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5)

1. 治傷寒厥逆諸方

夫厥者逆也。謂手足逆冷也。此由陽氣暴衰。陰氣獨盛。勝於陽。脈為之逆。不通於手足。所以逆冷也。傷寒一日至四日五日厥者。必發熱。前發熱者後必厥。厥甚熱亦甚。厥微熱亦微。厥已經下之後。復發其汗者。則口傷爛赤。傷寒先厥。發熱下利。利必自止。而反汗出。

白話文:

所謂「厥」就是手腳冰涼、逆冷的意思。這是因為陽氣突然衰弱,而陰氣獨自旺盛,超過了陽氣,導致脈絡不通暢於手腳,因此產生逆冷。

傷寒初期到第四、第五天發生的厥,必定會發熱。如果先發熱,後面必定會厥。厥的嚴重程度與發熱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厥已經通過發汗治療後,又再次發汗的,那麼患者的口腔會潰爛、發紅。

傷寒先出現厥證,發熱後又腹瀉,腹瀉會自動停止,而後反而發汗。

必咽中強痛。其為喉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不止便膿血者。其喉不痹。傷寒先厥者不可下之。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故知愈也。發熱而厥七日而下利者。為難治。其人但手足厥逆者。可灸之。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反微喘者死。

白話文:

必須留意喉嚨中間劇烈疼痛。這是喉嚨發炎的症狀。發燒沒有出汗。但大便一定會自然停止。如果大便不止,且帶有膿血,則喉嚨並未發炎。患有傷寒,先出現抽搐,不可服用瀉藥。患有傷寒,抽搐五天,發燒也五天。假設第六天應再次抽搐,若未抽搐自會痊癒。抽搐不會超過五天,因此可以知道會痊癒。發燒抽搐七天後腹瀉,難以治療。此人只有手足冰涼,可以灸之。腹瀉後手足冰涼,脈搏全無,灸之不溫反而出現微喘,會死亡。

下利厥逆。心躁不能臥者死。病六七日。其脈數。手足厥。煩躁厥不還者死。發熱下利。至厥不止者死。下利後其脈絕。手足厥。卒然脈還。手足溫者生。不還而厥者死。

白話文:

腹瀉並伴有四肢厥冷。心煩意亂,不能入睡的將會死亡。病情持續六七天。脈搏快速,手腳冰涼。煩躁不安,厥症不退的將會死亡。發燒、腹瀉,直到厥症持續而不停止的將會死亡。腹瀉後脈搏消失,手腳冰涼。突然脈搏恢復,手腳變暖的將會存活。脈搏不恢復,厥症持續的將會死亡。

治傷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煩悶絕。宜服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棗(五枚),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生薑(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吳茱萸:1 份,用湯水浸泡 7 次後烘乾並小炒一下。 紅棗:5 顆 甘草:1 份,炙烤至微紅後切碎。 生薑:半兩 人參:半兩,去除根鬚。 厚朴:半兩,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炙烤使其香熟。

上件藥。搗細銼。都以水二大盞半。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溫四服。

治傷寒。曾經發汗吐下。寒氣未退。脾胃氣虛。胸膈煩滿。手足逆冷。宜服益智子散方。

益智子,川烏頭(炮裂去皮臍),肉桂(去皴皮),當歸(銼微炒),乾薑(炮裂銼),細辛高良薑(銼),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前胡(一兩去蘆頭),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益智仁、川烏(炮製後去皮、臍)、肉桂(去粗皮)、當歸(切碎、略微炒)、乾薑(炮製後切碎)、細辛、良姜(切碎)、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以上各半兩),前胡(一兩,去根)、厚朴(一兩,去粗皮,塗抹薑汁炙烤至香氣濃郁)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病極。脈沉厥逆。宜服通脈散方。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肉桂〔一(二)兩去皴皮〕,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話文:

**

麻黃:一兩半,去除根部和節點 肉桂:一(二)兩,去除表皮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附子:一兩,炮製裂開,去除表皮和肚臍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吐下之後。胃氣虛寒。食即吐逆。四肢厥冷。宜服此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乾薑(三分炮裂銼),桂心(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材料:

  •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 白朮:一兩
  • 陳皮:三分,用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瓤,再烘乾
  • 乾薑:三分,炮裂後切碎
  • 桂心:一兩
  • 甘草:三分,烤到微紅切碎
  • 附子:一兩,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臍
  • 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抹薑汁烘烤至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三分),白朮(一兩),高良薑(三分銼),甘草〔二(一)分炙微赤銼〕,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附子(一兩,炮裂後去掉皮和臍),桂心(三分),白朮(一兩),高良薑(三分,切碎),甘草(二分,炙至微紅,切碎),厚朴(一兩半,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四逆。及內有久寒。宜服此方。

白朮(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 白朮:一兩
  • 人參:三分(去掉蘆頭)
  • 桂心:半兩
  • 乾薑:半兩(炮裂後搗碎)
  • 附子:一兩(炮裂後去皮臍)
  • 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後搗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大熱。出汗熱不去。腹內拘急。四肢厥冷。並下利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一兩炮裂銼),赤芍藥(一兩)

白話文:

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附子(半兩,炮製後剝皮去心) 乾薑(一兩,炮製後切碎) 赤芍藥(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手足厥逆。嘔吐涎沫。頭痛。宜服此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2. 治傷寒後不得睡諸方

夫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陰主夜。夜主臥。謂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矣。今熱氣未散。與諸陽並。所以陽獨盛。陰偏虛。病後不得睡者。陰氣未復故也。

白話文:

人體中的衛氣白天在陽經運行,晚上在陰經運行。晚上由陰主宰,適合睡眠。當陽氣耗盡,陰氣旺盛時,人就會閉上眼睛睡著。但現在熱氣還沒散去,和陽氣一起作用。所以陽氣過旺,陰氣偏虛。因此,生病後睡不著的人,是因為陰氣尚未恢復。

治傷寒後。體虛煩熱。不得睡臥。少思飲食。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茯神(一兩),黃芩〔三(二)分〕,熟乾地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一兩去蘆頭),黃耆(一兩銼)

白話文:

麥門冬(三分,去掉中間穀心),茯苓(一兩),黃芩(三分或二分),熟地黃(一兩),甘草(半兩,稍微烤焦切碎),人參(一兩,去除根鬚),黃耆(一兩,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約15克)。用一大杯水加入生薑半塊、棗子三顆和粳米五十粒,煮到只剩五分之一的水量。過濾掉渣滓。不限時溫服。

治傷寒後。虛煩不得眠睡。心中懊憹。宜服此方。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梔子仁(半兩),黃芩(半兩),烏梅肉(十四枚微炒),柴胡(一兩去苗)

白話文:

甘草(10 克,炙烤微紅後切碎) 梔子仁(10 克) 黃芩(10 克) 烏梅肉(14 枚,微炒) 柴胡(20 克,去根)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十片。粳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的水,放入半片生薑、二十片竹葉,五十粒粳米。煎煮至水量減至十分之六。濾去藥渣。不管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傷寒。體虛心煩。不得眠臥。四肢少力。宜服熟乾地黃散方。

熟乾地黃(一兩半),白芍藥(一兩),羚羊角屑(一兩),茯神(一兩),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酸棗仁(一兩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話文:

  • 熟乾地黃:15 克
  • 白芍藥:15 克
  • 羚羊角屑:15 克
  • 茯神:15 克
  • 黃耆(切片):15 克
  • 麥門冬(去核):15 克
  • 酸棗仁(微炒):15 克
  • 人參(去根):15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雞子清一枚。攪令勻。溫服。

白話文:

按照上面藥方,將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一中盞的水煎煮,煎至六分之一的水量後,去除藥渣。加入一個雞蛋清,攪拌均勻。溫熱服用。

又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白茯苓(一兩半),黃芩(一兩)

白話文:

半夏(用三分濃度的水洗七次去除黏滑成分),白茯苓(一兩半),黃芩(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後。體虛乏力。筋脈拘急。四肢疼痛。不得睡臥。宜服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一兩微炒),麥門冬(半兩去心),防風(半兩去蘆頭),當歸(三分銼微炒),白茯苓(三分),芎藭(半兩),羚羊角屑(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黃耆(三分銼)

白話文:

  • 酸棗仁(20 克,微炒)
  • 麥門冬(10 克,去心)
  • 防風(10 克,去蘆頭)
  • 當歸(6 克,切碎,微炒)
  • 白茯苓(6 克)
  • 芎藭(10 克)
  • 羚羊角屑(6 克)
  • 人參(6 克,去蘆頭)
  • 黃耆(6 克,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胃氣虛乏。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心神煩悶。不得睡臥。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白朮(一兩),酸棗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三分銼)人參〔二(三)分去蘆頭〕,白茯苓(一兩),芎藭(半兩),桂心(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麥門冬(三分,去除中心部分)

白朮(一兩)

酸棗仁(半兩)

甘草(半兩,微烤至微紅後切碎)

黃耆(三分,切碎)

人參(二或三份,去除蘆頭)

白茯苓(一兩)

芎藭(半兩)

桂心(半兩)

半夏(半兩,用熱水清洗七次去除黏液)

陳橘皮(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果肉,烘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片。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水,放入生薑半錢、竹葉二十七片、紅棗三枚。煎煮至水份只剩下六分之四,濾去藥渣。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治傷寒後。伏熱在心中。恍惚多驚。不得睡臥。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半兩),犀角屑(半兩),柴胡(一兩去苗),茯神(一兩),赤芍藥(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茵陳(30克) 犀牛角粉末(30克) 柴胡(60克,去根) 茯苓(60克) 赤芍藥(30克) 麥門冬(30克,去心) 黃芩(30克) 梔子仁(30克) 炙甘草(30克,炙烤到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片。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製成藥粉。每次取四錢藥粉,加入一中盞水,然後加入半片生薑、二至七片竹葉、一分地黃。煎煮至剩餘六分之一的量,去掉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