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化丸

HAN HU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17%
肝經 12%
胃經 12%
腎經 11%
脾經 8%
膽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含化丸

含化丸,由蛤蚧、訶子、阿膠、麥門冬、細辛、甘草、生地黃等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補血、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肺部有邪氣、胸中積血疼痛、失聲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阿膠: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3. 蛤蚧:蛤蚧具有補腎益精、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止咳平喘等功效。

  4. 訶子:訶子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5. 麥門冬: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6. 生地黃: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7. 細辛: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中藥方劑主治功效:

含化丸主要用於治療肺部有邪氣、胸中積血導致疼痛、失聲等症狀。

總結:

含化丸由蛤蚧、訶子、阿膠、麥門冬、細辛、甘草、生地黃等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補血、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肺部有邪氣、胸中積血疼痛、失聲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礬1分,黃丹1分,附子(生,末)1分,捨上黑煤1分。
上為細末,入白蜜拌和如煎,用竹筒盛,飯甑上蒸之,飯熟為度。
每取櫻桃大,含化立愈。若急要,即於銚子中煎亦得,唇腫者塗之。

方劑組成解釋


含化丸由蛤蚧、訶子、阿膠、麥門冬、細辛、甘草、生地黃組成。蛤蚧有祛風散結、化痰止咳的功效;訶子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阿膠有滋陰潤肺、止血的功效;麥門冬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細辛有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甘草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生地黃有涼血滋陰、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含化丸有清肺化痰、散結止痛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聲音嘶啞氣喘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舌炎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舌頭痛咳嗽腹瀉口乾口渴舌頭腫大舌苔乾燥(舌乾)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含化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黃丹2兩,蜜1兩。 主治:口舌生瘡,爛痛不癒。

含化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 組成:杏仁5錢,枇杷葉1兩,官桂1兩,人參1兩。 主治:喉中食噎,如有物者。

含化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白礬1分,黃丹1分,附子(生,末)1分,捨上黑煤1分。 主治:口瘡久不癒,及口舌腫痛。

含化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石膏半兩(細研,水飛過),寒水石半兩(研如面),白蜜半斤。 主治:上焦煩熱,口舌乾燥,心神頭目不利。

含化丸, 出處:《婦人良方》卷五。 組成:蛤蚧1雙(去口足,炙),訶子(去核)半兩,阿膠(粉炒)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北細辛半兩,甘草半兩,生乾地黃半兩。 主治:肺間邪氣,胸中積血作痛,失音。

含化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組成: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白前半兩,五味子半兩,桂心半兩,貝母半兩(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銼),皂莢子仁半兩(微炒)。 主治:久咳嗽上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