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西江月

小兒驚風證候,須分急慢根由,急因實熱泄中求,慢是虛寒溫補。急為風寒食積,慢是久病綢繆,如斯辨認不差謬,才顯神功妙手。

白話文:

小兒驚風症狀,必須區分急性和慢性的原因。急性的原因是實熱,治療上以清熱利中為原則;慢性的原因是虛寒,治療上以溫補為原則。急性的症狀可能是風寒或食物積滯所致;慢性的症狀可能是長期疾病造成的。如果能這樣準確辨證,才能展現高超醫術。

急驚卒然大熱,因而熱則生風,痰涎哽塞角張弓,口眼歪邪沉重。先使嚏驚妙散,後用導赤疏通,合灸少商與中衝,瀉青涼驚選用。

白話文:

如果突然發作劇烈的高燒,發燒會導致生風,痰涎阻塞咽喉,嘴眼歪斜、僵硬且沉重。先使用嚏驚妙散來緩解驚厥,再用導赤疏通散來疏通經絡,同時灸少商穴和中衝穴,瀉去清涼解熱的藥物。

若遇風寒外感,先鬚髮汗為宜,瀉青丸子作湯醫,加上蠍蠶二味。果是內傷飲食,又當解利相隨,三黃五色任施為,積去熱除驚止。

白話文:

如果遇到風寒感冒,首先要發汗,可以服用瀉青丸子煎成的湯藥,再加入蠍子、蠶絲兩種藥材。如果確實是飲食造成的內傷,就應該利尿通便,可以服用三黃、五色藥物,清除積熱,解除驚嚇。

慢驚先因久病,精神漸減脾虛,懨懨沉困氣長吁,口眼張開不乳。搐搦時時齊發,四肢逆冷何如,理中附子急驅除,不瘥艾灸左乳(即期門穴也,小兒乳下一指)。

白話文:

慢性驚厥通常是長期疾病所致,精神逐漸衰退,脾虛導致倦怠沉重,不停地長籲短嘆,口眼張開但沒有神采。時常出現抽搐,四肢冰冷,可以服用理中丸和附子來快速驅除病症。如果仍不能痊癒,可以艾灸左乳(即期門穴,在小兒乳下一指的位置)。

要認驚風死症,面如紅粉塗搽,口張涎出緊關牙。目直氣粗聲啞。喉內響似拽鋸,毛端汗如珠下,目瞪眼小不須誇,大叫悶亂尤怕。

白話文:

要辨別驚風死徵,病人臉色紅潤似塗抹胭脂,嘴巴張開流著口水,牙齒緊閉。眼睛瞪大,呼吸急促,聲音嘶啞。喉嚨裡發出像拉鋸的聲音,汗珠從髮梢滴落,眼睛睜大但瞳孔縮小,不要驚慌,大聲呼喊會加重病情。

搐掣乍作乍止,痰氣無了無休,昏昏鼾睡喚難蘇,乳食不知吞吐。屎尿遺時少覺,四肢僵直難收,啼聲不出汗如油,縱有靈丹難救。

白話文:

抽搐痙攣時好時壞,痰液氣體總是出個不停,昏昏沉沉打鼾不醒,不能吞嚥食物和奶水。偶爾醒來時會拉尿,四肢僵直難以活動,哭不出來卻滿頭大汗,就算有靈丹妙藥也難救。

小兒驚風咳嗽,人人當作風哮,大黃白黑二牽牛,人參分兩勻用。四味俱研為末,蜜水調和稀稠,灌將一字下咽喉,免得胡針亂灸。

白話文:

嬰幼兒的抽搐和咳嗽,大家總是誤認為是風哮病,於是使用大黃、白牽牛和黑牽牛,配上人參各二錢,全部研磨成細末。用蜜水調和成稀稠適中的藥液,讓孩子像寫「一」字般一口氣灌下去,這樣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針灸治療。

兩指伸縮名為搐,十指開合搦之形。掣則連身常跳起,顫而四體動搖鈴。身仰向後為反症,手如挽弓引狀成。怒目覷高是攛樣,睛露不活是斯真。

白話文:

兩手指頭有節奏地伸展叫做搐,十指開合叫做搦。掣的話,身體會跟著頻繁地跳起,顫抖得四肢搖動得像鈴鐺。身體向後仰叫反症,手就像拉弓射箭的樣子。瞪大眼睛向上看是攛的樣子,眼睛睜得大大的,眼神呆滯纔是真正的證狀。

2. 嘔吐門

聲物俱有曰嘔,無聲有物曰吐,有聲無物曰乾嘔。其症有三,有寒、有熱、有食積。

寒吐者,吐時少而出物多,此胃受寒也。以理中丸治之,或用胃苓丸,以煨薑湯送下。寒吐,食不化,惡食。

白話文:

出現寒性嘔吐的人,在嘔吐的時候嘔出少量物質,但實際上攝入了大量物質。這是因為胃部受寒導致的。可以用理中丸治療,或者用胃苓丸,搭配溫熱的薑湯服用。寒性嘔吐的人,食物無法消化,對食物感到厭惡。

熱吐者,吐時多而出物少,此胃有熱也。以二陳湯黃連、煨姜治之。熱吐,食化,不惡食。

白話文:

嘔吐發熱時,嘔吐時排出物多,但每次嘔吐量少,這是胃中有熱引起的。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黃連和煨姜來治療。發熱嘔吐,食物能消化,沒有不愛吃東西的症狀。

食積吐者,要分三焦,明白俱惡食。如食即吐者,此積在上焦胃口也,宜用淡鹽湯吞一小鐘,後以鵝翎毛掃喉中,令其吐盡舊積。後以二陳湯加乾薑(煨)、神麯(炒)、麥芽(炒)、砂仁治之。如食入之時而吐者,此積在中焦下口,過小腸上口處也,先以丁香脾積丸通去舊積,後以二陳湯加消導藥治之。

白話文:

食物堆積而嘔吐,要根據三焦的不同位置來區分,弄清楚它們都厭惡食物。

  • **如果剛吃進食物就嘔吐:**這種積食在三焦上焦的胃口處,應先用淡鹽水喝一小口,然後用鵝毛管伸入喉嚨,讓患者把舊積全部嘔吐出來。之後用二陳湯加上乾薑(煨)、神曲(炒)、麥芽(炒)、砂仁來治療。

  • **如果食物進入體內後才嘔吐:**這種積食在三焦中焦的下口,也就是過小腸的上口處。先用丁香脾積丸通去舊積,然後用二陳湯加上消導藥來治療。

如早食晚吐,晚食早吐者,此積在下焦,小腸下口,過大腸上口處也,先以丁香脾積丸下之,後以二陳湯加消導藥治之。

白話文:

如果早上吃東西後晚上吐,晚上吃東西後早上吐,這是因為積滯在小腸下端,連接大腸上端的地方。先用丁香脾積丸清下積滯,然後用二陳湯配合通導藥調理。

消導藥:神麯、麥芽炒、砂仁、香附子之類。

如嘔吐久而諸藥不納者,此胃口壯火,關格之病,用理中湯,以童便、豬膽汁同炒,煎服即安。

白話文:

如果因為嘔吐很長一段時間,導致各種藥物都無法服用,這是因為胃中火力旺盛,關門閉塞導致的疾病。使用理中湯,與童便、豬膽汁一起炒製,煎服即可痊癒。

如嘔吐蛔蟲者,以理中丸加烏梅一個,附子一小片,黃柏、川椒一服,即愈。

白話文:

如果因嘔吐出蛔蟲,可以使用理中丸搭配一顆烏梅、附子半片、黃柏和川椒一起服用,症狀就會立即好轉。

凡嘔吐後瘦弱者,只以集聖丸調之。

理中湯,此藥性熱,所以治寒。

人參甘草(炙),乾薑(炒),白朮

白話文:

人蔘:性甘,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

炙甘草:性甘,具有補氣和緩的功效。

炒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

白朮:性甘,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水一鍾煎服。若為丸,煉蜜臨時為丸,滾水送下。

如諸吐不納藥者,此陰盛拒陽也。必加童便、豬膽汁者,取童便味酸鹹性寒,膽汁味苦性寒,以和理中湯服,則陰體漸消,陽性乃發。故《內經》曰:「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謂也。

白話文:

如果是因為陰盛而拒絕服用藥物,則需要加入童便和豬膽汁。童便味道酸鹹,性寒;膽汁味道苦,性寒。將它們加入理中湯中服用,可以逐漸化解陰盛,使陽氣發揮作用。因此,《內經》中說:「控制主要病因,優先處理誘因。」

二陳湯,此藥性平,寒熱通用。

陳皮半夏(薑汁泡七次),白茯苓,甘草

白話文:

  • 陳皮
  • 半夏(用薑汁浸泡七次)
  • 白茯苓
  • 甘草

水一鍾、生薑三片引。嘔吐加白朮、煨乾姜,此二味嘔吐必用之藥也。挾熱而吐者,加煨乾薑、炒黃連。凡傷食加神麯、炒麥芽、砂仁、香附子、山楂。此五味消導必用之藥。

白話文:

用一斗水煮生薑三片。吐酸水時,加入白芍、乾薑。這兩味藥是吐酸水的必用藥。熱而嘔吐時,加入乾薑、炒黃連。凡是因進食過多而導致嘔吐的,加入神曲、炒麥芽、砂仁、香附子、山楂。這五味藥是消導的必用藥。

祖傳治嘔吐,只用胃苓丸,煨乾薑湯吞治之,不問寒熱。

凡吐不止,服藥無效加煩悶者,不治;吐不止,目上竄,頭後仰者,不治。

3. 西江月

嘔吐病原不一,治者要辨根由,嘔則聲物一時有,有物無聲曰吐。更有有聲無物,此名噦而乾嘔,又當辨症藥分投,有甚難為措手。

白話文:

嘔吐的原因有很多,治療時必須找出根本原因。嘔吐時會發出聲音並有嘔吐物。如果沒有嘔吐物,只有聲音,稱為乾嘔。此時需要仔細辨別症狀和用藥,有些情況很難處理。

冷吐乳食不化,腹脹喘急無時,面白眼慢氣多籲,吐有夾食清水。此因風寒入胃,或食生冷傷虧。抑傷宿乳胃中虛,不納乳食吐出。

白話文:

嘔吐白色、未消化的母乳,腹部脹氣、呼吸急促,整天都沒有緩解,臉色蒼白、眼神呆滯、呼氣聲較大,嘔吐中帶有夾雜食物的清水。這是因為風寒入侵胃部,或者食用生冷食物造成損傷。或者是因為之前殘留的乳汁停留在胃中,使胃部虛弱,無法容納乳食,因而嘔吐出來。

熱吐唇紅面赤,乳食入而難消,吐物黃色遍身燒,大熱渴多煩躁。此因暑氣在胃,或食熱物煎熬,胃氣因熱不和調,氣逆遂成吐了。

白話文:

感到口渴、嘴脣紅、臉紅、吃乳製品難以消化,嘔吐物為黃色,全身發燒、很渴、煩躁不安。這是因為暑熱停留在胃,或吃了辛熱的食物煎熬,胃氣因太熱而不能正常運作,氣逆而導致嘔吐。

積吐如何分曉,眼胞浮面微黃,足冷肚熱異尋常,晝輕夜重魔瘴。宿冷滯在脾胃,故吐黃酸水漿,或吐酸餿氣難當,此傷宿食形狀。

白話文:

如何分辨積食嘔吐:

  • 眼皮浮腫,臉色微黃
  • 腳冷但是肚子發熱,與常人不一樣
  • 白天症狀較輕,晚上症狀較重,如同受到了邪氣的侵襲
  • 宿冷滯留在脾胃之中,所以嘔吐出酸黃色的水或食物
  • 嘔吐出酸餿的氣味,令人難受,這是傷於宿食所致

小兒傷乳吐者,形症更要消詳,乳才哺後吐浪蕩,或少停而吐止,此因乳食無度,脾氣弱不能當,速將空乳令兒嘗,乳節吐止為上。

白話文:

小孩子因吃奶而嘔吐,其表現和原因要仔細分辨,有時在剛餵奶後嘔吐,有時則會過一會兒才嘔吐。這是因為餵奶過度,孩子的脾氣虛弱無法承受,這時應趕快讓孩子吸吮空奶瓶,只要吸吮後嘔吐停止就沒事了。

吐症既分明白,治法猶貴精微,冷吐理中湯最宜,熱吐五苓去桂。積吐九轉靈應,下後枳朮調之,傷乳而吐藥方奇,三稜散子為最。

白話文:

吐症既然分辨清楚,治療方法還需仔細精微。

  • 寒性嘔吐:理中湯最適合。
  • 熱性嘔吐:五苓散,去掉桂枝。
  • 積食嘔吐:九轉靈應散。
  • 泄瀉後嘔吐:可用枳朮調和。
  • 哺乳婦女嘔吐,用藥方很獨特:三稜散子最有效。

嘔吐乳食不納,任是湯藥難嘗,此謂陰盛格孤陽,時醫都無主張。參朮煨姜熟附,烏梅童便尤良,豬膽同入慢消詳,此法應如影響。

白話文:

患者嘔吐出奶水和食物,連藥湯都難以入口,這是因為陰氣太盛,導致陽氣受阻。一般的醫生都束手無策。此時,可以使用黨參、白朮、生薑、熟附子、烏梅和童便一起煎服,還可以加入豬膽汁慢慢化解,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吐嘔諸藥不納,我有絕勝奇方,定吐飲子妙非常,半夏官桂二樣,生薑獨宜多取,甘草少用為良,依方製造水煎嘗,仍用生薑為上。

白話文:

當各種藥物嘔吐後都不起作用時,我有一個特別好的方法,定吐飲子非常有效。

配料:半夏、肉桂,生薑用量要多一些,甘草少用一些。

按照藥方配製後煎水服用,服用時再加入生薑效果更好。

一等蛔蟲吐出,此為蛔多厥陰,烏梅丸子效如神,一服蛔安吐定。又有咳而吐者,化痰順氣須明,如常嘔吐只胃苓,湯用生薑作引。

白話文:

如果發現頭等蛔蟲吐出,這表示厥陰經有很多蛔蟲,服「烏梅丸子」效果非常好,一劑藥就能讓蛔蟲安靜並吐出。此外,如果還有咳嗽和嘔吐的症狀,那就要考慮痰液和氣的流通問題,如果像平時一樣嘔吐,就使用「胃苓湯」,湯裡面加入生薑引藥。

嘔吐不止之症,分明說與醫人,如服正藥俱無靈,更加煩躁亂悶。嘔吐只是不止,目睛上竄須危,頭往上仰魄如飛,只好安排後事。

白話文:

對於反覆嘔吐不止的症狀,必須明確地告知醫生。如果服用了正規的藥物後仍未見效,還會出現煩躁不安和胸悶。嘔吐不停,眼睛上翻,有危險的徵兆;頭部仰起,魂魄似飛,只能安排後事了。

再附噁心一症,有痰有熱有虛,三症生薑通用之,藥宜隨症區處。若是胃中有熱,二陳加上芩連,薑汁炒過共同煎,各用一錢最驗。

白話文:

中醫古文:

噁心一症,伴有痰熱證、虛證,三種證型皆可用生薑治療,但具體用藥應根據不同證型而定。

噁心症狀包括痰熱證、虛證,無論哪種證型都可以使用生薑治療,但具體用藥需根據證型不同而調整。

附註:

  • 痰熱證:胃中有熱,表現為口渴、舌苔黃厚、大便乾結等。
  • 虛證:體質虛弱,表現為面色蒼白、精神不振、食慾不振等。
  • 二陳:茯苓、半夏。
  • 芩連:黃芩、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