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八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八 (13)

1. 治乳石發動身體生瘡諸方

夫服乳石之人。若將適失宜。外有風邪。內有積熱。乘於血氣。血氣壅滯。故便生瘡也。

治乳石發動。熱毒氣盛。頭面赤腫。身體生瘡。心神煩悶。宜服升麻散方。

升麻(一兩),葳蕤〔二(一)兩〕,黃芩(一兩),紫雪(二兩),甘草(半兩生銼),犀角屑〔一(三)分〕,梔子仁(半兩),大青〔二(三)分〕

白話文:

川升麻(60 克),葳蕤(120 克),黃芩(60 克),紫雪(120 克),甘草(30 克,生用,切碎),犀角粉(1.8 克),梔子仁(30 克),大青(1.8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合。酥一分。更煎三兩沸。放溫服之。日三四服。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盞水,放入三到七片竹葉。煎煮到剩五分之一的量。濾去藥渣。加入半合(約30克)蜂蜜和一分(約1.5克)酥油。再煎煮兩三次。放溫後服用。一天服用三四次。

治乳石發動。心神煩躁。身上生瘡。四肢疼痛。小便赤澀。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子芩(一兩),川芒硝(一兩),玄參(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川升麻(一兩),沙參(三分去蘆頭),蘧麥(三分),甘草(半兩生用)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30克),子參(60克),芒硝(60克),玄參(60克),麥門冬(90克,去除中心並烘烤),大黃(60克,切碎並輕微烘烤),枳殼(18克,用麩皮烘烤至微黃,去除內瓤),升麻(60克),沙參(18克,去除根部),蘧麥(18克),生甘草(30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取四錢藥粉,加入一碗水、三七片竹葉和五十顆黃豆。煎煮至水量剩下六分之一。過濾渣滓,趁溫熱時服用。每天服用三四次。

治乳石發動。煩熱滿悶。身體生瘡。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一兩),川芒硝(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白蘚皮(三分),秦艽(三分去苗),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一兩),甘草(半兩生用)

白話文:

黃芩(1 兩)川芒硝(1 兩)麥門冬(1 兩,去除中間的芯)白蘚皮(3 分)秦艽(3 分,去除根苗)枳殼(3 分,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川大黃(1 兩,切碎,微炒)梔子仁(1 兩)甘草(半兩,生用)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乳石發動。身體生瘡。宜用飛雪湯方。

麻黃(四兩去根節),石膏〔三(二)兩〕,黃芩〔一(三)兩〕,川芒硝(四兩)

白話文:

麻黃(160克,去除根節),石膏(120克或75克),黃芩(40克或120克),川芒硝(160克)

上件藥。搗碎。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納生雞子白二枚。攪令勻。以帛浸藥汁拭瘡。以瘥為度。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用五升水煎煮,取二升藥液,去掉藥渣。加入兩個生雞蛋清,攪拌均勻。用布浸潤藥液敷於傷口,痊癒為止。

治乳石發動。卒熱生瘡。宜服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豉(一合),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生用),蔥白(四莖去須)

白話文:

麥門冬(50克,去掉中間的核),炒大豆(28克),人參(25克,去掉根莖),生甘草(25克),蔥白(4根,去掉根須)

上件藥。銼。以水二大盞。煮取一盞三分。去滓。分溫三服。

治乳石熱發。煩悶心躁。身體生瘡。宜服此方。

黃芩〔一(二)兩〕,川芒硝〔一(二)兩〕,麥門冬(三兩去心焙),川大黃〔一(二)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三七枚),甘草(一兩生用)

白話文:

  • 黃芩:1-2 兩
  • 川芒硝:1-2 兩
  • 麥門冬:3 兩,去心並焙製
  • 川大黃:1-2 兩,切碎並微炒
  • 梔子仁:37 枚
  • 甘草:1 兩,生用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七寸。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成粗散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半碗水,放入生薑半片,蔥白七寸,黃豆五十粒。煎煮至六分水量。濾去渣滓。溫熱服用。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治乳石發動。皮膚生瘡。赤腫疼痛。煩熱不止。宜服牛蒡子丸方。

牛蒡子(一兩微炒),川升麻〔三兩(分)〕,黃芩(三分),秦艽(三分去皮),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枳殼〔二(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黃連(一兩去須),沙參(半兩去蘆頭),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牛蒡子(100克,微炒) 川升麻(300克,按份量分開使用) 黃芩(30克) 秦艽(30克,去皮) 川大黃(100克,銼碎後微炒) 防風(50克,去蘆頭) 白蒺藜(30克,微炒後去刺) 枳殼(60克,麩炒微黃後去瓤) 黃連(100克,去須) 沙參(50克,去蘆頭) 梔子仁(50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漿水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白話文:

上述配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蜂蜜,再搗杵 300-500 下。將藥材揉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30 粒,用溫熱的水送服。一天服用 3-4 次。

治乳石發動。皮膚生瘡。壯熱疼痛。口乾。宜服此方。

烏豆(一升),川芒硝〔二(三)兩〕,生地黃汁(一小盞)

上件藥。以水三升。煮豆至一升。去豆更煎如稀餳。下蜜三合。及消地黃汁。更煎一二十沸。收於瓷盒中。每抄半匙。細細含咽津。以得利即瘥。

白話文:

上述藥材中,加入三升水。煮豆子,直到剩下大約一升。把豆子撈出,再次煎煮直到液體變稀稠,再加入三合(約 240 毫升)蜂蜜,以及消地黃的汁液。再次煎煮 10-20 次,並將液體收納到瓷盒中。每次服用半勺,細細地含住,讓液體慢慢在口中化開,感到不適消失即可痊癒。

2. 治乳石發動變下痢諸方

夫乳石。性剛烈。氣多炎上。理之傷溫。即火轉為熾。內煎脾肺。若熱遂成其渴。飲水過多即溲。腸胃得水即吐。腸得水即寒。而腸雖寒火炎不滅。水漸流下而為行潦。遂變下痢。胃氣虛冷。水穀不消。在陽則益熱不食。在陰則腸鳴而泄也。

白話文:

乳石這味藥,性情剛烈,氣味容易化熱上竄。原本身體有溫熱症狀的,用它治療反而會使火氣更旺。它會在體內灼傷脾肺,引起口渴。如果過度喝水,就會小便頻繁。腸胃接觸水分就會嘔吐,而腸子接觸水分就會覺得寒冷。雖然腸子感到寒冷,但火氣不會消退,水分會逐漸流動形成體液,最後導致腹瀉。胃氣虛冷,消化不了食物和水。在陽盛的情況下,會變得更熱,吃不下東西。在陰盛的情況下,腸子會鳴叫、腹瀉。

治乳石發動。煩熱腹痛。變為痢。不欲飲食。宜服地榆散方。

地榆(一兩),木香(半兩),葳蕤〔二(三)分〕,當歸(三分銼微炒),黃芩(三分)

白話文:

地榆(60 克),木香(30 克),葳蕤(4-6 克),當歸(15 克,切碎後炒製),黃芩(15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乳石發動。心神虛煩。變為下痢。腹痛。不思飲食。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地榆(一兩),赤芍藥(三分),木香(半兩),黃芩(三分)

白話文:

犀牛角粉(25克),地榆(50克),赤芍藥(15克),木香(25克),黃芩(15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分為六服。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乳石發動。多服涼藥過度。致脾胃虛冷。腹痛下痢。不能飲食。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當歸(一兩銼微炒),木香(半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藥材與用量:

  • 白朮:一兩
  • 人參:三分,去掉蘆頭
  • 當歸:一兩,切碎並稍微炒過
  • 木香:半兩
  • 橘皮(陳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後焙乾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白話文:

上述藥方。將藥材粗略搗碎,製成散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茶杯水,放入生薑半片、紅棗三顆。煎熬至水量減少為六分。過濾掉藥渣。不限服藥時間。趁稍熱時服用。

治乳石發動。熱毒傷腸胃。下痢腹痛。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茜根(三分),黃柏(三分),地榆(一兩),犀角屑(半兩),當歸(一兩銼微炒)

白話文:

  • 黃耆:1 兩
  • 茜根:3 分
  • 黃柏:3 分
  • 地榆:1 兩
  • 犀牛角粉:0.5 兩
  • 當歸:1 兩(切碎並略微炒過)

上件藥。篩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稍熱。分為三(二)服。日三四服。

治乳石發動。變下痢赤色。腹內㽲痛不止。木香散方。

木香(三分),黃連(一兩去須),當歸(一兩銼微炒),地榆(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

白話文:

木香(9克),黃連(30克,去掉須毛),當歸(30克,切碎並微炒),地榆(30克,切碎),甘草(15克,炙烤至微赤,切碎),赤芍藥(30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