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二 (1)

1. 瘧病論

夫瘧者。皆因風寒之氣所為也。故夏傷於暑。秋必病瘧。邪氣客於陽明。則寒慄鼓頷。巨陽虛。即頭項腰脊痛。三陽俱虛。即骨寒而痛。故中外皆寒。陰氣逆極。即復出之外。故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內外皆熱則喘而渴。本先傷於寒。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先傷於風。

白話文:

瘧疾是因風寒之氣引起的。因此,夏季受暑,秋季必定得瘧疾。邪氣侵入陽明經,則寒戰且頷下鳴響。巨陽經虛弱,則頭痛項痛腰脊痛。三陽經皆虛,則全身骨頭寒冷疼痛。所以內外皆寒,陰氣極度逆亂,便又從外發出。所以陽氣盛則發熱,陰氣虛則內熱。內外皆熱則喘息口渴。本因先受寒傷,後受風傷,所以先寒後熱。先受風傷,

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夫風者陽也。寒者陰也。此由得之夏傷於大暑。熱氣盛。藏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此榮氣之所舍也。因得秋氣。汗出遇風。如水氣藏於皮膚之中。至秋傷於風。即病盛矣。夫初中邪者。旦中旦發。暮中暮發。其間日者邪氣客於五臟。其道遠。其氣深。

白話文:

後來受寒所傷。因此一開始發熱,之後才會發冷。風屬陽,寒屬陰。這起因於夏天中暑,熱氣旺盛,積聚在皮膚內,腸胃外。這是榮氣停駐的地方。由於遇上秋氣,汗出後吹風。就像水氣藏在皮膚中。到了秋天受到風寒,就會發病加重。如果是在白天感染邪氣,早晨就會發作。傍晚感染邪氣,傍晚就會發作。白天發作的,邪氣停留在五臟,所行路徑較遠,邪氣較深。

其行遲。故間日而發者。陽當陷而不陷。陰當升而不升。為邪所中也。

2. 治五臟瘧諸方

夫肝病為瘧者。令人色蒼蒼然。氣息喘悶戰掉。狀如死者。若人本來少於悲恚。忽爾嗔怒。出言反常。乍寬乍急。言猶未終。以手向眼。如有所思。此肝病之證也。若虛則為寒風所傷。若實則為熱氣所損。陽則瀉之。陰則補之。

白話文:

如果肝臟出現瘧疾。會讓人看起來臉色蒼白,呼吸急促,發抖,像快要死了一樣。如果一個人平常很少生氣,突然變得暴怒,說話異常,忽冷忽熱,還沒說完話就用手遮著眼睛,好像在思考什麼。這就是肝病的症狀。如果是虛症,是因為受了寒風,如果是實症,是因為受了熱氣。陽氣盛的就瀉掉,陰氣虛的就補上去。

夫心病為瘧者。令人心煩。其病欲飲清水。多熱少寒。若人本來心性和雅。而忽卒急。反於常倫。或言未終。便住。以手剔腳爪。其人必死。名曰行屍。此心病之證也。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可治者。明而察之。夫脾病為瘧者。令人寒則腹中痛。熱腸中鳴。鳴已。則汗出。

白話文:

如果心臟發病像瘧疾一樣,會讓人心煩意亂。患者會想喝冷水,發熱比較多,發冷比較少。如果一個人原本心性平和,突然變得急躁,超出常規,或者說話沒說完就停頓,用手摳腳趾甲,這樣的人必定會死亡。這種情況稱為「行屍」。這是心臟病症的表現。若虛症則補之,若實症則瀉之。如果是無法治療的情況,則要仔細審察明辨。

如果脾臟發病像瘧疾一樣,會讓人受涼後腹痛,受熱時腸鳴。腸鳴過後,就會出汗。

若其人本來少於喜怒。而忽反常。嗔喜無度。多言自笑。不答於人。此脾病之證也。夫肺病為瘧者。乍來乍去。令人心寒。寒甚則熱。發驚恐。如有所見。若人本來語聲清雄。忽爾不亮。拖氣用力。方得出言。而反於常人。呼其語。直視不應。此即肺病之候也。明觀表裡。依源極療乃不失也。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本來不輕易動怒生氣,卻突然反常,異常憤怒或喜悅,多話自笑,別人跟他說話卻不回答,這是脾臟有病的徵兆。

而肺部有病的人,會出現瘧疾的症狀,忽冷忽熱,令人心寒氣餒。寒氣過盛就會發熱,出現驚恐,好像看到什麼東西一樣。如果一個人本來說話聲音清亮洪亮,忽然變得低沉,說話時氣息微弱,費勁才能說出話來,而且和常人交流時,聽見別人叫他,卻直視著對方而不回應,這就是肺部有病的症狀。

仔細觀察身體內外的症狀,根據病源進行徹底的治療,才能不誤診。

夫腎病為瘧者。令人悽悽然。腰脊痛而宛轉。大便澀難。身掉不定。手足多寒。若人本來不喜不急。忽然語謇而好嗔怒。反於常性。見人前問而不作聲。舉手抓己腹。此是腎病之證也。宜以察其虛實。急以治之。夫瘧脈者。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宜溫藥。

白話文:

腎臟疾病導致的瘧疾。會讓人感到非常難受,腰部和脊椎疼痛,身體無法平穩,大便困難,手腳容易寒冷。如果一個人平時溫和,近期突然變得說話含糊不清、容易發怒,與平時的個性相反,看到人時會感到緊張而保持沉默,舉起手抓自己的肚子。這些都是腎臟疾病的症狀。需要仔細觀察病情虛實,並及時治療。瘧疾的脈象特徵是弦脈,弦脈有數和遲的特點。弦數脈多為熱症,弦遲脈多為寒症。弦小緊脈可以進行瀉下治療,弦遲脈則需要服用溫補藥物。

若脈數而緊者。可發其汗。凡脈浮大者。不可針灸也。凡療瘧。於發前先如食頃。乃可以治之。過則失時也。

治肝瘧。上焦壅滯。心煩頭疼。寒熱不止。肌膚消瘦。不能下食。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虎頭骨(一兩半塗酥炙黃),地骨皮(一兩),川升麻(一兩),鱉甲(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犀角屑(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柴胡(一兩去苗),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生銼)

白話文:

  • 知母 1 兩
  • 虎頭骨 1.5 兩,塗上酥油烤至金黃色
  • 地骨皮 1 兩
  • 川升麻 1 兩
  • 鱉甲 2 兩,塗上醋烤至金黃色,去除裙邊
  • 犀角屑 1 兩
  • 人參 1 兩,去除須根
  • 麥門冬 1 兩,去除果核
  • 柴胡 1 兩,去除枝葉
  • 石膏 2 兩
  • 甘草 0.5 兩,生曬後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香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熱。或為肝瘧。顏色蒼蒼。顫掉氣喘。變成勞瘧。積年不瘥。宜服蜀漆丸方。

蜀漆(半兩),烏梅肉(半兩微炒),石膏(一兩細研),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恆山(半兩銼),香豉(一合炒乾),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知母(半兩),苦參(半兩銼),麝香(半兩細研),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四川漆(3 克),烏梅肉(3 克,略微炒香),石膏(6 克,研磨成細粉),鱉甲(6 克,塗醋炙烤至黃色,去掉邊緣部分),恆山(3 克,銼成小塊),香豉(40 克,炒乾),甘草(3 克,烤至微紅,銼成小塊),知母(3 克),苦參(3 克,銼成小塊),麝香(3 克,研磨成細粉),桃仁(3 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晚食前再服。粥飲下亦得。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研磨好的藥材中。將它們充分研磨均勻,然後加蜂蜜和搗勻,大約三到四百次。把藥丸搓成梧桐子大小。每次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顆藥丸。晚餐前再服用一次,也可以用稀飯送服。

治肝瘧久不瘥。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酒拌微炒),恆山(一兩銼),知母(半兩),犀角屑(半兩),硃砂(半兩細研)龍骨(半兩),虎頭骨(一兩塗酥炙令黃),川升麻(半兩),香豉(半兩炒乾),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烏梅肉(1 兩,用酒拌勻後微炒) 恆山(1 兩,研成粉末) 知母(0.5 兩) 犀角屑(0.5 兩,研磨成細粉) 硃砂(0.5 兩,研磨成細粉) 龍骨(0.5 兩) 虎頭骨(1 兩,塗上酥油烤至黃色) 川升麻(0.5 兩) 香豉(0.5 兩,炒乾) 桂心(0.5 兩) 甘草(0.5 兩,炙烤至微赤後研成粉末) 鱉甲(1 兩,塗上醋烤至黃色,去除邊緣和鱗片) 桃仁(0.5 兩,用熱水浸泡後取出外皮、尖端和子葉,加入麩子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上記の薬材を臼の中で細かく粉末にする。粉砕した薬材を加え、すべて均一になるまで混ぜ合わせる。蜂蜜と合わせて300~400回すり潰す。丸薬は梧桐の種ほどの大きさに丸める。空腹時に溫かいお酒で20粒飲む。夕食前にさらに飲む。

治心瘧。令人心煩渴。欲得飲水。寒熱不歇。乍來乍去。不思飲食。恆山散方。

恆山(一兩銼),柴胡(一兩去苗),梔子仁(一兩),石膏(二兩),烏梅肉(三七枚微炒),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蜀漆(二兩),鱉甲(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白話文:

恆山 (1 兩,搗碎) 柴胡 (1 兩,去掉根莖) 梔子仁 (1 兩) 石膏 (2 兩) 烏梅肉 (3-7 枚,略微炒過) 甘草 (1 兩,炙烤至稍稍發紅,搗碎) 蜀漆 (2 兩) 鱉甲 (2 兩,塗抹醋後炙烤至變黃,去除裙襴)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二七片。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加入二七片竹葉,五十粒豆豉。煎煮至只剩下五分之一的量。過濾掉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心瘧。發歇不定。大黃丸方。

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恆山〔一兩(分)〕,香豉(四十九粒),砒霜(一分細研),鱉甲(一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麝香(一錢細研),硃砂(一分細研)

白話文:

川大黃(半兩,切碎後微炒) 恆山(一兩,分兩份) 香豉(四十九粒) 砒霜(一分,磨成細粉) 鱉甲(一分,塗上醋後烘烤到變黃,去除邊緣) 麝香(一錢,磨成細粉) 硃砂(一分,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後三味。研令勻。以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用桃仁冷醋湯下二丸。忌食熱物。

白話文:

上述藥物碾碎成粉末。加入後面的三種藥物。研磨均勻。用醋煮麵糊拌和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籽。每次服用藥物前,用桃仁冷醋湯送服兩顆丸子。忌食熱性食物。

治心瘧。神驗硃砂丸方。

光明砂(半兩細研),恆山(一兩),杏仁(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硃砂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未發前。以粥飲下十五丸。欲發時再服。

又方。

麝香(一分),金箔(三十片),黃丹(一分炒令紫色),硃砂(一兩),砒霜(一分)

白話文:

  • 麝香:1 分
  • 金箔:30 片
  • 黃丹:1 分,炒至呈紫色
  • 硃砂:1 兩
  • 砒霜:1 分

上件藥。都細研令勻。用粳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男左女右。中指節上。用緋帛裹系一丸。發前。以冷醋湯下一丸。忌食熱物。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全部磨成細粉,均勻攪拌。用糯米飯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男性放在左手,女性放在右手。將丸子用紅色絲帛包裹,綁在中指的第二個關節上。在頭髮前面,用冷醋湯送下一粒丸子。忌食熱食。

治脾瘧。由熱氣內傷不泄。故為脾瘧。令人病腸中熱痛。外寒。腸中鳴。轉汗出。恆山丸方。

恆山(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知母(一兩),豉(一合),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恆山(15克,磨成細粉) 甘草(7.5克,烤製至微紅,磨成細粉) 知母(15克) 豉(90毫升) 鱉甲(15克,塗醋烤製至黃色,去除邊緣) 麝香(1克,細磨)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未發前。以溫酒服二十丸。臨發再服。

治脾瘧。霍亂吐逆下利。人參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高良薑(一兩銼),白茯苓(一兩),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 人參:去掉蘆頭,一兩。
  • 鱉甲:塗抹醋,烘烤至黃色,去除裙襴,一兩。
  • 高良薑:切成小片,一兩。
  • 白茯苓:一兩。
  • 桂心:一兩。
  • 甘草:烤至微紅,切成小片,一兩。
  • 麝香:研磨成細末,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以溫酒一合半。納藥一丸。研破。食前服之。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成細末。加入麝香研磨均勻。加入煉蜜搗製三百到二百下。做成如彈子般大小的丸子。用溫酒一合半,放入一丸藥。研磨成粉末,於飯前服用。

治肺瘧。來去不定。其狀。令人心寒。甚即發熱。熱則多驚。如有所見者。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麥門冬(半兩去心),恆山(半兩銼),糯米(八十一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犀牛角粉(半兩) 杏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去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麥門冬(半兩,去除果核) 恆山(半兩,切碎) 糯米(八十一粒)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都搗令碎。以水五大盞。煎至二盞半。去滓。分為五服。於發時前。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瘧。煩熱嘔逆方。

知母(一兩),柴胡(二兩去苗),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去心),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知母(60 克),柴胡(120 克,去掉根鬚),人參(60 克,去掉鬚根),甘草(30 克,烤至微紅,切碎),麥門冬(60 克,去掉中心),杏仁(60 克,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尖端和麩皮,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腎瘧。腰背痛。手足寒。食少無力。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微炒),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虎頭骨(二兩塗酥炙令黃),人參(一兩去蘆頭),香豉(一合炒乾),恆山(二兩銼),鱉甲(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麝香(一分細研),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升麻(一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

白話文:

烏梅肉(1 兩,微炒) 桂心(1 兩) 甘草(1 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虎頭骨(2 兩,塗抹豬油炙烤至黃色) 人參(1 兩,去根) 香豉(1 升,炒乾) 恆山(2 兩,切碎) 鱉甲(2 兩,塗抹醋炙烤至黃色,去除裙邊) 麝香(1 分,研磨細緻) 附子(0.5 兩,炮製後去除外皮和種臍) 桃仁(0.5 兩,用熱水浸泡去皮,將兩瓣仁搓散炒至微黃) 川升麻(1 兩) 肉蓯蓉(1 兩,用酒浸泡一夜後颳去皺皮,炙烤至乾燥)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麝香磨勻。加入煉製的蜂蜜一起搗三到五百下,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在飯前用稀粥送服二十丸,逐漸增加到三十丸。

治腎熱為瘧。令人悽悽。腰脊痛宛轉。大便難。忽然手足寒。恆山散方。

恆山(一兩),烏梅肉〔一兩(二七枚)搗〕,香豉(一合),蔥白(一握),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

白話文:

恆山(10 克),烏梅肉(10 克,搗碎),香豉(60 毫升),蔥白(一把),桃仁(5 克,用湯浸泡去皮尖後炒至微黃)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為三服。於欲發時前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