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55)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55)

1. 產後疫痘案

汪竹安(住紹興斷河頭)

病者,鮑鄉谷君令媳,年二十歲,住本城前觀巷。

病名,產後疫痘。

原因,妊娠挾感化痘,熱迫即產。

證候,身熱口燥,囈語兼悸,頭腹俱痛,惡露淋瀝。

診斷,脈數,舌苔滿布白膩。病勢方張,最防瘀熱上衝。

療法,先開肌腠,分消瘀滯為首要。

處方升麻(四分),生甘(三分),炒牛蒡(二錢),光桃仁(三錢),桔梗(一錢),陳皮(六分),防風(八分),枳殼(錢半,炙),竹瀝半夏錢半),佛手片(八分),服兩頭煎

白話文:

藥方:

  • 升麻:四分
  • 生甘草:三分
  • 炒牛蒡:二錢
  • 桃仁(去皮):三錢
  • 桔梗:一錢
  • 陳皮:六分
  • 防風:八分
  • 枳殼(炒):一錢半
  • 竹瀝(半夏):一錢半
  • 佛手片:八分

服法:將藥材煎煮兩次,服下。

次診,產後患痘,咽門梗滯,咳嗽更甚,面頰微腫。苔白脈數,惡露囈語,悸動較少。治以達表托裡。

次方,西紫草(四分),大腹皮(三錢),酒炒當歸(錢半),杜紅花(三分),防風(八分),光杏仁(三錢),佛手花(四分),白黏米(四十九粒),桔梗(八分)

白話文:

藥方

成分:

  • 次方
  • 紫草(四分之一兩)
  • 大腹皮(三錢)
  • 當歸(炒過,錢半)
  • 紅花(三分之一錢)
  • 防風(八分之一兩)
  • 杏仁(三錢)
  • 佛手花(四分之一兩)
  • 糯米(四十九粒)
  • 桔梗(八分之一兩)

三診,已起淡黃薄漿,昨有紫痘夾雜,今已退去,胃亦思納。咽門尚屬紅腫,大便未下。數脈較減,舌苔兩邊微帶紅潤,惟白膩未祛。治以升透痘毒,扶助氣血為先。

白話文:

三次診視後,痘疹已出現淡黃色的薄漿,昨天有紫色的痘疹夾雜其中,但今天已消除,胃口也恢復了。咽喉仍然紅腫,大便尚未通暢。脈搏次數較前減少,舌苔兩側微微泛紅,只有白膩苔還沒消除。治療以驅散痘毒、扶助氣血為主。

三方,米炒文元參(錢半),清炙甘(四分),炒枳殼(錢半,),陳皮(六分),生、炙綿耆(各八分),蒲公英(二錢),廣鬱金(二錢,生打)

白話文:

三方湯

藥材:

  • 米炒文元參:半錢
  • 清炙甘草:四分
  • 炒枳殼:半錢
  • 陳皮:六分
  • 生綿耆、炙綿耆:各八分
  • 蒲公英:二錢
  • 廣鬱金:二錢(鮮品打碎)

象貝(三錢),佛手花(五分),生藕肉(一兩),桔梗(八分),通草(錢半)

白話文:

象貝:3 錢

佛手花:5 分

生藕肉:1 兩

桔梗:8 分

通草:半錢

四診,咽門紅腫稍退,齶上舌肉連帶有痘,痘漿尚屬黃薄。因新產血虛,且惡露未完,氣血較耗。脈數大減,舌苔紅白相兼。治以調和氣血,充灌痘漿。

白話文:

四種診斷中,咽喉的紅腫略微消退,上顎和舌頭處長有痘痘,痘痘裡的膿液仍然是稀薄的黃色。由於新產後氣血虛,惡露尚未排盡,氣血比較耗損。脈搏的跳動次數明顯減少,舌苔呈紅白相間的狀態。治療方針是調和氣血,充實痘痘裡的膿液。

四方,細生地炭(三錢),清炙甘(三分),浙茯苓(三錢),生、炙綿耆(各六分),酒炒當歸(二錢),文元參(錢半),陳皮(六分),炒枳殼(錢半),紫花地丁(二錢),大腹皮(三錢),絲通草(一錢)

白話文:

  • 細生地炭:三錢
  • 清炙甘草:三分
  • 浙茯苓:三錢
  • 生熟綿耆:各六分
  • 酒炒當歸:二錢
  • 文元參:錢半
  • 陳皮:六分
  • 炒枳殼:錢半
  • 紫花地丁:二錢
  • 大腹皮:三錢
  • 絲通草:一錢

五診,黃漿尚未充灌,神門倉庫不闔,肌肉焮赤,血熱極重,悉因產後去血過多,以致行漿滯鈍,咳痰微黃夾血。惟胃較健,脈象舌苔如昨。治以滋營養陽。

白話文:

五診檢查結果顯示:

  • 脈象顯示產婦體內血氣不足,導致血脈運行緩慢。
  • 咳出的痰液中帶有血絲,說明肺熱較重。
  • 肌肉發紅,說明血熱嚴重。
  • 這些症狀都是由於產後失血過多造成的。
  • 不過,產婦胃口較好,脈象和舌苔與昨日無異。

治療方針:

根據以上診斷,應採用滋養身體、溫補陽氣的治療方法。

五方,別直參(一錢),雲茯苓(四錢),撫芎(五分),杜紅花(五分),陳皮(六分),炙綿耆(錢半),清炙草(四分),炒枳殼(錢半),酒炒當歸(二錢),絳通(八分)

白話文:

各取五種材料:

  • 人參(1錢)
  • 雲茯苓(4錢)
  • 當歸(2錢)
  • 陳皮(6分)
  • 甘草(4分)

六診,昨進滋營養陽方法,面腫漸退,痘漿全軀充灌,回期一至,微發蒸熱,即能結痂消回矣。惟氣津血液較虧,大便雖下不暢。脈象微數,舌苔潤。治以養陰潤肺。

白話文:

透過前次補養和溫陽的方法,你的臉部水腫逐漸消退,全身的痘瘡都充滿了膿液。月經來潮時,會有輕微的燥熱感,這時膿瘡就能結痂消退了。但是,你的氣血津液仍然不足,大便不通暢。脈象有點快,舌苔滋潤。因此,治療方針是滋陰潤肺。

六方,東白薇(錢半),京川貝(一錢,去心)

忍冬藤(三錢),生甘梢(三分),炙橘紅(五分),赤芍(錢半),絳通(八分),炒丹皮(錢半),瓜蔞皮(二錢),細生炭地(三錢)

白話文:

金銀花(三錢),生甘草(三分),炮製的橘紅(五分),赤芍藥(錢半),絳通(八分),炒製的丹皮(錢半),絲瓜皮(二錢),細緻的生石膏(三錢)

七診,上部漸漸消回,四肢以及中下,痘皮已現皺紋。大便溏暢,胃氣日健。脈象尚數,舌質亦潤,白膩苔紋全退。病已漸趨順境,大勢無妨。治以清營分,化餘毒善其後。

白話文:

「七診」:上半身症狀逐漸減輕,四肢和下半身的痘疹皮開始出現皺紋。大便通暢,胃氣逐漸恢復。脈象仍然較快,但舌質滋潤,白色的舌苔完全消退。病情逐漸好轉,整體情況無大礙。繼續治療以清除體內餘毒,促進康復。

七方,根生地(三錢),炒楂肉(三錢),赤苓(三錢),炙百部(錢半),大腹皮(三錢),赤芍(錢半),鹽水炒知母(二錢),新會皮(六分),新絳(錢半),全當歸(二錢,酒炒)

白話文:

七方藥材:

  • 根生地(3錢)
  • 炒楂肉(3錢)
  • 赤苓(3錢)
  • 炙百部(1.5錢)
  • 大腹皮(3錢)
  • 赤芍(1.5錢)
  • 鹽水炒知母(2錢)
  • 新會皮(6分)
  • 新絳(1.5錢)
  • 全當歸(2錢,酒炒)

炒銀花(三錢)

效果,連服三劑而痊。

廉按:產後疫痘始發,欲其透,繼則欲漿滿,挾瘀者兼活血,無瘀者須養血。此案先後七方,大旨如斯,方皆穩健適當。

白話文:

廉先生認為:產後出現的痘疹,首先要使其發散出表,然後再促使其膿液充足。如果痘疹伴有瘀血,還需要活血化瘀。如果沒有瘀血,則需要養血。

本案例先後開了七個方劑,基本原則都是這樣,方劑都穩妥恰當。

2. 春溫時瘄案

周小農(住無錫)

病者,榮成鰲次子,年八歲,住錫山。

病名,春溫時瘄。

原因,素因先天不足,九月而產,平日肝旺,或目赤牙痛。現因暮春瘄疫盛行,傳染而得。

證候,瘄未齊而已回,熱經二旬有餘,顴紅目於,鼻燥口渴,咳痰韌黃,必須以手探取,暮則氣逆不舒,懊煩少寐,鼻不覺暖,按腹臍則甚痛,溲短而赤,便艱不爽,耳聾有膿。

白話文:

症狀:

瘄瘡尚未癒合,發燒已經持續兩週多。兩頰發紅,眼睛充血,鼻子乾燥,口渴,咳嗽帶黃稠痰,必須用手挖才能取出來。傍晚時分呼吸不順,煩躁不安,睡眠不好。鼻子感覺不到溫暖,按壓腹部和肚臍時疼痛加劇。小便短少發紅,大便不順。耳朵發膿,聽力受損。

診斷,脈數而重按無力,舌絳,苔有白糜。此由溫邪夾痰夾積,留戀熏蒸,熱久傷陰,痧癆堪虞。

療法,宗吳鞠通法,以兜鈴、天冬、焦梔、丹皮、杏仁、貝母、枇杷葉冬瓜子、蘆茅根等肅肺清熱為君,元參、生地、石斛沙參茯神生津安神為臣,兼以珠粉、雄精月石、辰砂、竹瀝、梨汁、蘿蔔汁等化痰潤下為佐。

白話文:

治療方法:

遵循吳鞠通的治療法,以兜鈴、天冬、焦梔、丹皮、杏仁、貝母、枇杷葉、冬瓜子、蘆茅根等藥物作為君藥,以肅清肺熱;以元參、生地、石斛、沙參、茯神等作為臣藥,以生津安神;並輔以珠粉、雄精月石、辰砂、竹瀝、梨汁、蘿蔔汁等佐藥,以化痰潤肺。

處方馬兜鈴(一錢),淡天冬(一錢),焦山梔(一錢),牡丹皮(一錢),光、甜杏仁(各一錢),浙、川貝(各一錢),元參(二錢),細生地(二錢),鮮石斛(錢半),北沙參(二錢),辰茯神(錢半)

白話文:

藥方:

  • 馬兜鈴:1 錢
  • 淡天冬:1 錢
  • 焦山梔:1 錢
  • 牡丹皮:1 錢
  • 光杏仁和甜杏仁:各 1 錢
  • 浙貝和川貝:各 1 錢
  • 元參:2 錢
  • 生地黃:2 錢
  • 鮮石斛:1.5 錢
  • 北沙參:2 錢
  • 辰茯神:1.5 錢

先用鮮茅根(一兩,去衣)、活水蘆根(一兩,去節)、鮮枇杷葉(一兩,去毛筋淨)、鮮冬瓜子一兩,四味煎湯代水。

白話文:

先將鮮茅根(60公克,去外皮)、活水蘆根(60公克,去節)、鮮枇杷葉(60公克,去除葉脈和葉柄)、鮮冬瓜子(60公克)一起煎煮成湯,取代一般飲用的水。

另方,濂珠粉、制雄精西月石、飛辰砂各一分,研和。用竹瀝、梨汁、生蘿蔔汁各一瓢,重湯燉熱,候溫送下。

白話文:

還有另外一方:

將濂珠粉、煉製過雄黃精、西月石、飛辰砂各取一份,研磨混合。

使用竹瀝、梨汁、生蘿蔔汁各一瓢,用滾燙的熱湯燉熱,等溫熱後服用。

次診,服二劑,得眠頗安,大便初堅黑、後溏,氣逆已平,痰仍韌黃,鼻柱已暖,竅仍干,晡熱尚久,則增煩懊,餘熱熏蒸,五液均干,脈數苔糜,尖紅而碎,此因稚體陰氣素虧,去臘少雪,目赤甚久,即其機倪。再存陰退熱,清化熱痰而止蒸糜。

白話文:

第二次就診時,服用了兩劑藥,睡眠改善很多,大便一開始乾且黑,後來又變稀,氣逆問題已經平息,痰液仍然黏稠發黃,鼻柱已經溫暖,但鼻孔仍然乾澀,傍晚發熱時間仍然很長,就會加重煩躁煩悶感,餘熱上蒸,導致五臟精液耗盡,脈搏跳得快,舌苔呈糜爛狀,舌尖發紅且碎,這是因為體質虛弱,陰氣不足,去年冬天雪下得少,眼睛發紅已經很長一段時間,這些症狀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現在需要滋陰退熱,清除化解熱痰,從而止住發熱和舌苔糜爛。

處方,鮮沙參(二錢),鮮石斛(二錢),鮮生地(三錢),淡天冬(一錢),元參(三錢),原麥冬(一錢),粉丹皮(錢半),冬瓜子(三錢),肥知母(二錢),花粉(錢半),光、甜杏仁(各錢半),枯黃芩(一錢),玉泉散(二錢,包前)

白話文:

現代

藥方:

  • 沙參(2 錢)
  • 石斛(2 錢)
  • 生地(3 錢)
  • 天冬(1 錢)
  • 元參(3 錢)
  • 麥冬(1 錢)
  • 丹皮(1.5 錢)
  • 冬瓜子(3 錢)
  • 知母(2 錢)
  • 花粉(1.5 錢)
  • 光杏仁、甜杏仁(各 1.5 錢)
  • 黃芩(1 錢)
  • 玉泉散(2 錢,包在藥包前使用)

先用活水蘆根、鮮茅根、鮮枇杷葉各一兩、鮮淡竹葉三錢,煎湯代水。

另方,濂珠粉、制雄精各一分,川貝三分,共研和。仍以竹瀝、梨汁、萊菔汁各一瓢,燉溫調服。

白話文:

另外一方:

  • 濂珠粉
  • 制雄精各 1 份
  • 川貝 3 份

研磨後混合。

仍用竹瀝、梨汁、萊菔汁各 1 瓢,燉熱後溫調服用。

三診,連服三劑,舌糜漸化,身熱得暢汗而解。惟便復閉,原方去枯芩、花粉、玉泉散,加金沸草(包煎)、紫菀各一錢、火麻仁錢半、鮮首烏錢半、瓜蔞皮三錢。

白話文:

經過三次檢查,連續服用三劑藥後,舌苔潰爛逐漸痊癒,身體發熱出汗後緩解。但大便又出現便祕,因此將原來的方劑中去掉枯芩、花粉、玉泉散,加入金沸草(要用紗布包起來煎)、紫菀各一錢、火麻仁半錢、鮮首烏半錢、瓜蔞皮三錢。

四診,進兩劑便復解,熱清而苔糜淨,顴紅除,兩目潤,鼻生涕,咳大減,痰亦少,耳略聰,膿亦止。惟裡熱掌灼,脈靜轉細,舌紅布新苔,可進養陰以善後。

白話文:

通過四診望聞問切,服用了兩劑藥後,患者的病情便改善了。體內的熱氣清除了,舌苔也乾淨了,顴骨上的紅暈消失了,兩眼變得有神了,開始流鼻涕了,咳嗽減輕了很多,痰也變少了,耳朵也稍稍聽得清了,流膿的情況也停止了。

但是,患者體內仍有熱,手掌灼熱,脈搏細弱,舌頭發紅,長了新的舌苔。此時,可以進補滋陰的藥物來調理身體。

處方,川石斛(二錢),細生地(三錢),鮮首烏(錢半),淡大冬(一錢),原麥冬(一錢),元參(錢半),粉丹皮(一錢),蘇百合(一錢),天花粉(一錢),火麻仁(錢半),甜杏仁(錢半),冬瓜子(二錢),鮮枇杷葉(四錢,去毛筋淨)

白話文:

藥方:

  • 川石斛:兩錢
  • 細生地:三錢
  • 鮮首烏:一錢半
  • 淡大冬:一錢
  • 原麥冬:一錢
  • 元參與:一錢半
  • 粉丹皮:一錢
  • 蘇百合:一錢
  • 天花粉:一錢
  • 火麻仁:一錢半
  • 甜杏仁:一錢半
  • 冬瓜子:兩錢
  • 鮮枇杷葉:四錢(去除毛茸和筋脈)

效果,三劑而裡熱淨,胃氣醒,日漸向愈而復元。

廉按:瘡為麻疹之俗稱,浙江名瘩子,江蘇名疹子,名雖異而治則同。必先察乎四時之氣候,隨其時氣之勝復,酌以辛勝,或辛涼,及甘涼苦辛,淡滲鹹寒等法,對症發藥,隨機應變。名其病曰時瘄者,以其因時制宜,辨其為風溫,為濕溫,為暑濕,為燥熱,為伏邪,仍以時感法清其源耳。

白話文:

廉先生說:瘡就是麻疹的俗稱,浙江人叫「瘩子」,江蘇人叫「疹子」,雖然名字不同,但治療方法是一樣的。必須首先觀察四季氣候,根據氣候變化來選擇治療方法。可以使用辛溫、辛涼、甘涼苦辛、淡滲鹹寒等方法,根據病症對症下藥,隨機應變。之所以把這種病稱為「時瘄」,是因為它的治療要根據季節變化,辨別為風溫、濕溫、暑濕、燥熱、伏邪等不同的證型,然後用時感法來清除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