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5)

1. 泄瀉門

泄瀉皆屬於濕,其症有五,治法分利、升提為主。

如泄瀉清白,或不思食,食不化,腹痛,四肢冷,面㿠白,作渴者,此寒濕也。其症多得於冬,以五苓散作引,吞化理中丸即止。如寒甚不止者,理中湯附子一片,即效。

白話文:

如果出現腹瀉清白稀薄、或不思飲食、食物不消化的症狀,同時伴有腹痛、四肢冰冷、面色蒼白、口渴等,這屬於寒濕內侵。此症多發於冬季,可以用五苓散作為引子,服用理中丸來止瀉。如果寒氣較重,止瀉效果不佳,可以將附子一片加入理中湯中服用,即可見效。

如泄瀉注成黃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風濕也。其症多得於春,五苓散加防風羌活蒼朮治之。

白話文:

如果腹瀉排出的水變成黃色的,有時會感到口渴,有時不會,這是風濕造成的。這種症狀多發生在春天,可以用五苓散加上防風、羌活、蒼朮來治療。

如泄瀉清水,腹中無痛者,此純濕也。以胃苓湯治之。

如泄瀉腸滑不止者,此濕傷元氣下陷也。宜升提之。四君子湯升麻、防風、烏梅治之。或用四君子湯吞下七味肉豆蔻丸

白話文:

如果腹瀉不止,腸道滑潤,這是濕氣損傷了元氣,導致元氣下陷造成的。應該使用升提法來治療。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入升麻、防風、烏梅來治療。或者,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吞服七味肉豆蔻丸。

如泄瀉酸臭,腹痛,面黃帶熱,不喜飲食者,此食積也。先以丁香脾積丸推去其積,後以集聖丸調之。

白話文:

如果腹瀉時有酸臭味,伴有腹痛、臉色發黃且帶有熱感,而且沒有食慾的話,這是食物積滯造成的。可以先服用丁香脾積丸幫助排出積食,再服用集聖丸調理。

如泄瀉日久,目無神氣,口略張,四肢冷,好睡者,以四君子湯調之,多服有效。甚者,加熟附子一片,煨姜服之。

白話文:

如果腹瀉時間長久、眼睛沒有精神、嘴微張、四肢冰冷、喜歡睡覺,可以用四君子湯調治,服用多次會有效果。病情嚴重的,可以加入一片熟附子,和煨過的生薑一起服用。

如泄瀉日久,身熱不退,只以調元湯治之。此虛熱也,不可妄用寒涼之藥。甚者,加乾薑即效。

白話文:

如果腹瀉持續一段時間後,仍然發燒不退,只用調元湯治療。這是虛熱的表現,不能隨便使用寒涼藥物。病情嚴重的話,加入乾薑就會見效。

凡久泄後,人事黃弱者,以集聖丸調之。

五苓散,入膀胱、腎經。

豬苓(去皮),澤瀉白朮赤茯苓,官桂

白話文:

豬苓(去皮)、澤瀉、白朮、赤茯苓、肉桂

此分利陰陽之藥也,水一鍾煎服。

理中丸

人參,白朮,甘草(炙),乾薑,加砂仁藿香,烏梅,附子,豬苓,澤瀉

白話文:

人參、白朮、甘草(炒過的)、乾薑、砂仁、藿香、烏梅、附子、豬苓、澤瀉

玉露散,此藥性寒,所以治熱。

寒水石滑石(各一兩),甘草(五錢)

共為末,每服一錢,冷水調下,或用此藥煎湯吞理中丸。

胃苓湯

蒼朮,厚朴,豬苓,澤瀉,白朮,白茯苓,甘草,陳皮,官桂

白話文:

  • **蒼朮:**一種植物,具有祛濕健脾的功效。

  • **厚朴:**一種植物,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

  • **豬苓:**一種真菌,具有利尿消腫、滲濕通淋的功效。

  • **澤瀉:**一種水生植物,具有利尿通淋、清熱瀉火的功效。

  • **白朮:**一種植物,具有健脾燥濕、益氣補中的功效。

  • **白茯苓:**一種真菌,具有健脾化濕、補中益氣的功效。

  • **甘草:**一種植物,具有補氣益脾、清熱解毒的功效。

  • **陳皮:**柑橘的果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官桂:**桂樹的樹皮,具有散寒止痛、溫陽活血的功效。

四君子湯,此藥性溫,可以補元氣之不足。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

水一鍾,姜三片,棗二枚,溫服。

豆蔻丸,此藥性溫而澀,所以止滑也。

肉豆蔻(麵煨,五錢),赤石脂(七錢五分),廣木香(二錢),砂仁(二錢),枯礬(七分半),白龍骨(五錢),訶子肉(五錢)

白話文:

肉豆蔻(用麵粉煨過,五錢),赤石脂(七錢五分),廣木香(二錢),砂仁(二錢),枯礬(七分半),白龍骨(五錢),訶子肉(五錢)

共為末,水糊為丸,陳米湯送下。

白朮散,此治渴之聖藥也。

人參,白朮,白茯苓,木香,藿香葉,甘草(各一兩),乾葛(二錢)

共為粗末,每用一二錢,姜三片引,水煎服。袖珍方:非乾葛,乃乾薑也。

調元湯,此治虛熱之聖藥也。

黃耆,人參,甘草

如熱不退,加乾薑即效。如身熱手足寒者,加熟附一片,煎服。

祖傳治泄瀉,不問寒熱,只用胃苓丸,兼一粒金丹,以車前草同炒米煎湯服之。

白話文:

家族祖傳治療腹瀉的方法,不管腹瀉是因熱還是因寒,只用胃苓丸,再加一粒金丹,用車前草和炒米一起煎湯服用。

凡久泄不止,精神美好,面赤唇紅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脈沉細,遍身皮冷,不思乳食,泄滑不止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又成驚搐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變成赤白痢疾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大肉消瘦者,不治。

凡久泄不止,大孔如竹筒不收閉者,不治。

凡泄瀉不問輕重,只要飲食如常,不生他症者,不難於治而易愈。

2. 西江月

泄瀉秘傳治法,等閒不語時人,如今傳授與子孫,勝似良田萬頃。初次且行淡滲,溫中以次施行,三升四塞救兒嬰,此方古今永定。

白話文:

治癒腹瀉的祕方,平常不輕易告訴別人,現在傳授給後代,勝過萬頃良田。一開始使用溫和的滲液,接著逐漸用溫補的中藥來治療,三升四塞的藥方可以救治嬰幼兒,這個方子流傳至今,效果永遠可靠。

泄瀉緣何發作?只因水穀無分,所以淡滲法先行,小便長而泄定。滑石車前赤茯,人參白朮豬苓,甘草澤瀉砂仁,薑棗煎來作引。

白話文:

腹瀉為什麼會發生?是因為水穀未被消化吸收,所以會使用利尿的方式,小便量多就會腹瀉。

(處方)使用滑石、車前子、赤茯苓、人參、白朮、豬苓、甘草、澤瀉、砂仁,用薑和棗煎服。

淡滲行而又泄,須防穀氣中虛,溫中丸散不須拘,斷要一時泄住。白朮人參砂藿,炙姜炙草依書,烏梅熟附澤瀉豬,引用生薑作主。

白話文:

如果腹瀉頻繁而稀薄,要注意脾胃氣虛。此時應服用溫中健脾的丸藥或散劑,不用拘泥於具體方劑,重點是快速止瀉。可以用白朮、人參、砂仁、乾薑、炙草等藥材,按照醫書所載的比例搭配。此外,還可以加入烏梅、熟附子、澤瀉、豬苓,並以生薑為主藥服用。

溫中若還不效,中氣下陷須提,人參白朮與黃耆甘草乾姜炙取。澤瀉豬苓赤茯,升麻熟附烏梅,柴胡白芍當歸,引用薑棗休棄。

白話文:

如果用溫中的方法治療還無效,那麼中氣下陷就需要用升提的方法。可以用人蔘、白朮、黃芪、甘草、乾薑(經過炙烤)來調理。澤瀉、豬苓、赤茯苓、升麻、熟附片、烏梅、柴胡、白芍、當歸這些藥材也能用於升提。在使用這些藥材時,可以加入薑和棗子,不要扔掉。

以此升提未止,只因腸滑難收,塞用通用更何憂,擊其惰歸可救。參朮炙姜炙草,烏梅粟殼相扶,升麻訶子芍歸求,薑棗同煎溫服。

白話文:

儘管使用中藥方升提藥物,病情仍不見好轉,這主要是因為腸滑難以收斂,只要使用能通用於補氣及固腸的藥物,又何必擔心呢?擊退脾氣的懶惰,讓脾氣恢復正常,就可以挽救病情。人蔘、白術、乾薑、炙甘草、烏梅、粟殼相互配合,升麻、訶子、芍藥、歸芍這幾味藥材作為輔助,再加入薑和紅棗一同煎煮,溫熱服用即可。

法盡泄還不止,其間吉少凶多,假饒父母不奈何,要你醫時休錯。參朮附陳薑棗,砂仁豆蔻粟訶,乾蟾蘆薈木香和,赤石醋丸服可。

白話文:

即使治療方法用盡,仍然無法止瀉,這期間好運很少而厄運很多,即使父母不責備你,在替病人看病時也要小心謹慎,不要出錯。黨參、白朮、附子、陳皮、生薑、大棗、砂仁、豆蔻、訶子、乾蟾酥、蘆薈、木香,以及赤石脂、醋釀的藥丸,都可以服用。

泄瀉時常作渴,白朮散子如仙,人參白朮木香兼,乾葛藿香葉片,甘草茯苓七味,烏梅加上同煎,臨時再用伏龍肝,此法千金不換

白話文:

經常腹瀉時感到口渴,白朮散就像仙丹一樣神奇,它是由人參、白朮、木香、乾葛、藿香葉、甘草、茯苓這七味藥材組成,再加上烏梅一起煎煮。在使用時,如果恰好有龍肝,把它加進去,這一帖方劑即使花費千金也不算貴。

泄瀉如常治法,不須別用心機,只將黑藥胃苓醫,三服自然停息。如此不能取效,依前四法支持,吾將心法教人知,才顯明醫三世。

白話文:

腹瀉時按照常規治療方法即可,不必另費心思。只要服用含有黑藥成分的胃苓丸,三劑即可自然止瀉。如果這樣不能奏效,按照前面四種方法調理。我將心法傳授給大家,讓大家對治療腹瀉有更深入的瞭解。

五六月間泄瀉,其中寒少熱多,理中丸子救沉疴,玉露散子真可。不效四苓作引,同吞理中調和,自然泄止莫蹉跎,活得人多念我。

白話文:

在五六月份腹瀉中,多半是寒症較少、熱症較多。

可以用理中丸子來挽救嚴重的情況,玉露散也很有效。

如果這兩種方劑都不見效,那就用四苓散作為引子,和理中丸同時服用,調整體質,自然就能止瀉,不要拖延。

服用這些方劑的人,多會感恩我的幫助。

夏月人多泄瀉,腹疼煩熱相攻,豬苓澤瀉茯苓同,甘草乾姜炙用。白朮黃連滑石,人參砂藿溫中,升麻提氣妙無窮,更把烏梅煎送。

白話文:

夏季時常有人腹瀉,腹痛與發熱同時發作。可以用豬苓、澤瀉、茯苓一起煮湯,加入甘草和乾薑。再加入白朮、黃連、滑石,以及人參、砂仁以溫中。加上升麻提氣,效果非常好。最後再用烏梅煎水送服。

泄瀉症雖各別,大要總因濕成,風寒水濕中人身,乳食過傷為病。此由中氣不足,脾胃積滯惟深,以致氣脈不調勻,故成泄瀉之症。

白話文:

腹瀉雖然有很多不同類型,但總的來說都是因為體內濕氣過重而導致。風寒水濕侵襲人體,加上飲食不節過量攝取乳製品,就會引發疾病。這是因為中氣不足,脾胃積滯嚴重,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產生腹瀉。

人皆知有泄瀉,當分泄瀉原根,冷則滑泄故無聲,熱則腸結為病,故致裡急後重,如水注下有聲,此名瀉症熱緣因,下麵條陳病症。

白話文:

大家都知道腹瀉,但應該區分腹瀉的根本原因。寒性腹瀉會拉肚子,但沒有聲音;熱性腹瀉會導致腸道阻塞,從而導致裡急後重,就像水流下發出聲音一樣。這叫做腹瀉的熱性根源。下面列出具體的病症。

細詳冷泄病症,腹中卻似雷鳴,注下清白水之形,面白肚疼等症。甚者四肢厥逆,此由兒弱溺寒侵,寒氣在腹刺攻人,故令兒患此症。

白話文:

仔細觀察患有「冷泄」症狀,腹中會像打雷一樣作響,排泄出的水液清澈,經常會有臉色發白和腹痛的症狀。嚴重的時候四肢冰冷,這是因為嬰兒體質虛弱,受寒氣侵襲,寒氣在腹中刺痛所造成的。

熱泄色多黃赤,小便不利心煩,口燥作渴定咽乾,食乳必粗可驗。此由腸胃挾熱,冷風乘入其間,熱氣相傳不安然,所以兒有此患。

白話文:

發熱、嘴脣顏色多為黃赤,小便不利、心窩發熱,嘴巴乾燥、發出喘息聲,定神稍覺乾渴,如果喝母乳會明顯嘔吐。這是由於腸胃過於燥熱,冷風趁虛而入,導致熱氣傳導不暢,所以孩子才會患上這種疾病。

冷熱不均泄瀉,瀉色赤白不常,或水或谷病為殃,小兒如何抵當。此由先冷後熱,先熱腹被冷傷,腸胃宿虛虧中臟,冷熱交攻勻當。

白話文:

由於冷熱不均,就會導致腹瀉,洩出的糞便顏色紅白不一,有時是水狀,有時是食物殘渣,對兒童來說,是很難抵抗的。這是由於先受寒,然後受熱,先前受熱的肚子又受到寒氣的傷害,腸胃就虛弱了,而臟腑受傷,冷熱交替,就會導致腹瀉。

更有傷食而泄,腹痛乳食不思,面黃寒熱異常時,糞多酸臭氣味。此由乳食過度,以致脾胃傷虧,遂成泄瀉病孩提,小兒多有此疾。

白話文:

甚至有因為吃壞東西而拉肚子,肚子痛不想吃東西,臉色發黃,體溫異常時,大便會很多,而且有酸臭味。這是因為吃得太油膩,導致脾胃受損,於是得了腹瀉。這種疾病在兒童中很常見。

又有一般暑泄,多於暑熱之時,亦宜寒熱症中推,庶好斟酌用劑。若或瀉瀼赤白,腹大青筋發稀,或吃泥土出蛔時,此為疳泄之疾。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暑期腹瀉,多發生在夏季炎熱的時候,也應該根據寒熱症狀來判斷,這樣才能靈活地選擇藥物。如果腹瀉嚴重且有赤白相間的糞便,肚子脹大,青筋暴露,或者吃泥土,排出蛔蟲,這就是疳積引起的腹瀉。

又見泄多青色,亦或發熱有時,睡臥不安忽驚悸,乃是驚泄之勢。此是脾受肝克,速宜及早醫之,若變脾風瘈瘲時,就是神仙費力。

白話文:

如果經常腹瀉排出青色的糞便,或有時發燒,睡覺不安容易驚醒跳動,這就是「驚泄」的症狀。這是因為脾臟受到肝氣剋制所致,必須及時治療。如果拖延成脾氣風虛瘈瘲,即使是神仙也難以醫治。

泄瀉注成黃水,或渴不渴殊途,此在風溼症中求,多病春天時候。如或瀉下清水,腹中不作痛楚,此是純濕病之由,症傳陰雨之後。

白話文:

拉肚子排出黃色的水,有的渴有的不渴,這兩種情況都是風濕病導致的,多發於春季。如果拉肚子排出清水,腹中沒有疼痛,這是純粹因濕氣引起,症狀在陰雨天之後出現。

泄瀉腸滑不止,濕傷元氣陷虛,藥宜升舉救兒軀,才得醫理妙處。如或泄瀉日久,身熱仍舊不除,此為日久氣多虛,調元湯劑宜服。

白話文:

腹瀉不止,是濕氣侵襲導致元氣虧損。治療應以升提法,才能達到理想效果。若腹瀉時間過長,即使身體發熱也不退,這是因為氣虛已久。此時應服用調元湯來補益身體。

丹溪治泄之法,瀉水腹無痛疼,此症因受濕分明,四苓二術當增。飲食入胃不住,宿穀不化猶存,此則氣虛病之根,參朮升麻芍並。

白話文:

明代醫家朱丹溪治療腹瀉的方法是:

如果腹瀉時沒有腹痛,這是因為受了濕氣引起的,所以應該增加四苓散和二朮湯的用量。

如果吃了東西後很快就會腹瀉,並且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這是因為氣虛引起的,所以應該使用人參、白朮、升麻和芍藥這類補氣藥。

腹內痛甚而瀉,瀉後痛減覺輕,此在食積症中尋,神麯大黃推滲。一痛一泄成障,泄火更見腸鳴,火症分明用四苓,加上芩通尤勝。

白話文:

如果腹中疼痛劇烈並伴有腹瀉,腹瀉後疼痛減輕且感覺輕鬆,這種情況屬於食積症,可以用神麯丸或大黃來治療。

如果腹痛和腹瀉交替出現,腹瀉時腸鳴加重,說明是熱症,此時可以使用四苓散,加上黃芩效果更佳。

大端泄瀉諸症,治法條貫分明,醫人最要細詳論,尤貴依方對症,調治只依前法,澀藥切莫先行,若然胡亂敗章程,反變痢膿重症。

白話文:

對於各種腹瀉疾病,治療方法必須條理分明,醫生一定要仔細詳細地探討,更重要的是根據病情對症下藥。治療時只能採用前面的方法,不要急著使用收斂藥物。如果胡亂破壞治療章程,反而會轉變成膿痢這樣嚴重的疾病。

泄瀉不知症候,許久不止堪憂,精神美好渴無休,面赤唇紅消瘦。脈理若見沉細,滑泄不乳煩愁,變痢赤白或驚搐,大孔如筒不救。

白話文:

拉肚子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長期拖著很令人擔憂。精神還很好,但總是口渴,臉色紅潤嘴脣鮮紅,但身體消瘦。脈象如果細弱無力,大便清稀無異味,可能會變成痢疾,大便呈現紅色或白色,或者出現抽搐。如果大便稀薄如水,則無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