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2)

1. 治口瘡久不瘥諸方

夫口者。脾脈之所通。舌者。心氣之所主。若經絡否澀。氣血壅滯。則生於熱。熱毒之氣。在於臟腑。搏於心脾。蘊熱積蓄。日久不能消散。上攻於口舌。故生瘡久不瘥也。

白話文:

嘴巴是由脾臟經絡相通的。舌頭是由心臟的氣血所支配的。如果經絡不暢通,氣血瘀滯,就會產生熱。熱毒之氣存在於臟腑中,會衝擊心脾,蓄積熱量,長久無法消散。時間一久,熱毒就會上升到嘴巴和舌頭,因此就會產生瘡口,而且難以癒合。

治心脾風熱積滯。口舌生瘡。齒齦內爛。經久不瘥。宜服升麻散方。

升麻(半兩),黃連(半兩去須),羚羊角屑(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玄參(半兩),黃芩(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知母(一分),葛根(半兩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牛蒡子(三分微炒),羌活(半兩),甘菊花(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

白話文:

川升麻(30克),黃連(30克,去根須),羚羊角粉末(30克),甘草(6克,炒至微紅後切碎),玄參(30克),黃芩(30克),麥門冬(30克,去核),知母(6克),葛根(30克,切碎),川大黃(30克,切碎並微微炒過),牛蒡子(18克,微微炒過),羌活(30克),菊花(30克),防風(30克,去根須)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口數生瘡。連年不瘥。薔薇根散方。

薔薇根(一兩去泥土),黃芩(三分),地骨皮(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白蘞(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鼠李根白皮(三分),赤芍藥(三分),續斷(三分),黃柏(三分銼),黃耆(三分銼),葛根(三分),石龍芮(三分),栝蔞根(一兩)

白話文:

薔薇根(一兩,洗淨泥土)、黃芩(三分)、地骨皮(三分)、桔梗(三分,去除花托)、白蘞(三分)、川大黃(三分,研磨後微炒)、鼠李根白皮(三分)、赤芍藥(三分)、續斷(三分)、黃柏(三分,研磨)、黃耆(三分,研磨)、葛根(三分)、石龍芮(三分)、栝蔞根(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米飲調下。日三四服。

治口瘡久不瘥。牛蒡子散方。

牛蒡子(一兩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稍熱細細含咽之。

又方。

浮萍草(一分末),黃丹(一分),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浮萍草(磨成細末,用量一分) 黃丹(用量一分) 麝香(研磨成細粉,用量一錢)

上件藥。都研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含化一丸。

治口瘡久不瘥。疼痛不可忍。硫黃煎方。

硫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雄黃(一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乾薑(一分炮裂研羅為末),蜜(一兩)

白話文:

硫磺(一錢份,研磨細緻) 麝香(一錢份,研磨細緻) 雄黃(一錢份,研磨細緻) 硃砂(一錢份,研磨細緻) 乾薑(一錢份,炮製後碾碎成粉末) 蜂蜜(一兩)

上件藥。都研令勻。其蜜用水一大盞。調以蜜。絹濾過。於湯碗內。與諸藥相和。入重湯內。慢火煎如稀餳。用瓷器盛之。每至臥時。以匙抄藥在口內。微微咽津。瘥。

白話文:

將上述所有藥材研磨均勻。然後將一碗水與蜂蜜調勻,用紗布過濾後倒入湯碗中,再加入所有藥材。接著倒入滾沸的湯水中,用小火煮至稀粥的濃度。將藥物裝入瓷器容器中。每到晚上睡覺前,用湯匙舀藥入口中,慢慢吞嚥藥液。即可痊癒。

治口舌久生瘡。含藥取瘥。蝦蟆散方。

赤背蝦蟆(二分塗酥炙微赤),地龍(三分微炒),麝香(一錢)

上件藥。都搗細羅為散。每取少許含。有津勿咽之。蝦蟆地龍。端午日者良。兼治疳瘡。

治惡口瘡久不瘥。白礬散方。

白礬(一分燒灰),黃藥末(一分),膩粉(一分),麝香(一錢)

白話文:

白礬(1 分,燒成灰燼),黃藥末(1 分),膩粉(1 分),麝香(1 錢)

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取一字。摻在瘡上。以意加減用之。

治口舌生瘡。久不瘥。浮萍煎膏方。

浮萍草(一兩),川升麻(一兩),黃柏(一兩),甘草(一兩半生用)

上件藥。細銼。和勻。以豬脂一斤。同於銀鍋中。以文火煎至半斤。濾去滓。膏成。每服半匙。含化咽津。

治久口中瘡疼痛。吃食不得。含杏仁丸方。

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甘草(一分生用),黃連(一分去根)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取如杏仁大。綿裹含之。有涎即吐之。日三服。夜一服。以瘥為度。

治口舌上瘡。久不瘥。蘆薈散方。

蘆薈(二分),土鹽綠(三分),胡粉(三分),真珠末(半兩),蝸牛殼(半兩,炒令黃色)波斯鹽綠(半兩),青黛(半兩),黃連(半兩去須),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蘆薈(10 克) 土鹽綠(15 克) 胡粉(15 克) 珍珠粉(25 克) 蝸牛殼(25 克,炒至金黃色) 波斯鹽綠(25 克) 青黛(25 克) 黃連(25 克,去除鬚根) 麝香(5 克,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先用甘草湯漱口洗瘡。以帛裹干。然後摻藥於上。或以蜜和丸。如雞頭實大。含之。亦得。有涎吐之。

白話文:

以上藥物搗成細末。研磨均勻,先用甘草湯漱口清潔傷口,用布擦乾。然後將藥物撒在傷口上。也可以用蜂蜜和成丸子,大小如雞頭一樣,含在口中。如果產生唾液,就吐出來。

治口瘡久不瘥。宜用此方。

牛膝(三兩去苗),生蘘荷根[二(三)兩],側柏葉(一兩)

上件藥。細銼。以綿裹。用酒三升。浸一宿。微火煎三五沸。溫含冷吐。

又方。

石膽(一分),雄黃[一(半)分],膩粉(一分)

上件藥。都細研。以蟾酥和丸。如芥子大。臨臥時含一丸。吐津口中熱。痛勿訝。

白話文:

上列藥物都細細研磨。用蟾酥和成丸子,像芥菜籽那麼大。臨睡時含一粒在口中。口中會感到熱,疼痛,不用驚訝。

治口瘡久不瘥。及口舌腫痛。含化丸方。

白礬,黃丹,附子(生末),舍上黑煤(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同細研。入白蜜拌和。如煎。用竹筒盛。飯甑上蒸之。飯熟為度。每取櫻桃大。含化立瘥。若急要。即於銚子中煎亦得。唇腫者塗之。立效。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白蜜攪拌均勻。像製作湯藥一樣,用竹筒盛裝,放在蒸飯的甑子上蒸。蒸到飯熟就可以了。每次取櫻桃般大小含化,立刻就能治癒。如果需要快速見效,也可以在小陶罐中煎煮。如果嘴脣腫脹,塗抹這個藥物,立刻就會見效。

又方。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用),膩粉(一錢),石膽(一分細研)

上件藥。用蟾酥一錢。以湯浸潤。和丸。如綠豆大。每度淨嗽口了。含一丸。吐出涎。即瘥。

白話文:

上述藥方。使用一錢重蟾酥。用熱湯浸泡變軟。搓成藥丸。體積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清潔漱口後。含服一丸。把產生的液體吐出來。這樣就能痊癒。

治久口瘡。及內疳瘡。石膽膏方。

石膽(一分細研),密陀僧(半兩細研),蜜(三兩)

上件藥。相和。於銀器中。慢火熬成膏。每用少許。塗瘡上。咽津立效。

白話文:

將藥材混合,放入銀器中,用小火熬煮成膏狀。每次使用時取少量,塗抹在傷口上並吞嚥唾液,立即可見效果。

治口瘡多痰涎久不瘥。含化雌黃丸方。

雌黃(一分細研),蟾酥(半分)

上件藥相和。以瓷器盛。於飯甑內蒸一炊。熟久候冷。看得所。丸如粟米大。綿裹一丸。含咽津。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材混合在一起,放入瓷器中。將瓷器放進盛飯的蒸籠裡蒸煮一次。煮熟後等候冷卻。根據具體情況調整丸劑大小,像小米粒般大小即可。用棉絮包裹一丸,含在口中讓津液潤濕後吞嚥。

治口瘡。經久腫痛赤爛。不能下食。石膽散方。

石膽(半分),麝香(半錢),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膩粉(一錢)

上件藥。同研令勻。每取少許。摻於瘡上。良久。吐出涎水。瘥。

治口瘡久不瘥。乳香含化丸方。

乳香,麝香,白膠香,黃丹,細辛,川升麻,垢膩頭髮,生乾地黃(燒灰),皂莢(燒灰),雄黃,青鹽(以上各二分),白蜜(半兩),蠟(半兩)

白話文:

乳香、麝香、白膠香、黃丹、細辛、川升麻、垢膩頭髮,以及燒焦的生地黃和皁莢,加上雄黃、青鹽(各二分),白蜜(半兩),蠟(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先以油三合。入頭髮煎令化。用綿濾過。再煎油令熱。下黃蠟。次下諸藥末。煎令稠可丸。即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以綿裹一丸。含化咽津。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搗碎成粉末。

先用三合油入鍋中煎煮,直到化開。

用棉布過濾。

再煎熱油,放入黃蠟。

然後加入所有藥粉,煎煮至稠狀可以搓丸。

搓成雞頭大小的丸子。

每次服用,用棉布包裹一丸,含在口中化開,用唾液送服。

又方。

蟾酥(半分),麝香(半分)

上件藥。同細研為丸。如粟米大。用綿裹一丸含之。有涎即吐卻。

治口瘡久不瘥。石膽丸方。

石膽(一分),乳香(一分),黃丹(半分),密陀僧(一分)

上件藥。細研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酸棗大。每服一丸。綿裹含之。

又方。

人中白(半兩燒赤),膩粉(半兩)

上件藥同研為末。煉蜜和丸。如皂莢子大。每取一丸。綿裹含之。有津即吐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一同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調和製成丸劑。丸子大小應類似皁莢種子。每次取一顆丸子,用棉花包裹後含在口中。當產生唾液時,將其吐出。

治積年口瘡。五靈脂含化丸方。

五靈脂(一兩),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黃丹(半兩炒令紫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生蜜調令得所。每取少許。塗於瘡上。有涎即吐之。

治口生瘡久不瘥。至咽喉當中者。角蒿散方。

角蒿燒灰。每取少許。敷於瘡上。有汁咽之。不過一宿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