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丸

NIU BANG Z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4%
胃經 26%
心經 10%
脾經 10%
腎經 8%
膀胱經 4%
肝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牛蒡子丸

中藥方劑「牛蒡子丸」,主治功效為清熱解毒、散風熱、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乾舌燥、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小便不通、膀胱脹滿、水氣流腫、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身上虛癢及熱渴不止、心神煩躁等症。

組成

  •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黃藥子:性味苦、微寒,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清肺熱止咳等功效。

  • 浮萍:性微寒、味甘,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癢、清熱解毒、解毒、清熱利尿、透疹、生津止渴等功效。

  •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臨牀應用

牛蒡子丸中的中藥成分,如牛蒡子、升麻、黃藥子、浮萍、玄參、甘草等,具有清熱解毒、散風熱、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乾舌燥、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小便不通、膀胱脹滿、水氣流腫、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身上虛癢及熱渴不止、心神煩躁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牛蒡子丸」,主要成分為牛蒡子、升麻、黃藥子、浮萍、玄參、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散風熱、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臨牀上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乾舌燥、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小便不通、膀胱脹滿、水氣流腫、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身上虛癢及熱渴不止、心神煩躁等症。

傳統服藥法


惡實2錢,玄參1錢,烏犀角1錢,升麻1錢,黃芩1錢,木通1錢,桔梗1錢,甘草1錢,土茯苓4錢。
上藥以水7合,煎取3合,分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牛蒡子味苦、辛,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升麻味苦、辛,性微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透疹的功效。

黃藥子味苦、辛,性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浮萍味甘、淡,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玄參味苦、甘,性寒,歸肺、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甘草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咽喉內熱毒所攻,生瘡腫痛。但本方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牛蒡子丸,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一。 組成:牛蒡子一兩(微炒),川升麻,黃藥子,乾浮萍草,玄參,甘草(生用)各半兩。 主治:咽喉內熱毒所攻,生瘡腫痛。

牛蒡子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六。 組成:牛蒡子2兩(微炒),何首烏2兩,乾薄荷2兩,雄黃1兩(細研),麝香1分(細研),牛黃1分(細研),皂莢7挺(捶碎)。 主治:內消。主治:風毒瘰癧,結核腫硬疼痛。

牛蒡子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牛蒡子1兩(微炒),川升麻3兩,黃芩3分,秦艽3分(去皮),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枳殼2分(麸妙微黃,去瓤),黃連1兩(去須),沙參半兩(去蘆頭),梔子仁半兩。 主治:乳石發動,皮膚生瘡,赤腫疼痛,煩熱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