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二集 傳染病案 (9)

回本書目錄

二集 傳染病案 (9)

1. 疫喉痧案

丁甘仁(住上海)

病者,周童,年十四歲,住中法學堂後面。

病名,疫喉痧。

原因,今春天時不正,喉痧盛行,傳染而患已八天。

證候,痧雖布而未透足,熱勢不退,喉關腫腐,頸項左右腫硬疼痛,欲成痧毒,大便泄瀉。

診斷,脈滑數,舌苔黃。脈證合參,風毒欲達而不能遽達,已有內陷之象也。

療法,先進葛根芩連湯加味,以止便泄。繼投敗毒湯牛蒡加元參,以消痧毒。

白話文:

一開始先用葛根芩連湯,再加入一些藥物,用來止住拉肚子。後來改用敗毒湯,把牛蒡去除,加上元參,用來消除痧毒。

處方,生葛根(錢半),淨蟬衣(八分),青連翹(三錢),蘇薄荷(錢半),片黃芩(一錢,酒汁),小川連(七分,酒洗),生甘草(五分),炙殭蠶(二錢)

白話文:

處方:

  • 生葛根:半錢
  • 淨蟬衣:八分
  • 青連翹:三錢
  • 蘇薄荷:半錢
  • 片黃芩:一錢(以酒汁浸泡)
  • 小川連:七分(以酒洗淨)
  • 生甘草:五分
  • 炙殭蠶:二錢

接方荊芥穗(錢半),薄荷葉(一錢),炙殭蠶(三錢),板藍根(錢半),青連翹(三錢),象貝母(二錢),生蒲黃(三錢,包煎),京赤芍(三錢),益母草(三錢),元參(三錢),生甘草(六分),生石膏(四錢,研細)

白話文:

藥方:

  • 荊芥穗 (0.5 錢)
  • 薄荷葉 (1 錢)
  • 炙殭蠶 (3 錢)
  • 板藍根 (0.5 錢)
  • 青連翹 (3 錢)
  • 象貝母 (2 錢)
  • 生蒲黃 (3 錢,包煎)
  • 京赤芍 (3 錢)
  • 益母草 (3 錢)
  • 元參 (3 錢)
  • 生甘草 (0.6 錢)
  • 生石膏 (4 錢,研成細粉)

效果,初方一劑,服後即得汗熱減,泄瀉即止。惟痧毒腫硬益甚,喉關腫腐不脫,湯飲難進。繼投接方,並外敷藥,痧毒即消,咽喉腫腐亦去,數日而安。

白話文:

療效,第一劑藥服用後,立即出汗退燒、腹瀉停止。但是,痧疹腫脹變硬惡化,喉嚨腫爛沒有消退,無法吞嚥湯水。接著服用後續藥方,並外敷藥物,痧疹旋即消退,喉嚨腫腐也消除了,幾天後就康復了。

廉按:風毒喉痧,初起即當用荊防敗毒湯加減,以表散開達,苦寒清滋等味,一味不可兼雜,使其痧從汗透,病毒自然不留。毒既外泄,喉疫當然輕減,直待痧回腫退,鼻有清涕,遍身作瘰蛻皮,方進涼血清解之味,靡不應手速效。此案亦同此意,稍嫌芩、連苦泄,用得太驟,致有腫硬甚益,湯飲難進之反應。

白話文:

廉按:由風邪毒熱引起的喉嚨發炎,在發病初期應立即使用荊防敗毒湯加減,以發散風熱、清熱涼潤為主,苦寒之味和滋潤之味不可同時兼用,幫助毒邪通過汗液排出,自然不會殘留。毒邪排出後,喉嚨發炎的症狀當然會減輕,等到發炎消退、喉嚨腫脹減輕、鼻子流清涕、全身脫皮時,再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效果會非常好。本案也是按照這個思路治療的,只是稍有不足,黃芩和黃連的苦寒洩下之性用得太早,導致腫脹硬結更加嚴重,影響進食。

幸而改進敗毒,猶得挽回於中道,否則殆矣。故曹心怡《喉痧正的》謂:「凡遇風毒喉痧,先以得暢汗為第一要義,」旨哉言乎。

白話文:

幸好能夠改善毒素,仍舊能在中途阻止,否則就危險了。所以曹心怡在《喉痧正的》中說:「凡是遇到風毒引起的喉痧,首先要讓汗液順暢地排出是第一要務。」這句話說得真是深刻啊!

葉鑑清(住上海)

病者,錢左,年八歲,蘇州人,寓唐家弄。

病名,疫喉痧。

原因,傳染時癘致病。

證候,喉痛紅腫有腐,凜寒壯熱,面赤膚紅如錦紋,胸頭手肢稍見點粒,雜有白色細點,煩悶大渴,時有讝語,便閉溺赤,頭面有汗,陽明熱甚,氣血兩燔。

白話文:

症狀:

  • 喉嚨疼痛紅腫化膿
  • 畏寒發高燒
  • 臉色發紅,皮膚發熱如錦緞
  • 胸口和四肢出現點狀丘疹,伴有白色小點
  • 心煩口渴
  • 有時胡言亂語
  • 便祕,小便發紅
  • 頭面出汗

解析:

陽明經(胃腑)熱邪嚴重,氣血俱熱,表現出上述症狀。

診斷,脈來洪數,右部尤甚,舌鮮絳,苔黏濁,體溫一百零四度半,來勢速而且險,此疫癘傳染極重之喉痧也。幼稚質弱,抵抗力薄,防津涸陷閉驟變。

白話文:

診斷:

脈搏又快又大,右邊尤其嚴重。舌頭鮮紅透亮,舌苔黏膩渾濁。體溫高達 104.5 度,來勢兇猛而危急。這是一種類似喉嚨發炎的瘟疫,傳染性極強。

對於體質弱、抵抗力差的兒童,需要注意防止脫水、陷入昏迷等嚴重併發症。

療法,宜以大劑清解,生津敗毒,冀其轉機,速請高明酌進為妥。喉痧是疫毒最危之候,余師愚有清瘟敗毒飲,重用石膏,直入胃經,退其淫熱,生地、石斛保其津液為君,羚羊角、丹皮、赤芍清泄氣血之熱,參以涼肝為臣,銀翹、甘中黃之解毒,兼元參之清喉養陰為佐,葛根、蟬衣、茅根轉揚宣透為使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

宜使用大量清熱解毒的藥物,以促進患者的轉機,請高明醫師斟酌情況使用為宜。喉痧是疫毒最為危急的時期,我的老師愚師有清瘟敗毒飲,大量使用石膏,直入胃經,以退除外邪熱氣;生地、石斛用作君藥,保全津液;羚羊角、丹皮、赤芍用作臣藥,清泄氣血之熱,兼顧平抑肝熱;銀翹、甘中黃用作佐藥,解毒;兼用元參清喉養陰;葛根、蟬衣、茅根用作使藥,促進宣揚宣透。

處方,生石膏(二兩,研細),鮮石斛(一兩,先煎),牡丹皮(三錢),甘中黃(八分),淨連翹(五錢),鮮生地(一兩),羚羊片(錢半,先煎),赤芍(二錢),板藍根(四錢),金銀花(五錢),粉葛根(一錢),潤元參(四錢),蟬衣(一錢),茅根(四兩,去心衣,煎湯代水)

白話文:

處方:

  • 生石膏:2 兩,研成細粉
  • 鮮石斛:1 兩,先煎
  • 牡丹皮:3 錢
  • 甘草:8 分
  • 淨連翹:5 錢
  • 鮮生地:1 兩
  • 羚羊片:0.5 錢,先煎
  • 赤芍:2 錢
  • 板藍根:4 錢
  • 金銀花:5 錢
  • 粉葛根:1 錢
  • 潤元參:4 錢
  • 蟬衣:1 錢
  • 茅根:4 兩,去中心皮,熬湯代替水

另用茅根、蘆根,煎湯代茶。

次診,紅痧較透,壯熱汗多,喉腐紅痛,而有稠痰,渴思生冷,脘悶煩躁,間有讝語,舌絳苔黏濁,便閉,溺赤如血,脈數大,體溫一百零四度二,此時癘傳染,直入陽明,氣血均受燔灼,病僅三日,津液已經大傷,症勢危險,變遷極速,與尋常感冒風痧不同。今擬生津涼胃,清解熱毒。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時,紅色斑點更明顯,發高燒多汗,喉嚨發炎紅腫疼痛,且有黏稠痰液,口渴想喝冷飲,胃部悶脹煩躁,偶爾說胡話,舌頭通紅,舌苔黏稠厚膩,大便不通,小便呈血紅色,脈搏快速有力,體溫達 104.2 度。此時,熱邪傳染,直接侵犯脾胃系統,導致氣血受灼傷,發病僅三天,體液已嚴重受損,病情嚴重且變化迅速,與一般的感冒風熱不同。現在打算滋潤津液、清涼胃部,清熱解毒。

次方,生石膏(二兩,研細),鮮石斛(一兩),大青葉(三錢),甘中黃(八分),牡丹皮(三錢),鮮生地(一兩),元參(五錢),天花粉(四錢),川貝(四錢),黑山梔(三錢),金銀花(五錢),淨連翹(五錢),茅根肉(五紮,去心衣),犀角(四分,磨沖)

白話文:

方劑:

  • 生石膏(2 兩,研磨成細粉)
  • 鮮石斛(1 兩)
  • 大青葉(3 錢)
  • 甘草(8 分)
  • 牡丹皮(3 錢)
  • 鮮生地(1 兩)
  • 元參(5 錢)
  • 天花粉(4 錢)
  • 川貝(4 錢)
  • 黑山梔(3 錢)
  • 金銀花(5 錢)
  • 淨連翹(5 錢)
  • 茅根(5 扎,去掉根心和外皮)
  • 犀角(4 分,磨成粉末)

三診,紅痧稠布,神識尚清,仍壯熱汗多,大渴大飲,喉痛紅腐,舌乾絳,苔垢厚,煩躁氣悶,未見輕減,大便五日未行,溲赤莖痛熱甚,為毒充斥陽明,津液灼傷殊甚,致腸腑宿垢,不得下行,頻轉矢氣奇臭,即是明證,脈來六部一律數大,體溫一百零四度半,病勢正在險途。今日仍議清胃生津,通利大便。

白話文:

三診 ,紅色痧疹密密麻麻地分佈在皮膚上,神志還算清醒,但仍然發高燒,出很多汗,口渴得厲害,喝水很多,喉嚨疼痛發紅並且腐爛,舌頭乾紅,苔垢厚重,煩躁憋悶,病情沒有減輕,已經五天沒有大便,小便發紅,尿道口疼痛發熱得很厲害,這是毒素充斥陽明經的緣故,津液受到灼傷非常嚴重,導致腸胃裡積存的宿便無法排出,經常放屁,屁很臭,這就是明證,脈搏在六部都一樣數而大,體溫104.5度,病情正處於危險階段。今天仍然考慮清胃生津,通利大便。

三方,生石膏(二兩,研細),鮮石斛(一兩),瓜蔞仁(五錢),生草梢(七分),黑山梔(三錢),鮮生地(一兩),肥元參(五錢),元明粉(一錢,與瓜蔞仁同打),生大黃(三錢),丹皮(三錢),青連翹(五錢),金銀花(五錢),犀角(四分,磨沖)

白話文:

三方

藥材:

  • 生石膏:2 兩(研磨成細粉)
  • 鮮石斛:1 兩
  • 瓜蔞仁:5 錢
  • 生草梢:7 分
  • 黑山梔:3 錢
  • 鮮生地:1 兩
  • 肥元參:5 錢
  • 元明粉:1 錢(與瓜蔞仁一起研磨)
  • 生大黃:3 錢
  • 丹皮:3 錢
  • 青連翹:5 錢
  • 金銀花:5 錢
  • 犀角:4 分(研磨成細末)

四診,大便兩次,先燥屎,後微溏,解後熱勢較和,煩躁氣悶渴飲亦稍緩,紅痧稠密,喉腐已化,紅痛略減,溺赤莖痛,脈來數大稍靜,體溫一百零三度,舌乾絳,津傷熱甚。稚年陰分不充,病雖小愈,不足恃也。治再清胃,生津解毒。

白話文:

通過四診檢查,患者每天排便兩次,先是大便乾燥,後來的則略有腹瀉。排便後發熱症狀減緩,煩躁氣悶和口渴的症狀也略有緩解。皮疹仍然密集,但喉嚨潰瘍已經化膿,紅腫疼痛有所減輕。小便赤黃灼熱,尿道疼痛。脈搏跳動較快且有力,但已稍稍平穩。體溫為103度,舌苔乾燥發紅,表明津液不足,熱毒較盛。患者年幼體弱,不足以支撐體內陰氣。雖然症狀有所好轉,但仍需繼續治療清胃熱,生津解毒。

四方,生石膏(一兩半),鮮石斛(八錢),生草梢(七分),牡丹皮(三錢),淨連翹(四錢),鮮生地(八錢),元參(四錢),細木通(四分),焦山梔(三錢),金銀花(四錢),大竹葉(三錢),茅根肉(五紮,去心衣)

白話文:

所有材料:

  • 生石膏:15 克
  • 鮮石斛:8 克
  • 生草梢:7 克
  • 牡丹皮:3 克
  • 淨連翹:4 克
  • 鮮生地:8 克
  • 元參:4 克
  • 細木通:4 分
  • 焦山梔:3 克
  • 金銀花:4 克
  • 大竹葉:3 克
  • 茅根肉(去心衣):5 紮

五診,紅痧稍回,蒸熱有汗,喉痛較和,而有稠痰,夜寐稍安,煩躁渴飲等亦較平,溺赤莖痛,脈大雖似稍斂,數象尚甚,舌質絳,苔已化,體溫一百零二度。陽明邪熱有餘,津液不足,慎防生變,治守原意。

白話文:

五種診察方法顯示:

  • 紅痧稍有消退,發熱出汗,喉嚨痛較緩解,但有濃痰。
  • 夜間睡眠較安穩,煩躁口渴減輕。
  • 小便發紅,排尿時疼痛。
  • 脈搏較大但稍緩,脈搏頻率仍較高。
  • 舌質發紫,舌苔已脫落。
  • 體溫為 102 度。

陽明經邪熱過盛,津液不足。小心病情變化,按照原來的治療方針繼續治療。

五方,生石膏(一兩,研細),鮮石斛(七錢),天花粉(四錢),淨連翹(四錢),竹葉心(三十根),鮮生地(八錢),川貝母(三錢,去心),元參(四錢),金銀花(四錢),燈心(三紮),生草梢(七分),塘西甘蔗皮(五錢)

白話文:

五行方劑:

  • 生石膏(1兩,研細)
  • 鮮石斛(7錢)
  • 天花粉(4錢)
  • 淨連翹(4錢)
  • 竹葉心(30根)
  • 鮮生地(8錢)
  • 川貝母(3錢,去心)
  • 元參(4錢)
  • 金銀花(4錢)
  • 燈心(3紮)
  • 生草梢(7分)
  • 塘西甘蔗皮(5錢)

六診,紅痧漸回,身癢,表熱較淡,內熱煩悶渴飲等亦較和,種種邪退之象,邪既退化,津液即可保全,舌絳稍淡而潤,喉痛已和,溺赤莖痛,脈來弦數,體溫一百零一度半。邪癘雖退,蘊熱尚盛,童年陰未充足,須加意謹慎,勿變方妥。今日仍議生津清化。

白話文:

六種診斷:

  • 紅痧逐漸消退。
  • 身體發癢。
  • 表面熱度較之前清淡。
  • 內部熱度、煩躁、口渴等症狀也較溫和。
  • 各種邪氣退散的跡象。
  • 邪氣退散後,體液得到保全。
  • 舌苔顏色稍淡且潤澤。
  • 喉嚨疼痛已緩解。
  • 小便赤紅,小便時莖部疼痛。
  • 脈搏弦硬而快。
  • 體溫 101.5 度。

邪氣雖然退散,但體內熱氣仍盛。由於是孩童,陰氣不足,需要謹慎小心,不要隨意更改藥方。今日仍建議生津清熱。

六方,生石膏(七錢,研細),元參(三錢),生草梢(五(分,淨連翹(四錢),竹葉心(三十根),鮮石斛(七錢),天花粉(四錢),綠豆衣(五錢),金銀花(四錢),燈心(三紮),嫩蘆根(一兩,去節),塘西甘蔗皮(五錢)

白話文:

六方湯

  • 生石膏(42克,研成細粉)
  • 元參(18克)
  • 生草梢(3克,淨)
  • 連翹(24克)
  • 竹葉心(30根)
  • 鮮石斛(42克)
  • 天花粉(24克)
  • 綠豆衣(30克)
  • 金銀花(24克)
  • 燈心草(三紮)
  • 嫩蘆根(60克,去節)
  • 塘西甘蔗皮(30克)

七診,熱勢大衰,紅痧循序而回,諸恙悉見和平,脈來右弦數,左尚和平,舌紅潤,根薄,體溫一百零一度。邪勢日退,津液日回,胃納亦展,種種逢凶轉吉,化險為夷,治再清養。

白話文:

七項檢查顯示:發熱症狀大幅消退,紅痧逐漸退去,各種病症都已趨於平穩。脈搏右側弦數,左側尚平穩。舌頭紅潤,舌根薄,體溫101度。邪氣逐漸退去,體液逐漸回升,胃口也開始恢復。各種病情都從兇險轉為吉利,化解了危機。現在需要繼續清養調理。

七方西洋參(一錢),元參(三錢),淨連翹(三錢),大竹葉(三錢),燈心(三紮),鮮石斛(四錢),嫩蘆根(八錢,去節),金銀花(三錢),綠豆衣(四錢),甘蔗皮(四錢,塘西)

白話文:

藥方:

  • 西洋參:1 錢
  • 元參:3 錢
  • 連翹:3 錢
  • 大竹葉:3 錢
  • 燈芯草:3 束
  • 石斛:4 錢
  • 蘆根:8 錢(去節)
  • 金銀花:3 錢
  • 綠豆衣:4 錢
  • 甘蔗皮:4 錢(塘西產地)

八診,痧回熱減,惟寐醒後,嗌燥口乾苦,須飲湯水,方能言語。喉痧乃疫毒之病,極傷津液,大便欲行而不解,腸燥有留熱也。脈來右尚弦數,體溫一百度。治守原法,參以潤腸。

白話文:

八種診法:

有痧症發作,熱度減退,但清醒後喉嚨乾澀,口苦,非喝水才能說話。喉頭發炎是瘟疫所致,嚴重損傷體液,想排便卻排不出,腸道乾燥,還有餘熱。

脈搏在右側仍顯得緊且快速,體溫上升到攝氏一百度。遵循原本的治療方法,並配合滋潤腸道的藥物。

八方,西洋參(一錢),元參(三錢),淨連翹(三錢),瓜蔞仁(四錢),大竹葉(三錢),鮮石斛(四錢),大麻仁(四錢,研),金銀花(三錢),松子仁(三錢),嫩蘆根(八錢,去節)

白話文:

八方清熱飲

材料:

  • 西洋參:1錢
  • 元參:3錢
  • 連翹:3錢(淨製)
  • 瓜蔞仁:4錢
  • 竹葉:3錢(大片)
  • 鮮石斛:4錢
  • 大麻仁:4錢(研磨)
  • 金銀花:3錢
  • 松子仁:3錢
  • 嫩蘆根:8錢(去除節結)

九診,大便仍欲解不行。後用洋蜜錠納穀道中,逾時始得下行,尚暢,即古人蜜煎導法,最穩妥效速。暮分尚形肌熱口乾,津液不復,餘熱未清,所幸粥飲漸加,夜寐頓安,體溫一百度。靜養調理,自可復元。

白話文:

在「九診」的檢查中,患者大便仍有便意,但無法排出。後來我使用「洋蜜錠」塞入肛門,過了一段時間才排便,排便後很暢快。這種方法就是古人記載的「蜜煎導法」,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傍晚時分,患者仍然肌肉發熱、口乾,津液沒有恢復,餘熱尚未清退。所幸粥飲可以逐漸增加,晚上睡得安穩,體溫恢復到 37 度。靜心調養,自可康復。

九方,西洋參(一錢),元參(三錢),淨連翹(三錢),綠豆衣(四錢),原金斛(三錢),東白薇(錢半),金銀花(三錢),嫩蘆根(八錢,去節),甘蔗皮(四錢,塘西)

白話文:

  • 西洋參:1 錢
  • 元參:3 錢
  • 連翹:3 錢
  • 綠豆皮:4 錢
  • 金斛:3 錢
  • 白薇:0.5 錢
  • 金銀花:3 錢
  • 蘆根:8 錢,切去節
  • 甘蔗皮:4 錢,用塘西生產的

十診,表熱已解,大便又行,溺黃,邪熱已退,津液來復,脈至數象已和。病後調理,貴乎平淡。

十方,西洋參(一錢),穭豆衣(三錢),綠豆衣(三錢),竹葉(錢半),甘蔗皮(四錢),原金斛(三錢),生穀芽(三錢),嫩蘆根(四錢),燈心(三紮)

白話文:

十方:

  • 西洋參:1 錢
  • 芡實衣:3 錢
  • 綠豆衣:3 錢
  • 竹葉:半錢
  • 甘蔗皮:4 錢
  • 原金斛:3 錢
  • 生穀芽:3 錢
  • 嫩蘆根:4 錢
  • 燈心草:3 紮

十一診,諸恙皆和,脈來和軟有神,安穀甜睡,再以平淡調理。

十一方,西洋參(一錢),川石斛(三錢),穭豆衣(三錢),淡竹葉(錢半),橘白(一錢),南沙參(三錢),生穀芽(三錢),綠豆衣(三錢),燈心(三紮)

白話文:

西洋參湯

  • 西洋參:1錢
  • 川石斛:3錢
  • 穭豆衣:3錢
  • 淡竹葉:1.5錢
  • 橘白:1錢
  • 南沙參:3錢
  • 生穀芽:3錢
  • 綠豆衣:3錢
  • 燈心草:3紮

效果,服三劑痊愈。

康按:治喉痧之法,宜辛涼橫開,以陳氏《疫痧草》、《喉疫淺說》兩書,最為善本,其次余氏《疫疹一得》。此案亦守是法,首尾十一方,隨機應變,法穩方妥,可為後人效法,誠有功於世之佳案也。

白話文:

康按:治療喉嚨發炎的方法,應該用辛涼的方法橫向疏通。陳氏的《疫痧草》和《喉疫淺說》這兩本書最為經典,其次是餘氏的《疫疹一得》。這個病例也遵循這個方法,從頭到尾用了十一種方劑,根據情況靈活應變,方法穩妥,方劑合理,可以做為後人的效仿對象,確實是對後世有益的經典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