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二卷 (8)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四十二卷 (8)

1. 蚯蚓

(《本經》下品)

白話文:

《本經》下品

附子

味辛,溫。主咳逆上氣,胸滿,寒熱,破積聚,去邪氣,逐水氣,利水道。

白附子

味甘,溫。主寒咳上氣,咳逆,胸中寒熱。

附片

味辛,溫。主寒熱,咳逆上氣,胸滿,破積聚,去邪氣,逐水氣,利水道。

遠志

味甘,平。主咳逆上氣,胸滿,好嘔吐,煩心,養心安魂,邪氣。

細辛

味辛,溫。主頭風,目赤,鼻塞,齒痛,卒口噤,喉痺。

烏頭

味辛,溫。主風冷,厥逆,頭風,目赤,口噤,舌蹇,痹症,中惡,寒濕痺。

川烏

味辛,溫。主風冷,厥逆,頭風,目赤,口噤,舌蹇,痹症,中惡,寒濕痺。

草烏

味辛,溫。主風冷,厥逆,頭風,目赤,口噤,舌蹇,痹症,中惡,寒濕痺。

天雄

味辛,溫。主風冷,厥逆,頭風,目赤,口噤,舌蹇,痹症,中惡,寒濕痺。

白附子

味辛,溫。主寒咳上氣,咳逆,胸中寒熱。

附片

味辛,溫。主寒熱,咳逆上氣,胸滿,破積聚,去邪氣,逐水氣,利水道。

【釋名】螼螾(音頃引)、朐䏰(音蠢閏)、堅蠶(音遣忝)、䖤蟺(音阮善)、曲蟺、土蟺(《綱目》)、土龍(《別錄》)、地龍子(《藥性》)、寒䘆、寒蚓、附蚓(《吳普》)、歌女。

白話文:

【釋名】螼螾、朐䏰、堅蠶、䖤蟺、曲蟺、土蟺(《綱目》)、土龍(《別錄》)、地龍子(《藥性》)、寒䘆、寒蚓、附蚓(《吳普》)、歌女。

時珍曰:蚓之行也,引而後申,其塿如丘,故名蚯吲。

白話文:

李時珍說:蚯蚓爬行時,會先收縮身體前段,然後再伸展後段,其挖掘出的土塊像小山丘一樣,因此取名為蚯蚓。

《爾雅》謂之螼螾,巴人謂之朐䏰,皆方音之轉也。䖤蟺、曲蟺,象其狀也。《東方虯賦》云:乍逶迤而鱔曲,或宛轉而蛇行。任性行止,物擊便曲,是矣。術家言蚓可興云,又知陰晴,故有土龍、龍子之名。其鳴長吟,故曰歌女。

白話文:

《爾雅》中稱它為螼螾,巴地的人們稱它為朐䏰,都是各地不同的方言叫法。䖤蟺、曲蟺,是形容它的形狀。《東方虯賦》中說:它蜿蜒前行,曲折如鱔魚;或者盤繞轉動,像蛇那樣爬行。隨意而行,遇到障礙就彎曲而行,就是這樣的。如今的術士說蚯蚓能興起雲雨,又知道陰晴,所以有土龍、龍子的稱號。它叫聲悠長,所以又被叫做歌女。

大明曰:路上踏殺者,名千人踏,入藥更良。

【集解】

《別錄》曰:白頸蚯蚓,生平土。三月取,曝乾。

白話文:

路邊被踩死的蚯蚓,稱為「千人踏」,入藥效果更好。

【集解】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白頸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在三月採集,曬乾後備用。

弘景曰:入藥用白頸,是其老者。取得去土鹽之,日曝須臾成水,道術多用。其屎呼為蚓塿(亦曰六一泥),以其食細泥。無沙石,入合丹泥釜用。

白話文:

弘景說:入藥用白頸,就是指年老的蚯蚓。取得後去除泥土和鹽分,曬上一小段時間就會化成水,道術中常用。蚯蚓的糞便稱為蚓塿(也稱為六一泥),因為牠們吃的是細泥。蚓塿中沒有沙石,可以用來製作丹泥釜。

時珍曰:今處處平澤膏壤地中有之。孟夏始出,仲冬蟄結。雨則先出,晴則夜鳴。或云結時能化為百合也。與蛗螽同穴為雌雄。故郭璞贊云:蚯蚓土精,無心之蟲。交不以分,淫於蛗螽。是矣。今小兒陰腫,多以為此物所吹。《經驗方》云:蚯蚓咬人,形如大風,眉須皆落,惟以石灰水浸之良。

白話文:

李時珍說:蚯蚓現在在平地肥沃的土地上,到處都有。五月初開始生長,十一、十二月進入冬眠。如果下雨就先出現,如果天氣晴朗就晚上鳴叫。有人說蚯蚓在結冬眠時,能變成百合花,蚯蚓和蛗螽同一個洞穴,是雌雄不同的。所以郭璞寫詩讚美它:「蚯蚓是土壤的精靈,沒有心的昆蟲。」雌雄不分,與蛗螽交配,就是這個意思。現在小孩生殖器腫脹,多數認為是蚯蚓吹的。根據《經驗方》記載:蚯蚓咬人,腫得像巨大的腫瘤,眉毛鬍鬚都掉了,可以用石灰水浸泡治療。

昔浙江將軍張韶病此,每夕蚯蚓鳴於體中。有僧教以鹽湯浸之,數遍遂瘥。

白話文:

從前浙江的張韶將軍患了這種病,每到晚上,體內就有蚯蚓鳴叫。有一位僧人教他用鹽水浸泡,浸泡幾次後就痊癒了。

宗奭曰:此物有毒。崇寧末年,隴州兵士暑月跣足,為蚯蚓所中,遂不救。後數日,又有人被其毒。或教以鹽湯浸之,並飲一杯,乃愈也。

白話文:

宗奭說:這種蟲子有毒。崇寧末年,隴州士兵在炎熱的夏季赤腳行軍,被蚯蚓咬傷後不治身亡。之後幾天,又有人中毒。有人教人用鹽水浸泡傷口,並喝下一杯鹽水,就能治癒。

【修治】

弘景曰:若服干蚓,須熬作屑。

白話文:

陶弘景說:如果服用蚯蚓,必須熬製成粉末。

斆曰:凡收得,用糯米泔浸一夜,漉出,以無灰酒浸一日,焙乾切。每一兩,以蜀椒、糯米各二錢半同熬,至米熟,揀出用。

白話文:

典籍說:每當收藏到牛蒡,要用糯米水把它浸泡一夜,然後撈出來,改用無灰酒浸泡一天,再經過烘乾後切片。每次藥材取一兩,加入二錢半的蜀椒和糯米一起熬煮,直到米粒熟透,把米粒篩選出來並備用。

時珍曰:入藥有為末,或化水,或燒灰者,各隨方法。

白頸蚯蚓

【氣味】咸,寒,無毒。

權曰:有小毒。

之才曰:畏蔥、鹽。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內容時珍曰:入藥有為末,或化水,或燒灰者,各隨方法。

內容載錄時珍曰:入藥時,有的研成末粉,有的化成水,有的燒成灰,各有不同的方法。

白頸蚯蚓入藥時,有的製成粉末,有的製成液體,有的製成灰燼,不同的藥用方法需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

氣味:

鹹,寒性,無毒。

備註:

權曰:有輕微毒性。

之才曰:忌蔥、鹽。

【主治】蛇瘕,去三蟲伏屍,鬼疰蠱毒,殺長蟲(《本經》)。化為水,療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疸(《別錄》)。溫病,大熱狂言,飲汁皆瘥。炒作屑,去蛔蟲。去泥,鹽化為水,主天行諸熱,小兒熱病癲癇,塗丹毒,敷漆瘡(藏器)。蔥化為汁,療耳聾(蘇恭)。治中風、癇疾、喉痹(《日華》)。

白話文:

【主治】蛇瘕:治療蛇咬傷、去除三蟲伏屍、鬼疰蠱毒、殺死長蟲(《本經》)。

化為水,療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疸(《別錄》):化為水後可以治療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疸。

溫病,大熱狂言,飲汁皆瘥:治療溫病、大熱狂言,喝下蔥汁即可治癒。

炒作屑,去蛔蟲:將蔥炒成屑狀,可以去除蛔蟲。

去泥,鹽化為水,主天行諸熱,小兒熱病癲癇,塗丹毒,敷漆瘡(藏器):將蔥去泥,用鹽化為水,可以治療天行諸熱、小兒熱病(癲癇)、塗丹毒、敷漆瘡。

蔥化為汁,療耳聾(蘇恭):將蔥化為汁液,可以治療耳聾。

治中風、癇疾、喉痹(《日華》):治療中風、癇疾、喉痹。

射罔毒(《蜀本》)。乾者炒為末,主蛇傷毒(《藥性》)。治腳風(蘇頌)。主傷寒瘧疾,大熱狂煩,及大人、小兒小便不通。急慢驚風、歷節風痛,腎臟風注,頭風齒痛,風熱赤眼,木舌喉痹,鼻息聤耳,禿瘡瘰癧,卵腫脫肛,解蜘蛛毒,療蚰蜒入耳(時珍)。

白話文:

解射罔毒(《蜀本》)。把燥乾的罔毒炒成粉末,可以治療蛇傷中毒(《藥性》)。可以治療腳氣病(蘇頌)。可主治傷寒瘧疾,高熱神昏,以及大人、孩子小便不通的症狀。急慢驚風、歷節風痛、腎臟風注、頭風齒痛、風熱赤眼、木舌喉痹、鼻息聤耳、禿瘡瘰癧、卵腫脫肛、解除蜘蛛毒,治療蚰蜒入耳(時珍)。

【發明】

弘景曰:干蚓熬作屑,去蛔蟲甚有效。

宗奭曰:腎臟風下注病,不可闕也。

白話文:

陶弘景說:將蚯蚓曬乾後磨成粉末,可以有效驅除蛔蟲。

張宗奭說:腎臟下注的風病,不可不使用蚯蚓粉末來治療。

頌曰:腳風藥必須此物為使,然亦有毒。有人因腳病藥中用此,果得奇效,病愈服之不輟,至二十餘日,覺躁憒,但欲飲水不已,遂致委頓。大抵攻病用毒藥,中病即當止也。

白話文:

解說:古人說腳風藥一定需要這東西作為引子,但是它也有毒。有人因為腳病藥中用到了這東西,果然取得了奇效,病好了卻不停的服用,到了二十多天後,覺得焦躁不安,只想喝水,最終導致身體虛弱。大致上,用毒藥來攻治疾病,只要疾病治好便應該停止服用。

震亨曰:蚯蚓屬土,有水與木,性寒,大解熱毒,行濕病。

白話文:

震亨說:蚯蚓屬於五行中的土,同時也具有水和木的特性,性質寒冷。具有清熱解毒、去除濕氣疾病的功效。

時珍曰:蚓在物應土德,在星禽為軫水。上食槁壤,下飲黃泉,故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諸熱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經絡也。術家云:「蚓血能柔弓弩」,恐亦誑言爾。諸家言服之多毒,而郭義恭《廣志》云「閩越山蠻啖蚯蚓為饈」,豈地與人有不同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蚯蚓在五行中屬土,在星、禽中屬軫水。牠吃上面的枯壤,喝下面的黃泉水,所以牠的性質是寒冷且向下走的。性寒所以能治療熱性疾病,因為有向下走的特性,所以能利小便、治療足疾並疏通經絡。道術界的人說:「蚯蚓的血能增加弓弩的彈性」,恐怕這只是誇大不實的話罷了。各家都說吃蚯蚓有很多毒性,但郭義恭在《廣志》中卻說:「閩越山區的蠻人常吃蚯蚓當作美食」,難道地區與人之間有不同嗎?

【附方】舊九,新三十四。

白話文:

【附方】舊九味,新三十四味。

傷寒熱結:六、七日狂亂,見鬼欲走。以大蚓半斤去泥,用人溺煮汁飲。或生絞汁亦可。(《肘後方》)。陽毒結胸:按之極痛,或通而復結,喘促,大躁狂亂。取生地龍四條,洗淨,研如泥,入生薑汁少許,蜜一匙,薄荷汁少許,新汲水調服。若熱熾者,加片腦少許。即與揉心下,片時自然汗出而解。

白話文:

傷寒熱結:六、七天狂亂,看到鬼魂就想逃跑。用半斤大蚯蚓,去除泥土,用人的小便煮成汁來喝。或者生榨汁液也可以。(《肘後方》)。陽毒結胸:按壓胸部極痛,有時通之後又結,呼吸急促,躁狂亂。取四條生地龍,洗淨,研成泥狀,加入少量生薑汁、一匙蜂蜜、少量薄荷汁,用剛汲來的新水調服。如果熱度很高的話,加少量冰片。接著揉按胸口,一會兒就會出汗而解決。

不應,再服一次,神效。(《傷寒蘊要》)諸瘧煩熱太躁:用上方服之,甚效。亦治瘴瘧。(《直指》)小便不通:蚯蚓,搗爛,浸水。濾取濃汁半碗服,立通。(《斗門》)老人尿閉:白頸蚯蚓、茴香等分,杵汁,飲之即愈。(《朱氏集驗方》)小兒

白話文:

不應該,再服一次,就會有神奇的效果。(《傷寒蘊要》)各種瘧疾煩熱躁動過度:服用上面的方劑,效果很好。也能治療瘴氣瘧疾。(《直指》)小便不通:蚯蚓,搗碎,浸泡在水中。濾取濃汁半碗服用,立馬通暢。(《鬥門》)老人尿閉:白頸蚯蚓、茴香等分,搗碎取汁,喝了就會痊癒。(《朱氏集驗方》)小兒

尿閉:乃熱結也。用大地龍數條去泥,入蜜少許,研敷莖卵。仍燒蠶蛻紙、硃砂、龍腦、麝香同研少許,以麥門冬、燈心煎湯調服。(《全幼》)。小兒急驚:五福丸:用生蚯蚓一條,研爛,入五福化毒丹一丸,同研,以薄荷湯少許化下。《普濟方》云:梁國材言:揚州進士李彥直家,專貨此藥,一服千金,以糊十口。

白話文:

尿閉:是由於熱氣積聚而造成的。用大地龍數條去除泥土,加入少量蜂蜜,研磨後敷在陰莖和陰囊上。再將蠶蛻紙、硃砂、龍腦、麝香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麥門冬和燈心煎煮的湯藥調和服用。(《全幼》)。小兒急驚:五福丸:用活蚯蚓一條,研磨成泥,加入五福化毒丹一丸,一起研磨,用薄荷湯少量送服。《普濟方》中說:梁國材說:揚州進士李彥直家,專門販賣這種藥物,一劑藥一千兩黃金,用來養活全家十口人。

梁傳其方,親試屢驗,不可不筆於冊,以救嬰兒。

白話文:

梁傳其方,本人親自試驗多次,驗證有效,必須寫在書冊上,用來拯救嬰兒。

驚風悶亂:乳香丸:治小兒慢驚風,心神悶亂,煩懊不安,筋脈拘急,胃虛蟲動,反折啼叫。用乳香半錢,胡粉一錢,研勻,以白頸蚯蚓(生,捏去土),搗爛和,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五丸,蔥白煎湯下。(《普濟方》)慢驚虛風:用平正附子去皮臍,生研為末,以白頸蚯蚓於末內滾之,候定,刮蚓上附末,丸黃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百一方》)。

白話文:

驚風悶亂:乳香丸:治療小兒慢性驚風,心神悶亂,煩躁不安,筋脈拘急,胃虛蟲動,反折哭叫。用乳香半錢,胡粉一錢,研磨均勻,加入白頸蚯蚓(生,捏去泥土),搗爛混合,丸成麻子大小。每次服七丸至十五丸,用蔥白煎湯送服。(《普濟方》)

慢驚虛風:用平正附子去掉皮和肚臍,生研成末,將白頸蚯蚓在末裡面滾動,等附子末粘到蚯蚓上,刮下蚯蚓上的附子末,丸成黃米大小。每次服十丸,米湯送服。(《百一方》)

急慢驚風:五月五日取蚯蚓,竹刀截作兩段,急跳者作一處,慢跳者作一處,各研爛,入硃砂末和作丸,記明急驚用急跳者,慢驚用慢跳者。每服五七丸,薄荷湯下。(《應驗方》)。

白話文:

急慢驚風:五月五日取出蚯蚓,用竹刀將其切成兩段,急跳的蚯蚓放在一邊,慢跳的蚯蚓放在另一邊。將它們分別搗碎,加入硃砂末和成丸,記住急驚用急跳的蚯蚓,慢驚用慢跳的蚯蚓。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薄荷湯送服。(《應驗方》)

小兒卵腫:用地龍,連土為末,津調敷之。(錢氏方)。勞復卵腫或縮入腹:腹中絞痛,身體重,頭不能舉。小腹裡急,熱上衝胸四支拘急欲死。用蚯蚓二十四枚,水一斗,煮取三升,頓服取汗。或以蚯蚓數升絞汁服之,並良。(《肘後方》)

白話文:

小兒陰囊腫脹:使用蚯蚓,連同泥土一起研磨成末,加水調和敷在患處。(出自錢氏的藥方)

勞累後陰囊腫脹,或者縮進去肚子裡面:腹部絞痛,身體沉重,頭部無法抬起。小腹裡急,熱氣上衝到胸口,四肢僵硬攣急,想要死去。使用二十四條蚯蚓,加水一斗,煮取三升,一口氣喝完,發汗後見效。或者使用數升蚯蚓絞汁服用,也有良好的效果。(出自《肘後方》)

手足腫痛欲斷:取蚓三升,以水五升,絞汁二升半,服之。(《肘後》)。

代指疼痛:蚯蚓杵,敷之。(《聖惠》)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成

內容:

手足腫痛劇烈,欲斷裂:取蚯蚓三升,以水五升絞汁,將絞出的汁液二升半服下。(出自《肘後》)

代指疼痛:

研磨蚯蚓敷於患處。(出自《聖惠》)

風熱頭痛:地龍(炒研)、薑汁、半夏餅、赤茯苓等分。為末。每服一字至半錢,生薑、荊芥湯下。(《普濟》)

白話文:

風熱頭痛:地龍(炒研)、薑汁、半夏餅、赤茯苓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一字至半錢,用生薑、荊芥湯送服。(《普濟方》)

頭風疼痛:龍珠丸:用五月五日取蚯蚓,和腦、麝杵,丸麻子大。每以一丸納鼻中,隨左右。先塗薑汁在鼻,立愈。(《總錄》)

白話文:

治療頭痛的龍珠丸:在五月五日採集蚯蚓,與腦、麝香一起搗碎成粉,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取一丸放入鼻孔中,左右交替使用。在放入丸劑前,先將薑汁塗在鼻孔內,立即可見效果。(出自《總錄》)

偏正頭痛不可忍者:《普濟》龍香散:用地龍(去土,焙)、乳香等分。為末。每以一字作紙捻,燈上燒煙,以鼻嗅之。《澹寮方》:加人指甲等分,云徐介翁方也。每用一捻,香爐內慢火燒之,以紙筒引煙入鼻熏之。口噙冷水,有涎吐去。仍以好茶一盞點呷,即愈。

白話文:

偏正頭痛疼痛難忍:《普濟》龍香散:用地龍(去除泥土,烘烤)、乳香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以一字紙捻,放在燈上燒煙,用鼻子嗅入煙霧。

《澹寮方》:加入人指甲等分,據說是徐介翁的方子。每次使用一根紙捻,在香爐內用文火燃燒,以紙筒引煙入鼻燻蒸,同時口含冷水,有唾液時吐出。然後喝一杯好茶,即可痊癒。

風赤眼痛:地龍十條,炙為末,茶服三錢。(《聖惠》)

白話文:

風赤眼痛:將十條蚯蚓炙烤成粉末,以茶水送服三錢。(出自《聖惠方》)

風蟲牙痛:鹽化地龍水,和麵納齒上,又以皂莢,去皮,研末塗上,蟲即出。又同玄胡索、蓽茇末塞耳。(《普濟》)

白話文:

風蟲牙痛:將化開的地龍水與麵粉混合,敷在牙齒上,又把皁莢去皮,研成粉末塗在牙齒上,蟲就會出來。另外,可以用玄胡索、蓽茇末一起塞住耳朵。

牙齒裂痛:死曲蟺,為末,敷之即止。(《千金翼》)

齒縫出血不止:用地龍末、枯礬各一錢,麝香少許,研勻擦之。(《聖惠方》)

白話文:

死曲蟺,為末,敷之即止。

死去的曲蟺,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疼痛就會停止。(《千金翼方》)

齒縫出血不止:用地龍末、枯礬各一錢,麝香少許,研勻擦之。

牙縫出血不止:使用地龍粉末和枯礬各一錢,再加入少許麝香,研磨均勻後塗抹在患處。(《聖惠方》)

牙齒動搖及外物傷動欲落,諸藥不效者:乾地龍(炒)、五倍子(炒)等分為末。先以生薑揩牙,後敷擦之。(《御藥院方》)

白話文:

如果牙齒鬆動,而且有外來物碰撞造成快要脫落,用其他藥物都沒有效果的,可以用乾地龍(炒過)和五倍子(炒過)等分的藥粉。先用生薑擦拭牙齒,再敷上藥粉。(出自《御藥院方》)

木舌腫滿,不治殺人:蚯蚓一條,以鹽化水塗之,良久漸消。(《普濟方》)

咽喉卒腫不下食:地龍十四條,搗塗喉外。又以一條,著鹽化水,入蜜少許,服之。(《聖惠方》)

白話文:

如果咽喉嚴重腫脹到無法進食:

  • 取十四條蚯蚓搗爛後,塗抹在喉嚨外。
  • 再取一條蚯蚓,加入鹽水溶解,並加入少量蜂蜜,服下。

說明:

  • 木舌指的是咽喉腫脹、舌頭不能伸出口外。
  • 蚯蚓性寒,有清熱利咽的作用。
  • 鹽水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
  • 蜂蜜具有潤喉止痛的作用。

喉痹塞口:《普濟》:用韭地紅小蚯蚓數條,醋擂取汁食之,並噙在喉內,即吐出痰血二、三碗,飲食即進,神效。《聖惠》:用地龍一條,研爛,以雞子白攪和,灌入即通。

白話文:

喉嚨腫塞閉住嘴巴:根據《普濟》記載,使用韭地紅、小蚯蚓數條,用醋將其搗爛取汁飲用,同時將其含在喉嚨內,即可吐出痰血二、三碗,飲食就可以進食,效果神奇。《聖惠》記載,使用蚯蚓一條,研磨成粉,與雞蛋清攪拌均勻,灌入喉嚨裡即可通暢

鼻中息肉:地龍(炒)一分,牙皂一挺,為末。蜜調塗之,清水滴盡即除。(《聖惠》)

耳卒聾閉:蚯蚓入鹽,安蔥內,化水點之,立效。(《勝金》)

白話文:

鼻中息肉: 用炒過的「地龍」十分之一,研磨成細末,加入「牙皁」一挺研磨均勻。用蜂蜜調和,塗抹在息肉上,待清水滴盡後,息肉就會消除。(根據《聖惠》記載)

耳鳴耳閉: 將蚯蚓放入鹽中,安放在蔥頭內,用鹽水滴入耳內,立即見效。(根據《勝金》記載)

聤耳出膿:生地龍、釜上墨、生豬脂等分。研勻,蔥汁和,捻作挺子,綿裹塞之。《聖惠方》:用地龍為末,吹之。耳中耵聹乾結不出:用白蚯蚓,入蔥葉中化為水,滴耳令滿。不過數度,即易挑出。

白話文:

耳朵流膿:生地龍、釜上墨、生豬脂等分。研磨均勻,加蔥汁攪拌,捏成條狀,用棉花包住塞入耳中。《聖惠方》中提到:將地龍研磨成粉末,吹入耳中。

耳朵內耳垢乾結無法排出:用白蚯蚓,放入蔥葉中使之化為水,滴入耳中至滿。不過幾次,就可以輕鬆挑出耳垢。

蚰蜒入耳:地龍,為末,入蔥葉內,化水點入,則蚰蜒亦化為水。(《聖惠方》)

白禿頭瘡:乾地龍為末,入輕粉,麻油調搽。(《普濟方》)

白話文:

蚰蜒入耳: 地龍(土龍)研成粉末,用蔥葉包裹,將水滴入其中,則蚰蜒也會化成水。(《聖惠方》)

白禿頭瘡: 乾燥的地龍(土龍)研成粉末,加入輕粉,用芝麻油調和後塗抹。(《普濟方》)

瘰癧潰爛流串者:用荊芥根下段,煎湯溫洗,良久,著瘡破紫黑處,以針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用韭菜地上蚯蚓一把,五更時收取,炭火上燒紅,為末。每一匙,入乳香、沒藥、輕粉各半錢,穿山甲九片,炙為末,油調敷之,如神。此武進朱守仁所傳有驗方。(《保命集》)

白話文:

瘰癧潰爛流串:用荊芥根的下段,煎煮成藥湯,溫熱後清洗患處,長時間清洗後,在瘡口破裂、發黑發紫的地方,用針刺破以排出血液,再清洗三、四次。用地上爬行的蚯蚓一把,在凌晨五更時分收集,放在炭火上燒至通紅,研磨成粉末備用。每次取一匙蚯蚓粉,加入乳香、沒藥、輕粉各半錢,穿山甲九片,烤乾後研磨成粉,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效果非常神奇。這是武進朱守仁傳授的驗方。(出自《保命集》)

龍纏瘡毒:水缸底蚯蚓一條,連泥搗敷,即愈。

白話文:

龍纏瘡毒:將水缸底部發現的蚯蚓一條,連同泥巴一起搗碎敷在患處,即可痊癒。

蜘蛛咬瘡遍身皆有:以蔥一枚,去尖頭,將蚯蚓入葉中,緊捏兩頭,勿令泄氣,頻搖動,即化為水,以點咬處,甚效。(《譚氏小兒方》)

白話文:

蜘蛛咬傷造成全身出現瘡癤,可以用一個蔥,切去蔥頭,把蚯蚓放進蔥葉中,用力捏住兩頭,不要讓氣體漏掉,頻繁搖動,蔥葉就可以化成水,可以用它點在被咬傷的部位,效果很好。(《譚氏小兒方》)

陽證脫肛:以荊芥生薑煎湯洗之;用地龍(蟠如錢樣者,去土)一兩,朴硝二錢,為末,油調敷之。(《全幼心鑑》)

白話文:

陽證脫肛:用荊芥、生薑煮水洗患處;用地龍(盤繞如銅錢樣的,去泥土)一兩,朴硝二錢,研成粉末,用油調勻敷患處。(《全幼心鑑》)

中蠱下血如爛肝者:以蚯蚓十四枚,苦酒三升漬至蚓死,服水。已死者皆可活。(《肘後方》)

白話文:

如果中毒後嘔血如融化的肝臟,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取蚯蚓 14 條,用 3 升苦酒浸泡至蚯蚓死亡,然後喝下浸泡的酒。即使中毒者已經死亡,也能夠救活。(《肘後方》)

癘風痛癢:白頸蚯蚓,去土,以棗肉同搗,丸梧子大。每美酒下六十丸。忌薑、蒜。(《活人心統》)對口毒瘡,已潰出膿,取韭地蚯蚓,搗細,涼水調敷,日換三、四次。(《扶壽精方》)

白話文:

癘風痛癢:將白頸蚯蚓除去泥土,與棗肉搗爛在一起,丸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用美酒送服六十丸。忌吃薑、蒜。(出自《活人心統》)對口毒瘡,已經潰爛出膿,採集韭地蚯蚓搗碎,用涼水調和敷在患處,每天更換三到四次。(出自《扶壽精方》)

耳聾氣閉:蚯蚓、川芎藭各兩半,為末。每服二錢,麥門冬湯下。服後低頭伏睡。一夜一服,三夜立效。(《聖濟總錄》)

白話文:

耳聾氣閉:蚯蚓、川芎藭各二錢半,研磨成細末。每次服二錢,以麥門冬湯送服。服後低頭伏睡。一夜服用一次,三夜即可見效。(《聖濟總錄》)

口舌糜瘡:地龍、吳茱萸,研末,醋調生面和,塗足心,立效。(《摘玄方》)

蚯蚓泥

見土部。

白話文:

**口舌糜爛:**蚯蚓泥、吳茱萸,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生麵粉,塗在腳底心,立即可見成效。(《摘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