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十二·書集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書集 (1)

1. 咳嗽

咳嗽必由於肺,故黃帝有肺令人咳之問。而岐伯則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胃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此舉形寒飲冷,傷肺致咳之一端耳,形寒者,外感風寒也;飲冷者,內傷寒冷也。

然六氣不獨風寒乘肺致咳,其火、暑、濕、燥皆能乘肺,皆足致咳,各有的症可憑。又曰: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乘秋則肺先受之,乘春則肝光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季夏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言四臟各以其時,先受邪為病,次便及乎肺而為咳,故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然其實無有不關於肺,況外邪中於皮毛,而內應於肺也。即內傷之咳,亦無有不關於肺。

故以內經於五臟六腑分別咳狀之下,又申之曰:此皆聚於胃,關於肺,故使人多啼唾而面浮腫氣逆也。聚於胃者,胃為臟腑之根本也,關於肺者,肺為臟腑之華蓋也。嘗考無擇有三因,丹溪有六咳,名雖多種,總不出於外感內傷。而治咳之法,亦當知重肺胃二經。然於外感內傷之中,又惟風寒勞損,二者居其八九。

景岳云:風寒者,責在陽實,治宜辛溫散邪,則肺清而咳愈,最忌寒涼收斂,如經所謂肺欲辛者是也。勞損者,責在陰虛,治宜甘以壯水,潤以養金,則肺寧而嗽愈,最忌辛香燥熱,如經所謂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者是也。至若因火、因暑、因濕、因燥,各從本門似施治。

其因痰飲者滌其飲,因氣逆者降其氣,因食積者消之,因積熱者清之,金虛則崇土,郁甚則舒肝,隨其所見之症而理之。《金匱》論咳有肺痿、肺癰、肺脹之辨,所當詳究。趙氏云:水冷金寒而咳,當用八味丸。仲淳雖論氣虛、陽虛、喘咳者絕少,然此等治咳之法,亦宜留心,以盡病變之無窮,則治咳之能事畢矣。

疏邪利金湯,〔見傷風。〕

原方〔疏邪利肺。〕如外感風寒,內傷寒冷咳嗽者,〔寒冷入胃,從胃脈上至於肺,則肺寒,外內合邪,故咳。〕可加半夏。以治胃寒。

此治感冒風寒咳嗽之劑,果系形寒飲冷致咳,可加薑、夏,否則肺熱還傷肺矣。

清金膏,加減清寧膏噙化丸瓊玉膏〔俱見虛勞。〕皆治陰虛咳嗽。

風髓湯

牛髓〔一斤。〕白蜜〔半斤,同煎沸,以絹濾去渣,入下三味。〕杏仁〔去皮尖,四兩,研如泥。〕山藥〔炒,四兩,研細。〕胡桃仁〔去皮,四兩,研如泥。〕〔同入瓶內,油紙封口,隔湯煮一日,早晚白湯化服三、四匙。〕一方用牛酥、白蜜、杏仁名蜜汗煎。〔煎法同上。〕

八仙玉液,〔自制。〕治陰虛咳嗽痰血最效。

藕汁〔性寒帶澀,滌熱止血,二杯。〕梨汁〔降火消痰,定喘止嗽。〕蔗漿〔消痰止咳。〕蘆根汁〔清胃止嘔,各一杯。〕茅根〔涼金定喘。水煎取濃汁一杯,再同汁漿乳頓滾。〕人乳〔補陰養血。〕童便〔引火下行,各一杯。〕生雞子白〔三枚。〕和勻,頻頻服之。余嘗用米仁,山藥,蓮肉〔保脾。

〕麥冬〔各一兩。〕白花百合〔清肺,二兩。〕枇杷葉〔降氣,十片。〕煎濃汁〔一碗。〕衝入玉液,再加貝母末,真柿霜〔消痰。〕和勻,頻頻飲之。〔即垂絕者,尚可延生。〕

此七方皆甘潤之劑,勞損之咳,擇而用之。一方但用枇杷葉去毛,蜜炙煎膏,白蜜飴糖收之,亦有效驗。

瀉白散,〔見火。〕

此治肺熱咳嗽之劑,虛火加甘寒,實火加苦寒。按《金匱》云:咳而上氣,其人喘;目如脫狀,此為肺,脹。仲淳言肺脹,乃系肺熱極所致,當清金降氣。本方宜加黃芩石膏知母、花粉之屬。

順氣開痰飲,〔見中風。〕此治氣逆咳嗽之劑。

二陳湯,〔見中風。〕此治痰飲咳嗽之劑,虛者用四君子湯

保和丸,〔見泄瀉。〕此治食積咳嗽之劑,加減用之。

百部膏,〔一味熬膏蜜收。〕此治蟲齧肺咳之劑,必胸中飢時則痛,唇上白點如粟者,用之方效。

2. 肺痿

《金匱》云:其人咳,口中有濁唾涎沫,脈數虛者,此為肺痿。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治肺痿,大要當以甘草湯調和營衛為君,臣以潤燥、清熱、降氣、消痰之劑,煎膏時時噙化,緩以圖之,方可挽回於萬一。若大驅涎沫,欲求速效,反速斃也。

《金匱》甘草,治肺痿咳嗽,唾涎沫不止。〔肺熱而痿,清肅失令,則上輸之精氣,不能收攝運化,故吐濁涎。〕

甘草〔一味水煎,頻飲之,熱自漸化。但最難服處,半月後方得效。〕加二冬、百合、梨汁、貝母、蘇子枇杷葉皆可用。

此治痿獨取陽明之義。徐忠可云:余妾病肺痿,初時痰沫成碗,服一味甘草湯,半月始痰少而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