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 (7)

1. 虛癆詩

虛癆統治(小)建中(湯加黃)耆,火熾二加龍骨(湯)醫,吐血理中(湯)姜草(甘草乾薑湯)妙,喘生腎氣(丸)桂甘(苓桂甘術湯)奇(小青)龍能導水寒痰治(小)柴胡最疏肝熱嗽施,千古滋陰都誤解(金元諸醫,以血為陰,立齋、景岳以腎為陰,所用如地黃、當歸白芍黃柏、枸杞、龜板之類畢其能事。

時醫葉天士增入海參膠、淡菜燕窩膠,更為離經,如此滋陰,久服無不歸陰,)太陰脾土要扶持(血雖為陰,取汁必在中焦,腎雖為陰,而精生於穀,故聖人名為太陰為諸陰之母)。

怔忡者,心下跳動不安,即驚(有觸而動曰驚)悸(不觸而動曰悸)之類也。健忘之治法亦同。皆腎水虛而不能上升,以致心火不能下降之病。宜大劑歸脾湯木香,加麥冬、五味子、枸杞,吞都氣丸,如挾心包一種有餘之火兼痰者,加貝母、黃連、生地以清之。又有水氣凌心,輕則用小半夏湯,倍加茯苓以泄之;重則用桂枝、茯苓、大棗甘草湯以安之;再重則用真武湯以鎮之。若奔豚以桂枝加桂主之。

《金匱》有奔豚湯甚妙,若小麥、生龍骨、生牡蠣皆可加入(此條多引高鼓峰。)

2. 怔忡詩

心腎不交病怔忡,歸脾(湯)都氣(丸)兩方通,有餘痰火加連貝,水氣奔豚另法攻。

痿者,兩足痿弱不能行也(痿而不痛),宜獨取陽明。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若陽明虛,不能受水穀之氣而布化,則五臟無所稟,宗筋無所養,而痿躄作矣。宜虎潛丸主之,或以淫羊藿剪去刺一兩,天門冬五錢,紫菀三錢,蒼朮二錢,黃柏一錢,水煎服。本方意義非熟於《神農本草經》者,不可與語也。

此證為胃虛不足,故列於虛證。

3. 痿證詩

《內經》治痿取陽明,專主宗筋關節行,古有虎潛丸守服,淫羊術柏佐功成。

遺精宜分有夢無夢。有夢而遺為相火之熾,宜封髓丹;無夢而遺為心腎之虛,宜白朮八兩,蓮鬚、菟絲子、五味子各四兩,蜜丸,間服二加龍骨湯。然肝主疏泄,宜兼治肝,用溫膽湯人參茯神、棗仁、蓮鬚主之。精之蓄泄,皆聽命於心,宜兼治心,用四君子湯遠志龍骨、生牡蠣、蓮鬚主之。

如久泄不愈,必用附子以司北門之鎖鑰,時醫未之知也。此證為腎臟之病,故列於虛證。

(經解)《上古天真論》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為瀉。」《經脈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六節氣象論》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長孫男心典)按:此言五臟和而精足,自無夢遺、自遺之患。

及夫婦交媾而瀉之,則有子,故稱之曰「能」。蓋精雖藏之於腎,而陽之動與不動,精之泄與不泄,無非聽命於心,推之「恐傷腎」而亦通於心。凡陽事不壯之人,臨事時若存一「恐」不能舉之心,即偶動而隨痿矣。

4. 遺精詩

有夢而遺封髓丹,若還無夢術蓮飧。肝司疏泄邪休(憂),心主綱維令必端。溫膽(湯加)茯神清得法,四君(子湯加)遠志補斯安。病如日久須加附(子),鎖鑰權歸(於腎)豈(是以熱)去寒。

遺溺者,小便不禁是也,主腎虛。余每用附子人參各三錢,山萸肉一兩,或加益智仁二錢,水煮,入鹽少許服,多效。亦有脾肺氣虛,不能約束水道,《金匱》所謂:「上虛不能制下者也。」宜補中益氣湯之類加減治之。巢氏謂:「人睡中尿出者,是其素稟陰氣偏盛,陽氣偏虛,膀胱與腎氣俱冷。

而夜臥陽氣衰伏,不能制陰,陰氣獨盛,則小便多,而或不禁遺尿。治宜雄雞冠,桂心二味等分,搗為丸,如小豆大,日三服。」

(經義)《宣明五氣篇》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骨空論》曰:「督脈為病,癃痔遺溺。」《痹論》曰:「淫氣遺溺,痹聚在腎。」《厥氣論》曰:「心移熱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脈要精微論》曰:「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本輸篇》曰:「三焦者,足少陰、太陽之所將,實則閉癃,虛則遺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