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原理》~ 卷之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5)

1. 附方

調味承氣湯,治痢初作,欲行不行,此乃通因通用之法。

桃仁承氣湯小柴胡湯黃耆建中湯,治脾胃虛敗,下痢不止。俱傷寒門。

白話文:

桃仁承氣湯、小柴胡湯、黃耆建中湯,用於治療脾胃衰弱、腹瀉不止。這些都是治療傷寒的良方。

益元散,治下痢,小便赤澀。

桂苓甘露飲,治冒暑下痢。

黃連香薷飲,治感受暑熱成痢。俱暑門。

木香檳榔丸,治下痢,裡急後重。

四君子湯,俱氣門。

胃苓湯防風芍藥湯,俱瀉門。

白話文:

胃苓湯和防風芍藥湯都是治療瀉痢的藥方。

十全大補湯,治久痢氣血兩虛。虛損門。

2.

痿者,痿弱無力,不能收持之謂也。是人隨情妄用,損耗精血,以致皮肉筋骨皆失榮養,而痿厥之症作焉。經言治痿獨取肺金為主者,蓋肺主氣而體燥,肺傷則氣病,不能導血以行經隧,體燥則津少,無以榮養百骸,此之故也。雖然,始則重於肺金,續而五藏皆受。大要不出熱之一字。

白話文:

痿,就是肢體無力,不能自由控制。這種情況是人因隨心所欲,過度耗損精血所致,導致皮肉筋骨失去了滋養,於是出現了痿厥的症狀。經書上說,治療痿症主要以肺金為主,因為肺主氣,質地乾燥。肺受到損傷,則氣血發生問題,不能引導血液運行於經脈之中。肺質乾燥,則津液不足,無法滋養全身。這就是痿症的根源。雖然如此,起初以肺金為主,但隨著病情發展,五臟都會受到影響。總的來說,痿症離不開「熱」這個字。

故經云:肺熱葉焦,五藏因而受之,發為痿躄。心氣熱為脈痿,而脛縱不任地;肝氣熱為筋痿,而宗筋弛緩;脾氣熱為肉痿,而肌痹不仁;腎氣熱為骨痿,而足不任身是也。古法治痿獨取陽明者,蓋陽明為五藏之府也,水穀之海,主潤宗筋,陽明病則宗筋亦病,宗筋病則帶脈不引,足痿不固矣。

白話文:

因此經書上說:肺部燥熱時,肺葉會枯焦,五臟因而受到影響,進而導致肌肉萎縮無力。心氣過熱會導致脈絡萎縮,雙腳軟弱無力,無法承受身體重量;肝氣過熱會導致筋脈萎縮,主筋帶脈鬆弛;脾氣過熱會導致肌肉萎縮,肌肉麻痺失去知覺;腎氣過熱會導致骨骼萎縮,雙腳無法支撐身體。

古時候的治療方法,針對痿疾只治療陽明經,這是因為陽明經是五臟的管家,食物和水谷的來源,負責滋潤主筋帶脈,陽明經出問題,主筋帶脈也會出問題,主筋帶脈出問題,行經下肢的帶脈就會拉不緊,導致雙腳痿縮無力。

且肺與陽明燥金相為表裡,而肺居上主氣而畏火,嗜欲無度,相火上炎,刑害肺金,肺金受害,水絕其源,火愈寡畏,肺愈被傷,無以制木,木寡於畏而傷脾土,脾病則血敗,無以滋養百骸,肺傷則氣耗不能受攝四末。是以治法在乎滋陰伏火,清肺金制木。經云: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者,此之謂也。

白話文:

肺部和胃腸系統的陽明經絡屬於表裡關係,肺部位於上方,掌管氣息,但害怕火熱。如果過度放縱慾望,導致虛火上升,就會損害肺部,讓肺氣受損,水液失去來源,火氣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肺部受傷更嚴重。這時肺部無法約束肝木,肝木過於強盛就會傷害脾土。脾臟受損,則會導致氣血虧損,無法滋養全身。肺部受損,則會導致氣息衰弱,無法滋潤四肢。因此,治療方法在於滋養陰分,抑制火熱,清肺潤肺,約束肝木。經文所說:「東方盛,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方藥不越清燥、四物二湯為主加減。患者藥外,尤當薄滋味以自養,毋助火邪。能如此治,無有不瘳。

3. 痿症脈法

《脈經》曰:脈痿,脈必浮而弱,其人慾咳不得咳,咳則出干沫,久則小便不利。

又云:寸口脈不出,反為發汗,陽脈早索,陰脈不澀,身體反冷,其內反熱,多唾,唇焦,小便反難,此為肺痿。傷於津液,便如爛瓜,亦如豚膏,乃因誤發汗故也。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寸口脈搏消失,反而發汗,陽脈衰弱,陰脈不澀滯,身體反倒寒冷,內部卻發熱,唾液很多,嘴脣乾燥,小便困難,這是肺結核。因為傷害津液,所以痰液像爛瓜一樣,也像豬油一樣,都是因為誤發汗引起的。

4. 治痿大法

痿因氣血虛敗所致,切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致使氣血愈虛而痛愈劇,宜用東垣健步丸加燥濕清熱之劑,如蒼朮黃芩黃柏、牛膝之類為主,詳其挾痰、挾熱、挾濕、挾氣虛,加減施治,臨症制宜,方盡善美矣。

白話文:

痿症是因為氣血虛弱衰敗造成的,千萬不能使用刺激性治療方法或使用通風的藥物,否則只會導致氣血更加虛弱,疼痛更加劇烈。應該使用東垣健步丸,並搭配祛濕清熱的藥物,例如蒼朮、黃芩、黃柏、牛膝等。還要詳細辨別患者是否有痰濕、熱症、濕症或氣虛,根據症狀酌情加減藥物。臨牀上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靈活用藥,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5. 丹溪治痿活套

痿症有濕熱、有痰、有氣虛、血虛、有死血、食積,大法專主養血清金,以東垣健步丸為主。

白話文:

痿症可能是由濕熱、痰液、氣虛、血虛、瘀血、過食所引起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養血清肺,以東垣健步丸為主要藥物。

如濕熱者,本方加蒼朮黃芩黃柏、牛膝之類。

白話文:

如果濕熱體質,可以加入蒼朮、黃芩、黃柏、牛膝等藥材。

如挾痰者,本方合二陳,加二朮、黃芩、黃柏、竹瀝之類。如挾氣虛者,本方合四君子,加黃柏、蒼朮之類。

白話文:

如果夾雜痰濕,則在原方中加入二陳湯,再加二朮、黃芩、黃柏、竹瀝等藥物。如果夾雜氣虛,則在原方中加入四君子湯,再加黃柏、蒼朮等藥物。

如血虛,本方合四物,加黃芩、黃柏、蒼朮煎湯,下補陰丸之類。

6. 治痿症方

治濕熱為害,肺金受傷,致絕寒水生化之源,以致腎經隨憊,精血虧敗所致。治法當燥濕熱而清肺金,補元氣而滋陰血。是以用白朮蒼朮澤瀉茯苓、牛膝等燥濕、勝濕、滲濕,黃連黃柏升麻柴胡豬苓等清熱泄火,五味、麥冬以清肺金,人參黃耆以益元氣,當歸、生地益陰血,神麯、陳皮導滯氣,佐甘草和藥性。

白話文:

治療濕熱為害導致肺金受損,進而影響腎經健康,造成精血虧損。治療方法應當去除濕熱,清肺金,補氣養血。因此,使用白朮、蒼朮、澤瀉、茯苓、牛膝等藥材來去除濕氣;使用黃連、黃柏、升麻、柴胡、豬苓等藥材來清熱瀉火;使用五味子、麥冬來清肺金;使用人參、黃耆來益氣;使用當歸、生地來益血;使用神曲、陳皮來導氣;佐以甘草來調和藥性。

蒼朮(苦辛溫,米泔浸,二錢),白朮(苦辛溫,炒,八分),澤瀉(甘鹹寒,八分),茯苓(甘平,錢半),黃柏(苦辛寒,一錢),麥冬(苦甘涼,八分),人參(甘溫,三錢),黃耆(甘溫,二錢),黃連(苦寒,二錢),升麻(苦平,七分),柴胡(苦寒,七分),豬苓(甘淡平,一錢),五味(甘酸平,七分),川歸(辛甘溫,一錢),熟地(甘寒,一錢),神麯(苦辛溫,健脾溫胃,八分),陳皮(苦辛溫,去白,七分),甘草(甘寒,五分),水煎。食後服。

白話文:

蒼朮(苦辛、溫性,用米湯浸泡,用量 2 錢),白朮(苦辛、溫性,炒過,用量 8 分),澤瀉(甘鹹、寒性,用量 8 分),茯苓(甘性、平性,用量 1.5 錢),黃柏(苦辛、寒性,用量 1 錢),麥冬(苦甘、涼性,用量 8 分),人參(甘性、溫性,用量 3 錢),黃耆(甘性、溫性,用量 2 錢),黃連(苦性、寒性,用量 2 錢),升麻(苦性、平性,用量 7 分),柴胡(苦性、寒性,用量 7 分),豬苓(甘淡、平性,用量 1 錢),五味子(甘酸、平性,用量 7 分),川歸(辛甘、溫性,用量 1 錢),熟地(甘性、寒性,用量 1 錢),神麯(苦辛、溫性,健脾溫胃,用量 8 分),陳皮(苦辛、溫性,去除白色部分,用量 7 分),甘草(甘性、寒性,用量 5 分),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日進三服。

加減四物湯

治四肢軟弱,不能舉動。蓋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若四肢不能舉動者,由陰火熾盛,陰血虧敗所致也。治法在乎抑火清金,滋陰補血為本。故用黃柏、知母等以退火熱,五味、麥冬等以補肺金,歸、芎、地、芍、人參等滋補陰血,牛膝、杜仲等補助精髓以壯筋骨,少佐蒼朮散郁燥濕。

白話文:

治療四肢無力,無法活動。因為手得到血液就能握拳,腳得到血液就能行走,如果四肢完全無法活動,可能是因為陰火旺盛、陰血虧損。治療方法應以抑制火氣、滋陰補血為原則。

因此,使用黃柏和知母等藥材降火,用五味子和麥冬等藥材滋養肺金,用當歸、川芎、生地黃、芍藥和人參等藥材滋補陰血,用牛膝和杜仲等藥材補助精髓以強健筋骨,並少許添加蒼朮,以散發鬱結的燥濕。

黃連(苦寒,三錢),黃柏(苦寒,二錢),知母(苦辛寒,二錢),五味(甘酸,八分),麥冬(苦甘涼,一錢),川歸(辛甘溫,錢半),川芎(辛溫,七分),熟地(甘寒,一錢),白芍(苦酸寒,八分),人參(甘溫,二錢),牛膝(甘酸平,八分),杜仲(辛平,八分),蒼朮(苦辛溫,八分),水煎。食後日三服。

白話文:

材料:

  • 黃連(苦寒,三錢)
  • 黃柏(苦寒,二錢)
  • 知母(苦辛寒,二錢)
  • 五味子(甘酸,八分)
  • 麥冬(苦甘涼,一錢)
  • 川芎歸(辛甘溫,半錢)
  • 川芎(辛溫,七分)
  • 熟地(甘寒,一錢)
  • 白芍(苦酸寒,八分)
  • 人參(甘溫,二錢)
  • 牛膝(甘酸平,八分)
  • 杜仲(辛平,八分)
  • 蒼朮(苦辛溫,八分)

做法:

將上述材料用水煎煮。

服用時間:

餐後三次服用。

治兩足痿弱軟痛,或如火焙,從足踝下上衝。盡由濕熱怫鬱,以致陰火上騰。法當清濕熱,泄陰火為主。是以用防己、蒼朮以理濕,黃柏、龜板益陰以退火,歸尾行血,虎脛骨、牛膝壯筋骨。

白話文:

治療雙腿無力、疼痛或感覺像被火烤,從腳踝往上衝。這些情況都是由於濕熱瘀滯,導致陰火上升所致。治療方法應以清利濕熱、洩陰火為原則。因此,使用防己、蒼朮來祛濕,黃柏、龜板滋陰以退火,歸尾活血,虎脛骨、牛膝強筋健骨。

蒼朮(苦辛溫,三兩),防己(苦辛溫,四兩),黃柏(苦寒,二兩),龜板(鹹平,二兩),歸梢(辛甘溫,二兩),虎脛骨(甘溫,一兩),牛膝(甘酸平,兩半),為末,糊丸。每食後以鹽薑湯下五七十丸或一百丸。一本加附子五錢。

白話文:

  • 蒼朮(苦辛溫熱,三兩)
  • 防己(苦辛溫熱,四兩)
  • 黃柏(苦寒,二兩)
  • 龜板(鹹平,二兩)
  • 歸梢(辛甘溫熱,二兩)
  • 虎脛骨(甘溫,一兩)
  • 牛膝(甘酸平,兩半)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用糊糊製成藥丸。每次進食後,用鹽薑湯送服五七十丸或一百丸。有一種藥方還加入五錢附子。

治氣血不通,精元虧敗,兩足痿軟,不能行步。法當補益氣血,滋助精元。是以用參、苓、白朮等以補氣,川歸、地黃以養血,鹿角膠、角霜、菟絲子、杜仲、龜板以益精,牛膝、虎脛骨以壯筋骨。

白話文:

治療氣血不通暢、精元虧損、雙腿無力、無法走路。方法是用人參、茯苓、白朮等藥材來補氣,川芎、地黃來補血,鹿角膠、角霜、菟絲子、杜仲、龜板來滋養精元,牛膝、虎脛骨來強筋壯骨。

人參(甘溫,三兩),白朮(苦甘溫,二兩),茯苓(甘淡平,兩半),川歸(辛溫,二兩),熟地(甘寒,二兩),鹿角膠(甘溫,益精髓、補虛弱,一斤),鹿角霜(甘鹹溫,益精強腰,八兩),菟絲子(苦甘溫,補腎添髓,壯筋骨,三兩),杜仲(甘辛溫,補腎填精,理腰、脊、膝、脛痠痛,二兩),龜板(甘鹹溫,大補陰虛,強壯筋骨,酥炙,二兩),牛膝(苦甘酸,理腰膝,行血脈以強筋骨,淨,兩半),虎脛骨(甘酸溫,助元陽,壯腳膝之筋骨,二兩),諸藥共末,先以鹿角膠用無灰好酒三大碗溶化,和前藥為丸如梧子大。每空心淡鹽湯下一百丸。

白話文:

人蔘(性味甘溫,用三兩),白朮(性味苦甘溫,用二兩),茯苓(性味甘淡平,用半兩),川芎(性味辛溫,用二兩),熟地黃(性味甘寒,用二兩),鹿角膠(性味甘溫,益精填髓、補虛弱,用一斤),鹿角霜(性味甘鹹溫,益精強腰,用八兩),菟絲子(性味苦甘溫,補腎益精、壯筋骨,用三兩),杜仲(性味甘辛溫,補腎益精、調理腰脊膝脛痠痛,用二兩),龜板(性味甘鹹溫,大補陰虛、強健筋骨,經酥炙製備,用二兩),牛膝(性味苦甘酸,調理腰膝、通血脈以壯筋骨,經淨制準備,用半兩),虎脛骨(性味甘酸溫,助元陽、強壯腳膝筋骨,用二兩)。將所有藥材粉碎成末,先用鹿角膠與三碗無灰好酒溶化,與前面其他藥末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空腹用淡鹽水送服一百丸。

治腎元虛乏,風濕兩淫以致筋骨痿弱。法當滋補腎元為主,驅散風濕為標。是以用肉蓯蓉、菟絲子、五味子鹿茸、熟地、牛膝等,以補腎元,益精髓,壯筋骨,為主;天麻散風,木瓜行滯氣,二者為標。

白話文:

用來治療腎氣和精血虛弱,導致風寒濕氣侵襲,筋骨無力。治療方法應以滋補腎氣精血為主,驅除風寒濕氣為輔。

因此,使用肉蓯容、菟絲子、五味子、鹿茸、熟地和牛膝等藥材,以補充腎氣精血,增強骨髓,壯筋骨為主要目的;而天麻可以驅散風寒,木瓜可以疏通瘀滯的氣血,這兩種藥材作為輔助治療。

肉蓯蓉(鹹酸溫,益精氣,強肢體,二兩),菟絲(辛甘溫,二兩),五味(甘酸,二兩),鹿茸(甘酸溫,生精血,補元氣,強腰膝,四兩),熟地(甘寒,四兩),牛膝(苦甘酸,二兩),天麻(苦辛寒,二兩),木瓜(甘酸平,二兩),為末,煉蜜丸。食前米飲下五七十丸。

白話文:

以肉蓯蓉(鹹酸溫,有益精氣、強壯肢體的作用,兩錢)、菟絲子(辛甘溫,兩錢)、五味子(甘酸,兩錢)、鹿茸(甘酸溫,能生精補血、益元氣、強腰膝,四錢)、熟地黃(甘寒,四錢)、牛膝(苦甘酸,兩錢)、天麻(苦辛寒,兩錢)、木瓜(甘酸平,兩錢)共同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在進食之前,用米湯送服 50-70 丸。

東垣健步丸

治濕熱痿症。法當清熱為君。經云:風能勝濕。是以用防己、羌活、川烏、防風等諸風藥以散濕,滑石、澤瀉利小便以滲濕,瓜蔞苦參、柴胡等諸苦寒以清熱,肉桂通血脈,甘草和藥。

白話文:

治療濕熱引起的痿症。治療方法應以清熱為主要,根據經文記載:「風能勝濕」。因此,使用防己、羌活、川烏、防風等具有祛風除濕作用的藥物。同時,使用滑石、澤瀉利尿通淋、滲出濕氣。瓜蔞、苦參、柴胡等具有苦寒性質的藥物清熱。肉桂通達血脈,甘草調和諸藥。

防己(苦辛溫,一兩),羌活(辛溫,兩半),川烏(辛熱、五錢),防風(辛溫,二兩),滑石(甘寒,二兩),澤瀉(甘鹹寒,二兩),瓜蔞(苦寒,二兩),柴胡(苦寒,兩半),苦參(苦寒,三兩),肉桂(辛甘溫,五錢),炙草(甘寒,三錢),共為末,以酒打糊丸如梧子大。每以蔥煎愈風湯下五十丸。見中風門。

白話文:

材料:

  • 防己(苦辛溫):6 克
  • 羌活(辛溫):3 克
  • 川烏(辛熱):3 克
  • 防風(辛溫):12 克
  • 滑石(甘寒):12 克
  • 澤瀉(甘鹹寒):12 克
  • 瓜蔞(苦寒):12 克
  • 柴胡(苦寒):3 克
  • 苦參(苦寒):18 克
  • 肉桂(辛甘溫):3 克
  • 炙草(甘寒):18 克

製作方法:

將所有材料搗碎成細末,用酒調和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使用方法:

每次用 50 顆丸子,搭配蔥煎愈風湯服用。詳見「中風」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