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4)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54)

1. 暑濕夾痰案(內科)

周小農(住無錫)

病者,黃宜亭,忘其年,住虹口。

病名,暑濕夾痰。

原因,己酉秋,先食冷物而臥,形寒肢冷。服西藥而寒戰氣升,目赤脘痛。轉延中醫,或與柴胡之劑,或用溫中之藥,病勢益劇。

白話文:

原因:

在己酉年的秋天,患者食用生冷食物後就寢,導致身體發冷、四肢冰冷。服用了西藥後,症狀惡化,出現寒戰、氣往上竄,眼睛發紅和腹部疼痛。後來改看中醫,有的醫生給予柴胡相關藥方,有的使用溫補中氣的藥物,但病情反而加重了。

證候,咽痛舌縮,自汗便閉,足厥而冷,脘中似有筋上撐則氣逆。

診斷,脈滯不甚數,苔黃,以證參脈,此氣積痰濕遏伏暑熱之症。病情夾雜,用藥層次頗多,斷不能如西法一例罨冰取愈也。

白話文:

診斷: 脈搏阻滯但不太快,舌苔黃色。從症狀和脈象來看,這是由於氣血凝結、痰濕阻滯,導致暑熱內伏而引起的疾病。病情複雜,涉及多個層面,不能像西醫那樣只用冰敷就能治癒的。

療法,姑以通氣清暑,開痰泄降法消息之。

處方射干(一錢),通草(一錢),廣鬱金(三錢,生打),銀花(錢半),玉樞丹(三粒,藥湯調下),青蒿(錢半),金鈴子(二錢),荷梗(五寸),旋覆花(二錢),拌滑石(四錢,包煎),蘇嗜子(三錢,杵),大豆卷(三錢),鮮石菖蒲(一錢,剪碎,沖)

白話文:

藥方:

  • 射干:1 克
  • 通草:1 克
  • 廣鬱金:3 克(生打碎)
  • 銀花:0.75 克
  • 玉樞丹:3 粒(溶解在藥湯中服用)
  • 青蒿:0.75 克
  • 金鈴子:2 克
  • 荷梗:5 寸
  • 旋覆花:2 克
  • 拌滑石:4 克(包起來煎煮)
  • 蘇嗜子:3 克(搗碎)
  • 大豆卷:3 克
  • 鮮石菖蒲:1 克(剪碎,用熱水沖泡)

復診,稍覺氣平,形寒略解,脘痛仍作,大便不通,脈舌如前。仿前法加減,參以外治熨法。

次方,原方去玉樞丹,加更衣丸三錢,先服。外用萊菔子五錢,香附薄荷陳皮生薑、食鹽、麩皮各三錢,同炒布包,隔衣熨脘腹間。

白話文:

內服:

  • 去掉原方中的玉樞丹,增加更衣丸三錢,先服用。

外用:

  • 將萊菔子五錢、香附三錢、薄荷三錢、陳皮三錢、生薑三錢、食鹽三錢、麩皮三錢一起炒熟,包在布袋中,隔著衣服在腹部和胃部熨燙。

三診,便黑糞一次,寒退足暖,安寐神卓。惟氣逆未平,咽痛猶甚,是積去氣通,而暑濕夾痰留戀也。治以清暑除痰,湯散並進。

白話文:

服下「三診藥」後,排了一次黑色的糞便。寒氣退了,腳也暖了,睡得很安穩,精神很好。只是氣逆的狀況還沒完全消除,喉嚨痛還很嚴重。這是因為積滯消除了,氣血暢通了,但暑熱和濕氣夾帶著痰液仍然殘留。所以要治療暑熱,祛除痰液,配合湯藥和散劑一起服用。

三方,青連翹(三錢),焦山梔(三錢),片黃芩(錢半),知母(三錢),淡竹茹(三錢),漢木通(一錢),旋覆花(二錢,包煎),馬兜鈴(錢半),紫蔻(三錢),瓜蔞仁(三錢,杵),淡竹瀝(兩瓢,分沖)

白話文:

複方中藥

  • 青連翹(15克)
  • 焦山梔(15克)
  • 黃芩(7.5克)
  • 知母(15克)
  • 淡竹茹(15克)
  • 漢木通(5克)
  • 旋覆花(10克,包起來煎)
  • 馬兜鈴(7.5克)
  • 紫蔻(15克)
  • 瓜蔞仁(15克,搗碎)
  • 淡竹瀝(200毫升,分兩次沖服)

先用活水蘆根二兩、鮮竹葉四錢,煎湯代水。

另用石菖蒲、廣鬱金各一錢,制月石五分,研末,先服,開水送下。

四診,嘔出痰涎甚多,咽痛頓愈。惟脈轉數,苔轉燥,口渴氣升更劇,是痰濕去而伏暑從燥化也。當清暑之中,參以潤燥。

白話文:

四診:

病患嘔吐出大量的痰涎,喉嚨疼痛立即緩解。但脈搏變快,舌苔變乾,口渴、氣逆的症狀加重。這是因為痰濕已除,但潛伏的暑熱已化為燥氣。

治療:

治療時既要清暑,又要滋潤燥氣。

四方,青連翹(三錢),知母(四錢),青子芩(錢半),花粉(三錢),拌飛滑石(三錢,荷葉包煎),焦山梔(二錢),綠豆衣(三錢),鮮荷梗(五寸)

白話文:

四方

  • 青連翹(3錢)
  • 知母(4錢)
  • 青子芩(1.5錢)
  • 花粉(3錢)
  • 飛滑石(3錢,用荷葉包起來煎煮)
  • 焦山梔(2錢)
  • 綠豆衣(3錢)
  • 鮮荷梗(5寸)

另用荷花露、銀花露代茶。

先用鮮茅根二兩,西瓜翠衣二兩,鮮石斛、竹茹各四錢,煎湯代水。

白話文:

首先使用新鮮茅根 2 兩、西瓜翠衣 2 兩、新鮮石斛和竹茹各 4 錢,煎煮成湯,代替開水飲用。

五診,渴喜冷飲逾於常度,當時審諦毫無別症,純由暑熱煩灼,竟可大劑清涼甘潤。

五方,生石膏(一兩,研細),肥知母(五錢),臺參葉(一錢),花粉(四錢),拌滑石(四錢,包煎),青連翹(三錢),生甘草(八分)

白話文:

五方

  • 生石膏:1 兩,磨成細粉
  • 肥知母:5 錢
  • 臺參葉:1 錢
  • 花粉:4 錢
  • 滑石:4 錢(包起來煎)
  • 青連翹:3 錢
  • 生甘草:8 分

先用活水蘆根三兩、鮮竹葉四錢,煎湯代水。

效果,氣逆口渴陡定,不數日脈靜身涼而痊。

廉按:此暑為濕遏,夾痰挾氣之治法,證情龐雜,用藥精切對症,層次井然,非經驗宏富者不辦。看似尋常實奇突,成如容易卻艱辛,可以移贈斯案矣,學者宜注意之。

白話文:

廉泉按:這一暑證是濕氣阻滯,夾帶痰涎和氣滯的病症,證情複雜多樣。用藥精準,症狀對應,層次分明,沒有豐富經驗的人辦不到。看似平常,實則新奇獨特,看似容易,但卻很難做到,可以拿來對照這個病例。學習者應該注意這一點。

2. 暑濕瘧案(內科)

張堯詢(住新化南門外)

病者,劉稻耕,年近六旬,住新化輦溪白沙洲。

病名,暑濕瘧。

原因,夏五月大水,宅臨江,被水傾妃,因受暑濕,積久發瘧。截太早,補太過,遂變危象。

證候,形容枯槁,水漿不入,腹脹痛,兼紅白痢,腎氣亦痛,胸膈閉塞,喘逆而渴,咳白痰,喜熱飲,肩背下唇均痛,甚則不能轉側,申酉時發熱譫語。

白話文:

症狀:

  • 身體極度消瘦乾枯
  • 無法進食喝水
  • 腹脹疼痛
  • 腹瀉交替出現紅色和白色便便
  • 腎臟氣血運行不暢,疼痛
  • 胸部和橫膈膜堵塞
  • 氣喘、口渴
  • 咳出白色痰液
  • 喜歡喝熱飲
  • 肩膀、背部和下脣疼痛,嚴重時無法轉身
  • 下午三點到七點之間發燒,說胡話

診斷,脈弦洪而滑,按之鼓指有力。合脈參證,斷為暑濕瘧。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痎瘧。」因夏遇淒滄之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瘧病成矣。此時清暑去濕,疏通腠理自愈,乃病家圖速,遽希堵截,以致瘧邪內陷,腹脹痛則變紅白痢,邪氣橫連膜原,則變胸膈閉塞,肝脈絡陰器,病久則變腎氣痛,陽盛陰虛,外內皆熱,則變喘逆而渴,咳白痰,喜熱飲,寒邪化熱內陷也。病雖多變,皆由前醫不探其源,驟用溫補,不知邪愈補而愈陷,氣愈補而愈滯,無怪形容枯槁,不能轉側,而變如此危象也。所幸肩背及唇俱痛,外邪尚能鼓動,猶為可治。

白話文:

診斷:

脈象強而有力,按壓時彈力十足。綜合脈象和症狀,診斷為暑濕瘧疾。

病因:

《黃帝內經》記載:「夏季遭受暑邪,秋季容易發作瘧疾。」這是因為夏季接觸冰冷的水,寒氣潛伏在體表的肌肉和皮膚內。到了秋季,如果再受風寒,瘧疾就會形成。

病理:

此刻需要清熱利濕,疏通經絡,疾病自然能痊癒。然而,患者求醫心切,急於堵截瘧邪,導致瘧邪向內轉移,出現腹脹痛,這會演變成紅白痢疾;如果邪氣橫行於臟器,會導致胸膈閉塞;如果邪氣侵犯肝經,久治不愈會轉為腎氣痛;陰虛陽盛,內外皆熱,則會導致喘逆口渴,咳嗽白痰,喜喝熱飲,這是寒邪化熱內陷所致。

儘管病情變化多端,但都是因為前期治療沒有找到病因,急於使用溫補藥物,殊不知邪氣越補越陷,氣機越補越滯。難怪患者形容枯槁,不能側身,病勢如此危重。

值得慶幸的是,患者肩膀、後背和嘴脣仍然疼痛,說明外邪尚能鼓動,還有治療的希望。

療法,表裡雙解,用柴、葛、羌活以升舉三陽陷下之邪為君,以芩、知、川柏清上中下三焦蘊積之火為臣,以夏、苓降其痰逆為佐,桔梗枳殼升降諸氣為使,又用生鱉甲蠕動之屬,青蒿芳香之品,直達肝膽,搜邪外出,再用竹瀝滌清痰熱。

白話文:

療法:

同時治療內外症狀。用柴胡、葛根、羌活等藥材升提三陽經絡中下陷的邪氣,作為君藥;用黃芩、知母、川柏等藥材清除上、中、下三焦鬱積的火氣,作為臣藥;用夏枯草、茯苓等藥材化解痰濕之邪,作為佐藥;桔梗、枳殼等藥材升降氣機,作為使藥。此外,還使用活鱉甲的蠕動性,以及青蒿的芳香性,直接作用於肝膽,驅邪外出。再用竹瀝清熱化痰。

處方,川柴胡(錢半),粉葛根(錢半),羌活(一錢),青子芩(三錢),白知母(三錢),生川柏(二錢),法半夏(錢半),雲茯苓(三錢),苦桔梗(一錢),生枳殼(錢半),生鱉甲(三錢),全青蒿(一錢),淡竹瀝(一杯,沖)

白話文:

藥方:

  • 川柴胡(5 克)
  • 粉葛根(5 克)
  • 羌活(3 克)
  • 青子芩(9 克)
  • 白知母(9 克)
  • 生川柏(6 克)
  • 法半夏(5 克)
  • 雲茯苓(9 克)
  • 苦桔梗(3 克)
  • 生枳殼(5 克)
  • 生鱉甲(9 克)
  • 全青蒿(3 克)
  • 淡竹瀝(一杯,沖服)

效果,初服胸膈開,再服痢除脹消,腎氣痛止,三服遍體汗解,身能轉側。去粉葛、羌活、鱉甲、青蒿四味,柴胡減半,加石膏三錢、小川連一錢、西牛黃一分,肩背唇痛除,譫語亦止。惟咳喘多痰,因過補脈實。再服大承氣湯二劑,始陸續下黑白惡色黏臭等物,痰遂除而病愈。

白話文:

**藥效:**服藥後,一開始胸中脹滿感消除,接著腹瀉、腹脹與腎臟疼痛也會消失,服用三次後全身出汗,身體可以自由翻身。

去除藥方中的葛根、羌活、鱉甲、青蒿這四味藥材,柴胡減半,加入三錢石膏、一錢小柴胡、一錢西牛黃,可以治療肩背與嘴脣的疼痛,胡言亂語的症狀也會消失。

只有咳嗽氣喘合併多痰的狀態,是因為脈象過於實補所致。再服用兩劑大承氣湯,會陸續排出黏稠、發臭的黑色或白色物質,痰液隨之消失而康復。

廉按:臨證不究病因,妄用溫補,遂致變症蜂起,不獨暑濕瘧為然。此案救誤之法,從王肯堂方脫化而來,雖由咸方加減,而柴胡、羌活二味亦於外內皆熱相背,竟可刪卻。

白話文:

廉按:在看病時不探究病因,就胡亂使用溫補藥物,就會導致病情發生變化,出現很多併發症,這不僅僅是發生在暑濕瘧疾上。這個病例中搶救錯誤的方法,是從王肯堂的方劑中演變而來的,雖然對鹹方進行了加減,但柴胡和羌活這兩味藥與外熱內熱都相剋,完全可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