火煎煮成熟後服用。

真方白丸子(方見身疼門),用三十丸,蘇合香丸三粒,全蠍一個,炙為末,三件研和,以紫蘇、橘皮煎湯,入生薑汁少許調下。治諸風眩運,搐掣語短,嘔吐。

白話文:

真方白丸子(配方見治療身體疼痛的專章),使用三十丸,蘇合香丸三粒,全蠍一隻,焙乾研成粉末,將三味藥研磨混合均勻,用紫蘇、橘皮煎煮的湯汁,加入少許生薑汁調服。用於治療各種眩暈,抽搐、言語含混不清,嘔吐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