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二卷 (7)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二卷 (7)

1. 醋林子

(《圖經》)

【校正】自外類移入此。

【釋名】時珍曰:以味得名。

白話文:

【校正】從外部類別移入此處。

【釋名】李時珍說:因味道而得名。

【集解】頌曰:醋林子,生四川邛州山野林箐中。木高丈餘,枝葉繁茂。三月開白花,四出。九月、十月子熟,累累數十枚成朵,生青熟赤,略類櫻桃而蒂短。熟時採之陰乾,連核用。土人以鹽、醋收藏,充果食。其葉味酸,夷獠人採得,入鹽和魚膾食,云勝用醋也。

白話文:

【集解】頌詞說:醋林子,生長在四川邛州的山野林箐中。樹木高一丈多,枝葉繁茂。三月開花,花朵呈白色,四瓣。九月、十月果實成熟,果實成簇生長,每個簇有數十個果實,果實生長時是青色,成熟後變成紅色,形狀略似櫻桃,但蒂短。果實成熟時採摘,在陰涼處晾乾,連核一起使用。當地人用鹽和醋將果實醃製起來,當做水果食用。醋林子的葉子味道酸,當地人採摘後,用鹽醃製,與魚膾一起食用,據說比用醋醃製的更好吃。

【氣味】酸,溫,無毒。

白話文:

【氣味】酸味,性質溫和,無毒。

【主治】久痢不瘥,及痔漏下血,蛔咬心痛,小兒疳蛔,心腹脹滿黃瘦,下寸白蟲,單搗為末,酒調一錢匕服之甚效。鹽、醋藏者,食之生津液,醒酒止渴。多食,令人口舌粗拆也(蘇頌)。

白話文:

【主治項目】久瀉不癒,痔瘡漏血,蛔蟲咬心疼痛,小孩消化不良和蛔蟲病,心腹脹滿發黃消瘦,排泄出白色蟲子,將其搗碎成末,用酒調服一錢匙,療效顯著。用鹽和醋保存起來的梅子,吃後可生津止渴,醒酒止渴。多吃的話會讓人口舌粗糙。(蘇頌)

2.

(《唐本草》)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釋名】苦𣘻(搽、途二音,《唐本》)、檟(《爾雅》)、蔎(音設)、荈(音舛)。

頌曰:郭璞云:早採為荼,晚採為茗,一名荈,蜀人謂之苦荼。

陸羽云:其名有五:一荼,二檟,三蔎,四茗,五荈。

白話文:

【校正】將本文從「木部」移入此處。

【釋名】苦荼(音ㄔㄚˊ、ㄔㄨˊ兩種讀音)、檟(《爾雅》中記載的稱呼)、蔎(音ㄕㄜˋ)、荈(音ㄔㄨㄢˇ)。

讚頌曰:郭璞說:早上採摘的是「荼」,晚上採摘的是「茗」,另一個名稱叫「荈」,蜀地人稱它為「苦荼」。

陸羽說:它的名稱有五種:一、荼,二、檟,三、蔎,四、茗,五、荈。

時珍曰:楊慎《丹鉛錄》云:荼,即古茶字(音途)。《詩》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是也。顏師古云:漢時荼陵,始轉途音為宅加切,或言六經無茶字,未深考耳。

白話文:

李時珍說:楊慎在《丹鉛錄》中提到,荼即是古時候茶的字。在《詩經》中有一句「誰說荼苦,其實它像薺菜一樣甘甜」。顏師古說:漢朝時,荼陵開始把荼的讀音轉變為宅加切,有人說六經中沒有茶字,那只是沒有深入考察罷了。

【集解】《神農食經》曰:荼茗生益州及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採干。

白話文:

【集解】《神農食經》記載:茶樹生長於益州及山間道路旁。即使寒冬也不凋零,三月三日採收並烘乾。

恭曰:茗生山南。漢中山谷。《爾雅》云:檟,苦荼。郭璞注云: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

白話文:

恭敬地說:茶樹生長在山南地區,漢中山谷。《爾雅》中說:檟,也就是苦茶,郭璞註解說:茶樹很小,像梔子樹,冬天長出葉子,可以煮來喝。

頌曰:今閩、浙、蜀荊、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通謂之荼。春中始生嫩葉,蒸焙去苦水,末之乃可飲。與古所食,殊不同也。陸羽《茶經》云:茶者,南方嘉木。自一尺、二尺至數十尺,其巴川峽山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木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白話文:

題詞說:現在福建、浙江、四川和湖北以及長江、淮河以南的山區都有茶樹,人們都稱它為荼。春季開始生出嫩葉,蒸焙後去除苦水,研磨成末後才能喝。與古人吃的是真的相去甚遠。陸羽的《茶經》中說:茶樹是南方的好樹木。從一尺、二尺到數十尺高,在四川巴山和峽谷地區的山上,有兩人合抱的茶樹,砍伐後收集起來。茶樹的莖像冬瓜和蘆薈,葉子像梔子的葉子,花朵像白色的薔薇,果實像栟櫚,花蒂像丁香,根部像胡桃。

其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藝法如種瓜,三歲可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卷者上,舒者次。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茶之筍者,生於爛石之間,長四五寸,若蕨之始抽,凌露採之。茶之芽者,發於叢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於枝顛採之。

白話文:

高海拔的山上長著腐爛的石頭,中等高度的山上長著礫石和土壤,低海拔的山上長著黃土。種植茶樹的方法就像種植瓜類植物一樣,三年後就可以採摘。茶樹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山坡和陰涼的森林中。紫色茶葉是上等的,綠色茶葉是次等的;嫩茶是上等的,芽茶是次等的;葉子捲曲的是上等的,葉子舒展的是次等的。在二月、三月和四月之間,茶樹的嫩芽生長在腐爛的石頭之間,長四五寸,像蕨類植物剛開始生長時一樣。人們在早晨採摘茶葉,以避免露水沾染。茶樹的芽一般長在枝條的頂端,有三枝、四枝或五枝,人們在枝條的頂端採摘茶芽。

採得蒸焙封干,有千類萬狀也。略而言之:如胡人靴者蹙縮然,如犎牛臆者廉襜然,浮雲出山者輪囷然,飆風拂水者涵澹然,皆茶之精好者也。如竹籜,如霜荷,皆茶之瘠老者也。其別者,有石楠芽、枸杞芽、枇杷芽,皆治風疾。又有皂莢芽、槐芽、柳芽,乃上春摘其芽和茶作之。

白話文:

經過採摘、蒸焙、封存,有千種萬狀。簡單說就是:好像胡人的靴子一樣皺縮的,好像野牛的肚子一般薄而寬大的,好似浮雲出山時環狀的,像勁風吹拂水面時平靜的,都是好茶。就像竹籜、霜荷這樣的,都是質量差的、老的茶。其他的,還有石楠芽、枸杞芽、枇杷芽,都能治風疾。另有皁莢芽、槐芽、柳芽,都是在春初採摘其嫩芽和茶葉混合製作的。

故今南人輸官茶,往往雜以眾葉。惟茅蘆竹箬之類不可入,自余山中草木芽葉,皆可和合,椿、柿尤奇。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疾。毛文錫《茶譜》云:蒙山有五頂,上有茶園,其中頂曰上清峰。昔有僧人病冷且久,遇一老父謂曰:蒙之中頂茶,當以春分之先後,多構人力,俟雷發聲,並手採擇,三日而止。

白話文:

因此現今南方輸出的貢茶,往往都混雜著其他葉子。只有茅草、蘆葦和竹箬之類的不可混入,除這些之外,山中草木的嫩芽嫩葉都可以和茶一起合和,其中尤以椿樹、柿樹的嫩 芽為佳。真正的茶葉性味寒冷,只有雅州蒙山出產的茶葉性味溫和,而且可以治療疾病。毛文錫在《茶譜》一書中說:蒙山有五座山峯,山上有茶園,其中一個山峯叫做上清峯。以前有位僧人生病很長時間,遇到一位老人家告訴他說:蒙山中頂的茶葉,應該在春分前後,安排大量的人力,等待雷聲響起,大家一起採摘,採摘三天後就停止。

若獲一兩,以本處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兩當眼前無疾,三兩能固肌骨,四兩即為地仙矣。其僧如說,獲一兩餘服之,未盡而疾瘳。其四頂茶園,採摘不廢。惟中峰草木繁密,雲霧蔽虧,鷙獸時出,故人跡不到矣。近歲稍貴此品,製作亦精於他處。

白話文:

如果您能獲得一到二兩,用這裡的水煎服,就能夠消除陳舊的疾病;二兩則可以使你當下沒有疾病,三兩能夠增強肌肉和骨骼,四兩就可以成為地仙了。那個僧人正如他所說的,獲得了一兩多一點,吃了之後,還沒有吃完,疾病就痊癒了。四頂山上的茶園,採摘茶葉的活動並沒有停止過。只是中峯的草木繁密,雲霧瀰漫,猛獸時常出沒,所以就沒有人跡到過那裡了。近年來這種茶葉稍微變得珍貴,製作也比其他地方精良。

陳承曰:近世蔡襄述閩茶極備。惟建州北苑數處產者,性味與諸方略不同。今亦獨名蠟茶,上供御用。碾治作餅,日曬得火愈良。其他者或為芽,或為末收貯,若微見火便硬,不可久收,色味俱敗。惟鼎州一種芽茶,性味略類建茶,今汴中及河北、京西等處磨為末,亦冒臘茶者,是也。

白話文:

陳承說:近年來,蔡襄對福建茶的描述非常詳細。只有建州北苑的幾個產地生產的茶葉,味道與其他地方的略有不同。現在也獨稱蠟茶,專供朝廷使用。碾碎後製成餅狀,在陽光下曬得火候越好。其他的茶葉,有的做成芽茶,有的做成末茶收貯備用。如果稍微見火就會變硬,不能長時間儲存,而且顏色和味道都會變差。只有鼎州的一種芽茶,味道略似建茶。現在開封和河北、京西等地將它磨成末,也冒稱「蠟茶」,就是這個道理。

宗奭曰:苦荼即今茶也。陸羽有《茶經》,丁謂有《北苑茶錄》,毛文錫有《茶譜》,蔡宗顏有《茶對》,皆甚詳。

白話文:

宗奭說:苦荼就是現在的茶葉。陸羽有《茶經》,丁謂有《北苑茶錄》,毛文錫有《茶譜》,蔡宗顏有《茶對》,這些書中對茶的介紹都很詳細。

然古人謂茶為雀舌、麥顆,言其至嫩也。又有新芽一發,便長寸余,其粗如針,最為上品,其根干、水土力皆有餘故也。雀舌、麥顆又在下品,前人未知爾。

白話文:

然而古人稱茶為雀舌、麥顆,說明它是非常幼嫩的。還有新芽一發,就長到一寸多,又粗如針,這是最上品的茶葉,這是因為茶樹的根莖、水土的養分都很充足的緣故。稱茶葉為雀舌、麥顆的,又屬於下等品,前人不知道這個道理。

時珍曰:茶有野生、種生,種者用子。其子大如指頂,正圓黑色。其仁入口,初甘後苦,最戟人喉,而閩人以榨油食用。二月下種,一坎須百顆乃生一株,蓋空殼者多故也。畏水與日,最宜坡地蔭處。清明前採者上,穀雨前者次之,此後皆老茗爾。採、蒸、揉、焙、修造皆有法,詳見《茶譜》。

白話文:

李時珍說:茶葉有野生的和人工種植的,種植的用茶籽。茶籽像手指頭的大小,圓圓的,是黑色的。茶仁入口,開始時覺得甘甜,然後覺得苦澀,最讓人喉嚨發癢,但福建人還是用它榨油,當食物食用。二月種植,一百顆種子種植在一個坑裡,才能長出一株茶樹,因為有很多是空殼的緣故。茶樹怕水,也怕陽光,最適合在坡地上,有樹蔭的地方種植。清明節前採摘的茶葉是最好的,穀雨節前採摘的茶葉次之,此後採摘的茶葉都比較老了。採摘、蒸青、揉捻、烘焙、修整製作茶葉的方法,都有特定的方法,詳細的內容請參照《茶譜》。

茶之稅始於唐德宗,盛於宋、元,及於我朝,乃與西番互市易馬。夫茶一木爾,下為民生日用之資,上為朝廷賦稅之助,其利博哉。昔賢所稱,大約謂唐人尚茶,茶品益眾。有雅州之蒙頂、石花、露芽、穀芽為第一,建寧之北苑龍鳳團為上供。蜀之茶,則有東川之神泉獸目,硤州之碧澗明月,夔州之真香,邛州之火井,思安黔陽之都濡,嘉定之峨眉,瀘州之納溪,玉壘之沙坪。

白話文:

茶葉的課稅始於唐德宗時期,到了宋朝、元朝更加盛行,一直延續到我朝,並與西番進行以茶葉換馬匹的貿易。茶葉是一種木本植物,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朝廷徵收賦稅的重要來源,其利潤十分豐厚。

古代賢哲所稱頌的茶葉,大概是指唐朝人特別喜愛茶葉,茶葉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其中,雅州的蒙頂茶、石花茶、露芽茶、穀芽茶被認為是最好的,建寧的北苑龍鳳團茶是貢品中的上品。

蜀地的茶葉,有東川的神泉獸目、硤州的碧澗明月、夔州的真香、邛州的火井、思安黔陽的都濡、嘉定的峨眉、瀘州的納溪、玉壘的沙坪等,都是有名的茶葉產地。

楚之茶,則有荊州之仙人掌,湖南之白露,長沙之鐵色,蘄州蘄門之團面,壽州霍山之黃芽,廬州之六安英山,武昌之樊山,岳州之巴陵,辰州之漵浦,湖南之寶慶、茶陵。吳越之茶,則有湖州顧渚之紫筍,福州方山之生芽,洪州之白露,雙井之白毛,廬山之雲霧,常州之陽羨,池州之九華,丫山之陽坡,袁州之界橋,睦州之鳩坑,宣州之陽坑,金華之舉岩,會稽之日鑄。皆產茶有名者。

白話文:

楚地的茶,有荊州的仙人掌、湖南的白露、長沙的鐵色、蘄州的團面、壽州霍山的黃芽、廬州的六安英山、武昌的樊山、嶽州的巴陵、辰州的漵浦、湖南的寶慶、茶陵。吳越的茶,有湖州的顧渚的紫筍、福州的方山生芽、洪州的白露、雙井的白毛、廬山的雲霧、常州的陽羨、池州的九華、丫山的陽坡、袁州的界橋、睦州的鳩坑、宣州的陽坑、金華的舉巖、會稽的日鑄。這些都是產茶有名的地方。

其他猶多,而猥雜更甚。按:陶隱居注苦菜云:酉陽、武昌、廬江、晉陵皆有好茗,飲之宜人。凡所飲物,有茗及木葉、天門冬苗、菝葜葉,皆益人。余物並冷利。又巴東縣有真茶,火焙作卷結,為飲亦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葉及大皂李葉作茶飲,並冷利。南方有瓜蘆木,亦似茗也。

白話文:

其他的還有很多,但雜亂得更厲害。註:陶隱居在注釋「苦菜」時說:酉陽、武昌、廬江和晉陵都有好的茶,喝了讓人愉快。凡是人們飲用的東西,有茶葉、木葉、天門冬苗、菝葜葉,這些都有益於人。其他東西都比較寒涼通利。另外,巴東縣有真正的茶,用火烘烤成卷結狀,喝了也能讓人不睡覺。民間普遍將檀香葉和大皁李葉煮著當茶喝,也都比較寒涼通利。南方有瓜蘆木,也像茶葉一樣。

今人採櫧、櫟、山礬、南燭、烏藥諸葉,皆可為飲,以亂茶云。

【氣味】苦、甘,微寒,無毒

藏器曰: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飲之宜熱,冷則聚痰。

胡洽曰:與榧同食,令人身重。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今人採櫧、櫟、山礬、南燭、烏藥諸葉,皆可為飲,以亂茶雲。

現在的人採集櫧樹、櫟樹、山礬樹、南燭樹、烏藥等植物的葉子,都可以用來泡茶飲用,稱之為「野茶」。

葉子的性質:

  • 味道:苦、甘
  • 溫度:微寒
  • 毒性:無毒

藥性記載:

  • 藏器曰:苦寒的性質,長期食用會讓人變瘦,去除體內脂肪,使人失眠。飲用時宜熱飲,冷飲容易聚痰。
  • 胡洽曰:與榧子同食,會使人身體沉重。

李鵬飛曰:大渴及酒後飲茶,水入腎經,令人腰、腳、膀胱冷痛,兼患水腫、攣痹諸疾。大抵飲茶宜熱、宜少,不飲尤佳,空腹最忌之。

白話文:

李鵬飛說:極度口渴和酒後喝茶,水會進入腎經,使腰、腳、膀胱感到寒冷疼痛,還會患上水腫、攣痹等疾病。一般來說,喝茶應該熱的、少的,不喝最好,空腹時最忌諱喝茶。

時珍曰:服威靈仙土茯苓者,忌飲茶。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服用威靈仙和土茯苓的人,忌諱飲用茶。

【主治】瘻瘡,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悅志(《神農食經》)。下氣消食。作飲,加茱萸、蔥、姜良(蘇恭)。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藏器)。

白話文:

療效:治療瘻瘡、利尿、祛痰熱、止渴、減少睡眠,讓人有力量、心情愉快(《神農食經》)。促進消化。製成飲料,加入茱萸、蔥、姜效果更好(蘇恭)。祛除炎熱,去除瘴氣,利大小腸(《藏器》)。

清頭目,治中風昏憒,多睡不醒(好古)。治傷暑。合醋,治泄痢,甚效(陳承)。炒煎飲,治熱毒赤白痢。同芎藭、蔥白煎飲,止頭痛(吳瑞)。濃煎,吐風熱痰涎(時珍)。

白話文:

  • 清頭目,治療中風昏迷,睡不醒(好古)。治療傷暑。與醋同用,治療腹瀉痢疾,效果顯著(陳承)。

  • 炒煎服,治療熱毒引發的赤白痢疾。與川芎、藭草、蔥白煎服,可以止頭痛(吳瑞)。

  • 煎濃服,可以吐出風熱痰涎(李時珍)。

【發明】好古曰:茗茶氣寒味苦,入手、足厥陰經。治陰證湯藥內入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陽,大意相似。《經》云:苦以泄之。其體下行,所以能清頭目。

白話文:

好古曰:茶葉的屬性是偏寒、味道是苦澀,對應手足厥陰經。治療陰證的湯藥,加入了茶葉,能夠去除內在的寒氣並治療隱藏的陽證,這和《黃帝內經》所說的:「苦能夠起到祛除的作用。」不謀而合。茶葉性質向下運行,因此能夠清頭目。

機曰:頭目不清,熱熏上也。以苦泄其熱,則上清矣。且茶體輕浮,採摘之時,芽櫱初萌,正得春升之氣,味雖苦而氣則薄,乃陰中之陽,可升可降。利頭目,蓋本諸此。

白話文:

機(醫學常識):頭目不清,是因熱蒸上造成的,使用苦味藥泄去熱氣,就能使頭目清明。再者,茶性輕浮,採摘的時候,茶芽剛萌發,正得春升之氣,味道雖然苦澀,而氣味卻很淡,它屬於陰中的陽氣,能夠上升也能下降。有利於頭目,大概由此而來。

汪穎曰:一人好燒鵝炙爆,日常不缺。人咸防其生癰疽,後卒不病。訪知其人每夜必啜涼茶一碗,乃知茶能解炙爆之毒也。

白話文:

汪穎說:有個人嗜好燒鵝燒肉,天天吃都不膩。人們都預料他會生瘡生膿,結果卻沒生病。詢問得知,這個人每晚都要喝上一碗涼茶,才知道茶能夠解燒肉的毒。

楊士瀛曰:薑茶治痢。姜助陽,茶助陰,並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熱,調平陰陽,不問赤、白、冷、熱,用之皆良。生薑細切,與真茶等分,新水濃煎服之。蘇東坡以此治文潞公有效。

白話文:

楊士瀛說:薑茶可以治療痢疾。生薑有溫中散寒的作用,茶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兩者合用可以消暑、解酒食毒。而且生薑性溫,茶性涼,可以調和陰陽。不論是赤痢、白痢、冷痢、熱痢,都可以用薑茶來治療。將生薑切碎,與真茶等分,用新水煎濃後服下。蘇東坡曾經用這個方法治療文潞公的痢疾,效果很好。

時珍曰: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虛實。若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闓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土不制水,精血潛虛;成痰飲,成痞脹,成痿痹,成黃瘦,成嘔逆,成洞瀉,成腹痛,成疝瘕,種種內傷,此茶之害也。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婦嫗受害更多,習俗移人,自不覺爾。

白話文:

李時珍說:茶性苦寒,是陰中之陰,沉降性質,最能降火。火是百病之源,火降下來,身體上部就清涼了。但火有五種,火有虛火和實火之分。如果年輕力壯、胃口好的人,心肺脾胃之火大多旺盛,所以喝茶對他們有好處。溫熱著喝,火因寒氣而下降;熱著喝,茶藉著火氣而上升並散發,再加上能解酒食之毒,使人精神舒暢,頭腦清醒,飲茶有這些好處。但如果體質虛寒及血弱的人,長期飲茶,就會導致脾胃虛寒,元氣暗損,脾胃虛弱,精血悄悄虛弱;形成痰飲,形成痞脹,形成痿痺,形成黃瘦,形成嘔吐,形成腹瀉,形成腹痛,形成疝氣,種種內傷,都是喝茶造成的危害。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受到茶葉危害的人,往往比比皆是,婦女受到的危害更多,習慣俗成,自己卻不覺得。

況真茶既少,雜茶更多,其為患也,又可勝言哉?人有嗜茶成癖者,時時咀啜不止,久而傷營傷精,血不華色,黃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嘆惋。晉干寶《搜神記》載:武官因時病後,啜茗一斛二升乃止。才減升合,便為不足。有客令更進五升,忽吐一物,狀如牛脾而有口。

白話文:

況且好茶稀少,劣質的茶卻更多,由此帶來的危害,豈止是說得清的呢?有人對茶成癮,時時刻刻嘴裡都要嚼著或含著茶,長久下去會損傷脾胃、損傷精氣,臉色沒有血色,憔悴虛弱,得了病也不後悔,非常令人惋惜。晉代幹寶在《搜神記》中記載:武官生病後,喝了十二升的茶才停止。剛減少升合,就覺得喝得不滿足了。有客人讓他再喝五升,忽然吐出一件東西,形狀像牛脾,卻有嘴巴。

澆之以茗,盡一斛二升。再澆五升,即溢出矣。人遂謂之斛茗瘕。嗜茶者觀此可以戒矣。陶隱居《雜錄》言:丹丘子、黃山君服茶輕身換骨,《壺公食忌》言:苦茶久食羽化者,皆方士謬言誤世者也。按:唐右補闕母炅代茶飲序云:釋滯消擁,一日之利暫佳;瘠氣侵精,終身之累斯大。

白話文:

他們把茶葉倒入壺中,裝滿一斛二斗。又再倒入五斗,茶水就溢出來了。人們因此稱之為「斛茗瘕」。愛喝茶的人看到這件事,應該引以為戒。《雜錄》中提到:丹丘子和黃山君服用了茶葉後,身體變輕,宛如換了一副骨架。《壺公食忌》中提到:長期食用苦茶能飛升成仙,這些都是方士的謬論,誤導了世人。根據唐朝右補闕母炅所寫的《代茶飲序》記載:喝茶能暫時消除滯氣和積滯,但長期飲用會損害身體元氣,對健康有害。

獲益則功歸茶力,貽患則不謂茶災。豈非福近易知,禍遠難見乎?又宋學士蘇軾《茶說》云:除煩去膩,世故不可無茶,然暗中損人不少。空心飲茶入鹽,直入腎經,且冷脾胃,乃引賊入室也。惟飲食後濃茶漱口,既去煩膩,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堅齒消蠹,深得飲茶之妙。古人呼茗為酪奴,亦賤之也。

白話文:

收益便把功勞歸於茶的力量,造成災害就不說是茶的過錯。這不是福禍相依,禍福難料嗎?又宋朝的學士蘇軾在《茶說》中說:去除煩惱、去油膩,世上不可沒有茶,然而它在暗中傷害人的也不少。空腹飲茶,如同喝鹽水一樣,直接進入腎臟,而且還會損傷脾胃,等於是引賊入室。惟有在飲食之後濃茶漱口,既能去除積食煩膩,而且脾胃也不會受到影響,又能消除口臭,堅固牙齒,這才深深體會到飲茶的奧妙。古人稱茶為「酪奴」,也就是一種低賤的東西。

時珍早年氣盛,每飲新茗必至數碗,輕汗發而肌骨清,頗覺痛快。中年胃氣稍損,飲之即覺為害,不痞悶嘔惡,即腹冷洞泄。故備述諸說,以警同好焉。又濃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湧泄為陰之義,非其性能升也。

白話文:

年輕的時候,我體力好,每次喝新茶必定喝很多杯,然後微微出汗,身心舒暢。但到了中年,胃氣衰弱,喝茶後就會感覺不舒服,不是肚子悶、噁心嘔吐,就是肚子發冷、大便稀溏。所以我把各種關於茶的說法都寫下來,以提醒跟我一樣喜歡喝茶的人。還有,濃茶能讓人嘔吐,是因為酸苦湧泄為陰的道理,並不是因為喝茶本身具有提升陽氣的特性。

【附方】舊六,新十四。

白話文:

【附方】:舊藥六種,新增十四種。

氣虛頭痛:用上春茶末調成膏,置瓦盞內覆轉,以巴豆四十粒,作二次燒煙燻之,曬乾乳細。每服一字,別入好茶末,食後煎服,立效。(《醫方大成》)

白話文:

氣虛引發的頭痛:將新生的春茶研磨成茶末,製成膏狀,置於瓦製茶盞中,將巴豆40顆研磨成粉,分兩次焚燒,並將煙燻於茶膏上,曬乾之後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豆大的量,加入好的茶末,於飯後以熱水沖泡後服用,即可見效。(出自《醫方大成》)

熱毒下痢:《食醫心鏡》:赤白下痢。

白話文:

赤白痢疾。

以好茶一斤,炙搗末,濃煎一、二盞服。久患痢者,亦宜服之。《直指》:用蠟茶,赤痢以蜜水煎服,白痢以連皮自然薑汁同水煎服。二、三服即愈。《經驗良方》:用蠟茶二錢,湯點七分,入麻油蜆殼和服,須臾腹痛大下即止。一少年用之有效。一方:蠟茶末,以白梅肉和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烏梅湯下,各百丸。一方:建茶合醋煎,熱服,即止。

白話文:

  1. 取好茶一斤,炙烤後搗成粉末,濃煎一、二杯服用。患有慢性痢疾的人,也適合服用。

  2. 根據《直指》記載:使用蠟茶,赤痢時用蜂蜜水煎服,白痢時連皮一起與自然生薑和水煎服。連續服用二、三劑即可痊癒。

  3. 《經驗良方》中記載:使用蠟茶二錢,加水煮成七分滿的湯汁,加入一蜆殼的麻油混合服用,很快就能止住腹痛和大便。一位年輕人使用後有效。

  4. 另一種方法:將蠟茶粉末與白梅肉混合製成丸劑。赤痢時用甘草湯送服,白痢時用烏梅湯送服,各服百丸。

  5. 另外一種方法:將建茶與醋一起煎煮,趁熱服用,即可止痢。

大便下血:營衛氣虛,或受風邪,或食生冷,或啖炙爆,或飲食過度,積熱腸間,使脾胃受傷,糟粕不聚,大便下利清血,臍腹作痛,裡急後重,及酒毒一切下血,並皆治之。用細茶半斤(碾末),川百藥煎五個(燒存性)。每服二錢,米飲下,日二服。(《普濟方》)

白話文:

大便下血:由於營衛之氣虛弱,或受到風邪,或吃生冷食物,或吃烤炸的食物,或飲食過度,導致積熱在腸道中,使脾胃受傷,糟粕不能凝聚,大便下利清血,臍腹疼痛,裡急後重,以及酒毒引起的各種下血,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做法如下:用細茶半斤(碾成末),川百藥煎五個(燒存性)。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出自《普濟方》)

產後秘塞:以蔥涎調蠟茶末,丸百丸,茶服自通。不可用大黃利藥,利者百無一生。(郭稽中《婦人方》)久年心痛十年、五年者:煎湖茶,以頭醋和勻,服之良。(《兵部手集》)

白話文:

產後排便不通:用蔥涎調勻蠟茶末,做成一百丸,用茶水送服後自會通暢。不能使用刺激排便的激烈藥物,因為使用激烈藥物後,一百個產婦中,沒有一個能活下來。(郭稽中《婦人方》)

慢性心痛已達十年或五年:煎湖茶,用頭醋調勻後服用,療效很好。(《兵部手集》)

腰痛難轉:煎茶五合,投醋二合,頓服。(《食醫心鏡》)

白話文:

煎茶五碗,加入醋二碗,一飲而盡。(《食醫心鏡》)

嗜茶成癖:一人病此,一方士令以新鞋盛茶令滿,任意食盡,再盛一鞋,如此三度,自不吃也。男用女鞋,女用男鞋,用之果愈也。(《集簡方》)

白話文:

嗜茶成癮:有一個人有這個毛病,一位醫師讓他用新鞋子盛滿茶,任他隨意喝完,再盛滿一鞋子,這樣三次之後,他就不想喝了。如果是男性,就用女性的鞋子;如果是女性,就用男性的鞋子,這樣使用後果然痊癒了。(《集簡方》)

解諸中毒:芽茶、白礬等分,碾末,冷水調下。(《簡便方》)

痘瘡作癢:房中宜燒茶煙恆熏之。

陰囊生瘡:用蠟麵茶,為末。先以甘草湯洗,後貼之妙。(《經驗方》)

白話文:

解諸中毒:

芽茶、白礬等分,搗碎成粉末,用冷水調服。(《簡便方》)

痘瘡作癢:

在房間裡焚燒茶葉煙,持續薰蒸。

陰囊生瘡:

使用蠟麵茶,搗碎成粉末。先用甘草湯清洗患處,再敷上蠟麵茶粉末,效果奇佳。(《經驗方》)

腳丫濕爛:茶葉嚼爛敷之,有效。(《攝生方》)

白話文:

腳丫濕爛潰爛:將茶葉嚼爛後敷在患處,即可有效治療。(《攝生方》)

蠼螋尿瘡:初如糝粟,漸大如豆,更大如火烙漿疱,疼痛至甚者。速以草茶,並蠟茶俱可,以生油調敷。藥至,痛立止。(《勝金方》)

白話文:

蠼螋尿的瘡:開始時像小米粒那麼大,逐漸長大如豆子,再更大像火烙傷的膿皰,疼痛非常厲害。趕快用草油和蠟油混合,用生油調和敷上,藥一塗上,疼痛立即停止。(《勝金方》)

風痰顛疾:茶芽、梔子各一兩。煎濃汁一碗服。良久探吐。(《摘玄方》)

霍亂煩悶:茶末一錢煎水,調幹薑末一錢,服之即安。(《聖濟總錄》)

月水不通:茶清一瓶,入沙糖少許,露一夜服。雖三個月胎亦通,不可輕視。(鮑氏)

白話文:

風痰顛疾:

取茶芽和梔子各一兩。煎煮成濃汁,一次服下一碗。過一會兒就會催吐出來。(《摘玄方》)

霍亂煩悶:

取茶末一錢,煎水服用。加入薑末一錢,即可止住煩悶。(《聖濟總錄》)

月經不通:

取一瓶茶青液,加入少許砂糖。放置一夜後服用。即使懷孕了三個月,也能通經活血。不可小視。(鮑氏)

痰喘咳嗽,不能睡臥:好末茶一兩,白殭蠶一兩,為末,放碗內蓋定,傾沸湯一小盞。臨臥,再添湯點服。(《瑞竹堂方》)

白話文:

痰喘咳嗽,以至於無法平躺睡覺:取上好的末茶一兩,白殭蠶一兩,研磨成細粉,放入碗內並加蓋,倒入一小杯滾燙的熱水。在睡覺前,再加入熱水並立即服用。(出自《瑞竹堂方》)

茶子

【氣味】苦,寒,有毒。

【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搗仁洗衣,除油膩(時珍)。

【附方】新三。

白話文:

氣味:苦寒,有毒。

主治:緩解氣喘和咳嗽,祛除痰液。將茶子搗碎後加入洗衣水中,可以去除油漬(李時珍)。

附方:新三(具體藥方請諮詢中醫師)。

上氣喘急,時有咳嗽:茶子、百合等分。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新汲水下。(《聖惠方》)

白話文:

如果出現呼吸急促、喘不過氣,而且時不時咳嗽的症狀,可以取等量的茶子、百合。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用新鮮汲取的井水送服即可。(出自《聖惠方》)

喘嗽齁䶎,不拘大人、小兒:用糯米泔少許磨茶子,滴入鼻中,令吸入口服之。口咬竹筒,少頃涎出如線。不過二、三次絕根,屢驗。(《經驗良方》)頭腦鳴響,狀如蟲蛀,名大白蟻:以茶子為末,吹入鼻中,取效。(楊拱《醫方摘要》)

白話文:

  1. 喘嗽打嗝,無論大人或小孩:用少許糯米漿磨茶子,滴入鼻中,讓其吸入後服用。用嘴咬竹筒,不久後即可看見口水像線一樣流出。不超過兩、三次即可根治,屢試不爽。(《經驗良方》)

  2. 頭腦鳴響,狀似蟲蛀,名為大白蟻:將茶子磨成粉末,吹入鼻中,即可見效。(楊拱《醫方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