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13)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13)

1. 月季花

(《綱目》)

【釋名】月月紅(見下)、勝春、瘦客、鬥雪紅。

白話文:

【釋名】六月雪(見下方)、迎春、瘦客人、鬥雪紅。

【集解】時珍曰:處處人家多栽插之,亦薔薇類也。青莖長蔓硬刺,葉小於薔薇,而花深紅,千葉厚瓣,逐月開放,不結子也。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家家戶戶都很喜歡栽種,它也是薔薇科的植物。青色的莖杆、長長的蔓莖和堅硬的刺,葉子比薔薇葉小,花朵是深紅色,花瓣很多、層次比較多,每個月都會先後開放,不會結出果實。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活血,消腫,敷毒(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氣味:甘甜,溫熱,無毒。

主治: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敷貼毒瘡(李時珍)。

附方:新一服。

瘰癧未破:用月季花頭二錢,沉香五錢,芫花(炒)三錢,碎銼,入大鯽魚腹中,就以魚腸封固,酒、水各一盞,煮熟食之,即愈。魚須安糞水內遊死者方效。此是家傳方,活人多矣。(談野翁《試驗方》)

白話文:

瘰癧未破:用月季花頭二錢,沉香五錢,芫花(炒)三錢,切碎後,加入大鯽魚的腹中,用魚腸封閉,加入酒和水各一盞,煮熟後吃掉,即可痊癒。魚必須在糞水中游死後纔有效。這是家傳偏方,救活了很多人。(談野翁《試驗方》)

2. 栝蔞

(《本經》中品)

【校正】併入《圖經》天花粉

白話文:

【校正】併入《圖經》中藥「天花粉」。

【釋名】果臝(音裸)、栝蔞(《綱目》)、天瓜(《別錄》)、黃瓜(《別錄》)、地蔞(《本經》)、澤姑(《別錄》),根名白藥(《圖經》)、天花粉(《圖經》)、瑞雪。

白話文:

【釋名】果臝(發音為裸)、栝蔞(《綱目》)、天瓜(《別錄》)、黃瓜(《別錄》)、地蔞(《本經》)、澤姑(《別錄》),其根的名稱有白藥(《圖經》)、天花粉(《圖經》)、瑞雪。

時珍曰:臝,與蓏同。

白話文:

李時珍說:臝,與蓏相同。

許慎云:木上曰果,地下曰蓏。此物蔓生附木,故得兼名。《詩》云:果臝之實,亦施於宇,是矣。栝蔞,即果臝二字音轉也,亦作𦸈𧁾,後人又轉為栝蔞,愈轉愈失其真矣。古者瓜姑同音,故有澤姑之名。齊人謂之天瓜,象形也。雷斆《炮炙論》,以圓者為栝,長者為蔞,亦出牽強,但分雌雄可也。

白話文:

許慎說:「木上長的叫果,地下長的叫蓏。」這種植物蔓生在樹木上,所以同時有兩個名字。《詩經》上說:「瓜果臝」的果實,也用來佈施於世,這就對了。「栝蔞」就是「果臝」兩個字的轉音,也寫作「𦸈𧁾」,後來人又轉變為「栝蔞」,越轉越失去它的真實了。古代的瓜字和姑字同音,所以有「澤姑」之名。齊國人叫它「天瓜」,這是一種象形稱謂。雷斆在《炮炙論》中,將圓的稱為「栝」,長的稱為「蔞」,這種說法也牽強附會,但分為雌雄是可行的。

其根作粉,潔白如雪,故謂之天花粉。蘇頌《圖經》重出天花粉,謬矣。今削之。

白話文:

它的根莖磨成粉末,潔白如雪,因此稱為天花粉。蘇頌的《圖經》中再次出現天花粉,這是錯的。現在把它刪掉。

【集解】《別錄》曰:栝蔞,生弘農川穀及山陰地。根入土深者,良;生鹵地者,有毒。二月、八月採根曝乾,三十日成。

白話文:

【集解】《別錄》上說:栝蔞生長在弘農地區的川穀和山陰地區。根深到土壤裡的,品質好;生長在鹽鹼地裡的,有毒。在二月和八月採摘根部,曬乾,三十天後就做成了。

弘景曰:出近道。藤生,狀如土瓜而葉有叉。入土六、七尺,大二、三圍者,服食亦用之。實入摩膏用。

白話文:

弘景說:生長在靠近道路的地方。滕的莖蔓像地瓜,葉子有分叉。滕能深入土中六、七尺,其莖蔓可粗達二、三圍,可以作為食品和藥品。滕的果實可以加入摩膏中使用。

恭曰:出陝州者,白實最佳。

白話文:

恭謹地說:從陝州運出的白附子品質最優良。

頌曰:所在有之。三、四月生苗,引藤蔓。葉如甜瓜葉而窄,作叉,有細毛。七月開花,似壺盧花,淺黃色。結實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黃色。其形有正圓者,有銳而長者,功用皆同。根亦名白藥,皮黃肉白。

白話文:

頌曰:各地都有分佈。三月、四月長出新苗,長出藤蔓。葉子像甜瓜葉,但比較窄,呈叉狀,有細毛。七月開花,像葫蘆花,淺黃色。果實長在花下面,有拳頭那麼大,還沒有成熟時是青色的,到了九月成熟後,會變成赤黃色。果實的形狀有正圓形的,也有尖長形的,功效都相同。根也叫做白藥,表皮是黃色的,果肉是白色的。

時珍曰: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長數尺。秋後掘者結實有粉。夏月掘者有筋無粉,不堪用。其實圓長,青時如瓜,黃時如熟柿,山家小兒亦食之。內有扁子,大如絲瓜子,殼色褐,仁色綠,多脂,作青氣。炒乾搗爛,水熬取油,可點燈。

白話文:

李時珍說:天葵的根直直地向下生長,生長時間長了,會長到數尺長。秋天以後挖出的天葵根結實有粉末。夏季挖出的天葵根有筋沒有粉末,不可用。天葵的果實圓長,青色時像瓜,黃色時像熟透的柿子,山裡的小孩子也吃它。天葵果實裡面有扁子,像絲瓜籽一樣大,殼是褐色的,仁是綠色的,有很多油脂,聞起來有青草氣味。將天葵的果實炒乾搗碎,用水熬煮取油,可以用來點燈。

白話文:

【修治】斅曰:凡使皮子莖根,其效各別。其栝,圓黃皮厚蒂小;蔞則形長赤皮蒂粗。陰人服蔞,陽人服栝。並去殼皮革膜及油。用根亦取大二、三圍者,去皮搗爛,以水澄粉用。

白話文:

【藥物修治】斅說:凡是使用皮、子、莖和根,它們的效果各不相同。它的栝,圓形、黃色,皮厚蒂小;蔞則形狀長,紅色,皮粗蒂粗。陰虛體質的人服用蔞,陽虛體質的人服用栝。兩者都要去除外殼、皮革、油。使用其根,要取周長二、三圍的大根,去除外皮搗碎,用清水澄粉後使用。

時珍曰:栝蔞,古方全用,後世乃分子、瓤各用。

【氣味】苦,寒,無毒。時珍曰:味甘,不苦。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栝蔞,過去的古方全部使用,後來才分成瓜瓤和瓜肉分別使用。

【藥性氣味】苦,寒性,無毒。李時珍說:味道甘甜,不苦。

【主治】胸痹,悅澤人面(《別錄》)。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腸,消癰腫瘡毒(時珍)。子:炒用,補虛勞口乾,潤心肺,治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手面皺(大明)。

白話文:

【主治】胸悶,使人面容喜悅潤澤(《別錄》)。滋潤肺燥,降火,治療咳嗽,消除痰結,利咽喉,止消渴,通利大腸,消散腫脹瘡毒(時珍)。種子:炒後使用,補虛勞口乾,滋潤心肺,治療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手面皺紋(大明)。

【發明】震亨曰:栝蔞實治胸痹者,以其味甘性潤。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中有痰者,乃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宜其為治嗽之要藥也。且又能洗滌胸膈中垢膩鬱熱,為治消渴之神藥。

白話文:

【解釋】張景嶽說:栝蔞果實可以治療胸痹,是因為它甘甜潤燥。甘甜的味道可以補益肺臟,潤燥的作用可以下降肺氣。胸中有痰的人,是肺臟受到火熱逼迫,失去了下降的命令。現在得到甘緩潤下的幫助,痰液自然下降,所以它是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而且它還能清洗胸膈中的污垢、油膩和鬱熱,是治療消渴的良藥。

時珍曰:張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結胸滿痛,皆用栝蔞實。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氣,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也。成無己不知此意,乃云苦寒以瀉熱。蓋不嘗其味原不苦,而隨文傅會爾。

白話文:

李時珍說:張仲景治療胸部疼痛引至心背,咳嗽吐痰、氣喘,以及胸部滿痛,都使用栝蔞。這是因為栝蔞甘寒不傷胃氣,能降低上焦的火氣,使痰氣下降。成無己不知道這個意思,反而說栝蔞苦寒,用來瀉熱。這可能是因為他沒有嚐過栝蔞的味道,所以不知道栝蔞並不太苦,而只是盲目地根據字面意思解釋。

【附方】舊十二,新二十八。

白話文:

【附方】舊有十二種,新加二十八種。

痰咳不止:栝蔞仁一兩,文蛤七分,為末,以薑汁澄濃腳,丸彈子大。噙之。(《摘玄方》)

白話文:

咳嗽不止:栝蔞仁一兩,文蛤七分,磨成粉,用薑汁調成糊狀,丸成彈子大小。含在嘴裡,讓藥慢慢效用。(摘自《摘玄方》)

乾咳無痰:熟栝蔞搗爛絞汁,入蜜等分,加白礬一錢,熬膏。頻含咽汁。(楊起《簡便方》)

白話文:

乾咳無痰:將熟透的栝蔞搗爛絞汁,加入等量的蜂蜜,再加入一錢的白礬,熬製成膏狀。少量多次含著,嚥下汁液。(楊起《簡便方》)

咳嗽有痰:熟栝蔞十個,明礬二兩,搗和餅陰乾,研末,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五、七十丸。(《醫方摘要》)

痰喘氣急:𦸈𧁾二個,明礬一棗大。同燒存性,研末。以熟蘿蔔蘸食,藥盡病除。(《普濟方》)

白話文:

咳嗽有痰:

成熟的栝蔞十個,明礬二兩,搗碎混合,做成餅狀,陰乾後研成粉末,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用薑湯送服五十至七十丸。(《醫方摘要》)

痰喘氣急:

蒲葦兩個,明礬一顆棗子大小。共同燒製儲存,研成粉末。用成熟的蘿蔔沾著食用,藥吃完時,病就會痊癒。(《普濟方》)

熱咳不止:用濃茶湯一鍾,蜜一鍾,大熟栝蔞一個去皮,將瓤入茶蜜湯洗去子,以碗盛,於飯上蒸,至飯熟取出。時時挑三四匙咽之。(《摘玄方》)

白話文:

咳嗽不停:用一杯濃茶湯,一杯蜂蜜,一個去皮的全熟栝蔞。把瓜瓤放入茶蜜湯中,把瓜籽洗乾淨,用碗盛著,放在飯上蒸,直到飯熟後取出。不時地舀出三、四匙嚥下。(《摘玄方》)

肺熱痰咳,胸膈塞滿:用栝蔞仁、半夏(湯泡七次,焙研)各一兩。薑汁打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嚴用和《濟生方》)

白話文:

肺部有熱,痰液積聚咳嗽,胸膈間感到堵塞:使用栝蔞仁、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然後焙乾研磨)各一兩。用薑汁和麵粉調成糊狀,捏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丸,在飯後用薑湯送服。(出自嚴用和的《濟生方》)

肺痿咳血不止:用栝蔞五十個(連瓤瓦焙),烏梅肉五十個(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個,為末。每用一捻,以豬肺一片切薄,摻末入內炙熟,冷嚼咽之,日二服。(《聖濟錄》)酒痰咳嗽,用此救肺:栝蔞仁、青黛等分,研末,薑汁蜜丸芡子大。每噙一丸。(《丹溪心法》)

白話文:

肺痿、咳嗽不止的方法是:用五十個栝蔞(連瓤瓦焙),五十粒烏梅肉(焙),二十一粒杏仁(去皮尖炒),將所有原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的時候,將一片豬肺切薄,將粉末摻入其中後燒烤熟透,待冷卻後嚼服,每天服用兩次。(《聖濟錄》)

針對酒痰、咳嗽,可以服用此款藥物來救肺:栝蔞仁、青黛等分,研磨成粉,加入薑汁和蜂蜜製成芡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丹溪心法》)

飲酒發熱:即上方研膏,日食數匙。一男子年二十病此,服之而愈。(《摘玄方》)飲酒痰澼,兩脅脹滿,時復嘔吐,腹中如水聲:栝蔞實(去殼,焙)一兩,神麯(炒)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蔥白湯下。(《聖惠方》)

白話文:

喝酒後發熱:研成小丸,每天吃幾勺。有個男子,二十歲時得了這個病,服用之後就治癒了。(《摘玄方》)喝酒後痰多,兩脅脹滿,有時還會嘔吐,腹中脹滿如水聲:栝蔞實(去殼,焙)一兩,神曲(炒)半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蔥白湯送服。(《聖惠方》)

小兒痰喘,咳嗽,膈熱久不瘥:瓜蔞實一枚(去子)。為末,以寒食麵和作餅子,炙黃再研末。每服一錢,溫水化下,日三服,效乃止。(劉河間《宣明方》)

白話文:

兒童痰喘,咳嗽,隔熱(胸部灼熱)長時間不癒:用一個瓜蔞的果實(去除種子)。作成粉末,用寒食麵和成餅子,烤至金黃色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水送服,每天三次,直到症狀消失。(摘自劉河間的《宣明方》)

婦人夜熱痰嗽,月經不調,形瘦者:用栝蔞仁一兩,青黛、香附(童尿浸曬)一兩五錢,為末。蜜調,噙化之。(《丹溪心法》),胸痹痰嗽,胸痛徹背,心腹痞滿,氣不得通,及治痰嗽:大栝蔞去瓤,取子炒熟,和殼研末,麵糊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二、三十丸,日二服。(《杜壬方》)胸中痹痛引背,喘息咳唾,短氣,寸脈沉遲,關上緊數。

白話文:

婦人夜間發熱、咳嗽,月經不調,形體消瘦:

方藥:栝蔞仁一兩,青黛、香附(用童尿浸泡後曬乾)一兩五錢,共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含化服用。

胸悶、咳嗽,胸痛徹背,心腹痞滿,氣不通暢,以及治療咳嗽:

方藥:將大栝蔞取出瓜瓤,取瓜子炒熟,連同瓜殼一起研成細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丸,每日服用兩次。

胸中痹痛引背,喘息、咳嗽、吐痰,氣短,寸脈沉細而遲緩,關脈和上脈緊促而數:

方藥:將大栝蔞瓜子炒熟,研成細末,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二、三十丸,每日服用兩次。

用大栝蔞實一枚(切),薤白半斤。以白酒七斤,煮二升,分再服。加半夏四兩更善。(仲景《金匱》方),清痰利膈,治咳嗽:用肥大栝蔞(洗取子,切焙)、半夏四十九個(湯洗十次,捶焙)等分。為末,用洗栝蔞水並瓤同熬成膏,和丸梧子大。每薑湯下三、五十丸,良。

白話文:

材料:

  • 大栝蔞實一枚(切片)
  • 薤白半斤
  • 白酒七斤
  • 半夏四兩

做法:

  1. 將大栝蔞實和大薤白切片。

  2. 將白酒和水混合,加入大栝蔞實和薤白煮沸。

  3. 煮至湯汁只剩下二升,分兩次服用。

  4. 如果加入半夏四兩,效果更好。

中藥方解:

  • 大栝蔞實: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薤白:理氣寬胸,化痰止咳。

  • 白酒:引藥入裡,增強藥效。

  • 半夏:化痰止咳,燥濕化痰。

功效: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咳嗽、痰多、胸悶氣短。

(楊文蔚方)

白話文:

楊文蔚方

原文:

三黃片子湯: 黃連、黃柏、芒硝,各三錢。水二鍾,煎至一鐘,去滓,分作二次服之。

楊文蔚的方劑:三黃片子湯

配方:

  • 黃連:3 錢
  • 黃柏:3 錢
  • 芒硝:3 錢

用法:

將藥材放入兩個水杯的量的水中煎煮,煎至剩下一個水杯的量,去除藥渣,分兩次服用。

中風喎斜:用栝蔞絞汁,和大麥面作餅,炙熱熨之。正便止,勿令太過。(《聖惠方》)

白話文:

中風導致的嘴巴歪斜:用絲瓜絞汁,和大麥麵粉混合做成餅,加熱烘烤後熨燙患處。症狀馬上就會停止,不要熨燙過度。(《聖惠方》)

熱病頭痛,發熱進退:用大栝蔞一枚,取瓤細銼,置瓷碗中。用熱湯一盞沃之,蓋定良久,去滓服。(《聖惠方》)

白話文:

治療熱病頭痛,發熱時冷時熱:用一個大栝蔞,取其內瓤,切成細末,放在瓷碗中。用一杯滾燙的熱湯將其沖泡,蓋上碗蓋,放置較長時間,去渣後服用。(《聖惠方》)

時疾發黃,狂悶煩熱,不識人者:大栝蔞實(黃者)一枚,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入蜜半合,朴硝八分,合攪令消盡,分再服,便瘥。(蘇頌《圖經本草》)

白話文:

時疫引起黃疸,狂躁悶熱,不認識人:大栝蔞果實(黃色的)一個,用新打來的水九次浸泡清洗,以取得汁液,加入半合蜂蜜,八分朴硝,混合攪拌至完全融化,分成兩次服用,很快就能痊癒。(蘇頌《圖經本草》)

小兒黃疸,眼黃脾熱:用青栝蔞焙研。每服一錢,水半盞,煎七分,臥時服。五更瀉下黃物,立可。名逐黃散。(《普濟方》)

白話文:

小兒黃疸,眼睛發黃是脾胃有熱引起的:使用青栝蔞曬乾研磨。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半杯,煎熬到剩下七分,睡覺時服用。到五更時會排泄出黃色的物質,立馬就會痊癒。名叫「逐黃散」。(《普濟方》)

酒黃疸疾:方同上。

白話文:

治療黃疸的方劑:同上述方劑。

小便不通腹脹:用栝蔞焙研。每服二錢,熱酒下。頻服,以通為度。紹興劉駐云:魏明州病此,御醫用此方治之,得效。(《聖惠方》)

白話文:

小便不通且腹部脹滿:將栝蔞焙炒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送服。頻繁服用,直到小便通暢為止。紹興的劉駐說:魏明州曾患有此病,御醫用此方治癒了他。(《聖惠方》)

消渴煩亂:黃栝蔞一個,酒一盞,洗去皮子,取瓤煎成膏,入白礬末一兩,丸梧子大。每米飲下十丸。(《聖惠方》)

白話文:

口渴煩躁:黃瓜1個,酒1杯,洗淨去皮,取瓜肉煎成膏狀,加入白礬粉末1兩,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下10丸。(出自《聖惠方》)

燥渴腸秘:九月、十月熟𦸈𧁾實,取瓤拌乾葛粉,銀石器中慢火炒熟,為末。食後、夜臥各以沸湯點服二錢。(寇宗奭《衍義》)

白話文:

在九月、十月間成熟的蘋果,取其果肉來拌勻乾葛粉,然後再放到銀或者石器皿中用文火慢慢炒熟,最後磨成粉末。睡覺前和吃飯後各取2錢,用沸水沖服。

吐血不止:栝蔞(泥固煅存性研)三錢,糯米飲服,日再服。(《聖濟錄》)

白話文:

栝蔞(用泥土包裹燒過、保留藥性的研磨成粉)三錢,用糯米湯送服,每天再服一劑。(《聖濟錄》)

腸風下血:栝蔞一個(燒灰),赤小豆半兩,為末。每空心酒服一錢。(《普濟方》)

白話文:

腸道積累的風邪導致下血:栝蔞一個(燒成灰),赤小豆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空腹時用酒送服一錢。(出自《普濟方》)

久痢五色:大熟𦸈蔞一個。煅存性,出火毒,為末。作一服,溫酒服之。胡大卿一僕,患痢半年,杭州一道人傳此而愈。(《本事方》)

白話文:

治療久痢五色:大熟石榴一個。以大火燒熟至表皮呈黑色,取出火毒,研磨成粉末。此藥劑量為一帖,用溫酒送服。胡大卿的一個僕人,患痢疾半年之久,杭州一位道士傳授了這個藥方,服用後痊癒。(出自《本事方》)

大腸脫肛:生栝蔞搗汁,溫服之。以豬肉汁洗手,挼之令暖,自入。(葛洪《肘後方》)

白話文:

大腸脫肛:取生冬瓜搗成汁,溫服下去。將豬肉汁塗抹在手上,搓熱之後,敷在大腸脫肛處,大腸就可以自行回納。(葛洪《肘後方》)

小兒脫肛,唇白齒焦,久則兩頰光,眉赤唇焦,啼哭:黃𦸈蔞一個,入白礬五錢在內,固濟煅存性,為末,糊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二十丸。(《摘玄方》)

白話文:

小兒脫肛,嘴脣蒼白,牙齒焦黃,時間長了以後,兩頰光亮,眉毛發紅,嘴脣焦黃,啼哭時:可以用黃藥子一個,將五錢的白礬放入其中,用固濟煅法煅煉,保留藥性,研為細末,用糊劑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米湯送服二十丸。(《摘玄方》)

牙齒疼痛:𦸈蔞皮、露蜂房燒灰擦牙。以烏桕根、荊柴根、蔥根煎湯嗽之。(危氏《得效方》)咽喉腫痛,語聲不出:經進方用栝蔞皮、白殭蠶(炒)、甘草(炒)各二錢半,為末。每服三錢半,薑湯下。或以綿裹半錢,含咽。一日二服。名發聲散。(《御藥院方》)

白話文:

牙齒疼痛:將𦸈蔞皮和露蜂窩燒成灰,用來擦牙。也可以用烏桕根、荊柴根和蔥根一起煎成湯,然後用來漱口。(危氏《得效方》)

咽喉腫痛,說話聲音沙啞,甚至不出聲:可以服用經進方,由栝蔞皮、白殭蠶(炒過)、甘草(炒過)各二錢半,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半,用薑湯送服。也可以用棉花包裹半錢藥粉,含在口中,每天服用兩次。這個方子名為「發聲散」。(《御藥院方》)

堅齒烏須:大栝蔞一個(開頂),入青鹽二兩,杏仁(去皮尖)三七粒,原頂合扎定,蚯蚓泥和鹽固濟,炭火煅存性,研末。每日揩牙三次,令熱,百日有驗。如先有白鬚,拔去以藥投之,即生黑者。其治口齒之功,未易具陳。(《普濟方》)

白話文:

用於堅固牙齒和烏黑鬍鬚:一個大栝蔞(打開頂部),加入兩錢青鹽,三十七粒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原頂部蓋好紮緊,用蚯蚓泥和鹽固濟封住,放在炭火上煅燒最後研成粉末。每天擦牙三次,要蘸取一些粉末並要感到溫熱,一百天後就會見效。如果原先已經有白鬍鬚,拔掉後用藥物投放,就會長出黑色的鬍鬚。其治療口腔牙齒的功效,難以一一述說。(出自《普濟方》)

面黑令白:栝蔞瓤三兩,杏仁一兩,豬胰一具。同研如膏。每夜塗之,令人光潤,冬月不皴。(《聖濟錄》)

白話文:

使臉色由黑變白:栝瓜內瓤三兩,杏仁一兩,豬胰臟一具。研磨成膏狀,每晚塗抹在臉上。使用後,肌膚將變得光滑潤澤,即使在冬季也不會乾裂。出自《聖濟錄》。

胞衣不下:栝蔞實一個,取子細研,以酒與童子小便各半盞,煎七分,溫服。無實,用根亦可。(陳良甫《婦人良方》)

白話文:

胎衣不下:栝蔞的果實一個,取出裡面的種子並詳細研磨,用酒和童子尿各半杯,煎至七分之剩,溫熱服用。如果沒有果實,也可以用瓜蔞根。(出自陳良甫的《婦人良方》)

乳汁不下:𦸈蔞子淘洗,控乾炒香,瓦上拓令白色,為末。酒服一錢匕,合面臥,一夜流出。(姚僧坦《集驗方》)

白話文:

乳汁不下:菉葍子洗淨,擦乾,炒香,在瓦片上磨成白色粉末。用酒送服一錢匙,(孕婦)平躺著睡覺,一夜就能泌乳。(姚僧坦《集驗方》)

乳癰初發:大熟栝蔞一枚熟搗,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子母秘錄》)諸癰發背,初起微赤:栝蔞搗末,井華水服方寸匕。(《梅師方》)

白話文:

乳癰初發:一個大熟透的冬瓜,搗成泥,用一斗白酒煮,收到四升,去除渣滓,溫服一升,每天三次。(《子母祕錄》)各種背部的癰瘡,剛剛開始發作的時候微紅:將冬瓜搗成粉末,用井華水送服一茶匙。(《梅師方》)

便毒初發:黃𦸈蔞一個,黃連五錢,水煎。連服效。(李仲南《永類方》)

風瘡疥癩:生栝蔞一、二個、打碎,酒浸一日夜。熱飲。(臞仙《乾坤秘韞》)

白話文:

便毒初發: 黃柏一個,黃連五錢,水煎。連服有效。(李仲南《永類方》)

風瘡疥癩: 生栝蔞一、兩個,打碎,用酒浸泡一日一夜。加熱後飲用。(臞仙《乾坤祕韞》)

熱遊丹腫:栝蔞子仁末二大兩,釅醋調塗。(楊氏《產乳集驗方》)楊梅瘡痘,小如指頂,遍身者。先服敗毒散,後用此解皮膚風熱,不過十服愈:用栝蔞皮為末。每服三錢,燒酒下,日三服。(《集簡方》)

白話文:

熱遊丹腫:用栝蔞子仁末二大兩,釅醋調塗。(出自楊氏《產乳集驗方》)

楊梅瘡痘:瘡痘小如指尖,長滿全身。先服用敗毒散,然後用此方治療皮膚風熱,服用十次以內就能痊癒:用栝蔞皮為末。每次服用三錢,燒酒送服,每日三次。(出自《集簡方》)

【修治】天花粉。

周定王曰:秋冬採根,去皮寸切,水浸,逐日換水,四、五日取出,搗泥,以絹袋濾汁澄粉,曬乾用。

【氣味】苦,寒,無毒。

時珍曰:甘、微苦、酸,微寒。

白話文:

處理方式:天花粉

周定王說:秋冬採集根部,去皮切成寸段,浸泡在水中,每天換水,四五天後取出,搗爛成泥,用絹袋濾取汁液,澄清後取粉曬乾備用。

性味:苦,寒,無毒。

李時珍說:甘、微苦、酸,微寒。

之才曰:枸杞為之使。惡乾薑,畏牛膝、乾漆,反烏頭

白話文:

李時珍說:枸杞為它的使臣。枸杞與乾薑相剋,畏牛膝、乾漆,反烏頭。

【主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本經》)。除腸胃中痼熱,八疸身面黃,唇乾口燥短氣,止小便利,通月水(《別錄》)。治熱狂時疾,通小腸,消腫毒,乳癰發背,痔瘻瘡癤,排膿生肌長肉,消撲損瘀血(大明)。

白話文:

【主治用途】治療糖尿病口渴、發熱,精神煩躁、煩悶,虛弱、調養身體,強壯身體,清潔排泄,治療腸胃中的頑固熱氣,八種疸病,全身皮膚發黃,嘴脣乾燥,口乾,呼吸急促,停止小便,通經,治療發狂、不定時的疾病,通暢小腸,消除腫毒,乳房腫脹,發背疽瘡癤,排膿癒合,生肌長肉,消除因外力造成挫傷瘀血等。

【發明】恭曰:用根作粉,潔白美好,食之大宜虛熱人。

杲曰:栝蔞根純陰,解煩渴,行津液。心中枯涸者,非此不能除。與辛酸同用,導腫氣。

成無己曰:津液不足則為渴。栝蔞根味苦微寒,潤枯燥而通行津液,是為渴所宜也。

白話文:

【發明】恭表示:用栝蔞根磨成粉,潔白而細緻,食用對虛熱體質的人非常適合。

杲表示:栝蔞根性味純陰,能解煩渴,促進津液運行。如果心中感到乾燥,非栝蔞根不能去除。與酸味、辛味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化解腫脹的氣。

成無己表示:津液不足就會口渴。栝蔞根味苦微寒,能滋潤乾燥,促進津液流通,因此適合口渴者食用。

時珍曰:栝蔞根味甘微苦酸。其莖葉味酸。酸能生津,感召之理,故能止渴潤枯。微苦降火,甘不傷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栝蔞根的味道微甜帶苦味和酸味。它的莖葉味道酸酸的。酸味能生津,通過感召潤澤的原理,所以能止渴潤燥。微苦能降火,甘味不傷胃。古人只說它的味道苦寒,似乎還沒有深入觀察過。

【附方】舊十二,新十三。

白話文:

【附方】舊有十二個,新加一個,共十三個。

消渴飲水:《千金方》作粉法:取大栝蔞根去皮寸切,水浸五日,逐日易水,取出搗研,濾過澄粉曬乾。每服方寸匕,水化下,日三服。亦可入粥及乳酪中食之。《肘後方》:用栝蔞根薄切炙,取五兩,水五升,煮四升,隨意飲之。《外臺秘要》:用生栝蔞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至水盡。用暖酒先食服如雞子大,日三服。

白話文:

消渴飲水:

《千金方》中的製作方法:

  1. 取大栝蔞根,去皮,切成一寸大小。

  2. 將切好的大栝蔞根浸泡在水中五天。

  3. 每天換一次水,將浸泡好的大栝蔞根取出搗碎研磨。

  4. 將研磨好的大栝蔞根過濾,澄清後將粉末曬乾。

  5. 每次服用方寸匕(約合3克)的粉末,用溫開水沖服,每天服用三次。

  6. 也可以將粉末加入粥或乳酪中食用。

《肘後方》中的做法:

  1. 將栝蔞根切成薄片,烘烤至焦黃。

  2. 取五兩烤焦的栝蔞根,加入五升水,煮至剩下四升。

  3. 隨時飲用。

《外臺祕要》中的方法:

  1. 取三十斤生栝蔞根,加入一石水,煮至剩下鬥半。

  2. 去除渣滓,加入五合牛脂,煎至水分全部煎乾。

  3. 用溫酒送服,每次服用雞蛋大小的量,每天服用三次。

最妙。《聖惠方》:用栝蔞根、黃連三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服。

白話文:

《聖惠方》:使用栝蔞根、黃連三兩(60克)。搗碎成細粉,用蜂蜜製作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每日服用兩次。

玉壺丸:用栝蔞根、人參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麥門冬湯下。傷寒煩渴思飲:栝蔞根三兩。水五升,煮一升,分二服。先以淡竹瀝一升,水二升,煮好銀二兩,減半去銀,冷飲汁,然後服此。(《外臺秘要》)

白話文:

玉壺丸:用栝蔞根、人參等分,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麥門冬湯送服。

傷寒煩渴思飲:栝蔞根三兩。加五升水,煮至一升,分成兩次服用。先用淡竹瀝一升,水二升,煮沸後加入二兩銀,煮至銀溶解一半,去除銀,放涼後飲用汁液,然後服用此方。

百合病渴:栝蔞根、牡蠣(熬)等分。為散。飲服方寸匕。(《永類方》)

黑疸危疾:𦸈蔞根一斤,搗汁六合,頓服。隨有黃水從小便出。如不出,再服。(楊起《簡便方》)

白話文:

百合病渴: 栝蔞根、牡蠣,等分。磨成粉末,每次服方寸匕。(出自《永類方》)

黑疸危疾: 栝蔞根一斤,搗碎榨汁六合,一次服用。隨後會有黃水從小便排出。若無,則再服。(出自楊起《簡便方》)

小兒發黃,皮肉面目皆黃:用生栝蔞根搗取汁二合,蜜二大匙和勻,暖服,日一服。(《廣利方》)小兒熱病,壯熱煩渴:用栝蔞根末,乳汁調服半錢。(《聖惠方》)

白話文:

嬰兒發黃,皮膚、肌肉和臉色都發黃:用新鮮的栝蔞根搗碎,取兩合汁,加入兩大湯匙蜂蜜,攪拌均勻,溫熱後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出自《廣利方》)

嬰兒發熱,高熱煩躁口渴:用栝蔞根粉末,用乳汁調和,服用半錢。(出自《聖惠方》)

虛熱咳嗽:天花粉一兩,人參三錢。為末。每服一錢,米湯下。(《集簡方》)偏疝痛極,劫之立住:用綿袋包暖陰囊。取天花粉五錢,以醇酒一碗浸之,自卯至午,微煎滾,露一夜。次早低凳坐定,兩手按膝,飲下即愈。未效,再一服。(《本草蒙筌》)

白話文:

虛熱咳嗽:天花粉一兩、人參三錢。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摘自《集簡方》)偏疝疼痛劇烈,用此法可立止:用棉布袋包緊陰囊保暖。取天花粉五錢,用一碗純酒浸泡,從清晨到中午,微火煮沸,放置一夜。第二天早上,坐在低矮的凳子上,兩手按著膝蓋,喝下即可痊癒。若無效,可再服用一次。(摘自《本草蒙筌》)

小兒囊腫:天花粉一兩,炙甘草一錢半,水煎,入酒服。(《全幼心鑑》)

耳卒烘烘:栝蔞根削尖,以臘豬脂煎三沸,取塞耳,三日即愈。(《肘後方》)

白話文:

小兒囊腫:

天花粉一兩,炙甘草一錢半,加水煎煮,加入酒中服用。(出自《全幼心鑑》)

耳卒烘烘:

栝蔞根削成尖端,用臘豬油煎煮三次,取出後塞入耳中,三天即可痊癒。(出自《肘後方》)

耳聾未久:栝蔞根三十斤細切,以水煮汁,如常釀酒。久服甚良。(《肘後方》)產後吹乳,腫硬疼痛,輕則為妒乳,重則為乳癰:用栝蔞根末一兩,乳香一錢。為末。溫酒每服二錢。(李仲南《永類方》)

白話文:

  1. 耳聾病時間不長:栝蔞根三十斤切碎,用水煮成汁,像平常釀酒一樣。長期服用效果很好。(《肘後方》)

  2. 產婦乳房被風吹後,腫脹疼痛,輕的稱為妒乳,重的稱為乳癰:使用栝蔞根末一兩,乳香一錢。搗碎成末。用溫酒每次服用二錢。(李仲南《永類方》)

乳汁不下:栝蔞根燒存性,研末。飲服方寸匕。或以五錢,酒水煎服。(楊氏《產乳》)

癰腫初起:孟詵《食療》:用栝蔞根苦酒熬燥,搗篩,以苦酒和,塗紙上,貼之。楊文

蔚方:用栝蔞根、赤小豆等分。為末。醋調塗之。

天泡濕瘡:天花粉、滑石等分,為末,水調搽之。(《普濟方》)

白話文:

乳汁不下(中醫古代文字) 栝蔞根燒存性,研末。飲服方寸匕。或以五錢,酒水煎服。(楊氏《產乳》)

用栝蔞根燒成黑灰,研成細末。取一指腹量服用。或用五錢栝蔞根,加酒水煎服。(楊氏《產乳》)

癰腫初起(中醫古代文字) 孟詵《食療》:用栝蔞根與苦酒煮熬至乾燥,搗碎篩細,用苦酒調和,塗在紙上,貼敷在患處。楊文

蔚方:用栝蔞根、赤小豆等量,研成細末。用醋調和,塗抹在患處。

天泡濕瘡(中醫古代文字) 天花粉、滑石等量,研成細末,用清水調和,塗抹在患處。(《普濟方》)

楊梅天泡:天花粉、川芎藭各四兩,槐花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淡薑湯下七、八十丸。(《簡便方》)

白話文:

楊梅天泡:

天花粉、川芎藭各四兩,槐花一兩。將三藥打磨成粉末,加入適量的米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

每天空腹,用淡薑湯送服七、八十粒丸劑。

功效:

治療天泡瘡。

折傷腫痛:栝蔞根搗塗,重布裹之。熱除,痛即止。(葛洪《肘後方》)

箭鏃不出:栝蔞根,搗敷之,日三易,自出。(崔元亮《海上方》)

針刺入肉:方同上。

白話文:

折傷腫痛:

  • 將栝蔞根搗爛塗抹在患處,用厚布包紮。
  • 熱氣消散後,疼痛就會停止。(葛洪《肘後方》)

箭鏃不出:

  • 將栝蔞根搗爛敷在患處,一天更換三次藥膏,箭鏃自然會自行脫出。(崔元亮《海上方》)

針刺入肉:

  • 方法與箭鏃不出相同。

痘後目障:天花粉、蛇蛻(洗焙)等分。為末。羊子肝批開,入藥在內,米泔汁煮熟,切食。次女病此,服之旬余而愈。(周密《齊東野語》)

白話文:

痘後眼睛昏花看不清楚:天花粉、蛇蛻(洗淨焙乾)等分,研磨成細末。用剖開的羊肝包住藥末,用米湯煮熟,切成小塊食用。我家的二女兒得了此病,服用十幾天後痊癒。(選自周密的《齊東野語》)

莖、葉,

【氣味】酸,寒,無毒。

【主治】中熱傷暑(《別錄》)。

白話文:

莖、葉:

**氣味:**酸性,寒涼,無毒。

**主治:**治療暑熱引起的疾病(根據《別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