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15)

回本書目錄

二、藥物 (15)

1. 31.半夏解

半夏:味辛,性溫,有毒。凡味辛之至者,皆稟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達為降胃安沖之主藥。為其能降胃安沖,所以能止嘔吐,能引肺中、胃中濕痰下行,納氣定喘。能治胃氣厥逆、吐血、衄血(《內經》謂陽明厥逆衄嘔血,陽明厥逆,即胃氣厥逆也)。惟藥房因其有毒,皆用白礬水煮之,相制太過,毫無辛味,轉多礬味,令人嘔吐,即藥房所鬻之清半夏中亦有礬,以之利濕痰猶可,若以止嘔吐及吐血、衄血,殊為非宜。愚治此等證,必用微溫之水淘洗數次,然後用之,然屢次淘之則力減,故須將分量加重也。

白話文:

半夏:味道辛辣,性質溫和,有毒。所有味道辛辣到極點的藥物,都具有秋天金氣收斂下行的特性,因此它的功效可以通達,成為降胃安沖的主要藥物。因為它能降胃安沖,所以能止嘔吐,能引肺中、胃中濕痰下行,吸納氣息,平定喘息。能治療氣血上逆、吐血、衄血(《內經》說陽明上逆衄血,陽明上逆就是氣血上逆)。只是藥房因為它的有毒性,都用白礬水煎煮,相剋得太過,一點辛味都沒有,反而多有礬味,使人嘔吐,即藥房所賣的清半夏中也有礬,用它來利濕痰還可以,如果用來止嘔吐及吐血、衄血,就非常不適宜。我看治這些症狀,一定用微溫的水沖洗多次,然後才使用,不過多次沖洗會使藥力減弱,所以需要增加分量。

愚因藥房半夏制皆失宜,每於仲春季秋之時,用生半夏數斤,浸以熱湯,日換一次,至旬日,將半夏剖為兩瓣,再入鍋中,多添涼水煮一沸,速連湯取出,盛盆中,候水涼,淨曬乾備用。每用一兩,煎湯兩茶盅,調入淨蜂蜜二兩,徐徐咽之。無論嘔吐如何之劇,未有不止者。蓋古人用半夏,原湯泡七次即用,初未有用白礬制之者也。

白話文:

因為市面上販賣的半夏炮製方法不正確,所以我每到春末秋初時節,會使用生半夏幾斤,用熱水浸泡,每天換水一次。浸泡十天後,將半夏切成兩半,再放入鍋中,加大量冷水煮沸,迅速連湯一起取出,盛放在容器中。等水涼後,將半夏曬乾備用。每次取一兩半夏,煎湯兩小碗,加入純蜂蜜兩兩,慢慢喝下去。無論嘔吐有多嚴重,都能止吐。古人使用半夏,原本是直接用原湯泡七次後就使用,從來沒有用白礬炮製的。

【附案】,鄰村王姓童子,年十二三歲,忽晨起半身不能動轉,其家貧無錢購藥,贈以自制半夏,俾為末每服錢半,用生薑煎湯送下,日兩次,約服二十餘日,其病竟愈。蓋以自制半夏辛味猶存,不但能利痰,實有開風寒濕痹之力也。

白話文:

[附註],鄰村一位姓王的男孩,十二三歲左右,突然早上起來半身都動不了,他的家庭貧窮,沒有錢買藥,我送給他一些自己做的半夏,讓他把它研成粉末,每次服半錢,用生薑煎湯服用,每天兩次,大約服用二十多天,他的病就痊癒了。這可能是因為自制的半夏還保留著辛味,不僅能化痰,而且還能驅風散寒溼痺。

東洋××××日,英國軍醫×××屢屢吐,絕食者久矣。其弟與美醫××氏協力治療之,嘔吐卒不止,乞診於余,當時已認患者為不起之人,但求餘一決其死生而已。美醫××氏等遂將患者之證狀及治療之經過,一一告余。余遂向兩氏曰:余有一策,試姑行之。遂辭歸檢查漢法醫書,制小半夏加茯苓湯,貯瓶令其服用,一二服後奇效忽顯,數日竟回覆原有之康健。至今半夏浸劑,遂為一種之鎮嘔劑,先行於醫科大學,次及於各病院與醫家。

白話文:

某一天,英國軍醫×××多次嘔吐,禁食已經很久。他的弟弟和美國醫生××合作治療,但嘔吐仍然沒有停止。他們請我診治,當時我已經認為病人活不了了,只希望能決定他的生死。美國醫生××等人將病人的症狀和治療經過逐一告訴了我。我對兩位醫生說:我有一個主意,不妨一試。於是我告辭回到家裡,查閱漢方醫書,配製了小半夏加茯苓湯,裝瓶讓病人服用。服用一兩次後,奇蹟突然出現,幾天後就恢復了以前的健康。至今,半夏浸劑作為一種鎮嘔劑,已率先在醫科大學、各醫院和醫生之間使用。

按:,此證若用大半夏湯加赭石尤效,因吐久則傷津傷氣,方中人參能生津補氣,加赭石以助之,力又專於下行也。若有熱者,可再加天冬佐之,若無自制半夏,可用藥房清半夏兩許,淘淨礬味入煎。

白話文:

要注意,如果這個證狀使用加了赭石的大半夏湯治療,特別有效。因為嘔吐時間長了會損傷津液和元氣,藥方中的人參可以生津補氣,加入赭石可以幫助人參,而且特別能幫助治療下焦的疾病。如果有熱症,可以再加入天冬,如果沒有自己加工的半夏,可用藥房賣的清半夏兩許,洗乾淨礬味後放入煎煮。

2. 32.栝蔞解

栝蔞:味甘,性涼。能開胸間及胃口熱痰,故仲景治結胸有小陷胸湯,栝蔞與連、夏並用;治胸痹有栝蔞薤白等方,栝蔞與薤、酒、桂、樸諸藥並用,若與山甲同用,善治乳癰(栝蔞兩個,山甲二錢煎服);若與赭石同用,善止吐衄(栝蔞能降胃氣胃火故治吐衄)。

白話文:

絲瓜(栝蔞):味道甘甜,性質涼。可以消除胸腔和胃部熱性痰液。所以仲景在治療胸悶的「小陷胸湯」中,使用了絲瓜、連翹和夏枯草。在治療胸痛的「栝蔞薤白」等方劑中,絲瓜與薤白、酒、桂皮和蒼朮等藥材搭配使用。如果與穿山甲一起使用,可以有效治療乳癰(絲瓜兩個,穿山甲二錢,煎服)。如果與赭石一起使用,可以有效止吐血(絲瓜可以降低胃氣和胃火,因此可以治療吐血)。

若但用其皮,最能清肺、斂肺、寧嗽、定喘(須用新鮮者方效);若但用其瓤(用溫水將瓤泡開,揀出仁,余煎一沸,連渣服之),最善滋陰、潤燥、滑痰、生津,若但用其仁(須用新炒熟者,搗碎煎服),其開胸降胃之力較大,且善通小便。

白話文:

如果只用它的皮,具有最好的清肺、斂肺、止咳、平喘功效(一定要使用新鮮的纔有效果);如果只用它的瓤(用溫水將瓤泡開,挑出果仁,其餘的部分煎煮一沸後連渣一起服用),具有最好的滋陰、潤燥、化痰、生津功效;如果只用它的果仁(一定要用 تازه 炒熟,搗碎後煎服),具有較強的開胸降胃作用,而且還能通小便。

【附案】,鄰村高××子,年十三歲,於數日之間,痰涎鬱於胸中,煩悶異常,劇時氣不上達,呼吸即停,目翻身挺,有危在頃刻之狀。連次用藥,分毫無效,敢乞往為診視,施以良方。時愚有急務未辦,欲遲數點鐘再去,彼謂此病已至極點,若稍遲延恐無及矣。於是遂與急往診視,其脈關前浮滑,舌苔色白,肌膚有熱,知其為溫病結胸,俾用栝蔞仁四兩,炒熟(新炒者其氣香而能通)搗碎,煎湯兩茶盅,分兩次溫飲下,其病頓愈。隔數日,其鄰高姓童子,亦得斯證,俾用新炒蔞仁三兩,蘇子五錢,煎服,亦一劑而愈。蓋傷寒下早成結胸,溫病未經下亦可成結胸,有謂栝蔞力弱,故小陷胸湯中必須伍以黃連半夏始能建功者,不知栝蔞力雖稍弱,重用之則轉弱為強,是以重用至四兩,即能隨手奏效,挽回人命於頃刻也。

白話文:

[後附的案例]

鄰村的高××年僅十三歲,近幾天胸中痰涎淤積,煩悶異常。嚴重時氣上不來,呼吸停止,眼睛上翻,身體僵直,情況危急。連續服藥,一點效果都沒有。家人求我前去診治,開出良方。

當時我正有事未辦,想晚一點再去,但他們說這病已經非常嚴重,如果延遲恐怕不及時了。於是,我便急忙前去診治。他的脈象浮滑,舌苔白,皮膚發熱,判斷為溫病結胸。我讓他服用栝蔞仁四兩,炒熟後搗碎,煎湯兩茶盅,分兩次溫服,病情頓時痊癒。

幾天後,高姓鄰居家的孩子也得了這種病。我開了炒栝蔞仁三兩、蘇子五錢的藥方,煎服後一劑痊癒。

一般來說,傷寒下早了容易導致結胸,溫病雖然沒有下早但也可能結胸。有人認為栝蔞仁的藥效較弱,所以小陷胸湯中必須加入黃連、半夏才能生效。但我認為栝蔞仁的藥效雖然稍弱,但大量使用就能轉弱為強。因此,大量使用至四兩,就能立竿見影,挽救病人的生命。

3. 33.天花粉解

天花粉:栝蔞根也,色白而亮者佳,味苦微酸,性涼而潤。清火生津,為止渴要藥(《傷寒論》小柴胡湯,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古方書治消渴亦多用之)。為其能生津止渴,故能潤肺,化肺中燥痰,寧肺止嗽,治肺病結核。

白話文:

天花粉:就是栝蔞的根。顏色白而亮的品質較好,味道苦微酸,性涼而滋潤。它能清熱生津,是止渴的重要藥物(根據《傷寒論》,小柴胡湯中,如果患者口渴,可以去除半夏,加入栝蔞根。古方書籍中,治療消渴症也常常使用栝蔞根)。因為它能生津止渴,所以能滋潤肺部,化解肺中的燥痰,平息肺部咳嗽,治療肺結核。

又善通行經絡,解一切瘡家熱毒,疔癰初起者,與連翹、山甲並用即消,瘡瘍已潰者,與黃耆甘草(皆須用生者)並用,更能生肌排膿,即潰爛至深旁串他處,不能敷藥者,亦可自內生長肌肉,徐徐將膿排出(有案附載黃耆解下可參觀)。大凡藤蔓之根,皆能通行經絡,而花粉又性涼解毒,是以有種種功效也。

白話文:

它還能打通經絡,化解各種瘡瘍發炎、瘡毒,疔瘡剛發作時,配合連翹、山甲一起使用,即可消退。瘡瘍已經潰爛時,配合黃耆、甘草(都要用生藥)一起使用,還能生肌排膿。即使潰爛很深,延伸到其他部位,不能敷藥,也能自行生長肌肉,慢慢把膿排出(附錄黃耆解毒的案例可供參考)。凡是藤狀植物的根,都能打通經絡,而花粉性質涼爽,還能解毒,所以能產生各種功效。

4. 34.乾薑解

乾薑,味辛,性熱。為補助上焦、中焦陽分之要藥。為其味至辛,且具有宣通之力,與厚朴同用,治寒飲杜塞胃脘,飲食不化;與桂枝同用,治寒飲積於胸中,呼吸短氣;與黃耆同用,治寒飲漬於肺中,肺痿咳嗽;與五味子同用,治感寒肺氣不降,喘逆迫促;與赭石同用,治因寒胃氣不降,吐血、衄血;與白朮同用,治脾寒不能統血,二便下血,或脾胃虛寒,常作泄瀉;與甘草同用,能調其辛辣之味,使不刺戟,而其溫補之力轉能悠長。

白話文:

乾薑,味道辛辣,屬性溫熱。它是用來補充上焦、中焦陽氣的重要藥物。由於它味道非常辛辣,且具有疏通的作用,與厚朴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因寒氣阻滯胃部造成食物無法消化的問題;與桂枝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寒氣積聚在胸中,造成呼吸急促的狀況;與黃耆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寒氣漬在肺中,引起肺結核和咳嗽的症狀;與五味子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因受寒導致肺氣無法下降,喘息急促的病症;與赭石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因胃部受寒導致胃氣無法下降,引起吐血或鼻出血的狀況;與白朮一起使用,可以治療脾臟受寒無法統血,導致大小便帶血,或脾胃虛寒,經常腹瀉的病症;與甘草一起使用,可以調節乾薑的辛辣味,避免刺激性,同時讓它的溫補作用更加持久。

《神農本草經》謂其逐風濕痹,指風濕痹之偏於寒者而言也,而《金匱》治熱癱癇,亦用乾薑,風引湯中與石膏寒水石並用者是也。此乃取其至辛之味,以開氣血之凝滯也。有謂炮黑則性熱,能助相火者,不知炮之則味苦,熱力即減,且其氣輕浮,轉不能下達。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說生薑可以治療風濕痹痛,這裡指的是偏於寒性的風濕痹痛。而《金匱要略》中治療熱性癲癇,也使用乾薑,像風引湯中和石膏、寒水石一起使用的那種。這是取用乾薑極其辛辣的味道,來疏通氣血凝滯。有的人認為炮製過的乾薑性熱,能增強相火,但不知道炮製後乾薑的味道會變苦,熱性就會減弱,而且它的氣息輕浮,反而無法下行。

徐靈胎曰:「凡味厚之藥主守,氣厚之藥主散,乾薑氣味俱厚,故散而能守。夫散不全散,守不全守,則旋轉於經絡臟腑之間,驅寒除濕、和血通氣所必然矣,故性雖猛峻,不妨服食。」

白話文:

徐靈胎說:「凡是味道濃烈的藥物有保持住的作用,氣味濃烈的藥物有散開的作用,乾薑氣味都濃烈,所以既能散開又能保持。如果既不完全散開又不能完全保持,那麼在經絡臟腑之間循環,驅散寒氣、去除濕氣、調和氣血也就自然而然了。因此,即使乾薑性情猛烈峻急,也不妨礙服用。」

【附案】,鄰村高某年四十餘,小便下血,久不愈。其脈微細而遲,身體虛弱惡寒,飲食減少。知其脾胃虛寒,中氣下陷,黃坤載所謂血之亡於便溺者,太陰不升也。為疏方:乾薑、於術各四錢,生山藥熟地各六錢,烏附子、炙甘草各三錢,煎服一劑血見少,連服十餘劑全愈。

白話文:

【附註】鄰村的高先生,四十多歲,小便帶血,很久都沒治好。他的脈搏微細而緩慢,身體虛弱怕冷,飲食減少。我判斷他脾胃虛寒,中氣下陷,就像黃坤載所說的,血從大便和小便中流失,是因為太陰脾氣不足,升發無力。

我為他開了一個疏通氣血的藥方:乾薑、黨參各四錢,生山藥、熟地各六錢,烏頭、炙甘草各三錢。煎服一劑後,血便就減少了,連服十幾劑後,完全治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