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2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4)

1. 火脈案

胡,時毒誤藥成淋,咳嗽聲啞,脈細模糊,思面色蒼赤,體質屬火,時毒謬用補托,溺道不清,淋久腎虛火炎金燥,致嗆嗽失音,遂成重症。今夏初巳火主令,嗜寐健忘恍惚,心神潰散。焉能攝腎。速用滋陰瀉火,冀秋深氣肅,得金水相涵,火毒平,音漸復。元參、生地、麥冬、貝母、丹皮、龜甲、茯神遠志土茯苓淡竹葉,井華水煎。

白話文:

患者胡某,因為服用了有毒藥物而引起的淋病,伴有咳嗽、聲音嘶啞,脈搏細而模糊,面色蒼赤,體質屬火。由於時毒誤服補藥,導致小便不通暢,淋病日久,腎虛火炎,金燥,致使嗆嗽失音,遂成重症。現在正是夏初,巳火主令,導致患者嗜睡、健忘、恍惚,心神潰散,難以攝腎。需要快速使用滋陰瀉火的方法治療,希望秋天氣候肅殺,金水相涵,火毒平息,聲音逐漸恢復。處方:元參、生地、麥冬、貝母、丹皮、龜甲、茯神、遠志、土茯苓、淡竹葉,加井華水煎服。

二十服淋愈音響。加熟地阿膠甜杏仁、棗仁。蜜丸服,症平。

白話文:

服用二十劑藥後,淋疾的症狀好了很多。於是又加了熟地、阿膠、甜杏仁、棗仁。將藥做成蜜丸服用,症狀就平復了。

2. 疫症論治

(大頭瘟,捻頸瘟,瓜瓤瘟,楊梅瘟,疙瘩瘟,絞腸瘟,軟腳瘟附)

白話文:

大頭瘟

頭腫如鬥,面色青紫,發熱惡寒,咳嗽吐涎,口渴飲多,大小便不利。

捻頸瘟

頸部腫大,咽喉疼痛,呼吸困難,發熱惡寒,頭暈目眩,口渴飲多。

瓜瓤瘟

胸腹脹滿,疼痛如瓜剖,發熱惡寒,嘔吐瀉痢,口渴飲多,大小便不利。

楊梅瘟

皮膚出現紅色斑點,如楊梅,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口渴飲多。

疙瘩瘟

身體出現紅色或紫色疙瘩,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口渴飲多。

絞腸瘟

腹痛絞痛,劇烈難忍,發熱惡寒,嘔吐瀉痢,口渴飲多。

軟腳瘟

身體乏力,四肢無力,不能行走,發熱惡寒,頭暈目眩,口渴飲多。

疫為時行癘氣,有大疫,有常疫,大疫沿門闔境,多發於兵荒之後,不數見。常疫則一隅數家,一家數人。症多相似,春夏秋三時皆有之,而夏秋為甚。其癘邪之來,皆從濕土鬱蒸而發,觸之成病,其後更相傳染,必由口鼻吸受,流入募原。募原乃陽明胃絡,在夾脊前腸胃後,去表不遠,附近於胃,為表裡之分界。

白話文:

瘟疫是一種流行性的疾病,有很大的瘟疫,也有普通的瘟疫。大的瘟疫涉及很多家庭和地區,常發生在兵荒馬亂之後,這種情況並不多見。普通的瘟疫則只會影響到小地方的幾家或一家裡的幾個人。症狀通常相似,春、夏、秋三季都有可能發生,但夏秋季節最嚴重。瘟疫的病邪是從濕潤的土地上蒸發出來的,接觸這些邪氣就會生病。此後又互相傳染,一定是由口鼻吸入,進入募原。募原是陽明胃絡,位於脊椎前腸胃後,距離體表不遠,靠近胃部,是表裡的分界線。

從鼻吸入,故頭額暈脹,背微惡寒。從口吸入,故嘔惡滿悶,臍痛下利,足膝逆冷,邪出募原,故壯熱。有汗不解,必俟表氣入內,精氣達外,大發戰汗,然後脈靜身涼,亦有自汗而解者,但以出表為順,陷里為逆。從表解者,戰汗自汗發斑;從里陷者,胸腹痞痛,便秘,熱結旁流,協熱下利,嘔惡譫語,舌黃黑刺。疫證脈不沉不浮而數,然必右盛於左,以濕土之邪,多犯陽明胃經也。

白話文:

從鼻子吸入,所以頭部和額頭發脹,背部微微發冷。從嘴巴吸入,所以胸悶噁心,肚臍疼痛,拉肚子,腳膝冰冷。邪氣從募原排出,所以發高燒。有汗卻無法退燒,一定要等到表氣進入體內,精氣跑到體外,大發戰汗,然後脈搏平靜,身體涼爽,也有通過自汗而痊癒的人,但以從表發汗為順利,陷裏發汗為不順利。從表發汗痊癒的,戰汗自汗發出疹子;從裏陷發汗的,胸腹疼痛,便祕,熱氣結住向旁流散,協熱性拉肚子,噁心譫語,舌頭又黃又黑又刺痛。疫病的脈象不沉也不浮而數,但必定是右邊比左邊盛,因為濕土的邪氣,大多侵犯陽明胃經。

募原亦附胃。陽明居太陽之裡,少陽之外,為三陽經之中道。傷寒之邪,自表傳裡,溫熱之邪,自里達表。疫癘之邪,自陽明中道,隨表裡虛實而發,不循經傳也。邪伏中道,必表裡分解,然不能一發便盡。故有得汗熱除,二三日復熱如前者:有得下里和,二三日復見表症者;有表和復見里症者;有表裡偏勝者;有表裡分傳者,吳氏《溫疫論》謂疫有九傳,綜其變也。總由伏邪既潰,傳變不一,故屢奪屢發也。

白話文:

三焦與胃也相連接。陽明經位於太陽經的裡面,少陽經的外面,是三陽經的中心。傷寒的邪氣,由表向裡傳;溫熱的邪氣,由裡向表達。疫病的邪氣,則位於陽明經的中心部位,隨著表裡虛實的不同而發病,不循經絡傳變的規律。邪氣伏藏在中心部位,必然表裡同時發病,然而不能一次發作就完全痊癒。所以有的病人在發汗後熱退,二、三天後熱又像以前一樣發作;有的病人在瀉下後裡症得到緩解,二、三天後表症又出現;有的表症緩解後裏症又出現;有的表裡症狀偏重一方;有的表裡症狀分次傳變。吳氏在《溫疫論》中說疫病有九次傳變,這是歸納了疫病的變化規律。總的來說,由於伏藏的邪氣一旦潰散,傳變就不一樣了,所以就會反覆發作。

疫症治法,外解如香豉、蔥白連翹薄荷之屬,內清如山梔、芩、連、人中黃、滑石之屬,下奪如芒硝大黃之屬。且疫為穢濁之邪,若熏蒸熱痰,矇蔽心包,則神識漸昏,必用芳香宣逐,清血絡以防結閉。如犀角、菖蒲、銀花、鬱金佩蘭之屬。煩渴多汗,用石膏知母

白話文:

治療瘟疫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

1.外解法:使用香豉、蔥白、連翹、薄荷等藥物,以發散風寒,清解熱毒。

2.內清法:使用山梔、芩、連、人中黃、滑石等藥物,以清熱生津,涼血解毒。

3.下奪法:使用芒硝、大黃等藥物,以通便導滯,瀉熱解毒。

4.芳香宣逐法:使用犀角、菖蒲、銀花、鬱金、佩蘭等藥物,以芳香化濁,宣通氣血,清熱解毒。

5.清血絡法:使用石膏、知母等藥物,以清熱涼血,防治血絡閉結。

斑發咽痛,用犀角、牛蒡、生地。衄血下血,用山梔、犀角、丹皮。發熱自利,用葛根、芩、連。胸膈痞滿,用栝蔞、枳、桔。嘔吐呃逆,用藿香竹茹。邪混三焦,熱結血分,宜大制鹹苦,用元參、金銀花露、金汁之屬。而人中黃、香豉尤為時疫之專藥,香豉、黑豆所盦,得濕熱之氣,釀成敗穢之質,能引內邪從巨陽蒸汗而解。

白話文:

斑點疹類疾病引發咽喉疼痛,可用犀角、牛蒡、生地。鼻血和便血,可用山梔、犀角、丹皮。發熱伴有腹瀉,可用葛根、芩、連。胸腔和膈肌飽滿不適,可用栝蔞、枳、桔。嘔吐呃逆,可用藿香、竹茹。邪氣混雜在三焦,熱氣積結在血液中,宜用大劑量的鹹苦藥物,可用元參、金銀花露、金汁之類。人中黃和香豉尤為時疫的專用藥物,香豉與黑豆發酵,遇濕熱之氣,釀成敗穢之質,能引出內邪從巨陽之位發汗而痊癒。

人中黃、甘草所制,漬以滓穢,專解腸腑惡毒,從下而泄,得同氣相求之妙,以其總解溫熱時行內外熱毒也。蓋疫為燥熱毒癘,從無辛溫發散之例,一切風燥辛熱,皆不可犯。至於大疫,又宜斟酌司天歲氣方向,不拘一轍也。其發於外者,有大頭、捻頸、瓜瓤、楊梅、疙瘩、絞腸、軟腳等症,亦條列治法,備查用焉。此症宜與溫熱同參。

白話文:

人中黃和甘草所製成的藥物,浸泡在病氣中,主要用於治療腸胃中的毒素,從下體排出,達到以毒攻毒的妙用,因為總體上可以治療熱毒引起的時行疾病。疫情是由乾燥的熱毒引起的疾病,通常不會採用辛溫發散的治療方法,一切風燥、辛熱的藥物都不可使用。至於大規模的疫情,還需要根據司天歲氣方向來斟酌,不能一概而論。疫情的外在症狀包括,大頭、捻頸、瓜瓤、楊梅、疙瘩、絞腸、軟腳等症狀,這裡也列出了治療方法,以便於查詢使用。這種疾病的治療應該與溫熱病的治療方法相互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