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卷之三(利)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利) (4)

1. 關格

關格之症,原有上下之分,一上格之而不得入,一下關之而不得出也。上下既有相殊,治法亦宜各異。大約上格之而不得入者,當治肝;下關之而不得出者,當治脾。然而開鬱行氣,則上下皆同也。上格之症,水食俱不可下,一得水食則吐出,兩脅飽脹,氣逆拂抑,而覺氣不能通。

初起之時,以逍遙散和解之,何致成不可救藥之症?惟其不與此湯也,則肝木終無解時,又加另服他藥,則愈加脹悶。吾今定一方,緩緩呷之,自然重門漸開,轉輸有路矣。下關之症,大小便俱不能出,上食水穀,覺脹悶欲死,氣急而息粗。初起之時,亦以逍遙散和之,亦隨手奏功,而無如人之不識也。

則脾氣轉燥,而肝木來凌,大小腸火勢阻遏,而不能下達。其勢甚急,然而較上格之症,實少輕也。蓋邪在上難於發泄,邪在下易於推蕩也。用四物湯大黃柴胡,於補中兼下而散之,則火鬱可開,關門中啟矣。誰謂關格之症,可不分上下以治之乎?

增補逍遙湯

白芍(三錢) 白朮(一錢) 枳殼(一錢) 當歸(三錢) 柴胡(一錢) 香附(一錢) 甘草(五分)川芎(一錢) 炒梔子(一錢) 茯苓(三錢) 陳皮(五分) 天花粉(一錢) 竹瀝(五匙)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