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貞觀

《絳雪丹書》~ 產後上卷 (7)

回本書目錄

產後上卷 (7)

1. 產後傷寒總論

產後傷寒,雖見頭痛發熱或脅痛腰痛,似乎外感而宜汗,須念產後亡血而禁發汗,惟於生化湯內量為加減,大便秘結亦當思產後亡血而禁下瀉,惟養正助血通滯為穩耳。

白話文:

產後受風寒,即使出現頭痛發燒或兩肋、腰部疼痛,看起來像是外感風寒應該發汗,但必須顧慮產後血虛不能發汗,只能在生化湯中逐漸調整用量。大便不通也不能輕易下瀉,因為產後血虛,應以補氣血、疏通氣滯為原則,纔是穩妥的方法。

2. 類中風論(治產後氣血暴竭,百體少血濡養而然也。)

凡產[後]偶爾口噤牙關緊急,手足筋脈攣搐,狀似中風亦類痙癇者,不可竟作中風、痙癇治,若妄用逐風消痰之劑,是重虛產婦也。蓋產婦氣血暴竭,百體少血濡養而然也。雖痰泛上以末治之。

白話文:

生產後,偶爾出現嘴巴緊閉、牙關緊咬、手腳筋脈抽搐的症狀,看起來類似中風或癲癇。這時候,不能直接當作中風或癲癇治療。如果胡亂使用祛風化痰的藥物,會讓虛弱的產婦病情加重。因為產婦氣血損耗嚴重,身體各部位缺少血液滋養,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即使有痰液上泛,也要從根本上治療,而不是治標。

夫衝脈為脈之海,若血脈流利堅滑強勁,則關節自然輕利矣,當先服生化湯以旺新血,如見危症,三帖後急服人參益氣以救血脫可也,如有痰有火,少佐橘紅砂仁茯苓竹瀝、薑汁,然黃連知柏不可並用,恐太寒也。

白話文:

衝脈是所有脈絡匯集的地方,如果血脈通暢有力,關節自然會靈活輕快。治療時,應先服用生化湯來促進新血生成。如果是危急重症,三帖後應立即服用人參益氣,以搶救因失血造成的虛脫。如果有痰火,可以稍加橘紅、砂仁、茯苓、竹瀝、薑汁。但是,黃連和知柏不可同時使用,以免太寒。

滋榮活絡湯(治產後類中風、口噤項強筋搐。搐音觸,牽制也。)

川芎(錢半),當歸(四錢),熟地,人參,黃耆(各二錢),茯苓(一錢),天麻(一錢),麥冬(一錢),陳皮,炙草,荊芥防風羌活(各四分),黃連(二分,薑汁炒),水煎服。有痰加半夏曲七分,竹瀝七分,薑汁少許;有汗加麻黃根;大便閉[秘]加肉蓯蓉一錢;渴加麥冬、乾薑各八分;驚悸加黑棗仁;傷麵食加神麯;傷肉食加山楂、砂仁。

白話文:

川芎(15克),當歸(60克),熟地、人參、黃耆(各30克),茯苓(15克),天麻(15克),麥冬(15克),陳皮、炙草、荊芥、防風、羌活(各6克),黃連(3克,薑汁炒)。

服用方法:水煎服。

如果痰多,加入半夏曲(10.5克),竹瀝(10.5克),少許薑汁。 如果出汗,加入麻黃根。 如果大便不通,加入肉蓯蓉(15克)。 如果口渴,加入麥冬和乾薑(各12克)。 如果心悸,加入黑棗仁。 如果吃麵食受傷,加入神曲。 如果吃肉受傷,加入山楂和砂仁。

天麻丸(治產後中風,言語謇澀,四肢不利,精神恍惚。)

天麻(五錢),防風(五錢),茯神(一兩),川芎(一錢),棗仁(一錢,炒黑),人參,遠志山藥柏子仁,麥冬(各一兩),羌活(七錢),細辛膽星(各八分),半夏曲(八錢),當歸(二兩),石菖蒲(八錢),共為細末,蜜丸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淡薑湯送下。

白話文:

天麻(30克),防風(30克),茯神(60克),川芎(6克),棗仁(6克,炒焦),人參,遠志,山藥,柏子仁,麥冬(各60克),羌活(42克),細辛,膽星(各4.8克),半夏曲(48克),當歸(120克),石菖蒲(48克),共研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用硃砂做外衣,每次服用50粒,用淡薑湯送服。

3. 咳嗽論

產後七日,外感風寒咳嗽,鼻塞聲重,有惡露者,宜生化湯杏仁(去皮尖)、桔梗;有痰加天花粉。勿用麻黃動汗。如嗽而脅下痛,勿用小柴胡湯。如火嗽而有聲,痰少面赤,勿用涼藥。凡嗽有痰有火者,必調理產婦半月,方可量用涼藥,半月後還須重產,丹溪云產後切不[可]發汗。

白話文:

產後七天內,如果產婦受了風寒,出現咳嗽、鼻塞、聲音嘶啞,還有惡露,應服用生化湯,並加上杏仁(去皮尖)、桔梗;如有痰,再加天花粉。不要使用麻黃,以免發汗。如果咳嗽時伴有脅痛,不要服用小柴胡湯。如果咳嗽伴有聲音嘶啞,痰少而面色紅潤,不要使用偏涼的藥物。凡是有痰有火的咳嗽,必須調理半個月才能酌情使用偏涼的藥物。半個月後仍需注意產後調理,丹溪子曾說產後絕對不可發汗。

加味生化湯(治產後感冒風寒,鼻塞聲重。)

當歸(三錢),川芎(二錢),杏仁(十粒),炮姜(四分),桔梗(五分),知母(五分),炙草(四分),姜水煎服。有痰加天花粉;有汗加人參

白話文:

當歸(3 錢) 川芎 (2 錢) 杏仁 (10 粒) 炮姜 (4 分) 桔梗 (5 分) 知母 (5 分) 炙草 (4 分)

使用薑水煎服。

如果有痰: 加入天花粉。 如果有汗: 加入人參。

寧肺生化湯(治產後虛弱,旬日內感風寒,嗽聲而有痰,或汗多或身熱頭痛。)

白話文:

寧肺生化湯

適用症狀:

產後虛弱,產後十天內受風寒,出現咳嗽有痰,或出汗多、發燒、頭痛等症狀。

當歸(二錢),川芎(二錢),杏仁(十粒),桔梗(二分),知母(一錢),人參(一錢),桑白皮(二錢),半夏(七分),橘紅(三分),姜水煎服。虛人痰盛加竹瀝、薑汁。

白話文:

當歸(2錢),川芎(2錢),杏仁(10粒),桔梗(2分),知母(1錢),人參(1錢),桑白皮(2錢),半夏(7分),橘紅(3分),加入薑水煮沸後服用。體質虛弱、痰液較多的人,可以加入竹瀝和薑汁。

加味四物湯(治產後半月外,咳嗽有聲痰少。)

川芎,當歸,生地,白芍(各二錢),知母(一錢),訶子皮(一錢),瓜蔞仁(一錢),桔梗(四分),姜水煎服。

白話文:

川芎、當歸、生地黃、白芍藥(各 6 克)、知母(3 克)、訶子皮(3 克)、瓜蔞仁(3 克)、桔梗(1.2 克)。用薑水煎煮後服用。

4. 虛汗論

《內經》云播體勞苦汗出於脾,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有所恐懼汗出於肝。凡分娩時出汗者,皆由勞傷脾經,驚傷心經,恐傷肝經也。產婦多兼此三者而汗不止也。欲加斂汗之劑,寧神則汗自止。但血塊痛,術耆未可遽加,宜服生化湯二三帖消塊,繼服加參生化湯以止汗可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記載,勞累過度,汗水從脾臟排出;受到驚嚇,汗水從心臟排出;恐懼,汗水從肝臟排出。普通人分娩時出汗,都是因為勞累傷了脾經,受驚傷了心經,恐懼傷了肝經。產婦大多同時有這三種情況,導致汗水不止。想要止汗,需要安撫心神,汗水自然就會停止。但是如果血塊導致疼痛,不可以立即使用止汗的藥物。應該先服用生化湯兩三帖去除血塊,再服用加參生化湯止汗。

若在分娩之後倦甚汗出,形色又脫,乃亡陽而汗脫,又當從權速灌加參生化湯倍參以救急,勿拘於塊痛而不加參也。若產[婦]少有精神,又當減參耆以除塊痛。夫汗乃心之液也,榮於內則為血,發於外則為汗,產婦亡血之後,又多汗者,由於受勞驚恐致令心傷,神虛不能鎮守心液也。

白話文:

如果產後疲倦不堪,又大量出汗,面色慘白,這是陽氣虛弱,汗液外泄所致,應當果斷灌入加倍人參的生化湯搶救,不要擔心血塊疼痛而不加人參。如果產婦還有點精神,就應減少人參和黃耆,以去除血塊疼痛。汗液是心臟的液體,在體內則化為血液,發散到體外則成為汗液。產婦失血後,又大量出汗,是因受勞累、驚嚇導致心臟受傷,精神虛弱,不能控制心液所致。

治法當健脾胃而散水穀之精,使之歸肺而滋榮衛,則氣血歸源,灌溉四旁,不使妄行於外而為汗也。卒症雖有盜汗自汗之分,但當歸六黃湯又不可治產後盜汗,並宜服加參生化湯及加味補中益氣湯可也。○若服參耆重劑而汗不止及頭出汗而不及腰足者,皆危症也。○產後虛汗不止,由產後陰血虛而陽氣偏盛故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應當健脾胃,並分散水穀精華,使之歸於肺部,滋潤榮衛之氣。這樣,氣血歸於本源,灌溉全身,就不會妄行於體外而形成汗液了。

即使是產後盜汗自汗不同的情況,也不適合用當歸六黃湯來治療,應當服用加參生化湯和加味補中益氣湯。

注意:

  1. 如果服用人參、鹿茸等大補之劑,汗液仍然不止,或者頭上出汗而不及腰足,都是危險的徵兆。

  2. 產後虛汗不止,是因產後陰血虛弱,陽氣偏盛所致。

經雲陽加於陰而發汗,因而遇風而變為痙癇者有之。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產後虛極自汗不止。)

當歸(二錢),人參(二錢),黃耆(錢半),炙草(五分),麻黃根(一錢),桂枝(五分),牡蠣(一錢),白朮(一錢),如塊痛不止,加浮小麥一撮。水煎服。手足冷加熟附子一片,乾薑四分;渴加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血塊不痛加熟地三錢;惡露加防風五分;肥人多痰加竹瀝、薑汁,每晚服八味地黃丸七八十丸,清湯下。○凡產後汗出多而變為類痙者,口噤目直背強氣欲絕者,宜速灌加參生化湯。

白話文:

方劑組成:

  • 當歸:2 錢
  • 人參:2 錢
  • 黃耆:1.5 錢
  • 甘草:5 分
  • 麻黃根:1 錢
  • 桂枝:5 分
  • 牡蠣:1 錢
  • 白朮:1 錢

加味條件:

  • 疼痛劇烈不止時:加入少許浮小麥
  • 手腳冰冷時:加入一片熟附子,乾薑 4 分
  • 口渴時:加入麥冬 1 錢,五味子 10 粒
  • 無痛的血塊時:加入熟地 3 錢
  • 惡露遲不下時:加入防風 5 分
  • 肥胖、痰多時:加入竹瀝、薑汁
  • 每晚服用八味地黃丸 70-80 丸,用清湯送服

注意事項:

  • 如果產後出汗過多,導致類似痙攣的症狀,嘴巴緊閉、眼睛直視、背部僵硬、氣喘吁吁,應立即服用四生化湯。

○產後無汗而患類痙者,中風者只用川芎一錢,當歸二錢,羌活八分,棗仁一錢治之,隨症加減如前。○經雲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血。產後亡陽,陽微不能養陰,則筋急緊項強,口噤牙緊筋搐,類傷寒痙症,慎勿作傷寒治之。

白話文:

  • 生產後不出汗而發生抽搐的人,屬於中風,可用川芎一錢、當歸二錢、羌活八分、棗仁一錢來治療,根據病情加減用量,如上述所提。
  • 典籍中有記載:陽氣充足則精神旺盛,柔順則滋養血液。產後陽氣不足,陽氣微弱不能滋養陰氣,就會導致筋骨緊張、頸項僵硬、嘴巴緊閉、牙齒緊咬、肌肉抽搐,類似於傷寒的抽搐症狀,切記不要誤認為傷寒來治療。

川芎(一錢),當歸(二錢),麻黃根(一錢),桂枝(四分),防風(五分),人參(一錢),炙草(四分),羌活(四分),附子(四分),羚羊角(五分),天麻(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川芎(9 克),當歸(18 克),麻黃根(9 克),桂枝(3 克),防風(3.75 克),人參(9 克),甘草(3 克),羌活(3 克),附子(3 克),羚羊角(3.75 克),天麻(9 克),加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