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驗大成》~ 咳血章

回本書目錄

咳血章

1. 咳血章

一人於秋令病咳,疾少聲嘶。間或咯血,右手脈大無倫,時復促而中止,此脾、肺、腎三經之病也。蓋秋陽燥烈,熱則傷肺,加之勞倦傷脾。脾為肺母,母病而子失所養;色欲傷腎,腎為肺子,子傷必盜母氣以自養,而肺愈虛矣。法當從清暑益氣湯例而增減。

白話文:

某人在秋天才感冒咳嗽,病症輕微,但聲音嘶啞。偶爾咳血,右手脈搏很強,有時還快而斷續,這是脾、肺、腎三經的問題。

因為秋天的陽氣旺盛乾燥,乾燥會傷肺,加上勞累會傷脾。脾是肺的母親,母親生病,孩子就會缺少營養;色慾會傷腎,腎是肺的兒子,兒子受傷,必定會從母親那裡偷氣來滋養自己,這樣肺就更虛弱了。

治療方法應該是根據清暑益氣湯的原則,再根據具體情況增減藥物。

方:白芍(一錢),麥冬(一錢),茯苓(一錢),生地(一錢),歸身(八分),黃柏(七分),知母(七分),廣皮(七分),神麯(七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白芍(5克),麥冬(5克),茯苓(5克),生地黃(5克),當歸(4克),黃柏(3.5克),知母(3.5克),廣皮(3.5克),土茯苓(3.5克),甘草(1.5克)

性急多怒患嘔吐,一日左奶下忽一點痛,復又過勞惱怒,腹中覺有穢氣衝上,即嗽極吐,亦復就嘔無痰,甚則吐血,時發如瘧,六脈皆浮細,略弦而馳,此土虛水旺之症。性急多怒,肝火時動,故奶下痛者,肝氣鬱也;穢氣衝者,肝火凌脾而逆上也;嘔血者,肝被火擾,不能藏也;咳嗽者,金失所養,又受火克而然也;嘔吐者,脾虛不能運化,食鬱為痰也;寒熱者,水火交戰也。茲宜補脾土之虛,泄肝木之實,清肺金之燥,庶幾可安。

白話文:

脾氣急躁、愛生氣的人容易嘔吐。某天,左邊乳房下方突然一點疼痛,後來再次生氣勞累,腹中感覺有穢氣上沖,接著劇烈咳嗽嘔吐,但沒有痰,嚴重時還會吐血,像瘧疾一樣時發時止。六脈都浮而細,有些緊繃而且快速,這是脾虛水旺的症狀。脾氣急躁、愛生氣,肝火容易升動,所以乳房下方痛是因為肝氣鬱結;穢氣上沖是因為肝火侵犯脾臟而逆行上衝;嘔血是因為肝受火擾動而無法藏住血;咳嗽是因為肺金失於滋養,又受到肝火剋制;嘔吐是因為脾虛運化無力,食物鬱結化為痰;寒熱交替是因為水火交戰。現在應該補益脾臟的虛弱,疏瀉肝木的旺盛,清潤肺金的燥熱,這樣才能平息症狀。

方:青皮(七分),山梔(七分),白芍(一錢),黃耆(一錢),麥冬(一錢),歸身(七分),阿膠(七分),甘草(五分),五味子(五分),白朮(一錢五分),人參(一錢)

白話文:

藥方:

  • 青皮:7 分
  • 山梔:7 分
  • 白芍:1 錢
  • 黃耆:1 錢
  • 麥冬:1 錢
  • 歸身:7 分
  • 阿膠:7 分
  • 甘草:5 分
  • 五味子:5 分
  • 白朮:1 錢 5 分
  • 人參:1 錢

一人病咳嗽吐痰,或時帶血,飲食無味,易感風寒,行步喘促,夜夢紛壇,又有癲症,脈皆浮濡無力而緩,右手脾部儒弱頗弦,此脾病也。脾屬土,為肺之母,虛則肺子失養,故為咳嗽。又肺主皮毛,失養則皮毛疏豁而風寒易人。又脾為心之子,子虛則竊母氣以自養,而母亦虛,故夜夢不安。

白話文:

某人患有咳嗽、吐痰,有時痰中帶血,食慾不振,容易受風寒侵襲,走路喘氣急促,晚上夢境紛亂,還有癲癇。患者脈象都浮而不沉、無力且緩,右手脾部脈象虛弱而略有弦硬,這是脾臟疾病的表現。脾臟屬土,是肺臟的母親,脾虛則肺臟得不到滋養,所以會咳嗽。肺臟主管皮膚和毛髪,得不到滋養就會導致皮膚和毛髪疏鬆多孔,容易受到風寒侵襲。脾臟又是心臟的兒子,當兒子虛弱時就會竊取母親的氣血來滋養自己,導致母親也虛弱,所以晚上做夢不踏實。

脾屬濕,濕喜下流,故入肝為癲疝,且疝氣不痛而屬濕。宜用參、朮、茯苓補脾為君;歸身、麥冬、黃芩清肺養心為臣;川芎陳皮山楂散都去濕為佐。

白話文:

脾臟屬性偏濕,濕氣喜歡向下流動,因此會進入肝臟,造成癲癇和疝氣,其中疝氣不痛,也屬濕證。治療以人參、白朮、茯苓補脾為主要藥物;龜板、麥冬、黃芩清肺養心為輔助藥物;川芎、陳皮、山楂散瘀去濕為佐藥。

一人因勞咳血,頭眩腳軟,口氣夢遺,時或如冰水滴於身者數點,脈皆濡緩而弱,右關沉微,按之不應,初病傷腎。《經》云:腎乃胃之關也。關既失守,胃亦傷矣,故氣壅逆,血隨氣逆而咳也。又《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男子少精。二陽者,腸胃也,腸胃之病,必延及心脾,故夢遺。亦有胃氣不固而成者。此皆屬陰虛之症,遂用

白話文:

某人因勞累而咳嗽有血,頭暈腳軟,經常夢遺,有時感覺身上有幾滴像冰水一樣的東西落下,脈搏都濡緩而微弱,右手關脈沉細微弱,按壓沒有反應。剛開始生病時傷到了腎臟。

《黃帝內經》說:腎臟是胃的關卡。關卡失守,胃也會受傷,所以氣血逆行,血隨氣上升而咳嗽。

《黃帝內經》又說:二陽(大腸和小腸)的疾病會影響心和脾,導致男性精液減少。二陽即腸胃,腸胃有病,一定會蔓延到心和脾,所以會夢遺。也有因為胃氣不固而導致夢遺的。

這些症狀都屬於陰虛的病症,所以用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白朮(一錢),歸身(一錢),門冬(一錢),茯神(一錢),山梔(一錢),棗仁(一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人蔘(5克),黃芪(10克),白朮(5克),當歸(5克),麥冬(5克),茯苓(5克),梔子(5克),大棗仁(5克),陳皮(5克),甘草(5克)

朝服六味地黃丸,加黃柏、椿皮。

一人咳嗽見血,多是肺受熱邪所致。氣得熱而變為火,火盛而陰血不寧,從火滯騰,而越出上竅。治宜瀉火滋陰,忌服人參。

白話文:

一個人咳出血,通常是因為肺部受到熱邪的侵襲。肺氣受熱後化為火,火氣旺盛時會擾動陰血,使之從肺部上行而吐出血來。治療的方法應該是瀉火滋陰,不宜服用人參。

方:阿膠,當歸,白芍,知母,貝母,麥冬,生地,桑皮

吐血中用砂仁末煮生地,去黏滯之氣也。如吐血欲令其從下而來,須用歸尾炒黑大黃,即令血從下部來。

白話文:

治療吐血時,使用砂仁粉末煮生地黃,可以除去黏稠壅滯的氣。如果想要讓吐出的血從下部排出,需要使用炒黑的歸尾(烏藥)和大黃,這樣可以讓血液從下部排出。

清咳湯:當歸,白芍,桃仁,貝母,丹皮,黃芩,山梔,桔梗,青皮,甘草

白話文:

清咳湯:

  • 當歸:補血活血
  • 白芍:滋陰養血
  • 桃仁:活血化瘀
  • 貝母:清肺止咳
  • 丹皮:清熱涼血
  • 黃芩:清熱燥濕
  • 山梔:清熱瀉火
  • 桔梗:宣肺止咳
  • 青皮:理氣化痰
  • 甘草:調和藥性,補氣益氣

丹溪吐血方:青黛(飛),瓜簍仁(去油),訶子(去核),海粉(去沙),山梔(炒黑)

白話文:

丹溪治療吐血的藥方:

  • 青黛(磨成粉末)
  • 瓜簍仁(去除油脂)
  • 訶子(去除果核)
  • 海粉(去除砂石)
  • 山梔子(炒至變黑)

蜜丸噙化。梔、黛所以降火,瓜、粉所以行痰,訶子所以斂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