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神農本草經疏》~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治法綱

陰陽寒熱、臟腑經絡、氣血表裡、標本先後、虛實緩急

病在於陰,毋犯其陽;病在於陽,毋犯其陰。犯之者,是謂誅伐無過。

病之熱也,當察其源。火苟實也,苦寒鹹寒以折之;若其虛也,甘寒酸寒以攝之。病之寒也,亦察其源。寒從外也,辛熱辛溫以散之;動於內也,甘溫以益之,辛熱辛溫以佐之。

經曰:五臟者,藏精而不瀉者也。故曰滿而不能實。是有補而無瀉者,其常也。臟偶受邪,則瀉其邪,邪盡即止。是瀉其邪,非瀉臟也。臟不受邪,毋輕犯也,世謂肝無補法,知其謬也。六腑者,傳導化物糟粕者也。故曰實而不能滿。邪客之而為病,乃可攻也。中病乃已,毋盡劑也。

病在於經,則治其經;病流於絡,則及其絡。經直絡橫,相維輔也。

病從氣分,則治其氣。虛者溫之,實者調之。病從血分,則治其血。虛則補肝、補脾、補心,實則為熱、為瘀,熱者清之,瘀者行之。因氣病而及血者,先治其氣;因血病而及氣者,先治其血。因證互異,宜精別之。

病在於表,毋攻其里;病在於里,毋虛其表。邪之所在,攻必從之。

受邪為本,現證為標;五虛為本,五邪為標。譬夫腹脹由於濕者,其來必速,當利水除濕,則脹自止,是標急於本也,當先治其標。若因脾虛,漸成脹滿,夜劇晝靜,病屬於陰,當補脾陰;夜靜晝劇,病屬於陽,當益脾氣,是病從本生,本急於標也,當先治其本。舉一為例,余可類推矣。

病屬於虛,宜治以緩。虛者精氣奪也。若屬沉痼,亦必從緩。治虛無速法,亦無巧法。蓋病已沉痼,凡欲施治,宜有次第,故亦無速法。病屬於實,宜治以急。實者,邪氣勝也。邪不速逐,則為害滋蔓,故治實無遲法,亦無巧法。此病機緩急一定之法也。

2. 藥性差別論

藥有五味,中涵四氣。因氣味而成性,合氣與味及性而論。其為差別,本自多途。其間厚薄多少,單用互兼,各各不同,良難究竟。是故經曰:五味之變,不可勝窮。此方劑之本也。陰陽二象,實為之綱紀焉。鹹味本水,苦味本火,酸味本木,甘味本土,辛味本金,此五味之常也。及其變也,有神明之用焉。今姑陳其略以明之。

第准經文,同一苦寒也,黃芩則燥,天冬則潤,蘆薈能消,黃柏能補,黃連止瀉,大黃下通,柴胡苦寒而升,龍膽苦寒而降。同一咸也,澤瀉則瀉,蓯蓉則補,海藻昆布則消而軟堅,馬莖、鹿茸則補而生齒。同一酸也,硫黃味酸而熱,空青味酸而寒。甘合辛而發散為陽,甘合酸而收斂為陰。

人參黃耆陽也,甘溫以治大熱;地黃、五味陰也,甘酸以斂陰精。聊採數端,引以為例,如斯之類,難以枚舉。良由氣味互兼,性質各異,參合多少,制用全殊。所以窮五味之變,明藥物之能,厥有旨哉!顧其用紛錯,其道淵微,可以意知,難以言盡。非由妙悟,則物不從心。

固將拯烝民於夭枉,宜寤寐乎茲篇。

3. 臟氣法時並四氣所傷藥隨所感論

夫四時之氣,行乎天地之間,人處氣交之中,亦必因之而感者,其常也。春氣生而升,夏氣長而散,長夏之氣化而軟,秋氣收而斂,冬氣藏而沉。人身之氣,自然相通,是故生者順之,長者敷之,化者堅之,收者肅之,藏者固之。此藥之順乎天者也。春溫夏熱,元氣外泄,陰精不足,藥宜養陰;秋涼冬寒,陽氣潛藏,匆輕開通,藥宜養陽。

此藥之因時制用,補不足以和其氣者也。

然而一氣之中,初中末異;一日之內,寒燠或殊。假令大熱之候,人多感暑,忽發冰雹,亦復感寒。由先而感則為暑病,由後而感則為寒病。病暑者投以暑藥,病寒者投以寒藥。此藥之因時制宜,以合乎權,乃變中之常也。此時令不齊之所宜審也。假令陰虛之人,雖當隆冬,陰精虧竭,水既不足,不能制火,則陽無所依,外泄為熱,或反汗出,藥宜益陰,地黃、五味、鱉甲、枸杞之屬是已;設從時令,誤用辛溫,勢必立斃。

假令陽虛之人,雖當盛夏,陽氣不足,不能外衛其表,表虛不任風寒,灑淅戰慄,思得熱食,及御重裘,是雖天令之熱,亦不足以敵其真陽之虛,病屬虛寒,藥宜溫補,參、耆、桂、附之屬是已;設從時令,誤用苦寒,亦必立斃。此藥之舍時從證者也。假令素病血虛之人,不利苦寒,恐其損胃傷血,一旦中暑,暴注霍亂,須用黃連滑石以泄之;本不利升,須用葛根以散之。此藥之舍證從時者也。

從違之際,權其輕重耳。至於四氣所傷,因而致病,則各從所由。是故經曰: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藥宜升之、燥之,升麻柴胡羌活防風之屬是已。夏傷於暑,秋必痎瘧。藥宜清暑益氣,以除寒熱。石膏知母、乾葛、麥門冬橘皮、參、苓、術之屬是已。邪若內陷,必便膿血,藥宜祛暑消滯,專保胃氣,黃連、滑石、芍藥、升麻、蓮實、人參、扁豆、甘草之屬是已。秋傷於濕,冬生咳嗽。

藥宜燥濕清熱,和表降氣保肺,桑白皮、石膏、薄荷杏仁、甘草、桔梗蘇子枇杷葉之屬是已。冬傷於寒,春必病溫。邪初在表,藥宜辛寒、苦溫、甘寒、苦寒,以解表邪,兼除內熱,羌活、石膏、葛根、前胡、知母、竹葉、柴胡、麥門冬、荊芥、甘草之屬是已。至夏變為熱病,六經傳變,藥亦同前,散之貴早,治若後時,邪結於裡,上則陷胸,中下承氣,中病乃已,慎毋盡劑,勿僭勿忒,能事必矣。

以上皆四時六氣所傷致病,並證重舍時,時重舍證,用藥主治之大法,萬世遵守之常經,聖哲復起,不可改已。所云六氣者,即風寒暑濕燥火是也。過則為淫,故曰六淫。淫則為邪,以其為天之氣,從外而入,故曰外邪。邪之所中,各有其地,在表治表,在裡治里,表裡之間,則從和解。

病有是證,證有是藥,各有司存,不相越也。此古人之定法,今人之軌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