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培

《重樓玉鑰續編》~ 宜用藥味列後 (1)

回本書目錄

宜用藥味列後 (1)

1. 宜用藥味列後

生地黃。甘,寒,氣涼,入心、腎二經。養陰除熱,為喉科要藥。但性兼破血宜少用。

白話文:

生地黃。味道甘,性寒,性質涼爽,歸入心經和腎經兩條經絡。養陰除熱,是咽喉科的常用藥。但性質兼具破血,宜少用。

熟地。甘,溫,微苦,功用尤宏大。補氣血,滋培腎水,填骨髓,益真陰,專補腎中元氣。凡諸真陰虧虛,有為發熱,為頭痛,為喉痹,為氣喘,為痰嗽,或虛火載血於口鼻,或陽浮而狂躁,或陰虛而火升者,皆非熟地不可,得甘草能開胃進食,誠為藥中之上品,並治喉患之神丹

白話文:

熟地,味道甘甜,溫和,略帶苦味,具有廣泛的功效。它可以補氣血,滋養腎水,填充骨髓,益補真陰,專門補腎中原氣。凡是真陰虧虛,出現發熱、頭痛、喉嚨腫痛、氣喘、痰嗽,或虛火上炎,導致口鼻出血,或陽氣浮盛,導致狂躁,或陰虛火旺等症狀,都少不了熟地。熟地配伍甘草,可以開胃進食,是藥品中的上品,也是治療喉嚨疾病的良藥。

《群芳譜》又載其能治肺,損牙宣齦露,跌撲損傷,嗟乎!熟地之功,其不申於時用者久矣。尤見畏忌於今時諸醫,既不善用猶執此而誹謗之殊,深可恨耳。均按:鄭君此數言,矯枉過正,不免偏護熟地太甚,今人何嘗不重用之?其傎者,每逢人病將愈,不問其體質何如,動以熟地加入方中,為調理之需,率損多而益少。余所目擊僨事者比比。

白話文:

《羣芳譜》中記載生地具有治療肺部疾病、去除牙垢、露出血齦、跌打損傷等功效。唉!熟地一直以來功效都被低估了。尤其是在當今的醫學界中,許多醫生都害怕使用熟地,不但不善於使用,還對熟地進行誹謗,實在令人憎恨。

鄭漁仲先生的這幾句話,有些矯枉過正,太過偏袒熟地了。現在的人怎麼會不重視熟地呢?有些人對熟地的使用方式並不正確,他們每當遇到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轉時,不管病人的體質如何,都會在藥方中加入熟地,認為這是調理身體所必需的,但往往是弊大於利。我親眼見過很多因為誤用熟地而導致病情惡化的例子。

如光緒辛卯壬辰之間,此風最熾,猶記一族嫂,於春初產後去血過多,勢甚萎靡,一老醫不審其雖虛而兼有外感,遽投大劑養血,用熟地至五六錢服下,則飽悶不欲食,二劑則痰壅氣閉而殞。又旺山石姓,一男子年未五十,務農操勞,初夏偶患濕瘧,邪未清以藥截之,致倦怠減食,肩發燒熱,有一醫謂為服田辛苦,虛熱可虞,疏一金水六君方與之,囑以多服兼可延年。甫進二劑,即見腹膨氣逆,食少便溏,急趨詢醫,雲系初服病行為吉徵也,仍勸多服。

白話文:

在光緒辛卯壬辰年間,這種風氣最為盛行,還記得一位嫂子,在春天生產後失血過多,身體非常虛弱,一位老醫師沒有仔細檢查,只知道她身體虛弱,就給她開了大量的養血藥方,服下後她感到腹脹、不想吃東西,再服了兩劑後,痰液阻塞、呼吸困難,最後去世了。又旺山石姓,一位男子不到五十歲,務農勞作,初夏偶爾患了濕瘧,邪氣未除就用藥物截斷,導致他疲倦、食慾不振,肩膀發燒發熱,有一位醫師認為他是因為在田裡辛勞耕作,虛熱值得擔憂,於是開了六君湯給他,並囑咐他要多服用,還可以延年益壽。才服用了兩劑,他就出現腹脹、氣逆、食少、便溏的症狀,趕緊去找醫師詢問,醫師說這是服藥後出現的好轉現象,仍然勸他繼續服用。

乃再三四劑,逐漸加劇,卒成水臌,未半月,腹腳流水而死。迄光緒末年,有一族祖叔母,高年偶患外感,病匪沉重,鄰村一老醫診之,謂宜先扶正而後驅邪,投以八珍合逍遙方法,重用熟地,服下忽變昏迷氣閉,熱反內陷,急延柯君挽救,已無及矣。嗟嗟!此三人者,皆以熟地戕命。

白話文:

之後再服用三四劑,病情逐漸加重,最終患上腹水症,不到半個月,腹瀉不止,雙腳腫脹,最後死於腹水症。一直到光緒末年,有一位祖叔母,年事已高,偶患外感風寒,病情並不嚴重,鄰村一位老醫生診斷後說,應該先扶正祛邪,於是開了八珍合逍遙的藥方,重用熟地。服用後,祖叔母突然昏迷,呼吸困難,熱氣反覆內陷,趕緊請柯醫生搶救,但已經來不及了。唉!這三位病人,都是因為服用熟地而死亡的。

蓋藥各有所主治,不能拘定成見,謂此為良,謂彼為劣,總要審症周詳,然後用藥必當,烏喙亦能愈疾,參耆何不殺人?況熟地滋膩之質,其能一無偏弊乎!不過,白腐一症,實恃為濟生神丹,鄭君之言,固不謬而不可概乎別病也。

白話文:

每種中藥都有各自的主治功效,不能拘泥於成見,認為這個好,認為那個差,一定要仔細審察症狀,然後才能用藥。烏喙也能治病,人參、黃耆怎麼就不能殺人呢?況且熟地滋膩的性質,怎麼能完全沒有偏弊呢!不過,對於白腐病來說,熟地確實是救命仙丹,鄭君的說法,固然不錯,但不能概括到其他疾病。

玄參。苦、甘、微咸,氣寒。能滋陰清火,不獨入腎,亦走肺臟,故能退無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結熱癰,逐頭項咽喉痹痛,解斑疹,理心內驚煩,主用繁多。

白話文:

玄參。味道苦、甘、微鹹,性寒。能滋陰清火,不只是進入腎臟,也進入肺臟,因此能退去沒有根源的浮火,散去周身痰結熱癰,治療頭頸咽喉痹痛,消除斑疹,調理內心驚煩,用處繁多。

一貝母。苦,寒,氣平。凡用必須川產者良。其味甘、微苦,氣平,不寒。除肺熱,降胸中熱結,祛肺癰、肺痿、痰膿喘嗽,清咽喉,潤肺燥。至於土貝母浙貝母,大苦、性寒,氣味俱厚,惟不宜於白腐之症。

白話文:

一、貝母:性味苦、寒,藥性平和。凡是使用貝母,必須使用四川產的比較好。四川產的貝母,味道甘甜、微苦,藥性平和,不寒涼。貝母具有清肺熱、化解胸中的熱結、消除肺癰、肺痿、痰膿喘嗽、清咽喉、潤肺燥的作用。至於土貝母和浙貝母,其藥性苦且寒,氣味都較濃厚,因此不適用於白腐病症。

知母。苦,寒,氣味俱厚,為腎經本藥。兼能清肺止渴,去喉中腥臭,退陰火,肅清龍雷,去膀胱肝腎濕熱。

白話文:

一、知母。味道苦、性寒涼,藥性氣味厚重,是腎經的本經藥(治療腎臟病的主要藥物)。另外,知母還有清肺、止渴、消除喉嚨腥臭味的效果,能退虛火、平息煩躁不安的現象,以及消除膀胱、肝臟、腎臟的濕熱。

麥門冬。甘而微寒,肺經藥也。其味甘多苦少,故上行心肺,補上焦之津液,清肺中之伏火,益精滋陰,澤肌潤結,瀉熱火而益元氣,滋燥金而清水源,肺乾咳嗽,消痰補怯,誠為要藥。治腸燥便結亦妙。蓋以肺與大腸相為表裡之故。

白話文:

  1. 麥門冬。味甘,微寒,是肺經的藥物。它的味道甘甜,略帶苦味,因此可以上升到心肺,補充上焦的津液,清肺中的鬱火,滋陰補精,滋潤肌膚,消除熱火,增強元氣,滋潤乾燥的肺金,並滋潤水源。對於肺乾咳嗽、消痰補虛,麥門冬都是非常重要的藥物。治療腸燥便結也很有效。這是因為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

天門冬。甘、苦,而寒,肺腎之藥。清金降火,益水之源,故三才丹中用之。

一葳蕤(即玉竹)。甘平入脾,柔潤入腎,故能補中益氣,逐熱除蒸,治風淫濕毒,止頭痛、腰痛、目疼皆爛,大有殊功。

白話文:

玉竹味甘、性平偏涼,能滋養脾胃,滋潤腎陰,所以具有補中益氣、清除熱邪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濕毒、頭痛、腰痛、目赤腫痛等疾病,效果顯著。

一丹皮。辛、苦,微涼,氣味輕,俱入足少陰及手厥陰。清肝腎之虛熱,但其微涼而辛,治白腐亦頗宜。

火麻仁即(黃麻)。甘,平,性滑。潤心肺,滋五臟,利大腸風熱結燥。凡當潤下者,用此最妙。胡麻仁,如栗色,名鱉蝨。胡麻主治亦同。

白話文:

一火麻仁就是(黃麻)。味道甘,性平,性質滋潤。可以潤滑心肺,滋補五臟,緩解大腸風熱結燥。凡是可以滋潤通便的,用火麻仁效果最好。胡麻仁,外觀像栗子顏色,名稱叫鱉蝨。胡麻的功效與作用也相同。

女貞子。苦涼而平,養陰氣,平陰火,清肝火,明目,療陰虛喉痛。於白腐亦宜。

白話文:

一、女貞子:性味苦、涼、平。

1.養陰氣:可以滋陰補虛,增強人體的陰液,起到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的作用。

2.滋陰火:可以清熱降火,抑制體內的陰火,起到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作用。

3.清肝火:可以清肝明目,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4.明目:可以明目益睛,改善視力,治療眼部疾病。

5.療陰虛喉痛:可以治療陰虛引起的喉嚨疼痛。

6.於白腐亦宜:女貞子還可以用於治療白腐病,即白帶病。

白芍。酸而微苦,性頗寒,氣薄於味,斂降多而升散少,為肺脾行經藥,入肝脾血分,瀉肝火,固腠理,退虛熱,消癰腫,斂瘡口。凡喉患開首緩用,恐其酸斂也。

白話文:

芍藥。酸而微苦,性質偏寒,氣味不太濃鬱,斂降作用多而升散作用少,是肺脾經常用藥,可入肝脾血分,瀉肝火,固腠理,退虛熱,消癰腫,斂瘡口。凡是喉嚨疾病剛開始用藥要緩和一些,以免其酸斂傷正氣。

沙參。微甘,微苦,氣味俱輕。性微寒,補陰清肺,排膿消腫,除邪熱,涼肝,補五臟之陰。南沙參兼清散勿用。

白話文:

沙參:味道微甘、微苦,氣味都比較輕。性微寒,可以補陰清肺,排膿消腫,去除邪熱,涼肝,補五臟之陰。南沙參兼具清散的作用,不宜單獨使用。

茯苓。甘、淡而平,補中開胃,利水化痰,淡滲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用人乳拌勻,蒸曬,炒過,更佳。

白話文:

茯苓:性味甘淡而平,具有補益中氣、健脾開胃、利水化痰的功效。其淡滲性使它能向上升發,滋生津液,打開腠理,滋養水液的來源,並可以以降下。用人乳拌勻,蒸曬過後,或者炒過,藥性會更好。

一叭噠杏仁。味,甘而美味厚於氣,無毒,入肺胃、大腸。寧嗽潤肺,亦潤腸化痰,解喉痹。

白話文:

一、杏仁。味道甘甜可口,入肺、胃和大腸經。能止咳潤肺,也能潤腸化痰,解除喉嚨腫痛。

黑豆(即馬料豆)。甘,寒,色黑,屬水,似腎。腎之谷也。補心腎,散熱祛風,解毒消腫。

白話文:

  1. 黑豆(又名馬料豆):
  • 味道甘甜,屬性寒涼,顏色黑色,歸屬水行,與腎臟相似。
  • 是腎臟的穀物,可以補腎強心,幫助散熱祛風,解毒消腫。

一種野料豆。更佳。畏五參、龍膽、豬肉,得杏仁、牡蠣良。

白話文:

它是一種野生的豆類植物,比普通豆類更好。它與五參、龍膽、豬肉相剋,但與杏仁、牡蠣相宜。

桑葉。甘、寒,手足陽明之藥。涼血清熱。經霜者,療嗽。若音啞勿用。

當歸。甘、辛而溫,入心、肝、脾三經,血分之藥。凡喉患屬血虛者,佐白芍治之,效。但不大宜於白腐,因其辛溫而散也。

白話文:

一、當歸:甘、辛、溫,歸於心、肝、脾三經,是補血的藥物。凡因血虛引起的咽喉疾患,配伍白芍治療,效果很好。但對於白喉病人不大合適,因當歸辛溫而易助散毒。

百合。甘、淡,氣平,功緩。益氣潤肺,除嗽,解喉痹、乳癰,潤大小便。又一種味苦者,不宜用。

白話文:

一百合。甘、淡,藥性平和,藥效緩和。益氣潤肺,止咳,緩解喉嚨痹阻、乳癰,潤滑大小便。另外有一種味道苦的百合,不宜使用。

山藥(原名薯蕷)。甘、平而淡,微澀。補脾肺,益腎澀精,養心神除煩熱,治諸虛百損,須選淮山藥之肥白者乃佳。其建山藥,味苦氣烈,不合於用,尤不宜於白腐。

白話文:

一、山藥(原名薯蕷):

性質甘平淡而微澀。

功能:補脾肺,益腎澀精,養心神除煩熱,治諸虛百損。

須選肥白者為佳。

二、建山藥:

味道苦烈。

不合於用,尤不宜於白腐。

一甘草。氣平味甘之品,合土之德,故獨入脾胃。稼穡作甘,土之正味,蓋土居中而能兼運乎五行,可升可降,可內可外,有和有緩,有生有克,有承有制,有補有瀉,善於解諸毒,祛熱邪,堅筋骨,建脾胃,長肌肉,隨氣藥入氣,隨血藥入血,無往而不可,故稱為國老。凡生用則涼,炙用則溫,尤能助熟地,療陰虛之危。

白話文:

甘草。性情平和,味道甘甜的中藥,具備土的特性,因此單獨適用於脾胃。稼穡作物生長的甜味,就是土的正味,因為土位居中央,能夠平衡運轉五行,既可以提升,也可以降低,既可以內用,也可以外用,既有和緩的作用,也有生髮和剋制的功效,既能支持,又能調節,既能補益,又能瀉下,善於解除各種毒素,祛除熱邪,增強筋骨,健脾胃,增強肌肉,隨氣藥進入氣血,隨血藥進入血液,無處不能到達,因此被稱為國老。凡生用甘草則涼,炙用則溫,尤其能夠幫助熟地黃,治療陰虛的危險。

金釵斛。甘、淡而力薄,性輕清和緩,有從容分解之妙。能養陰退火,除煩清肺,逐邪熱,平脾胃之火,去嘈雜善飢。

白話文:

一金釵斛。甘、淡且效果緩和,性情輕盈清淨、和緩,有從容分解的妙用。能夠滋養陰分、消除火氣,排除煩躁、清肺,驅除邪熱,平息脾胃之火,消除嘈雜、消除饑餓。

一沙苑蒺藜。甘,溫,入肝、腎二經。益精補腎,止腿痛遺泄。凡喉患後用佐調理甚良。

黑芝麻(即巨勝子)。甘,平。補中益氣,養肺潤腸,逐風濕,填腦髓,久服延年,療白纏喉最妙。

白話文:

一、黑芝麻(即巨勝子):

  • **味道及性質:**甘味、平性。
  • 功效:
  • 補充中氣,增強體力。
  • 滋養肺部,潤滑腸道。
  • 驅除風濕。
  • 滋補腦髓。
  • 長期服用可延年益壽。
  • 治療白喉,效果極佳。

以上諸品,均純陰至靜之藥,乃喉患之所必需,用得其宜,何異神丹九轉?第今時之人,腎陰不足者居多,是以喉患屬虛者,比比如此。故治法須兼顧養陰,若拘於俗,見徒從事表散寒涼而不誤者鮮矣。

白話文:

以上這些中藥,都是非常陰柔靜謐的藥物,是喉嚨疾病所必需的,只要用得恰當,和九轉神丹沒有什麼差別。只是現在的人,腎陰不足的人居多,因此喉嚨疾病屬於虛證的人,時常可見。所以治療方法必須兼顧滋陰,如果拘泥於世俗的看法,只從事於表散寒涼的治療,而不誤診的,實在是很少見。

附見:

銅綠(即銅青),酸平,微毒。治風爛淚眼惡瘡,疳瘡,婦人血氣心痛,吐風痰,合金瘡,止血殺蟲,用醋製刮用。自然銅,辛,平。主折傷續筋骨,散瘀止痛。火煅醋焠七次,研細取用。均按:此二味並非治喉之品,即吹藥內亦不宜入,不知何故,羼入編末。或系鈔書者誤摘於此耶?抑不知前所列忌用藥品下注明六十八味,數之不足,當經錯落此二味,屬於前而補於後耶?然於書意旨無妨,姑仍舊,貫錄存之。

白話文:

銅綠(即銅青),性味酸涼,微毒。用於治療風爛眼淚流個不停、皮膚惡瘡、疳瘡,婦女血虛氣虛導致心痛,吐出有風痰,外傷導致的瘡口感染,有止血殺蟲的作用,用醋調製後刮取藥面使用。自然銅,性味辛涼。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後續接筋骨,散瘀止痛。用火煅燒,用醋潤濕七次,研磨成細末取用。註解:這兩種藥物都不是治療喉嚨疾病的藥物,即使在吹藥中也不適合使用,不知道為什麼會被混合在編末。可能是抄書的人錯誤地摘抄到這裡了嗎?或者不知道前列的禁忌藥品下面標明六十八種,數量不夠,所以把這兩種藥物錯放在前而補在後了嗎?不過,這對本書的意旨沒有影響,姑且照舊,貫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