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

《大小諸證方論》~ 傅青主先生秘傳小兒科方論 (4)

回本書目錄

傅青主先生秘傳小兒科方論 (4)

1. 小兒洗胎毒方

荊芥(五錢),蒲公英(五錢),甘草(五錢),槐條(二十寸),蔥須(一撮),花椒(三錢),艾葉(一撮),水一砂鍋煎洗

2. 胎毒肥瘡方

花椒(三錢),白芷(三錢),黃柏(三錢),鉛粉(三錢),枯礬(三錢),共為細末,麻油調敷,甚效。

3. 小兒紅白口瘡外治方

蕊仁(五分,去油),硃砂(五分),冰片(一分),共為末,熟棗(三枚,去核),和一處,攤烏青布上,貼腳心對時。去藥〔時〕若干者,用無根水排藥。此方效,愈兒多矣。

4. 又方

五倍子(一錢),冰片(少許),共研細末,吹之,速效。

人中白(煅),研細末,吹之,神效。

5. 小兒夜啼不止,狀如鬼祟方

蟬蛻(後半,四個為末),硃砂(二分,水飛),薄荷(四分),〔水〕煎,酒數滴調服,立止。

6. 又方

五倍子焙研,唾津和立餅,填臍內,立止,甚效。

7. 周歲小兒尿血方

甘草(一兩二錢),水(六升煎二碗),服完即愈。

8. 治腹痛寒積食積方

生薑(一兩),柿蒂(七個),砂仁(五粒),山楂(五錢),干蘿蔔(一撮),紅糖(一兩),大棗(二枚),〔水〕煎服,分兩次服。

9. 《石室秘錄》卷五岐天師兒科治法

天師曰:兒科得其要,無難治。今傳一法門,使萬世小兒,盡登仁壽,法在先看氣色,後看脈。小兒有痰,其顏色必鮮豔,以鼻之上、眼之中間、中正精明穴上辨之:色紅者,心熱也;紅筋橫、直現於山根〔者〕,皆(亦)心熱也。色紫者,心熱之甚,而肺亦熱也。色青者,肝有風也;青筋〔橫現〕、直現者,乃(皆)肝熱也;直者風上行,橫者風下行也。色黑者,風甚而腎中有寒。

色白者,肺中有痰。色黃者,脾胃虛而作瀉。黃筋現於山根,不論橫直,總皆脾胃之症,止有此數色,無他顏色,故一覽而知小兒之病矣

大人看脈於寸、關、尺,小兒何獨不然,但小兒不必看至數,止看其數與不數耳,數甚則熱,不數則寒也。數之中浮者,風也;沉者,寒也;緩者,濕也;澀者,邪也;滑者,痰也;〔有止歇者,痛也〕,如此而已,(《方論》下為「余不必談」),七表八里,俱不必去看,自知吾訣,則《脈經》亦不必讀也。有止歇者,乃痛也,余亦不必再談。

小兒症大約吐瀉厥逆,風寒暑熱而已,其餘痘疹喑,余無他病。或心腹痛,或有痞塊,或有瘡疔,可一覽而知也。然而小兒之病,虛者十之九,實者十之一,故藥宜補為先,今立三方通治小兒諸症。第一方:

人參(三分),白朮(五分),茯苓(一錢),甘草(一分),陳皮(二分),神麯(三分),半夏(一分)

此六君子加減也,通治小兒脾胃弱病,神效。如傷肉食者,加山楂五粒;傷米食者,加麥芽五分;傷麵食者,加萊菔子三分;吐者加白豆蔻一粒,去甘草加生薑三片;瀉者加乾薑三分、豬苓五分

第二方治外感也,或傷風傷寒,或咳嗽,或發熱,或不發熱,或頭痛,或鼻塞,或痰多,或驚悸,或角弓反張,皆以此方通治之,無不神效,方用:

柴胡(七分),甘草(三分),桔梗(五分),半夏(三分),黃芩(三分),白芍(二錢),白朮(二錢),當歸(五分),茯苓(五分),水煎服

頭痛〔者〕,加蔓荊子三分。心痛手不可按者,乃實火也,加梔子一錢;按之不痛者,乃虛火也,加甘草八分、貫眾五分、廣木香三分、乳香一分。脅痛者,加白芍三錢。腹痛者,以手按之而疼甚者,乃食也,加大黃一錢;按之而不痛者,乃寒也,非食也,加肉桂三分、乾薑三分。汗出不止者,加桑葉一片。

眼痛而紅腫者,乃火也,加黃連三分、白蒺藜一分。喉痛者,加山豆根二分。

第三方治虛寒之症,夜熱出汗,夜啼不寐,怔忡,久嗽不已,行遲語遲,龜背狗肚,將成癆瘵等症,方用:

熟地(三錢),山萸(二錢),麥冬(二錢),化五味(五分),元參(二錢),白朮(二錢),茯苓(一錢),薏仁(三錢),丹皮(一錢),沙參(二錢),地骨皮(二錢)

水煎服倘兼有外感,加柴胡五分、白芍三錢、白芥子一錢,余無可加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