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3)

1. 治傷寒頭痛諸方

夫傷寒頭痛者。是外中風邪。上注腦中。三陽之脈。受於風寒。伏留不去。則流傳於心肺。故使上焦壅滯。心煩鼻塞。壯熱頭痛也。

白話文:

患有傷寒頭痛的人,通常是因為外感風邪進入身體,上升到腦袋裡。體內的「三陽經脈」,被風寒侵襲,停留在體內無法散去,就會蔓延到心肺,導致上焦氣血壅塞,引起心煩、鼻塞、高熱和頭痛等症狀。

治傷寒頭痛壯熱。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半兩),麻黃(三分去根節),桂心(半兩),細辛(半兩),白朮(半兩),赤芍藥(三分),桔梗(半兩去蘆頭),乾薑(半兩炮裂銼),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薄荷(半兩)

白話文:

石膏(10克),麻黃(6克,去掉根部和節點),桂心(10克),細辛(10克),白朮(10克),赤芍藥(6克),桔梗(10克,去除蘆頭),乾薑(10克,炮製後敲碎並切碎),甘草(20克,炙烤至微紅後切碎),附子(6克,炮製後敲碎並去除外皮和芽),薄荷(10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匕寸。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

白話文:

把上面提到的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 4 錢。用一碗水,加入半片生薑、一湯匙蔥白和 50 顆豆豉。煎煮至藥液剩下六分之一。過濾渣滓,不限時間,趁熱頻繁服用。

治傷寒頭痛。心神煩熱。四肢不利。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半兩),麻黃(一兩去根節),赤芍藥(三分),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三分),細辛(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

白話文:

黃芩(半量) 麻黃 (一量,去掉根部和節點) 赤芍藥 (三分) 石膏 (二量) 甘草 (半量,烤至微紅,切碎) 桂心 (三分) 細辛 (三分) 前胡 (一量,去掉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壅熱。頭痛不可忍。宜服此方。

石膏(三兩),滑石(一兩),黃芩(三分),柴胡(三分去苗),赤芍藥(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犀角屑(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石膏:3 兩 滑石:1 兩 黃芩:3 分 柴胡:3 分(去除根芽) 赤芍藥:3 分 前胡:3 分(去除蘆頭) 犀角屑:3 分 甘草:3 分(炙烤至微紅,切碎) 杏仁:3 分(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和兩粒仁,麩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白話文:

將上列中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 5 錢。加入一大碗水和 3-7 片竹葉。煮到剩下五分之一的水量。將藥渣過濾掉。不限時間,趁稍熱時服用。

治傷寒壯熱頭痛。煩躁無汗。宜服厚朴散方。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麻黃(一兩去根節),乾薑(半兩炮裂銼),前胡(半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 厚朴:1兩,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烤製至香氣四溢
  • 吳茱萸:半兩,用熱水浸泡7次,烘乾後微微炒一下
  • 甘草:1兩,烤至微紅,切碎
  • 附子:1兩,炮製後去皮、去臍
  • 陳橘皮:1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烘烤
  • 麻黃:1兩,去除根節
  • 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
  • 前胡:半兩,去除蘆頭
  • 川大黃:1兩,切碎,微微炒一下

上件藥。搗羅為細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生薑。不計時候。和滓稍熱服。以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半的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到剩六分之三。取出生薑,不計時間長短。連同沉澱物一起趁熱服用。蓋上被子發汗。如果未發汗,再服用一次。

治傷寒頭痛。心膈壅疼。宜服旋覆花散方。

旋覆花(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甘菊花(一兩),芎藭(一兩),皂莢白皮(三分塗酥炙赤色)

白話文:

旋覆花(50克) 炙甘草(25克,烤至微紅,切碎) 甘菊花(50克) 川芎(50克) 皁角樹白皮(15克,塗抹酥油,烤至紅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荊芥七穗。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中盞水,放入七穗荊芥,煮到水量剩六分之一。不計算時間。連同藥渣一起趁熱服用。

治傷寒痰壅。頭痛心煩。四肢拘急。不得睡臥。宜服甘菊花散方。

菊花(半兩),旋覆花(半兩),防風(一兩去蘆頭),芎藭(一兩),蔓荊子(半兩),細辛(半兩),酸棗仁(一兩),葳蕤(一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金銀花(30 克),紫菀(30 克),防風(60 克,去掉蘆頭),川芎(60 克),蔓荊子(30 克),細辛(30 克),酸棗仁(60 克),葳蕤(60 克),枳殼(30 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去瓤),甘草(30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汗後。頭痛不解。宜服此方。

石膏(一兩),太陰玄精,麻黃(二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用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粗末。每一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放二七片竹葉。煎煮至剩六分之一。過濾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傷寒頭痛不止。通頂吹鼻散方。

藜蘆(一分去蘆頭),瓜蒂(三分),馬牙硝(三分),龍腦(半錢研),麝香(半錢研)

白話文:

藜蘆(一錢,去掉蘆頭) 瓜蒂(三錢) 馬牙硝(三錢) 龍腦(半錢,研成細粉) 麝香(半錢,研成細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研入龍腦麝香令勻。用少許吹入鼻中。得嚏即瘥。

治傷寒頭痛。至甚不解方。

藜蘆(一分),栝蔞皮(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吹少許入鼻中。滴少黃水即瘥。

2. 治傷寒食毒諸方

夫傷寒食毒者。由其人脾胃氣虛。宿食不化。因外傷風冷。四肢不利。身體雖不大熱。心胸恆多壅悶。吐逆上氣。心腹脹滿。小便赤色。下利頻仍。診其脈緊數。三部俱有此候。乃為證也。

白話文:

傷寒食用過量有毒食物的人,大多是脾胃虛弱,宿食未消化。由於受到外在的風寒侵襲,導致四肢乏力,身體雖然不會發高燒,但是胸悶、噁心、嘔吐、腹脹、小便赤紅、腹瀉頻繁。診斷時發現患者脈搏緊而快,而且三部(上、中、下)脈象都這樣,就是傷寒食毒的證狀。

治食毒傷寒。初得病。身體不大熱。心悶。吐逆上氣。小便赤色。下利不止。水穀不化。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三分),高良薑(半兩銼),草豆蔻(半兩去皮),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細辛(一分),甘草〔半(一)分炙微赤銼〕,子芩(三分),訶黎勒皮(半兩),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人參(去掉鬚根的一兩) 赤茯苓(三分) 高良薑(研磨成半兩) 草豆蔻(去皮半兩) 附子(炮製好、去皮去臍、打破半兩) 陳橘皮(浸泡在湯中,去除白色的瓤,烘烤半兩) 細辛(一分) 甘草(炙烤微紅後研磨半分) 子芩(三分) 訶黎勒皮(半兩) 厚朴(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使其香熟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生薑。不計時候。和滓稍熱服。

治食毒傷寒。頭痛。身不大熱。心間駐悶。大便下利。宜服此方。

乾薑(半兩炮裂銼),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訶黎勒皮(一兩),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半兩)

白話文:

  • 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
  • 附子:三分,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後切碎
  • 訶黎勒皮:一兩
  • 厚朴:三分,去除外皮,塗抹生薑汁後炙烤至香熟
  • 陳橘皮: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不計時候。和滓溫服。

治食毒傷寒。心腹脹滿。時復嘔吐。憎寒。不下飲食。大小便秘澀。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一兩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白朮(三分),川芒硝(一兩),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大腹皮(一兩,切成碎末) 川大黃(一兩,切成碎末並微炒) 木香(半兩) 桂心(半兩) 白朮(三分之一) 川芒硝(一兩) 厚朴(三分之一,去除外皮粗糙處,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氣四溢)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食毒。腹脹氣短。壅悶。不下食。四肢少力。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當歸(銼微炒),大腹皮(銼),訶黎勒(煨用皮),川大黃(銼碎微炒),木香(以上各一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桂皮、當歸(切碎後稍微炒一下)、大腹皮(切碎)、訶黎勒(烤焦後只用果皮)、川大黃(切碎後稍微炒一下)、木香(以上各 30 克)、枳殼(炒到微微發黃,去除果肉,30 克)、甘草(烤到微微發紅,切碎,30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食毒。脾胃虛乏。四肢少力。不思飲食。心腹氣脹。或時下利。向晚憎寒。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半兩),草豆蔻(半兩去皮),桂心(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神麯(一分微炒黃色),白朮(半兩),蓽茇(半兩),人參(三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柴胡(半兩去苗),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木香(30克) 草豆蔻(30克,去皮) 桂心(30克) 陳橘皮(30克,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烘炒) 神曲(6克,微炒至黃色) 白朮(30克) 吳茱萸(30克) 人參(18克,去蘆頭) 甘草(30克,炙製至微紅,切碎) 柴胡(30克,去苗) 桃仁(18克,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尖,雙仁切片,炒至微黃) 厚朴(18克,去粗皮,塗抹生薑汁,烘炙至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食毒。腹脹喘急。宜服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白朮(一兩),木香(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訶黎勒皮(三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檳榔(50 公克),白朮(50 公克),木香(15 公克),人參(50 公克,去除根鬚),訶黎勒果皮(15 公克),陳年橘皮(50 公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果肉,烘乾)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薑棗。不計時候。和滓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半茶杯水、生薑半片、紅棗三顆,煎煮至藥液剩五分之三。取出生薑和紅棗,不限時間,連藥渣溫熱服用。

治傷寒食毒。壯熱頭疼。腹脹憎寒。四肢痠痛。口苦。白朮散方。

白朮(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白朮: 三分

附子: 三分,炮製過、去掉外皮和肚臍

乾薑: 半兩,炮製過、切碎

桂心: 三分

甘草: 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川大黃: 三分,切碎、微炒

木香: 半兩

枳殼: 半兩,麩炒至微黃、去掉果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五分。去薑棗。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食毒。腹脹虛鳴。不能食。宜服赤茯苓散方。

茯苓,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去蘆頭),白朮,五味子,木香,桔梗(去蘆頭)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赤茯苓,陳年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再烘培),人參(去掉根鬚),白朮,五味子,木香,桔梗(去掉根鬚),厚朴(去除粗糙外皮,塗上生薑汁烘烤至香熟),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篩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生薑。不計時候。和滓溫服。

治傷寒食毒。心腹脹。氣急悶。大小便不通。宜服此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赤芍藥(一兩),當歸(半兩去心焙),木香(半兩),川朴硝(一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中醫古文: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赤芍藥(一兩),當歸(半兩去心焙),木香(半兩),川朴硝(一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 川大黃:一兩,切碎後微炒
  • 赤芍藥:一兩
  • 當歸:半兩,去掉中心部位,焙乾
  • 木香:半兩
  • 川朴硝:一兩
  • 枳殼: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瓤(內膜)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治食毒傷寒。心腹脹滿。頭面遍身俱黃。或時憎寒壯熱。吐逆。不下飲食。大便秘澀。小便如血。宜服木香丸方。

木香(一兩),桂心(一兩),川升麻(一兩),白朮(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知母(半兩),檳榔(一兩),川朴硝(一兩)

白話文:

  • 木香:一兩
  • 桂心:一兩
  • 川升麻:一兩
  • 白朮:半兩
  • 川大黃:一兩,切碎後微炒
  • 厚朴:一兩,去除粗糙外皮,塗抹生薑汁後烤製至香熟
  • 知母:半兩
  • 檳榔:一兩
  • 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用杵臼搗數百下。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限時間,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