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卷之三(利)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利) (2)

1. 痰症

痰症之分上下者,其故何哉?痰在胃中者上也,痰在脾中者下也,痰在腎中者下之下也。世人謂肺中有痰者誤,蓋肺乃嬌藏一物不容,如何有痰?肺痰者,因肺有病因謂之也,其實皆胃中之痰耳。若心亦有痰,肝亦有痰,二皆因其病而命名,而終不可謂心肝有痰不統之於胃中也。

故言胃而凡有在上之痰舉皆包之矣。治上之痰,奈何?健其胃而清其痰,補其氣而利其濕,治上焦之痰,其庶幾乎?然而上痰終何以辨之?必感風寒而得之,或黃或白,或成磈而膠結不開,或嘔吐而終朝不已,或胸悶而作脹,或鼻塞而氣粗,或咳嗽而隨吐,或咯唾而難出,或如敗絮,或如黃膿,此皆上痰也。我有一方可以通治之神效方,名曰「攻痰散」,此方健胃補氣,又兼利濕消痰而去風也。

痰在下者,雖有脾腎之別,而症實相同。脾氣之虛而後腎水之泛,腎氣之乏而後脾土之虧,原相因而至也。其症則有純吐清水者,蓋命門無火則水寒,命門無火則土亦寒,水土既寒,又何有堤防之障哉?勢必狂潤洶湧,上騰氾濫而不可止遏。方用「返流湯」,一劑而痰靜,再劑而痰消,四劑而痰無矣。

此方妙在以白朮為君,健脾而佐之以補腎消痰之藥,引水歸源而先堅其土氣,俠水不能蕩其土,則土自然能制夫水也。

攻痰散

白朮(三錢) 茯苓(五錢) 柴胡(一錢) 白芍(五錢) 半夏(三錢) 神麯(一錢) 黃芩(一錢)甘草(一錢) 天花粉(二錢)水煎服

返流湯

白朮(一錢) 山藥(五錢) 薏仁(五錢) 芡實(五錢) 山茱萸(五錢) 北五味(二錢) 肉桂(二錢) 人參(三錢) 白芥子(五錢)水煎服

2. 癆病

癆病之宜分上下也。五臟過勞皆能成癆,何以止分上下?不知五臟成癆,非由上以損下,即由下以損上也。故言上下而五臟之癆症已不外於此也。又何必逐臟以細別之乎?由上而損下者何如?大約先損其心,而後傷於肺。肺傳之肝,肝傳之脾,脾傳之腎,而後死也。其症之外見者若何?心驚不寐,咳嗽吐痰,飲食少思,兩脅微悶,夢遺不休,身發潮熱,足膝無力。此等之症,初起之時,補其陽虛而少佐之滋陰之品,自易奏效。

無如世人不知治法,妄用消痰降氣克削之劑,不至於成癆不已。其已成癆又不用殺蟲之藥於大補氣血之中,無怪乎奄奄垂絕也。吾今憫惜世人,特傳奇丹於初病之時,於已病之時,急用吾方,皆可回春。方名補上救癆丹。此方之妙,平平無奇,而實有奇效乎?補之中而寓以剿殺之計,所以奏功如響也。

由下而上損者如何?因房勞而起也。先損其腎,腎傳之心,心乃傳之肺,肺傳之肝,肝傳之脾,脾仍傳之腎。其症身先發熱,骨蒸多汗,以致夢寐恍惚,吐痰不已,似飢非飢,似痛非痛,脅脹心跳,腹瀉腸鳴,不可勞役,力難勝任。久則奄奄臥床,難於起立者是也。若誤認作陽虛,誤用參耆,必致陽愈旺而陰愈消。

咳嗽吐血,唾血衄血,而不能止,夢遺精滑,強陽不倒,骨髓作酸,頭暈眼花,惡症種種,不可枚舉。誰知皆是不慎女色而然也。必須大用補陰,而加之化蟲之味,始能奪命返魂,重登壽域。否則行屍坐鬼,不過旦夕,為世上之人而已。吾今傳一奇方,專治下癆,實見奇功。

方名重春奪命丹。此方妙在地骨皮鱉甲,地慄同用。蓋癆病未有不骨髓內熱者。地骨入於骨中,以清其虛熱。鱉甲無孔不鑽,與地慄粉相濟。有蟲則殺,有隙則填。陰虛則補,陽旺則衰。三者並用,實有至理。況各品又純是補陰制陽之味。陰足而陽有不平者乎?此方之所以神而肆也。

補上救癆丹

麥冬(三兩) 生棗仁(三兩) 炒棗仁(三兩) 山藥(六兩) 芡實(六兩) 地骨皮(六兩) 丹皮(六兩) 當歸(六兩) 白芍(一斤) 人參(三兩) 北五味(二兩) 橘紅(八錢) 白薇(三兩) 神麯(三兩) 茯神(三兩) 萬年青(三片) 薏仁(五兩) 天門冬(六兩)各為細末,蜜為丸。每日空腹服五錢,早晚各一服。

重春奪命丹

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一錢) 薏仁(五錢) 芡實(五錢) 山藥(五錢) 地骨皮(一兩) 丹皮(五錢) 地慄粉(五錢) 鱉甲末(三錢) 生何首烏(三錢) 菟絲子(三錢) 砂仁(一粒) 人參(三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