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四 (3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3)

1. 痢脈案

某,感暑致痢,熱渴煩冤,里迫後重,紅白稠黏,此濕熱蘊結也。用六一散加花粉、薏仁、薄荷梗枳殼、赤苓、赤芍、丹皮。熱退,後重亦減,去花粉、薄荷、丹皮,加黃芩白芍(俱酒炒)、煨木香陳皮。數服愈。

白話文:

這個病人,由於中暑而導致腹瀉,覺得發熱、口渴、煩躁、心煩意亂,大便裡粘稠的紅白相間,這是濕熱蘊結在體內引起的。使用六一散,加上花粉、薏仁、薄荷梗、枳殼、赤苓、赤芍藥、丹皮等藥物。退燒後,便後肛門沉重感也減輕了,就去掉花粉、薄荷和丹皮,加上炒過的黃芩、白芍藥、煨木香、陳皮等藥物。幾次服藥後痊癒。

幼子,噤口秋痢,身熱小腹墜痛,初痢稠紅,次下血水,日夜無度,此熱邪阻脘,氣滯下焦,迫傷營分。初用枳殼、栝蔞仁(俱炒)、黑山梔、赤苓、蘇梗、木香以導熱而通逆。繼用白芍、甘草(炙黑)、茴香、炮薑、黑楂肉以緩中而溫下。後用石蓮、潞參、茯神砂仁、薏仁、熟地炭、山藥紅棗、粳米以扶陽而和陰,漸次調理獲痊。

白話文:

小兒,閉口不言,秋季腹瀉,身體發熱,小腹墜痛,痢疾一開始排出的是稠紅色的便便,後來變成血水,日夜間不停,這是熱邪阻滯胃脘,氣滯積在下焦,迫傷營血。初次用枳殼、栝蔞仁(均炒過)、黑山梔、赤苓、蘇梗、木香來導熱通逆。繼而用白芍、甘草(炙黑)、茴香、炮薑、黑楂肉來緩和中焦,溫暖下焦。最後用石蓮、潞參、茯神、砂仁、薏仁、熟地炭、山藥、紅棗、粳米來扶助陽氣,調和陰陽,逐漸調理,終於痊癒。

包氏,春雨連旬,感濕成痢,脘悶食減,其治在脾。用平陳湯去甘草,加神麯、穀芽(俱炒)、薏米煎湯,一服便減。再加炮薑、砂仁,服愈。

白話文:

包姓患者,因春雨連綿多日,導致感受濕邪而患上痢疾,胃脘悶脹,食慾減退,治病的關鍵在於脾臟。使用平陳湯去除甘草,加入炒神麴、炒穀芽、薏米煎湯,服用一劑後症狀減輕。再加入炮薑、砂仁,服用後痊癒。

堂弟,初秋患痢,因熱渴多服梨、藕、萊菔,上吐下痢,口噤不食,奄臥昏沉,脈細欲絕,肢厥目瞑齒噤,湯藥難下,急用附子理中湯去參、草。制川附(二錢)、炮姜(二錢)、製半夏(三錢)、白蔻仁(八分),煎湯,用箸啟齒,以匙挑與之。盡劑手足漸溫,與粥湯不吐矣。前方加陳皮、茯苓、炙草、穀芽,再劑痢漸止。嗣用香砂六君子湯而安。

白話文:

我的堂弟,在初秋時患了痢疾。由於他感到口乾,於是多吃了梨、藕、萊菔這些生冷水果蔬菜,結果引起了上吐下痢、口不能言語並且不吃東西,精神萎靡不振,脈搏細弱,手腳冰涼,眼睛閉著,牙齒緊閉,無法服藥。我趕緊用附子理中湯來治療。方中去掉了人參和茵陳草,加入制川附子(二錢)、炮姜(二錢)、製半夏(三錢)、白蔻仁(八分),煎好藥湯,用筷子撬開牙關,用湯匙餵藥給他喝。服完藥之後,他的手腳漸漸溫暖起來,喝米湯也不會想吐了。在前面的藥方中加入陳皮、茯苓、炙草、穀芽,再服一次藥,痢疾便逐漸停止了。接着又服用香砂六君子湯,他的病情徹底好轉了。

孫,數年久痢,必傷腎陰,但知健脾,不節腥膩,恐脾陽不復,腎陰益虧。用繆仲淳脾腎雙補丸人參、茯苓、山藥、山萸、菟絲餅、砂仁、肉蔻、補骨脂、炮薑、南燭子、蓮實,糊丸,一服而效。

白話文:

孫某人,多年來一直腹瀉,肯定損傷了腎陰,只知道健脾,不節制腥味肥膩的食物,擔心脾胃陽氣不能恢復,腎陰更加虧虛。採用繆仲淳的脾腎雙補丸,其中含有參、茯苓、山藥、山萸、菟絲餅、砂仁、肉蔻、補骨脂、炮薑、南燭子、蓮實,做成藥丸,服用一劑就見效了。

王,痢久鮮紅,裡急肛墜,兼患三陰瘧發,皆暑濕熱之邪留戀經腑。但久痢傷腎,久瘧傷脾,痢瘧合邪,足三陰交損,勢必支離困頓。依經旨熱淫於內,以酸收,以苦發。用製厚朴、酒黃連(各五分)、烏梅(二枚)、甘草(炙黑,一錢)、白芍、赤苓、陳皮、黑荊芥(各錢半)、鮮夜交藤(五錢)、二服痢俱止。

白話文:

王姓病人,痢疾已久,大便鮮紅,裡急後重,肛門下墜,還兼患三陰瘧疾發作,這些都是暑濕熱的邪氣留戀在經脈和臟腑所致。但久痢傷腎,久瘧傷脾,痢瘧合邪,足三陰交損,病情勢必支離破碎,困頓不安。依據經書的旨意,熱邪淫盛於內,要用酸味來收斂,用苦味來發散。使用製厚朴、酒黃連(各五分)、烏梅(二枚)、甘草(炙黑,一錢)、白芍、赤苓、陳皮、黑荊芥(各錢半)、鮮夜交藤(五錢),服用兩次,痢疾就都停止了。

李氏,滯下自秋入冬,脈緩能食,前用升提止澀兩不效者,以症非氣滑脫陷也。今小腹痛輒下稠垢,非溫通不愈,勿以休息痢混,行補攝治。小茴香(炒,八分)、乾薑(八分)、煨木香(五分)、廣皮、炙草(各六分)、砂仁(一錢)、地榆(酒炒,八分)、數服止。

白話文:

李氏,從秋天到冬天滯下,脈搏緩慢能飲食,此前使用升提止澀的治療方法都沒有效果,是因為證狀不是氣鬱滑脫下陷引起的。現在小腹疼痛常常排出稠厚的污垢,如果不使用溫通的方法治療就不會痊癒,不要將它與休息痢相混淆,採用補攝方法治療。小茴香(炒過,八分)、乾薑(八分)、煨木香(五分)、廣皮、炙草(各六分)、砂仁(一錢)、地榆(用酒炒過,八分),連續服用幾次即可痊癒。

張氏女,冬初胸脘熱痛,食後脹痢血,脈小數,左關尺為甚,陰陽兩傷,天癸將至之年得此,懼延損怯。栝蔞仁(炒,錢二分)、枳殼、黃芩、白芍(俱炒,錢半)、厚朴(制,五分)、地榆(酒炒,八分)、生地炭(錢半)、諸症漸減,去栝蔞、黃芩、厚朴,加當歸(醋炒)、香附(便制。各錢半)、紅曲(一錢)、血痢亦稀,後服六味丸而安。

白話文:

張氏女,在冬初的時候,胸脘疼痛,吃了東西後會脹氣腹瀉,大便中帶血。她的脈搏細小而數,左手關尺脈比另外兩處脈位更甚。這說明她的陰陽兩虛,在即將月經初潮的年紀得了這樣的病,擔心會進一步體虛畏寒。根據她的情況,採用栝蔞仁(炒熟,二錢)、枳殼、黃芩、白芍(皆炒熟,半錢)、厚朴(炮製過,五分)、地榆(用酒炒過,八分)、生地炭(半錢)等藥物治療,她的症狀逐漸減輕。之後,把栝蔞仁、黃芩、厚朴去掉,加入當歸(用醋炒過)、香附(炮製過,各半錢)、紅曲(一錢),血痢也逐漸減少。後來服用六味丸,她的病情就痊癒了。

朱,少年血痢,由初春迄冬未瘳,陰絡久損,中間秋涼感瘧,經邪或夾食滯。治者不分經絡,妄投大黃枳實、延胡等,通降理瘀,元氣益削,脈沉弱少神。今冬怯寒食少,日夜利血十數行,腹不痛而滑泄,治取溫澀以攝真元。潞參、茯苓、黑甘草、炮薑、肉蔻、牡蠣(醋煅)、山藥(炒)、訶子肉,一服已減,十數服全止。

白話文:

朱,少年時患血痢,從早春到冬季都沒有痊癒,陰絡受到了長期的損傷,在中間秋涼時又感染了瘧疾,經絡的邪氣或者夾雜了飲食停滯。治病的人不分經絡,胡亂地用大黃、枳實、延胡等藥物,疏通、降下、理順瘀血,元氣更加衰弱,脈搏沉弱,精神很差。今年冬天他怕冷,吃得少,晝夜拉血十幾次,肚子不痛卻拉肚子,治療時採用溫暖澀腸的方法來保護體內的真元。服用潞參、茯苓、黑甘草、炮薑、肉蔻、牡蠣(醋煅)、山藥(炒)、訶子肉,一服藥後血痢症狀就減輕了,服用十幾服藥後完全痊癒了。

族某,初春痛痢,痢後鮮血點滴,腹痛後重,脈大,口燥怯冷,動則氣急。六旬以上,痢久陰傷及陽,大忌發熱。仿駐車丸,去黃連,用烏梅、阿膠(煨沖)、當歸、白芍、熟地(俱炒)、五味、木香(煨)、炙草,粳米湯煎。三服痢稀血止,去烏梅、木香,加參、耆、陳、苓、蓮、姜,十數服而平。

白話文:

某某患者,在早春時節患了痢疾,腹瀉後帶有鮮血點滴,腹痛並且下墜感,脈搏較大,口乾舌燥並且畏寒,稍微活動就會氣促。患者年齡已超過六十歲,痢疾時間較長,陰液受傷而影響陽氣,最忌諱發熱。因此,採用了仿駐車丸,去掉了黃連,加入烏梅、阿膠(煨製後沖服)、當歸、白芍、熟地(均炒製)、五味子、木香(煨製)、炙甘草,並且用粳米湯煎服。患者服用三劑藥後,腹瀉變稀、血止住,便去掉了烏梅、木香,加入參鬚、黃耆、陳皮、茯苓、蓮子、生薑,服用十餘劑藥後,病情逐漸平復。

譚氏,六旬外,下痢旬余,猶然腹痛後重,溺澀脈洪,目赤顴紅,寤煩口乾。忽而香連丸,忽而粟殼湯,忽而大黃,忽而肉桂,用藥前後不倫,失於疏理。先以荸薺粉、山梔、石斛、丹皮、赤苓、麥冬、白芍、木香汁、枳殼、地榆、燈心,一啜諸症減,納粥糜矣。轉方,用煨木香、陳皮、白芍、當歸、茯苓、地榆、車前子甘草梢,痢大減,惟腹痛不定一處,則虛氣滯也。用蔥薑末炒麥麩,絹包熱熨,痛已,服調理藥而安。

白話文:

譚氏,六十多歲,患腹瀉已經十多天了,仍然有腹痛、便後仍感腹部墜脹,小便困難,脈搏洪盛,眼睛發紅,兩顴潮紅,夜裡煩躁口乾。時而服用香連丸,時而服用粟殼湯,時而服用大黃,時而服用肉桂,用藥前後不合理,沒有疏理。先用荸薺粉、山梔、石斛、丹皮、赤苓、麥冬、白芍、木香汁、枳殼、地榆、燈心,服用一次,諸症減輕,能吃粥了。改用方子,用煨木香、陳皮、白芍、當歸、茯苓、地榆、車前子、甘草梢,腹瀉大減,但腹痛不定處,是虛氣不暢。用蔥薑末炒麥麩,用絲綢包著熱熨,疼痛消失,服用調理藥物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