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四卷 (23)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四卷 (23)

1. 莎草、香附子

(《別錄》中品)

白話文:

《本草別錄》中品

  • 石斛:味甘,微寒。主治腎氣,益胃氣,強筋骨,補虛損。
  • 人參:味甘,微苦,微溫。主治補虛損,益氣血,強筋骨,延年益壽。
  • 茯苓:味甘,淡,平。主治利水滲濕,益脾胃,安神益志。
  • 生地黃:味苦,寒。主治涼血滋陰,養血生津,清熱解毒。
  • 麥門冬:味甘,微苦,寒。主治清熱潤肺,養陰生津,除煩止渴。
  • 枸杞子:味甘,平。主治補腎益精,滋肝明目,強筋骨。
  • 菊花:味甘、微苦,涼。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明目健腦。
  • 當歸:味甘、微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川穹:味苦,微寒。主治散風除寒,止痛消腫,活血止血。
  • 防風:味辛,溫。主治散風解表,祛風濕,消腫止痛。

【釋名】雀頭香(《唐本》)、草附子(《圖經》)、水香稜(《圖經》)、水巴戟(《圖經》)、水莎(《圖經》)、侯莎(《爾雅》)、莎結(《圖經》)、夫須(《別錄》)、續根草(《圖經》)、地藾根(《圖經》)、地毛(《廣雅》)。

白話文:

【釋名】雀頭香(《唐本》):因為它的花朵像雀頭而得名。

草附子(《圖經》):因為它的塊根與附子相似而得名。

水香稜(《圖經》):因為它生長在水中,而且有香氣而得名。

水巴戟(《圖經》):因為它生長在水中,而且與巴戟相似而得名。

水莎(《圖經》):因為它生長在水中,而且與莎草相似而得名。

侯莎(《爾雅》):因為它在中國古代的侯地生長而得名。

莎結(《圖經》):因為它的葉子像莎草,而且會結出果實而得名。

夫須(《別錄》):出自古代藥書《別錄》。

續根草(《圖經》):因為它的根可以連續生長而得名。

地藾根(《圖經》):因為它的根莖生長在地下而得名。

地毛(《廣雅》):因為它的葉子像毛髮而得名。

時珍曰:《別錄》止云莎草,不言用苗用根。後世皆用其根,名香附子,而不知莎草之名也。其草可為笠及雨衣,疏而不沾,故字從草從沙。亦作蓑字,因其為衣垂緌,如孝子衰衣之狀,故又從衰也。《爾雅》云:薃(音浩。)侯莎,其實緹是也。又云:苔,夫須也。苔乃笠名,賤夫所須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別錄》只說莎草,沒說用苗還是用根。後世的人都用它的根,叫做香附子,卻不知道莎草這個名字了。它的草可以做斗笠和雨衣,疏鬆而不沾水,所以字從草從沙。也寫作蓑字,因為它做成的衣服垂著穗子,像孝子穿的衰衣,所以又從衰。 《爾雅》說:莎草的果實,就是緹。又說:苔,男人所需要的。苔就是斗笠的名字,是貧賤人家所需要的。

其根相附連續而生,可以合香,故謂之香附子。上古謂之雀頭香。按《江表傳》云:魏文帝遣使於吳求雀頭香,即此。其葉似三稜及巴戟,而生下濕地,故有水三稜、水巴戟之名。俗人呼為雷公頭。《金光明經》謂之月萃哆。《記事珠》謂之抱靈居士。

白話文:

這種植物的根部相附連續而生,可以合香,因此稱它為香附子。古人稱它為雀頭香。根據《江表傳》記載:魏文帝曾經派使者到吳國去求雀頭香,說的就是這種植物。香附子的葉子像三稜和巴戟,生長在潮濕的地方,因此又有水三稜、水巴戟之稱。俗稱雷公頭。《金光明經》中稱它為月萃哆。《記事珠》稱它為抱靈居士。

【集解】《別錄》曰:莎草生田野,二月、八月採。

弘景曰:方藥不復用,古人為詩多用之,而無識者。乃有鼠蓑,療體異此。

恭曰: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頭香,所在有之,莖葉都似三稜,合和香用之。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莎草生長在田野中,二月和八月時採收。

弘景說:現在藥方中不再使用莎草,古人作詩時常提到它,但一般人不理解它的意思。莎草還有一個名字叫「鼠蓑」,用來治療身體疾病的另有別物。

恭說:這種草的根名為「香附子」,又名「雀頭香」,到處都有生長,莖葉都像三稜草,可以用來調製香料。

頌曰:今處處有之。苗葉如薤而瘦,根如箸頭大。謹按:唐玄宗《天寶單方圖》,載水香稜功狀與此相類。雲水香稜原生博平郡池澤中,苗名香稜,根名莎結,亦名草附子。河南及淮南下濕地即有,名水莎。隴西謂之地藾根。蜀郡名續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最饒,名三稜草。用莖作鞋履,所在皆有。採苗及花與根療病。

白話文:

譯文:頌曰:現在到處都有這種草。苗葉像韭菜一樣細長,根像筷子頭那麼大。謹按:唐玄宗的《天寶單方圖》中記載的水香稜的功效和形狀與此相似。水香稜原生於博平郡的池塘湖澤中,苗名香稜,根名莎結,也叫草附子。河南和淮南的下濕地也有,叫水莎。隴西人稱它為地藾根。蜀郡人稱它為續根草,也叫水巴戟。現在涪都最盛產,叫三稜草。用莖做鞋和鞋墊,到處都有。採集苗、花和根來治病。

宗奭曰:香附子今人多用。雖生於莎草根,然根上或有或無。有薄皸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則色白。若便以根為之,則誤矣。

白話文:

宗奭說:香附子現在很多人用。雖然它生長在莎草根部,但根上可能會有的或沒有。有的是薄薄的皺皮,紫黑色,不是很多毛。刮掉皮就是白色的。如果直接用根,那就錯了。

時珍曰:莎葉如老韭葉而硬,光澤有劍脊稜。五、六月中抽一莖,三稜中空,莖端復出數葉。開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細子。其根有須,須下結子一、二枚,轉相延生,子上有細黑毛,大者如羊棗而兩頭尖。採得燎去毛,曝乾貨之。此乃近時日用要藥,而陶氏不識,諸注亦略,乃知古今藥物興廢不同。

白話文:

李時珍說:莎葉就像老韭菜葉一樣,但更硬,有劍脊稜線般的閃亮光澤。五月到六月間抽出一根莖,莖有三條稜,中間是空的,莖的頂端又長出多片葉子。開著青色的花,穗狀如黍米,花中有細小的種子。莎草的根有須,須的下端結著一兩枚種子,相互延續生長,種子上有細小的黑色絨毛,大的像羊棗,但兩頭尖。採摘後用火燎去絨毛,曬乾後儲藏備用。莎草是當今日用必備的藥物,但陶本以為不是,其他註解也略過未提。可知古今藥物的興衰不同。

如此則本草諸藥,亦不可以今之不識,便廢棄不收,安知異時不為要藥如香附者乎?

【修治】斅曰:凡採得陰乾,於石臼中搗之,切忌鐵器。

白話文:

【修治】李時珍說:凡採得香附後,都要陰乾,然後於石臼中搗碎,切忌使用鐵器。

時珍曰:凡採得連苗曝乾,以火燎去苗及毛。用時以水洗淨,石上磨去皮,用童子小便浸透,洗曬搗用。或生或炒,或以酒醋鹽水浸,諸法各從本方,詳見於下。又稻草煮之,味不苦。

白話文:

李時珍說:凡是採得的連翹,連枝一起晾曬,用火燎掉枝葉和絨毛。用時用清水洗淨,在石磨上磨去外皮,用童子小便浸透後,再洗淨晾曬即可使用。可以生用或炒用,也可以用酒醋鹽水浸泡,各種方法根據具體藥方而定,詳見於藥方。另外,用稻草煮連翹,味道不苦。

【氣味】甘,微寒,無毒。宗奭曰:苦。頌曰:《天寶單方》云:辛,微寒,無毒,性澀。

元素曰:甘、苦,微寒,氣厚於味,陽中之陰,血中之氣藥也。

白話文:

【氣味】味甘,性微寒,無毒。

**宗奭說:**味苦。

《頌》說:《天寶單方》記載:味辛,性微寒,無毒,性質收斂。

**元素說:**味甘、苦,性微寒,氣味較濃,是陽中之陰,血中之氣藥。

時珍曰:辛、微苦、甘,平。足厥陰、手少陽藥也。能兼行十二經,入脈氣分。得童子小便、醋、芎藭、蒼朮良。

白話文:

李時珍說:人參味辛、微苦、甘,性平。既可治療足厥陰經的疾患,又可治療手少陽經的疾患。它能通過經絡、氣血循環流遍十二條經絡。用童子小便、醋、川芎、蒼朮輔佐效果最佳。

【主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氣,長鬚眉(《別錄》)。治心中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氣妨。常日憂愁不樂,兼心忪者(蘇頌)。治一切氣,霍亂吐瀉腹痛,腎氣膀胱冷氣(李杲)。

白話文:

【主治】清除胸中的熱,使皮毛光潤,長期服用對人體有好處,增強氣血,使鬍鬚生長茂密(《別錄》)。治療心臟的熱症,膀胱與脅下的氣相互影響,導致身體不適。經常憂愁不樂,兼有心臟煩躁的人(蘇頌)。治療一切氣症、霍亂、吐瀉、腹痛、腎氣虛寒、膀胱冷氣(李杲)。

散時氣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飲食積聚,痰飲痞滿,胕腫腹脹,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癰疽瘡瘍,吐血下血尿血,婦人崩漏帶下,月候不調,胎前產後百病(時珍)。

白話文:

用於治療因散熱失調引起的寒病和瘟疫,有利尿,通腸,消積和化痰的作用,能有效消除由飲食積聚引起的脹滿,水腫腹脹,腳氣病,改善心腹,四肢,頭目,牙齒,耳朵的疼痛,治療瘡瘍,吐血,尿血,婦女月經不調,產前產後各種疾病(時珍)。

苗及花

白話文:

苗及花

繁體中文:

苗,足陽明胃經之血分,又足陽明胃經之氣部分也。在胃中則為胃氣,出胃則化為津液,以資養五臟六腑。

花,胃中之清液也。花為苗之標,花茂則苗旺,花衰則苗枯。

苗,屬於足陽明胃經的血分,也是足陽明胃經的氣的一部分。在胃中時為胃氣,離開胃後轉化為津液,以滋養五臟六腑。

花,是胃中清澈的液體。花是苗的標誌,花盛則苗壯,花衰則苗枯。

【主治】丈夫心肺中虛風及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時有氣妨,皮膚瘙癢癮疹,飲食不多,日漸瘦損,常有憂愁心忪少氣等證。並收苗花二十餘斤銼細,以水二石五斗,煮一石五斗,斛中浸浴,令汗出五、六度,其瘙癢即止。四時常用,癮疹風永除(《天寶單方圖》)。煎飲散氣鬱,利胸膈,降痰熱(時珍)。

白話文:

【主治】男人因心肺功能虛弱而產生的風邪及暑熱,膀胱和肋下常有氣體阻礙,皮膚瘙癢、疹子,食量減少,身體日漸消瘦,經常憂愁、心慌、氣短等症狀。同時採摘20多斤花蕾,切碎,加二石五斗水,煮成一石五斗,將水倒入木桶中,浸泡身體,使汗液排出五、六次,瘙癢即可停止。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瘙癢、疹子、風永遠消失(摘自《天寶單方圖》)。煎服此藥可以疏散鬱結之氣,利於胸膈,祛除痰熱(李時珍)。

【發明】好古曰:香附治膀胱兩脅氣妨,心忪少氣,是能益氣,乃血中之氣藥也。本草不言治崩漏,而方中用治崩漏,是能益氣而止血也。又能逐去瘀血,是推陳也。正如巴豆治大便不通而又止泄瀉同意。又云:香附陽中之陰,血中之氣藥,凡氣鬱血氣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此婦人之仙藥也。多服亦能走氣。

白話文:

好古說:香附可以治療膀胱兩側氣滯血瘀、心慌氣短,能夠益氣,是血中的補氣藥。本草沒有說香附可以治療崩漏,但是方劑中用它來治療崩漏,是因為它能夠益氣止血。香附還可以祛除瘀血,起到推陳出新的作用。正如巴豆可以治療大便不通,又能止瀉一樣。又說:香附是陽中之陰,血中的補氣藥,凡是氣鬱血滯的疾病,都必須使用它。炒黑後的香附可以止血治崩漏,是婦女們的仙藥。多服用香附也能行氣。

震亨曰:香附須用童子小便浸過,能總解諸郁,凡血氣必用之藥,引至氣分而生血,此正陰生陽長之義。本草不言補,而方家言於老人有益,意有存焉。蓋於行中有補理。天之所以為天者,健而有常也。健運不息,所以生生無窮,即此理爾。今即香中亦用之。

白話文:

震亨說:香附一定要用童子的尿液浸泡過,才能徹底消除各種鬱結,凡是用於補血氣的藥物,必須引導到氣血上才能生血,這正是陰生陽長的道理。本草沒有提到香附有補虛的功效,但醫家認為它對老年人有益,意思是它在行氣中具有補虛的功效。天之所以為天,是因為它運行不息,有規律。運行不息,所以生生不息,就是這個道理。如今,在香料中也用了這個道理。

時珍曰: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足厥陰肝、手少陽三焦氣分主藥,而兼通十二經氣分。生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炒黑則止血,得童溲浸炒則入血分而補虛,鹽水浸炒則入血分而潤燥,青鹽炒則補腎氣,酒浸炒則行經絡,醋浸炒則消積聚,薑汁炒則化痰飲

白話文:

李時珍說:香附的藥性平而不寒,香味竄散。它的辛味能發散,微苦能下降,微甘能調和。是足厥陰肝經與手少陽三焦經氣分的主藥,兼通十二經氣分。生香附能上行到胸膈,外達皮膚;熟香附能下走肝腎,外徹腰足。炒黑能止血,用童子尿浸泡後炒能入血分補虛,用鹽水浸泡後炒能入血分潤燥,用青鹽炒能補腎氣,用酒浸泡後炒能疏通經絡,用醋浸泡後炒能消積聚,用薑汁炒能化痰消水飲。

得參、術,則補氣;得歸、芐,則補血;得木香,則疏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得沉香則升降諸氣,得芎藭、蒼朮則總解諸郁,得梔子黃連則能降火熱,得茯神則交濟心腎,得茴香破故紙則引氣歸元,得厚朴半夏則決壅消脹,得紫蘇、蔥白解散邪氣,得三稜、莪朮則消磨積塊,得艾葉則治血氣暖子宮,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也。飛霞子韓𢘅云:香附能推陳致新,故諸書皆云益氣。

白話文:

得到人參、黨參,可以補氣;得到當歸、地黃,可以補血;得到木香,可以疏通滯氣、調和中氣;得到檀香,可以疏理氣機、醒脾開胃;得到沉香,可以升降諸氣;得到川芎、蒼朮,可以總解各種鬱結;得到梔子、黃連,可以清降火熱;得到茯神,可以調和心腎;得到茴香、破故紙,可以引導氣機歸於元氣;得到厚朴、半夏,可以疏通壅塞、消散脹氣;得到紫蘇、蔥白,可以驅散邪氣;得到三稜、莪朮,可以消磨積塊;得到艾葉,可以溫暖血氣、暖宮;是調理氣病的總司令,是婦科病的主帥。飛霞子韓𢘅說:香附可以更新陳腐,所以很多書籍都說它能補氣。

而俗有耗氣之說,宜於女人不宜於男子者,非矣。蓋婦人以血用事,氣行則無疾。老人精枯血閉,惟氣是資。小兒氣日充,則形乃日固。大凡病則氣滯而餒,故香附於氣分為君藥,世所罕知。臣以參、耆,佐以甘草,治虛怯甚速也。𢘅遊方外時,懸壺輕賚,治百病黃鶴丹,治婦人青囊丸,隨宜用引,輒有小效。

白話文:

而俗話中的耗氣之說,適合女人不適合男人,這樣說並不正確。女性是以血來維持身體機能的,氣血流通則沒有疾病。老人精液枯竭血脈不通,只有氣是他們的資產。小孩氣血每天充盈,則形體就會日益強壯。一般人得病都是因為氣滯而虛弱,所以香附在補氣的中藥裡是君藥,這是世人所罕知的。臣藥用的是人參、黃芪,佐藥用的是甘草,治療虛弱的療效很迅速。我在遊歷各地的時候,懸壺濟世,用輕微的代價,治好了百病。用黃鶴丹來治療婦女疾病,用青囊丸來治療其他疾病,視情況不同用引藥,就都取得了很小的療效。

人索不已,用者當思法外意可也。黃鶴丹乃銖衣翁在黃鶴樓所授之方,故名。其方用香附一斤,黃連半斤,洗曬為末,水糊丸梧子大。假如外感,蔥薑湯下;內傷,米飲下;氣病,木香湯下;血病,酒下;痰病,薑湯下;火病,白湯下。余可類推。青囊丸乃邵應節真人禱母病,感方士所授者。

白話文:

人不斷地貪求,使用藥物的人應該考慮除了藥物之外的方法是否也有效。黃鶴丹是銖衣翁在黃鶴樓傳授的藥方,因此得名。藥方是用香附一斤,黃連半斤,洗淨曬乾後磨成粉末,用水糊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假如是外感引起的疾病,用蔥薑湯送服;如果是內傷引起的疾病,用米湯送服;如果是氣病,用木香湯送服;如果是血病,用酒送服;如果是痰病,用薑湯送服;如果是火病,用白湯送服。其他的藥物可以類推使用。青囊丸是邵應節真人為母親祈求病癒,得到方士傳授的藥方。

方用香附(略炒)一斤,烏藥(略炮)五兩三錢,為末,水醋煮麵糊為丸。隨證用引,如頭痛,茶下;痰氣,薑湯下;多用酒下,為妙。

白話文:

藥方使用約一斤略微炒過的香附,以及五兩三錢略微炮製過的烏藥,研磨成粉末,以水醋煮麵糊製成藥丸。根據症狀配合引子服用,例如頭痛就配茶服用;痰氣就配薑湯服用;通常多配酒服用,效果最佳。

【附方】舊一,新四十八。

白話文:

【附方】舊方一個,新方四十八個。

服食法:頌曰:唐玄宗《天寶單方圖》云:水香稜根名莎結,亦名草附子,說已見前。其味辛,微寒,無毒。凡丈夫心中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氣妨,常日憂愁不樂,兼心忪者。取根二大升,搗熬令香,以生絹袋盛,貯於三大斗無灰清酒中浸之。春三月後,浸一日即堪服;冬十月後,即七日,近暖處乃佳。

白話文:

服食方法:唐朝玄宗皇帝的《天寶單方圖》說:水香稜根的名稱是莎結,也叫草附子,前面已解釋過。它的味道辛辣,微寒,無毒。如果男人心中有熱氣,膀胱之間和脅下有氣妨礙,經常憂愁不樂,並且心神不寧。取香稜根二大升,搗碎加水熬煮,使其香味濃鬱,再用生絲綢袋子裝好,放在三大斗無灰清酒中浸泡。到了春天三個月的後,浸泡一天就可以服用;到了冬天十月的後,就浸泡七天,放在溫暖的地方效果更好。

每空腹溫飲一盞,日夜三、四次,常令酒氣相續,以知為度。若不飲酒,即取根十兩,加桂心五兩,蕪荑三兩。和搗為散,以蜜和為丸,搗一千杵,丸如梧子大。每空腹酒及姜蜜湯飲汁等下二十丸,日再服,漸加至三十丸,以瘥為度。

白話文:

每次空腹時溫飲一杯,一天三次或四次,經常保持酒的氣息接續不斷,以知道有酒的氣息為標準。如果不喝酒,就取人參根十兩,桂心五兩,蕪荑三兩,混合搗碎成散末,再用蜂蜜和勻做成丸藥,搗一千下,丸藥做成梧桐子那麼大就可以。每次空腹時服用酒和姜蜜湯送服二十丸,每天服兩次,逐漸增加到三十丸,以疾病痊癒爲標準。

交感丹:凡人中年精耗神衰。蓋由心血少,火不下降;腎氣憊,水不上升。致心腎隔絕,營衛不和。上則多驚;中則塞痞,飲食不下;下則虛冷遺精。愚醫徒知峻補下田,非惟不能生水滋陰,而反見衰悴。但服此方半年,屏去一切暖藥,絕嗜欲,然後習秘固溯流之術,其效不可殫述。

白話文:

交感丹:所有中年人,精氣衰竭,精神萎靡。原因是心血不足,心火下降;腎氣衰弱,腎水上升。導致心腎隔絕,營衛失調。上則多驚;中則塞痞,飲食不下;下則虛冷遺精。愚昧的醫生只知道峻補下田,非但不能生水滋陰,反而會見衰弱。只要服用此方半年,屏除一切溫熱藥物,斷絕嗜好慾望,然後學習祕固溯流之術,其功效不可勝數。

俞通奉年五十一,遇鐵甕城申先生授此,服之老猶如少,年至八十五乃終也。因普示群生,同登壽域。香附子一斤(新水浸一宿,石上擦去毛,炒黃),茯神(去皮木)四兩,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侵早細嚼,以降氣湯下。降氣湯用香附子(如上法)半兩,茯神二兩,炙甘草一兩半,為末,點沸湯服前藥。

白話文:

俞通奉五十一歲時,遇到了鐵甕城的申先生,把這個方子給了他。服用了這個方子後,俞通奉年老了仍然像年輕人一樣,活到了八十五歲纔去世。因此,他把這個方子公諸於眾,讓大家都能健康長壽。

方子如下:

  • 香附子一斤(用新水浸泡一夜,在石頭上擦去絨毛,炒至黃色)
  • 茯神(去皮)四兩,研成細末,用水煉成蜜丸,大小如彈珠。
  • 每服一丸,清晨細嚼,用降氣湯送服。

降氣湯的方子如下:

  • 香附子(如上法)半兩
  • 茯神二兩
  • 炙甘草一兩半

研成細末,用沸水沖服前面的藥丸。

(薩謙齋《瑞竹堂經驗方》)

白話文:

瑞竹堂經驗方

補脾胃專藥

  • **人參散加減:**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炙甘草湯

補腎專藥

  • **六味地黃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牡丹皮、澤瀉
  • **腎氣丸:**熟地黃、熟附子、山茱萸、山藥、茯苓

補肝專藥

  • **逍遙散加味:**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甘草、陳皮、川芎、香附、丹參、麥芽

補肺專藥

  • **百合固金湯:**百合、麥門冬、五味子、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湯
  • **補肺丸:**人參、麥門冬、五味子、阿膠、當歸、白朮、茯苓

補心專藥

  • **歸脾湯加味:**當歸、白朮、茯苓、甘草、黃耆、炙甘草湯、人參、麥門冬、五味子
  • **炙甘草湯:**炙甘草、生薑、大棗

補氣專藥

  • **四君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 **黃耆建中湯:**黃耆、白朮、茯苓、甘草、炙甘草湯

補血專藥

  • **八珍丸:**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
  • **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

一品丸:治氣熱上攻,頭目昏眩,及治偏正頭痛。大香附子去皮,水煮一時,搗曬焙研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煎八分服。女人,醋湯煎之。(《奇效良方》)

白話文:

一品丸:治療氣熱上衝,導致頭暈目眩,以及治療偏正頭痛。將大香附子去皮,用清水煮一個小時,搗碎曬乾研成細末,加入蜂蜜煉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一杯水煎至八分滿,服用。婦女服用時,用醋湯煎服。(《奇效良方》)

升降諸氣:治一切氣病,痞脹喘噦,噫酸煩悶,虛痛走注。常服開胃消痰,散壅思食。早行山行,尤宜服之,去邪辟瘴。香附子(炒)四百兩,沉香十八兩,縮砂仁四十八兩,炙甘草一百二十兩,為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白湯點服。(《和劑局方》)

白話文:

升降諸氣丸:治療一切氣體病變,如脹氣、腹脹、呼吸急促、咳嗽、打嗝、胃酸、煩悶、虛弱疼痛、遊走性疼痛等。經常服用可以開胃、消痰、散結、增進食慾。尤其適合在早上散步或登山時服用,可以驅邪避瘴。

製法:

  1. 香附子(炒過)四百兩

  2. 沉香十八兩

  3. 縮砂仁四十八兩

  4. 炙甘草一百二十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少許鹽,用白湯送服。(出自《和劑局方》)

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噫氣吞酸,痰逆嘔惡,及宿酒不解。香附子一斤,縮砂仁八兩,甘草(炙)四兩,為末,每白湯入鹽點服。為粗末煎服亦可。名快氣湯。(《和劑局方》)調中快氣,心腹刺痛。小烏沉湯:香附子(擦去毛,焙)二十兩,烏藥十兩,甘草(炒)一兩。為末。每服二錢,鹽湯隨時點服。(《和劑局方》)

白話文:

治療各種氣滯疾病: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噯氣吞酸,痰氣逆而噁心嘔吐,以及宿酒不解等。香附子一斤,縮砂仁八兩,甘草(炒過的)四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時用白開水沖服,並加入少許鹽。也可以研成粗末,煎服。這個方劑叫做快氣湯。(出自《和劑局方》)

調和中焦、快速理氣,治療心腹刺痛。小烏沉湯:香附子(擦去毛,焙製)二十兩,烏藥十兩,甘草(炒過的)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隨時用鹽湯點服。(出自《和劑局方》)

心脾氣痛:白飛霞《方外奇方》云:凡人胸膛軟處一點痛者,多因氣及寒起,或致終身,或子母相傳。俗名心氣痛,非也,乃胃脘有滯爾。惟此獨步散,治之甚妙。香附(米醋浸,略炒為末),高良薑(酒洗七次,略炒為末)。俱各封收。因寒者,姜二錢,附一錢;因氣者,附二錢,姜一錢;因氣與寒者,各等分,和勻。

白話文:

心脾氣痛:白飛霞在《方外奇方》中說:凡是人胸前柔軟的地方有一點疼痛的,大多是由於氣和寒引起的,或者會伴隨終身,或者會遺傳給子女。俗稱心氣痛,這是不對的,應該是胃脘部有鬱滯的問題。只有獨步散,治療它非常有效。香附(用米醋浸泡,略微炒一下研成細末),高良薑(用酒清洗七次,略微炒一下研成細末)。都分別封好收起來。如果是由於寒冷引起的,就用良薑二錢,香附一錢;如果是由於氣鬱引起的,就用香附二錢,良薑一錢;如果是由氣鬱和寒冷共同引起的,二者各等分,混合均勻。

以熱米湯入薑汁一匙,鹽一捻,調下立止。不過七八次除根。王璆《百一方》云:內翰吳開夫人,心痛欲死,服此即愈。《類編》云:梁混心脾痛數年不愈,供事穢跡佛,夢傳此方,一服而愈,因名神授一匕散。

白話文:

用熱米湯加入一勺薑汁和少許鹽,連續服用七八次即可治癒。王璆的《百一方》記載:內翰吳開的妻子,心痛得快死了,服用這個方子後立即痊癒。《類編》記載:梁混心脾痛多年不癒,供奉佛祖,在夢裡得到這個方子,服用一次後就痊癒了,因此取名為「神授一匕散」。

心腹諸病:艾附丸:治男女心氣痛、腹痛、少腹痛、血氣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兩,蘄艾葉半兩,以醋湯同煮熟,去艾炒為末,米醋糊丸梧子大,每白湯服五十丸。(《集簡方》)停痰宿飲,風氣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莢水浸)、半夏各一兩,白礬末半兩,薑汁麵糊丸梧子大。

白話文:

治療心腹各種疾病:

艾附丸:治療男女因心氣不暢而引起的疼痛、腹痛、小腹痛、血氣疼痛,疼得讓人難以忍受。香附子二兩,艾葉半兩,用醋湯將兩者一起煮熟,把艾葉撈出炒焦成末,用米醋和麵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白開水送服五十丸。(出自《集簡方》)

停滯的痰和宿飲造成風氣逆行往上攻,導致胸膈閉塞、呼吸不暢。香附(用皁莢水浸泡過)、半夏各一兩,白礬末半兩,用薑汁和麵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每服三四十丸,薑湯隨時下。(《仁存方》)元臟腹冷及開胃。香附子炒為末,每用二錢,薑、鹽同煎服。(《普濟方》)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三四十顆藥丸,用薑湯隨時送服。(《仁存方》)可以治療臟腑虛寒以及開胃。把香附子炒成粉末,每次使用二錢,和薑、鹽一起煎服。(《普濟方》)

酒腫虛腫:香附子去皮,米醋煮乾,焙研為末,米醋糊丸服。久之敗水從小便出,神效。(《經驗良方》)

白話文:

酒腫虛腫:

香附子去除外皮,用米醋煮乾,烘烤後研磨成粉末,用米醋糊成丸子服用。服用一段時間後,體內的水分會從小便排出,具有神奇的功效。(《經驗良方》)

氣虛浮腫:香附子一斤,童子小便浸三日,焙為末,糊丸。每米飲下四、五十丸,日二。(《丹溪心法》)老小痃癖,往來疼痛。香附、南星等分,為末,薑汁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三、三十丸。(《聖惠》)㿗疝脹痛及小腸氣。香附末二錢,以海藻一錢煎酒,空心調下,並、食海藻。(《瀕湖集簡方》)

白話文:

  1. 氣虛浮腫:使用一斤香附子,浸泡在童子小便中三天,然後烘烤成粉末,做成丸劑。每天早上服用四五十丸,連續服用兩天。(出自《丹溪心法》)

  2. 老少痃癖,往來疼痛:將香附和南星等分成粉末,用薑汁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用薑湯送服三四十丸。(出自《聖惠方》)

  3. 疝氣脹痛及小腸氣:將香附末二錢,用一錢的海藻煎酒,空腹時調服,並食用海藻。(出自《瀕湖集簡方》)

腰痛揩牙:香附子五兩,生薑二兩,取自然汁浸一宿,炒黃為末,入青鹽二錢,擦牙數次,其痛即止。(《乾坤生意》)

白話文:

治療腰痛的竅門:用五兩香附子、二兩生薑,浸泡一夜,自然擠出其汁液,然後炒至焦黃,研磨成粉末,加入二錢青鹽,用於擦牙數次,腰痛即可止。(《乾坤生意》)

血氣刺痛:香附子(炒)一兩,荔枝核(燒存性)五錢,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婦人良方》)

白話文:

血氣刺痛:

香附子(炒至微黃)一兩,荔枝核(燒存性,即燒成灰燼後存留下來的物質)五錢,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出自《婦人良方》)

女人諸病:《瑞竹堂方》:四制香附丸:治婦人女子經候不調,兼諸病。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分:四兩醇酒浸,四兩醇醋浸,四兩鹽水浸,四兩童子小便浸。春三、秋五、夏一、冬七日。淘洗淨,曬乾搗爛,微焙為末,醋煮麵糊丸梧子大,每酒下七十丸。瘦人加澤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加四君子料,血虛加四物料。

白話文:

婦女各種疾病:《瑞竹堂方》:四制香附丸:治療婦女經期不調,兼治其他疾病。大香附子(擦去絨毛)一斤,分成四份:四兩用純酒浸泡,四兩用純醋浸泡,四兩用鹽水浸泡,四兩用童子小便浸泡。春天浸泡三、四天,秋天浸泡五、六天,夏天浸泡一、兩天,冬天浸泡七、八天。清洗乾淨,曬乾後搗碎,稍微烘烤成粉末,用醋煮麵粉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用酒送服七十丸。瘦弱的人添加澤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的人添加四君子藥材,血虛的人添加四物藥材。

《法生堂方》:煮附濟陰丸:治婦人月經不調,久成症積,一切風氣。用香附子一斤(分作四分,以童溲、鹽水、酒、醋各浸三日),艾葉一斤(漿水浸過,醋糊和作餅,曬乾),晚蠶砂半斤(炒),莪朮四兩(酒浸),當歸四兩(酒浸)。各焙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日二。

白話文:

《法生堂方》記載的「煮附濟陰丸」,是用來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積聚成疾、一切風氣的藥方。

具體做法是:

  1. 取香附子一斤,分成四份,分別用童溲、鹽水、酒、醋浸泡三天。

  2. 取艾葉一斤,用漿水浸泡過,再用醋糊和成餅狀,曬乾。

  3. 取晚蠶砂半斤,炒熟。

  4. 取莪朮四兩,用酒浸泡。

  5. 取當歸四兩,用酒浸泡。

  6. 以上各味藥材焙乾研成細末,用醋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劑。

  7. 每次服用70丸,用米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

醋附丸:治婦人室女一切經候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心怔乏力,面色痿黃,頭暈噁心,崩漏帶下,便血,癥瘕積聚,及婦人數墮胎,由氣不升降,服此尤妙。香附子米醋浸半日,砂鍋煮乾,搗焙,石臼為末,醋糊為丸,醋湯下。《澹寮方》艾附丸:治同上。香附子一斤,熟艾四兩(醋煮),當歸(酒浸)二兩,為末,如上丸服。

白話文:

醋附丸:治療婦女室女一切經候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心怔乏力,面色痿黃,頭暈噁心,崩漏帶下,便血,癥瘕積聚,及婦人數次墮胎,由氣不升降引起的,服用此方藥尤為適宜。將香附子用米醋浸泡半日,再用砂鍋煮乾,搗碎焙乾,研磨成細末,用醋糊製成丸劑,以醋湯送服。《澹寮方》

艾附丸:治療同上述症狀。用香附子一斤,熟艾四兩(用醋煮過),當歸(用酒浸泡)二兩,研磨成細末,如上丸服。

婦人氣盛血衰,變生諸症,頭暈腹滿,皆宜抑氣散主之。香附子四兩(炒),茯苓、甘草(炙)各一兩,橘紅二兩,為末。每服二錢,沸湯下。(《濟生方》)下血血崩,血如山崩,或五色漏帶,並宜常服,滋血調氣,乃婦人之仙藥也。香附子去毛炒焦為末,極熱酒服二錢立愈。

白話文:

婦女氣血衰弱,會引發各種疾病,如頭暈、腹脹,都應該用抑氣散來治療。香附子四兩(炒),茯苓、炙甘草各一兩,橘紅二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沸水沖服。(出自《濟生方》)如果女性出現血崩,血如山崩,或者五色漏帶,也應該經常服用,滋養氣血,調整氣機,這是婦女的仙藥。香附子去除毛髮後炒焦研成細末,用烈酒服用二錢,立竿見影。

昏迷甚者,三錢,米飲下。亦可加棕灰。(許學士《本事方》)赤白帶下及血崩不止。香附子、赤芍藥等分,為末,鹽一捻,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溫服。(《聖惠方》)

白話文:

昏迷嚴重者,用三錢棕灰,用米湯服用。也可以加入棕灰。(許學士《本事方》)赤白帶下及血崩不止。香附子、赤芍藥等分,研成細末,加一捻鹽,二碗水煎成一碗,飯前溫服。(《聖惠方》)

安胎順氣:鐵罩散:香附子炒為末,濃煎紫蘇湯服一二錢。一加砂仁。(《中藏經》)妊娠惡阻,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飲食不進。二香散:用香附子一兩,藿香葉、甘草各二錢,為末。每服二錢,沸湯入鹽調下。(《聖惠方》)

白話文:

促進懷孕,緩解氣鬱:

  1. 鐵罩散:將炒熟的香附子研磨成粉末,加入濃煎的紫蘇湯中服用一至二錢。可以添加砂仁。

(適用於妊娠惡阻,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飲食不進的孕婦)

  1. 二香散:使用一兩香附子、二錢藿香葉、二錢甘草,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沸水衝泡,加入鹽巴攪拌後服用。

(適用於妊娠惡阻,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飲食不進的孕婦)

臨產順胎:九月、十月服此,永無驚恐。福胎飲:用香附子四兩,縮砂仁(炒)三兩,甘草(炙)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朱氏集驗方》)產後狂言,血暈,煩渴不止。生香附子去毛為末,每服二錢,薑、棗水煎服。(同上)

白話文:

臨產順胎:在懷孕的第九、第十個月服用此方,可以使生產順利,不會驚慌恐懼。

福胎飲:將香附子四兩、炒縮砂仁三兩、炙甘草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出自《朱氏集驗方》)

產後狂言、血暈、煩渴不止。將生香附子去毛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棗水煎服。(出自《朱氏集驗方》)

氣鬱吐血:丹溪:用童子小便調香附末二錢服。《澹寮方》:治吐血不止。莎草根一兩,白茯苓半兩,為末。每服二錢,陳粟米飲下。

白話文:

氣鬱吐血:丹溪:用童子小便調香附末二錢服。

澹寮方:治療吐血不止。莎草根一兩,白茯苓半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粟米煮水送服。

肺破咯血:香附末一錢。米飲下,日二服。(《百一選方》)

白話文:

肺破咯血:香附末一錢。米飲下,每日兩次。(《百一選方》)

肺部破裂導致吐血:香附研成粉末一錢重。用米湯送服,一日兩次。(《百一選方》)

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湯。先服香附湯三、五呷,後服地榆湯至盡。未效再服。(《指迷方》)小便血淋,痛不可忍。香附子、陳皮、赤茯苓等分水煎服。(《十便良方》)

白話文:

小便帶血:將香附子和新地榆等量,分別煎成湯藥。先服香附湯三次或五次,再服地榆湯直到喝完。如果沒有效果,再繼續服用。(出自《指迷方》)

小便帶血,疼痛難忍。用香附子、陳皮、赤茯苓等量煎水服用。(出自《十便良方》)

諸般下血:香附,童子小便浸一日,搗碎,米醋拌焙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直指方》:用香附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為末,黃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飲下,日二服。戴原禮云:只以香附子末二錢,入百草霜麝香各少許,同服,效尤速也。老小脫肛: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數沸淋洗。(《三因方》)

白話文:

各種便血:香附,用童子小便浸泡一天,搗碎,用米醋拌炒焙乾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直指方》記載:用香附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成粉末,用黃秫米糊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四十丸,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戴原禮說:只用香附子粉二錢,加入百草霜、麝香各少許,一起服用,效果更快。老年人和小孩脫肛: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用三勺粉末,加一大碗水,煎煮十幾沸,用來淋洗患處。(出自《三因方》)

偏正頭風:香附子(炒)一斤,烏頭(炒)一兩,甘草二兩,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蔥茶嚼下。(《本事方》)

白話文:

偏正頭痛的治療方法:香附子(炒過的)一斤,烏頭(炒過的)一兩,甘草二兩,研成細末,用蜂蜜煉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蔥茶嚼下。(出自《本事方》)

氣鬱頭痛:《澹寮方》:用香附子(炒)四兩,川芎藭二兩。為末。每服二錢,臘茶清調下。常服除根明目。《華佗中藏經》:加甘草一兩,石膏二錢半。

白話文:

氣鬱頭痛:《澹寮方》:使用香附子(炒)四兩,川芎藭二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開水調勻服下。長期服用,可以除根明目。

《華佗中藏經》:在《澹寮方》的基礎上,加上甘草一兩,石膏二錢半。

頭風睛痛:方同妊娠惡阻。

白話文:

頭風導致眼睛疼痛:治療方法與妊娠導致的惡阻相同。

女人頭痛:香附子末,茶服三錢,日三五服。(《經驗良方》)肝虛睛痛,冷淚羞明。補肝散:用香附子一兩,夏枯草半兩,為末。每服一錢,茶清下。(《簡易方》)

白話文:

女性頭痛:把香附子研磨成粉末,用茶送服,每次 3 錢,1 天 3 次到 5 次。(《經驗良方》)肝虛引起的雙眼疼痛,畏光流淚。補肝散:取香附子 1 兩,夏枯草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取 1 錢,用茶水送服。(《簡易方》)

耳卒聾閉:香附子瓦炒研末,蘿蔔子煎湯,早夜各服二錢。忌鐵器。(《衛生易簡方》)

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綿杖送入。蔡邦度知府常用,有效。(《經驗良方》)

白話文:

**耳聾閉不通:**香附子炒香研成粉末,蘿蔔子煎湯,早晚各服二錢。忌用鐵器。(《衛生易簡方》)

**膿水從耳朵流出:**香附末,用棉棒送入耳中。蔡邦度知府常使用,效果很好。(《經驗良方》)

諸般牙痛:香附、艾葉煎湯漱之,仍以香附末擦之,去涎。(《普濟方》)牢牙去風,益氣烏髭,治牙疼牙宣,乃鐵甕先生妙方也。香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薑各半兩,為末,日擦。(《濟生方》)消渴累年不愈。莎草根一兩,白茯苓半兩,為末。每陳粟米飲服三錢,日二。

白話文:

各種牙痛:將香附、艾葉煮成湯漱口,再用香附末擦牙,去除唾液。(《普濟方》)牢牙去風,益氣烏髭,治牙疼牙宣,乃鐵甕先生妙方也。香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薑各半兩,為末,日擦。(《濟生方》)消渴累年不愈。莎草根一兩,白茯苓半兩,為末。每陳粟米飲服三錢,日二。

癰疽瘡瘍:曾孚先云:凡癰疽瘡瘍,皆因氣滯血凝而致,宜服諸香藥,引氣通血。常器之云:凡氣血聞香即行,聞臭即逆。瘡瘍皆由氣澀而血聚,最忌臭穢不潔,觸之毒必引蔓。陳正節公云:大凡疽疾,多因怒氣而得,但服香附子藥,進食寬氣,大有效也。獨勝散:用香附子去毛,以生薑汁醃一宿,焙乾碾為細末,無時以白湯服二錢。

白話文:

膿包瘡瘍:曾孚先說:一切膿包瘡瘍,都是因為氣體停滯血凝結所導致,應該服用各種芳香藥物,使氣血通暢。常器之說:凡是氣血聞到芳香氣味就會流動,聞到臭味就會倒流。瘡瘍都是因為氣體受到阻滯而血液聚集,最忌諱臭穢不潔,一旦碰到毒素必定會蔓延。陳正節公說:大凡膿毒性疾病,多數是由於生氣而得,只要服用芳香附子藥,多吃使氣體流暢的食物,就能有效治療。獨勝散:用芳香附子去除毛毛,用生薑汁浸泡一夜,焙乾後搗成細末,不拘時間用白開水送服二錢。

如瘡初作,以此代茶。瘡潰後,亦宜服之。或只以《局方》小烏沉湯,少用甘草,愈後服至半年,尤妙。(赤芍《外科精要》)

白話文:

如果瘡剛開始出現,可以用赤芍代茶喝。瘡潰爛後,也適合服用。或者只服用《局方》中的小烏沉湯,少放一些甘草,服用到完全康復後再延續服用半年,效果尤其好。(赤芍,《外科精要》)

蜈蚣咬傷:嚼香附塗之,立效。(《袖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