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1)

1. 治口舌生瘡諸方

夫手少陰心之經也。心氣通於舌。足太陰脾之經也。脾氣通於口。腑有熱。乘於心脾。氣衝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診其脈浮。則為陽。陽數者口生瘡也。

白話文:

手少陰經是連結心臟的經脈,心氣連接到舌頭。足太陰經是連結脾臟的經脈,脾氣連接到嘴巴。如果內臟有熱症,會影響到心脾,熱氣會衝擊到嘴巴和舌頭,導致嘴巴和舌頭長瘡。診斷脈象時,如果脈象浮動,表示陽氣旺盛。陽氣旺盛的人容易嘴巴長瘡。

治口舌生瘡。連齒斷爛痛。宜服玄參散方。

玄參(三分),川升麻(三分),獨活(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黃芩(三分),黃柏(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梔子仁(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犀角屑(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玄參(3份) 川升麻(3份) 獨活(3份) 麥門冬(3份,去中心) 黃芩(3份) 黃柏(3份) 川大黃(3份,搗碎後略微炒製) 梔子仁(3份) 前胡(3份,去蘆頭) 犀角屑(3份) 甘草(3份,烤至微紅後搗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脾臟熱。應口舌生瘡破裂。唇蹇赤色。升麻泄熱散方。

川升麻(一兩半),射干(一兩半),黃柏(二兩銼),大青(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玄參(二兩),黃芩(一兩),犀角屑(三分),黃連(一兩去須)

白話文:

川升麻(75 克),射干(75 克),黃柏(100 克,切碎),大青(50 克),甘草(50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玄參(100 克),黃芩(50 克),犀角粉(1.5 克),黃連(50 克,去除須根)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苦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蜜半合。攪令勻。食後溫服。

白話文:

上述的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藥四錢,以一杯水熬煮,加入七片苦竹葉。熬煮至五分之三的量,去除渣滓。加入生地黃汁一杯,蜂蜜半杯。攪拌均勻,飯後溫熱服用。

治口舌瘡。攻胸中皆生瘡。薔薇根散方。

薔薇根皮(四兩),黃柏(二兩銼),川升麻(二兩),生乾地黃(五兩)

白話文:

薔薇花的根皮四兩,黃色的柏樹樹皮兩兩搗碎,川生的升麻兩兩,生鮮的乾地黃五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溫含咽。

治口舌生瘡。連頰腫痛。升麻散方。

川升麻(半兩),芎藭(一分),防風(半兩去蘆頭),雞腸草(三分),大青(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川升麻(25 克),川芎(2 克),防風(25 克,去除蘆頭),雞腸草(6 克),大青葉(2 克),甘草(25 克,炙至微紅,切成小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半錢。於瘡上貼之。日可三五度。瘥。先於瘡腫處針出惡血。用鹽湯炸。後貼藥神效。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使用半錢重。敷貼在患處。一天可以敷三五次。會痊癒。先在患處針灸出血,用鹽水沖洗。然後敷貼藥物,效果顯著。

治口舌生瘡。宜用龍膽煎方。

龍膽(一兩去蘆頭),黃連(一兩去須),川升麻(一兩),槐白皮(一兩),大青(一兩),苦竹葉(一握),白蜜(三兩)

白話文:

龍膽草(一兩重,去掉根須) 黃連(一兩重,去掉纖維) 川升麻(一兩重) 槐樹皮(一兩重) 大青(一兩重) 苦竹葉(一把) 蜂蜜(三兩重)

上件藥。細銼。以水二升。煎至半升。去滓。入蜜攪令勻。更煎成膏。用塗口瘡。日三四度瘥。

白話文:

取上述藥材,細細研磨。加入兩碗水煎煮,直到剩下半碗水為止。去除藥渣。加入蜂蜜攪拌均勻。繼續煎煮成膏狀。用來塗抹口腔潰瘍。每天三四次即可痊癒。

又方。

青黛(一錢),細辛(一分),黃柏(一分銼),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

白話文:

青黛(1 錢) 細辛(0.1 錢) 黃柏(0.1 錢,切成碎末) 地骨皮(0.1 錢) 密陀僧(0.1 錢)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取少許。貼於瘡上。有涎即吐之。

治口舌瘡。止痛散方。

鉛霜(一分),白礬(一分燒灰),黃柏(一分末),麝香(一錢)

白話文:

  • 鉛霜:1 份
  • 白礬:1 份(燒成灰)
  • 黃柏:1 份(研磨成粉)
  • 麝香:1 錢

上件藥。都研為散。每於有瘡處貼少許。有涎即吐之。日可三五度瘥。

治口舌生瘡。赤腫疼痛。含黃柏煎方。

黃柏(一兩銼),烏豆(一升)

上件藥。以水二升半。煎至五合。去滓。入寒食餳一兩。蜜一兩。龍腦少許。更煎稀稠得所。不計時候。常咽半匙。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放入二升半的水中煎煮,煮至剩下五合(約 600 毫升)。濾去渣滓,加入寒食餳一兩(約 15 克)、蜂蜜一兩(約 15 克)和少許龍腦。繼續煎煮,濃稠度適中即可,不拘泥於時間。平時經常含服半匙。

治口舌瘡。鉛霜散方。

鉛霜(一分),龍腦(半錢),滑石(一分)

上件藥。細研為散。每用少許。貼瘡上。有涎即吐卻。神驗。

治口中疳瘡。神秘含山李子煎丸方。

李子根(亦名牛李子),薔薇根(野外者良)

上二味。各細銼五升。以水五升(鬥)煎半日以來。取汁。於銀器中盛。以重湯煮。如無銀器。銅器亦得。看稀稠得所。即於瓷器內盛。每取少許。含咽之。以瘥為度。

白話文:

將上兩種藥材各研磨成細末,各五升。用五升(一斗)水煎煮半天。取汁液,盛放在銀器中。用滾燙的熱水煮。如果沒有銀器,用銅器也可以。觀察濃稠度是否適中。達到適中的程度後,盛放在瓷器中。每次取少量藥液含在口中,慢慢吞嚥。以症狀消失為止。

又方。

胡粉(一兩),牛黃(一錢)

上件藥相和。安在銚子中。於暖灰上。研令勻細。少少含之。瘥。

治口舌瘡。宜含石膽丸方。

石膽(一分),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膩粉(一分)

上件藥。都細研為散。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綿裹一丸含。有涎即吐之。

治口舌瘡。腫痛不止。黃柏丸方。

黃柏(一兩末),蟾酥(一分),黃丹(一分)

上件藥。都研為末。端午日午時合。用蒸餅和丸。如綠豆大。綿裹一丸。夜後含。有涎即吐之。

白話文: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全部研磨成粉末。端午節正午時將藥粉與蒸餅混合,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用棉布包裹一顆,含在口中過夜。若產生唾液,則將唾液吐掉。

治口舌瘡。杏仁丸方。

杏仁(四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爛研),膩粉(半錢)

上件藥。同研。丸如皂莢子大。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口舌瘡腫。石膽丸方。

石膽(三錢),黃柏(一分末),蟾酥(少許)

上件藥。同研令細。以麵糊和丸。如皂莢子大。每度取一丸。用水化破。以篦子取少許。塗於瘡上。日夜三兩度瘥。

白話文:

把上述中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粉和水和成丸子,大小如同皁莢種子。每次取一顆丸子,加水溶解,用梳子蘸取少許藥液,塗抹在傷口上。每天塗抹兩到三次,即可痊癒。

治口舌生瘡赤爛。宜含化麝香丸方。

麝香(一分細研入),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川升麻(三分),黃芩(三分),浮萍草(三分),零陵香(三分),甘草(三分生用),寒水石(三分),黃連(三分去須)

白話文:

麝香(細研後放入一分) 杏仁(在熱水中浸泡,去除皮尖雙仁,三分) 川升麻(三分) 黃芩(三分) 浮萍草(三分) 零陵香(三分) 甘草(生用,三分) 寒水石(三分) 黃連(去除鬚,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取一丸。綿裹含化。咽津。

治口舌瘡。爛痛不瘥。含化丸方。

黃丹(二兩),蜜(一兩)

上件藥。相和。以瓷盞納盛。坐在水銚子內。慢火煮一炊久。用綿濾過。都入瓷盞內。再煮如麵糊。藥成。即丸如酸棗子大。每取一丸。綿裹含咽津。日三四度含之。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混合,放入瓷碗中,放在裝水的茶壺內,用小火慢慢煮很長時間。用棉布過濾,把濾出的藥液全部倒入瓷碗中,再繼續煮,直到濃稠如麵糊狀。藥做好了,將其搓成像酸棗子一樣大的藥丸。每次取一丸藥丸,用棉布包裹著,含在口中,讓唾液化開藥丸。每天含三到四次。

又方。

上取蟾酥。濕和。以綿惹。日曬乾。剪半寸含之。有涎即吐出。或牙疼即咬之。立瘥。

治口舌瘡赤爛。宜用此方。

薔薇根(三兩去泥土)

上細銼。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含冷吐。日三五度效。

治口及舌上生瘡爛。宜服此方。

牛膝(一兩去苗)

上細銼。以水一中盞。酒半盞。同煎至七分。去滓。放溫時時呷服。

又方。

斫桑樹。取白汁塗之瘥。

治口舌生瘡。胸膈疼痛。宜服此方。

上焦炒豉。細研為末。含之一宿。瘥。

治口舌生瘡。含杏仁丸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膩粉(一分),浮萍草末(一分)

上件藥。相和細研。丸如櫻桃大。每取一丸。綿裹。含咽津。

又方。

黃丹(半兩),舍上黑煤(半兩細研)

上件藥。入蜜調。用瓷盞盛之。以文武火養。候成膏。塗瘡上立效。

又方。

膽子礬(一分),乾蟾(一分炙)

上件藥。研為末。每取小豆大。摻在瘡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水盡為度。

又方。

黃芩(一分),五倍子(一分),蟾酥(半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取一丸。含吐津。以瘥為度。

又方。

上取蝸牛。去殼細研。塗瘡上。有涎即吐之。不過三兩上驗。

又方。

上以黃柏含之瘥。

又方。

上以白礬。少許含之瘥。

又方。

上以石膽少許。含之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