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驗大成》~ 咯血章

回本書目錄

咯血章

1. 咯血章

吐血有血屑者,謂之咯血,自腎經來也。氣分有火,則令人咯,久久咯之,則動其血。

一人素多都火,左脈大而馳,右關滑而數。氣都喉間,痰滯不得出,咳出痰中帶血,色如瑪瑙而成塊。愚謂:陰流乎陽,血隨氣使,此緣抑鬱既久,血因氣滯而成瘀,忽復加以憂愁惱怒,擾動君相二火,向所停之瘀挾火勢而上騰矣。此血出自胃經,宜去上中之火,利中宮之氣,氣利火去則不咯,不咯而血自除矣。

白話文:

這個人體內一向有過多燥熱,左脈搏動有力且快速,右關脈滑動而跳動頻繁。氣息鬱結於喉嚨,痰液黏滯無法排出,咳出的痰中帶有血絲,顏色像瑪瑙一樣呈塊狀。我認為:陰氣流向陽氣,血液隨著氣息運行。這是因為抑鬱時間過長,血氣因此停滯而形成瘀血。突然又加上憂愁和憤怒,擾動了君火和相火,原本停滯的瘀血被火氣所挾帶而上衝。這血脈起源於胃經,應該去除上焦和中焦的燥熱,使中宮的氣息暢通。氣息暢通,燥熱去除,就不會咳嗽了。不咳嗽,瘀血自然會消失。

方:麥冬,瓜簍仁阿膠青黛杏仁,川貝,桔梗,廣皮,紫菀茸,米仁,甘草,童便

白話文:

藥方:

  • 麥冬
  • 冬瓜子仁
  • 阿膠
  • 青黛
  • 杏仁
  • 川貝
  • 桔梗
  • 廣藿香
  • 紫菀茸
  • 芡實
  • 甘草
  • 童便

一人多欲,內熱焦煩,脈息濡細而數,咯出痰中帶血。系真陰不足,虛火沸騰,久而咯之則動其血,此血從足少陰經來。宜滋陰降火,尤宜戒色,恬愉養靜,庶乎不復咯矣。

白話文:

一個人慾望過多,內心煩躁,脈搏細快而綿軟,咳出的痰中帶血。這是由於真陰不足,虛火旺盛所致,咳嗽時間長了就會動到血,這血是從足少陰經來的。應該滋陰降火,尤其要注意戒色,保持心情愉悅,養靜心神,這樣才能避免再次咳血。

一童子御女太早,年甫十六,而形神枯槁。咯出痰血如瑪瑙者盅許,兼小腹作痛,其脈脾肺虛矣,尺脈濡軟。此水衰火旺,金弱脾虛之候。非靜養絕欲,咯之日久,必成勞瘵。

白話文:

藥方:

方:麥冬,百合茯苓,貝母,紫菀,山藥,米仁,白芨,陳皮,阿膠,童便

  • 麥冬
  • 百合
  • 茯苓
  • 貝母
  • 紫菀
  • 山藥
  • 米仁
  • 白芨
  • 陳皮
  • 阿膠
  • 童便

一童姻後忽吐血盞許,服降火養陰之劑,愈後三月,復因惱怒,每早咯血幾絲。脈息滑數,此因向有痰熱,復因怒動肝火所致。

白話文:

一個孩子結婚後突然吐血一大杯,服用了清熱養陰的藥,三個月後痊癒。但由於再次生氣,每天早上咯血幾絲。脈搏滑數,這是因為以前就有痰熱,再加上生氣導致肝火旺盛所致。

方:紫菀(一錢五分),米仁(一錢五分),百合(一錢),百部(一錢),貝母(一錢),阿膠(一錢五分)

白話文:

配方:

  • 紫菀:15 克
  • 米仁:15 克
  • 百合:10 克
  • 百部:10 克
  • 貝母:10 克
  • 阿膠:15 克

一童時咳,痰中帶血,此脾肺兩家之火,又非本原之病可比。清咳湯主之。

白話文:

一個孩子咳嗽,痰中帶血,這是脾和肺的熱火造成的,與一般的咳嗽不同。用清咳湯治療它。

陳皮,半夏,茯苓,知母,生地,桔梗,山梔,杏仁,阿膠,貝母,桑皮,甘草

白話文:

陳皮:補脾理氣、化痰止咳

半夏:化痰止嘔、降逆止咳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知母:清熱涼血、滋陰降火

生地:涼血止血、滋陰降火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止咳

山梔: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杏仁:止咳平喘、潤肺化痰

阿膠:補血滋陰、止血止痛

貝母: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桑皮:清熱利尿、止血涼血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

丸方:陳皮(一兩),白芍藥(一兩),黃連(一兩),知母(四錢,去毛,鹽水炒),生地(二兩),萸肉(一兩半),玄參(一兩),地骨皮(一兩),丹皮(一兩),麥冬(一兩),貝母(一兩),山藥(一兩,炒黑),甘草(三錢)

白話文:

藥丸配方:

  • 陳皮:1 兩
  • 白芍藥:1 兩
  • 黃連:1 兩
  • 知母:4 錢(去除毛鬚,用鹽水炒過)
  • 生地:2 兩
  • 萸肉:1 兩半
  • 玄參:1 兩
  • 地骨皮:1 兩
  • 丹皮:1 兩
  • 麥冬:1 兩
  • 貝母:1 兩
  • 山藥:1 兩(炒至發黑)
  • 甘草:3 錢

煉蜜為細丸,每服二錢,白湯空心送下,上下午更服一次,尤妙。

一友積學工苦,素患吐血,至於強力而起,自為霍然矣,欲覓一館地,為終歲讀書之計。余偶往渴之,邀診其脈,余曰:「恙雖小康,慎無勞心。」出謂人曰:「其人外癯中失,其樞遏不自逸,乃師蠹魚,火宮令,無不自斃。」果然入夏疾作,未交秋而身殞矣。所以至期必死者,余診其脈,陽躁而不鼓,陰微而欲絕,四月一陰生,六月三陰長,今虛陽生浮,真陰內爍,故其病必死矣。

白話文:

某人喝得酩酊大醉,無法自行移動。有人將他用背駝回家,結果導致他的胃氣停滯,無法正常運作。隔天,他大量吐血。找來一位醫生使用涼血止血的藥物,卻連用百劑都不見好轉。後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前來,只開了健脾強胃的藥,吐血就止住了。這說明脾臟主掌血液,當脾臟功能虛弱,無法正常運作時,血液就會逆流,導致向上吐血。

一人大醉後,不能動移,令人駝歸,未免胃口停滯,不能運行,以至明日大吐血。延一醫用涼血止血之劑,百劑不愈。獨憑三老至,竟令服健脾等藥而血止。乃知脾統血,脾弱不能運行,遂不循故道,所以吐血過上行也。

2. 飲食即有血水吐出論

巢氏曰:吐血者是有熱。氣盛而血虛,熱乘於血,血性得熱,則流散妄行,氣逆則血隨上,故令吐血也。故飲食大飽之後,脾胃內冷,不能消化,忽所食之物,氣血相沖,因傷脾胃,亦令吐血也。

白話文:

巢元方說:吐血是因為體內有熱氣。人的氣血旺盛但血氣不足,熱氣就會侵入血液,血液受到熱氣的影響,就會流散亂走。氣往上逆流,血液就會跟著往上走,所以才會吐血。因此,在飲食過飽之後,脾胃內部寒冷,無法消化食物,這時所吃的食物會與氣血相衝,傷害了脾胃,也會導致吐血。

3. 失血難以補救

一人二十餘歲矣,己丑十月中旬,咳嗽痰中帶血,至月終大吐血鬥余,汗出如雨。王羽律進人參五分,發喘愈甚。余今日進人參五錢、黃耆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一日一夜,進參二兩、肉桂八錢,而汗始有收意。然時而汗仍來,面色如粧,陽氣已脫盡矣,畢竟不能奏效。

白話文:

一位二十多歲的人,在己丑年十月中旬開始咳嗽,痰中帶血,到月底時吐血超過一鬥,同時大汗淋漓。王羽律給他服用五分人參,但喘息更加嚴重。我今天給他服用五錢人參、五錢黃耆、一錢甘草和一錢肉桂。一天一夜內,他服用了二兩參和八錢肉桂,汗水才開始收斂。然而,汗水還是會時不時地冒出來,他的臉色就像化了妝一樣,陽氣已經耗盡,最終我的藥沒有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