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二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5)

1. 大腸癰門主論

經曰:天樞隱隱痛者大腸疽;其上肉微起者大腸癰。(天樞穴,又名大腸募,大腸募在臍旁開二寸。)

陳遠公曰:人腹中疼甚,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人以為腹中火盛而存食也,誰知大腸生癰乎!凡腹痛足不能伸者,俱腸癰也,而大腸癰足猶不能伸也。但大腸生癰,無不成於火,火盛不散則結郁成癰矣。然火之有餘,本水之不足,水衰則火旺,火無水制,乃養成其毒耳。

白話文:

陳遠公說:一個人肚子痛得很厲害,手按壓下去不行,右腳彎曲不能伸直,人們都以為是肚子裡有火,並且肚子裡有食物積滯。但誰知道是得了大腸癰啊!凡是肚子痛且腳不能伸直的,都是得了腸癰,而得了大腸癰,腳就更不能伸直了。但是,大腸生癰,沒有不是由火引起的,火勢旺盛不散發開來,就會鬱結成癰。然而,火的過剩,本質上是水的不足,水衰弱則火旺盛,火沒有水來制約,於是就滋生成毒了。

治法不必治火,壯水以制火,毒氣自消矣。清腸飲金銀花三兩,當歸二兩,地榆、麥冬、元參各一兩,苡仁五錢,生甘草三錢,黃芩二錢,水煎服。一次痛少止,二劑足可伸,又二劑毒盡。(此方活血解毒,雖瀉火而實滋陰也,相濟相成,取效如神耳。倘不益陰以潤腸,唯攻毒以降火,則大腸先損,何能勝火毒凌灼哉,無怪治之不效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不必去治療熱毒,增強水陰以制約熱毒,毒氣自然就消除了。清腸飲:

金銀花三兩,當歸二兩,地榆、麥冬、元參各一兩,苡仁五錢,生甘草三錢,黃芩二錢,水煎服。喝一次痛就會少一點,喝兩劑就可以痊癒,再喝兩劑,毒氣就完全消除了。(這個方子活血解毒,雖然瀉火但實際上滋陰,相輔相成產生了神效。如果不滋陰潤腸,只攻毒瀉火,那麼大腸首先就會受到損害,如何能承受住熱毒的侵襲呢?治療無效也就不足為奇了。)

《冰鑑》)

又曰:大腸生癰,右足不伸,腹疼甚,便出膿血,肛門如刀割,此已潰爛也。能食者生,不能食者死。然不能食之中,亦有非因火毒之熾而然者,又不因其不能食而棄之也。凡生癰疽,俱以有胃氣為佳,為胃氣無論陰毒陽毒,多不可救。故陰疽證必以扶胃氣為第一,少加敗膿祛毒,則正氣無傷,火毒易散,今大腸癰破而不思食,則胃氣盡絕,大危證也。不急補胃,而惟治癰,必死之道矣。

白話文:

又說:大腸長了癰瘡,右腿不能伸直,腹痛劇烈,排膿帶血,肛門像被刀割一樣,這已經是潰爛了。能吃飯的能活,不能吃飯的會死。然而,不能吃飯中,也有不是因為火毒熾盛而引起的,也不能因為他們不能吃飯而放棄治療。所有的癰疽,都以有胃氣為好,因為胃氣無論是陰毒還是陽毒,大多都無法挽救。所以陰疽證必須以扶胃氣為第一要務,少加敗膿祛毒,則正氣無傷,火毒易散。現在大腸癰瘡破裂而不思飲食,則是胃氣全無,大危證也。不趕緊補胃,而只治療癰瘡,必死無疑。

開胃救亡湯人參山藥、薏仁、元參、白朮各一兩,金銀花二兩,生甘草三錢,山羊血一錢研,水煎調服,一劑胃開,二劑膿少,三劑疼止,四劑全愈。(此方救胃而敗膿祛毒已在其中,妙在銀花治毒,仍是滋陰之品,為瘡家奪命之將軍,乃至仁至勇之帥。又得參朮輔助其力,則散毒猶神。

白話文:

開胃救亡湯:人參、山藥、薏仁、元參、白朮各一兩,金銀花二兩,生甘草三錢,山羊血一錢研,一起水煎,調勻服用。服用一劑,胃口就打開了;服用二劑,膿液減少了;服用三劑,疼痛停止了;服用四劑,就痊癒了。(這個方劑既可以治療胃病,又能祛除膿毒,巧妙之處在於金銀花可以解毒,並且仍屬於滋陰藥物,是潰瘍患者的救命將軍,也是仁至勇至的統帥。再輔以參朮,其力量就象天神一般可以清除毒素。)

羊血止血解渴,且善通氣,引各藥直入癰中以解散之,合而治之,調合有人,撫綏有人,攻剿有人,安得不勝乎!自然胃氣開,化精微而轉輸於大腸也。倘胃氣未傷,服之尤效,切勿疑而不用,以枉人性命耳。)

白話文:

山羊血具有止血、解渴的作用,並且能夠很好地通氣,可以將各種藥物直接引導到患處以進行消散。將山羊血與其他藥物合用治療,可以起到調和藥性、安撫患處、攻克病邪的作用,怎麼可能會不治癒呢?服用山羊血後,胃氣自然會開,精微物質可以轉化並運輸到大腸。如果胃氣沒有受損,服用山羊血的效果會更好。切記不要懷疑而不使用山羊血,以免錯失良機,耽誤病情。

又曰:大腸生癰,小腹痛甚,淋瀝不已,精神衰少,飲食無味,面色痿黃,四肢無力,自汗盜汗,夜不得臥,人以為火盛生癰也,誰知水衰不能潤腸耳!夫大腸不能傳導者,全賴腎水灌注,今因醉飽房勞,過傷精力,大泄其精,以致火動水涸,又加生冷兼進,以致氣血乖違,濕動痰生,腸胃痞塞,運化不通,氣血凝滯而成癰也。然則生癰之先,本腎水之不足,茲癰潰之後,又複流其水,是虛其虛矣。

白話文:

原文的意思是:

又說:大腸長了瘡癤,小腹疼痛劇烈,小便淋漓不止,精神萎靡,飲食沒有滋味,面色蠟黃,四肢無力,自汗盜汗,夜晚不能入睡,人們都以為是火氣旺盛引起的瘡癤,殊不知是水液衰少不能滋潤腸道所致。大腸不能傳導食物,完全依賴腎水灌注,現在因為酗酒暴飲暴食,房事過度,過度損傷精力,大量消耗精液,導致火氣旺盛,水液枯竭,再加上生冷食物一起吃,導致氣血不調和,濕氣蘊結,痰液產生,腸胃阻塞,運化不通,氣血凝滯而形成瘡癤。然而,瘡癤的產生,本是腎水不足所致,瘡癤潰爛之後,又再次消耗水液,這是虛上加虛。

若作火毒治,鮮不變為死證,必須大補腎水,並補脾胃之氣,則脾胃化精生水更易枯涸也,腸一旦得滂沱之潤,自然沾足重蘇,不治癰而癰已化,氣血足而肌肉生也。加味六味地黃湯以治之:熟地二兩,山藥、山萸各八錢,丹皮六錢,澤瀉一錢,白茯苓三錢,人參、麥冬各一兩,黃耆五錢,水煎服,數劑疼止神健。

白話文:

如果用祛除火毒的方法來治療,沒有不變成不治之症的,那必須大量補腎水,並且補益脾胃之氣,那麼脾胃化生精華生出水來更容易枯竭,腸道一旦得到充足的滋潤,自然會恢復到健康狀態,即使不治癰瘡,癰瘡也會自行消散,氣血充足肌肉也就會生長出來。用加味六味地黃湯來治療:生地黃二兩,山藥、山茱萸各八錢,丹皮六錢,澤瀉一錢,白茯苓三錢,人參、麥冬各一兩,黃耆五錢,水煎服,服用藥幾劑後疼痛停止身體健康。

(按六味補腎水,加參、耆、麥冬,補脾胃之土,土旺而肺自旺,肺與大腸相表裡,又為腎之母,母子相需,表裡相顧,故奏功如神也。)

白話文:

用六味補腎水的藥方,再加人參、黃耆、麥冬,來補益脾胃的土氣,土氣旺盛,肺氣就能旺盛。肺和大腸是相表裡的,肺又是腎的母親,母子互相需要,表裡互相顧護,所以能夠奏效神速。

王肯堂曰:大腸癰多大便墜腫,初起發熱惡風自汗,身皮甲錯,按之腹內急痛。

2. 小腸癰門主論

經曰:關元隱隱痛者小腸疽,其上肉微起者小腸癰。(關元穴,又名小腸募,在臍下三寸。)

《千金》曰:腸癰之為病,小腹腫,強按則痛,便數似淋。

《厥論》曰: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則死。

王肯堂曰:《千金》謂妄治必殺人。腸癰為病,小腹重而強按之則痛,便數似淋,時時汗出,復惡寒,身皮甲錯,腹皮急如腫狀,其脈數者,小腸有膿也。(《準繩》)

白話文:

王肯堂說:《千金方》中說,妄自治療一定會害死人。腸癰是一種疾病,小腹沉重,用力按壓時會疼痛,小便頻繁像淋病一樣,時常出汗,又怕冷,皮膚起了像盔甲一樣的疹子,腹部皮膚繃緊好像腫脹一樣,脈搏急促的,是小腸有膿的緣故。(《準繩》)

陳無擇曰:腸癰為病,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聚積,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膿,久積陰冷所成也。故《金匱》有用附子溫之。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此以內結熱所成也,故《金匱》有用大黃利之。

白話文:

陳無擇說:腸癰是一種疾病,身體沒有感覺,腹皮僵硬,按壓時潮濕,像腫脹狀,腹部沒有積聚,身體沒有發熱,脈搏急促,這是因為腸內有膿液,長久積聚的陰冷所造成的。因此,《金匱要略》中用附子來溫暖它。如果脈搏遲緩、緊繃,膿液還沒形成,可以瀉下,大便中會有血;如果脈搏洪大、急促,膿液已經形成,不能瀉下,這是由於內部積熱所造成的。因此,《金匱要略》中用大黃來瀉下它。

張仲景曰:腸癰,小腹痞堅,蓋小腹痛而痞,小便數而似淋者。腸癰,即肺癰肝癰之屬。

巢氏曰:洪數者已有膿,脈若遲緊者未有膿。甚則腹脹大,轉側有水聲,或繞臍生瘡,或膿自臍出,或大便出膿血。

白話文:

巢氏說:洪數脈的人,已有膿,脈遲緊的人,膿尚未形成。如果病情嚴重,則肚子脹大,翻身時有水聲,或是在肚臍周圍長瘡,或膿從肚臍流出,或大便帶膿血。

張景岳曰:經言腸癰為病不可驚,驚則腸斷而死。故患是者其坐臥轉側,極宜徐緩,時時少飲薄粥及八珍湯,固其元氣,靜養調理,庶可保其有生。(《全書》)

白話文:

張景嶽說:經典上說腸癰是一種不可驚動的疾病,如果受驚則腸子斷裂而死亡。所以患有腸癰的人在坐、臥、轉側時,都應該極為緩慢,要經常少量喝些稀粥和八珍湯,增強元氣,靜養調理,這樣纔有保全生命的希望。(《全書》)

薛立齋曰:此證因七情飲食所致。

又曰:若臍間出膿者不治。

孫真人曰:腸癰小腹重,強按之則痛,小便如淋,時時汗出,復惡寒,身皮甲錯,腹皮急,加腫甚者,腹脹大轉側有水聲,或繞臍生瘡,膿從臍出,或從大便下,乃七情飲食所致。脈遲緊者未有膿也,大黃湯下之;洪數者,已有膿也,薏苡湯排之;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膿壅滯也,牡丹皮散主之。

白話文:

孫思邈說:腸癰患者會覺得小腹有沉重感,用力按壓會疼痛,小便時像淋病一樣疼痛,經常出汗,又怕冷,身上起雞皮疙瘩,腹部的皮膚緊繃,腫脹得厲害的,腹部脹大,翻身的時候有水聲,或者在肚臍周圍長瘡,膿從肚臍流出來,或者從大便中排出,這是由於七情和飲食不節所造成的。脈搏遲緩而緊促的,膿還沒形成,可以用大黃湯治療;脈搏洪大而數快的,膿已經形成了,可以用薏苡湯來排膿;小腹疼痛,小便不利,是膿液瘀積造成的,可用牡丹皮散來治療。

陳實功曰:腸癰初起,發熱惡寒,脈芤而數,皮毛錯縱,腹急漸腫,按之急痛,大便墜重,小便澀滯若淋,甚者臍突腹脹,轉側水聲,皆由濕熱瘀血流入小腸而成癰也。(《正宗》)

白話文:

陳實功說:得了腸癰症的初期,會出現高燒、畏寒的現象,觸摸病人的脈搏,會發現脈搏沉細而且跳動頻繁,皮膚表面出現斑駁不一、交互錯雜的色澤,腹部逐漸疼痛並腫脹,按住肚子會感覺到劇烈疼痛,大便有下墜感而且排出困難,小便時感到疼痛,甚至出現淋漓不止的狀況,嚴重時會出現肚臍凸出、腹部脹滿的現象,翻身時還會聽到水聲,這些都是因為濕熱瘀血流入小腸而導致膿腫形成。

又曰:男子暴急奔走,以致腸胃傳送不能舒利,敗血濁氣壅遏而成。婦人產後體虛,多臥未經起坐而成。婦人坐草艱難,用力太過而成,婦人分娩後,失逐敗瘀,以致敗血停積腸胃,結滯而成。飢飽勞傷,擔負重物,致傷腸胃而成。醉飽房勞,過傷精力,或生冷並進,以致氣血乖違,濕動痰生,多致腸胃痞塞,運化不通,氣血凝滯,皆能致之。

白話文:

還有一種說法是:男性如果突然劇烈奔跑,導致腸胃傳輸功能不順暢,敗血濁氣瘀積而成。女性產後體虛,長時間臥牀不起而形成。婦女分娩艱難,用力過度而形成。婦女分娩後,沒有及時排出敗血瘀血,導致敗血瘀積在腸胃中,結滯而成。飢餓飽食、勞累過度、負擔重物等,都會損傷腸胃而形成。大吃大喝、房事過度,都會過度消耗精力,或者生冷食物一起吃,導致氣血失衡,濕氣誘發痰液產生,多會導致腸胃痞塞,運化不通,氣血凝滯,這些原因都能導致直腸癌。

又曰:初起未成,小腹殷殷作痛,儼似奔豚,小便淋瀝者,當以大黃湯下之,瘀血去儘自安;體虛脈細,不敢下者,活血散瘀湯和利之。

白話文:

另外還說:疾病初期,症狀不甚嚴重,小腹隱隱作痛,就像有東西在奔馳,小便是血尿的患者,應用大量黃藥湯攻下瘀血,瘀血排出後,症狀即可緩解消除;如果患者體虛脈細,不敢攻下瘀血的,應用活血化瘀湯和利小便的藥。

又曰:腹濡而痛,小腹急脹,時時下膿者,毒未解也,用牡丹皮湯治之。

白話文:

古文中所指的腹濡而痛,是指腹部潮濕疼痛。小腹急脹,是指小腹突然腫脹,時時下膿,是指小腹一直在流膿。這些症狀都是由於中毒未解引起的。

可以用牡丹皮湯來治療。

又曰:已成,腹中疼痛,脹滿不食,便淋刺痛者,薏苡仁湯主之。

又曰:如膿從臍出,腹脹不除,飲食減少,面白神疲,此乃氣血兩虧,宜用八珍湯加牡丹皮肉桂黃耆、北五味斂而補之。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如果膿從臍部流出,腹脹不消,飲食減少,臉色蒼白,精神疲乏,這是因為氣血兩虛造成的,應該選用八珍湯,加上牡丹皮、肉桂、黃耆、北五味來收斂和補益。

又曰:如積襲日久,因循不識此證,誤作脹病治之,以致毒攻內臟,腸胃受傷,或致陰器攻爛,腐靨黑斑,色敗無膿,時流汙水,腹連陰痛,煩躁不止,身熱口乾,衾幃多臭,臥房難進者,俱為不治。

白話文:

另外說:如果病症積聚日久,因循日日,不認識這種疾病,誤以為是腹脹病來治療,導致毒氣侵攻內臟,腸胃受到傷害,或者導致陰器潰爛,腐爛潰爛的傷口發黑,面色憔悴沒有膿,有時流出污水,腹部和陰囊疼痛,煩躁不安,身體發熱,口乾舌燥,被褥奇臭無比,臥室難以進入的,都是不能治癒的。

馮魯瞻曰:小腸癰作痛者,其身甲錯,腹皮緊,按之濡,如腫狀,腹常痛或繞臍生瘡,急宜下之。(《錦囊》)

又曰:一室女時患腹痛,食少面黃肌瘦,幼科治以退熱消積,女科治以通經行血,大方以虛而議補,俱不效。後有識者曰:脈大而尺獨數,肌膚甲錯,(甲錯,不滑澤也。)此小腸有癰,膿已成而將潰矣。亟與葵根一兩,金銀花三錢,甘草節一錢,皂角刺、陳皮各二錢,再劑而膿血大潰,更以太乙膏同參耆治之,一月始安。

白話文:

古文:「又有一名女子患有腹痛,食量減少,面黃肌瘦,幼科醫生用退燒消積的藥方,婦科醫生則用通經行血的藥方,一般的醫生則認為是虛證,需要補益,但都沒有效果。後來有位老練的醫生說:脈象很大,而尺脈數次,皮膚粗糙,這是小腸上長了膿瘡,膿瘡已經成熟並即將潰爛。於是趕緊使用葵根一兩、金銀花三錢、甘草節一錢、皁角刺、陳皮各二錢,兩劑藥下去,膿血便大量潰爛,再用太乙膏、參耆來調理,一個月後才痊癒。」

「還有一位女子患有腹痛,食量減少,面黃肌瘦,幼科醫生用退燒消積的藥方,婦科醫生則用通經行血的藥方,一般的醫生則認為是虛證,需要補益,但都沒有效果。後來有位老練的醫生說:脈象很大,而尺脈次數多,皮膚粗糙,這是小腸上長了膿瘡,膿瘡已經成熟並即將潰爛。於是趕緊使用葵根一兩、金銀花三錢、甘草節一錢、皁角刺、陳皮各二錢,兩劑藥下去,膿血便大量潰爛,再用太乙膏、參耆來調理,一個月後才痊癒。」

又曰:腸癰是膏粱積熱所致。其候身皮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繞臍生瘡,小腹按之則痛,溲數似淋,腹脹惡寒,身熱自汗。如脈沉緊而未有膿,須急解毒;如脈洪數已有膿,須急下膿;若小腹痛而小便閉者,是膿壅滯也。然腸癰為病,切不可驚,驚則腸斷,故坐臥轉側,切宜徐緩,並飲薄粥及八珍湯以固元氣,靜養調理,庶可保也。

白話文:

另一種古籍說:腸癰是膏粱積熱造成的。其症狀是皮膚表面發硬,肚子皮膚緊繃,按壓有濡濕感,像是腫脹的樣子,肚臍周圍長瘡,腹部按壓會痛,小便次數多像淋病,腹部脹滿怕冷,身體發熱自汗。如果脈搏沉穩,緊繃,但沒有膿,需要趕緊解毒;如果脈搏洪數,已經有膿,需要趕緊排出膿;如果小腹疼痛,小便不通暢的,是膿瘀滯造成的。但腸癰這種病,最怕驚嚇,驚嚇就會造成腸斷,因此坐臥翻身,都要非常緩慢,同時要喝稀粥以及八珍湯來固本培元,靜養調理,纔有可能保住性命。

李東垣曰:腸癰繞臍生瘡,膿從瘡出者,有出臍中者。惟大便下膿血者,自愈也。(《十書》)

申鬥垣曰:腸內生癰,當驗證明白,不可妄治,妄則殺人。其病小腹重,按之痛,小便如淋,時時汗出惡寒,身皮錯,腹皮急,繞臍生瘡,或臍出膿,或大便膿血。如左腫甚者,左寸洪數,是小腸癰;右腫甚者,右寸洪數,是大腸癰。(《啟玄》)

白話文:

申鬥垣說:腸子內生癰瘡,必須先驗證清楚,才能進行治療,胡亂治很可能會導致死亡。此病症狀為:小腹沉重,按壓疼痛,小便刺痛,時時出汗怕冷,身上皮膚錯亂,腹皮緊張,圍繞肚臍生瘡,或肚臍流出膿液,或大便帶有膿血。如果左側腫脹得很厲害,左側寸口脈洪大而有力,則是小腸癰;如果右側腫脹得很厲害,右側寸口脈洪大而有力,則是大腸癰。(《啟玄》)

朱丹溪曰:肌膚甲錯,腹皮緊小,腹痛小便以淋,時時汗出或引大腹痛,按之濡,若腫狀,腹無積聚,身不發熱,脈不弦數,此腸中有癰,久積陰冷所致。宜用濁熱之劑以溫發之,故《金匱》有用附子溫之者。

白話文:

朱丹溪說:皮膚乾燥,腹部皮膚緊繃,腹痛伴有排尿困難,時常出汗或是引發嚴重的腹痛,按壓腹部感覺潮濕,像腫脹的樣子,腹部沒有積聚,身體不發熱,脈搏也不弦緊而數快,這是腸子裡有癰瘡,長期積聚陰寒所引起的。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溫暖發散,所以《金匱要略》裡有使用附子來溫暖的方劑。

何氏曰:凡腸癰男左女右,腳曲不能伸者是。若誤作陰疝與傷寒治之,為禍不小。(《濟生》)

胡公弼曰:按臍下一寸三分,即腸之屈曲間,大腸左盤,小腸右曲。其生癰也,由冷毒積久,腸厚而不能發越於外,故生於內,外視之無形,重按之痛甚,毒生於左側左足不能伸,毒生於右側右足不能伸,生毒之外肌膚微有皺紋,細觀亦覺微腫。此證當服牛膠酒吞太乙膏丸追膿解毒,治一不善,則難救矣。(《青囊》)

白話文:

胡公弼說:肚臍下一寸三分的位置,就是腸子彎曲的地方,大腸在左側盤曲,小腸在右側彎曲。在那裡長癰疽,是由於寒冷積聚,導致腸子變厚,無法發散到體外,所以長在體內,從外表看起來沒有異常,但重按時會很痛。如果毒生在左側,左腿就會無法伸直;如果毒生在右側,右腿就會無法伸直。長癰疽的地方,皮膚表面會有一些細小的皺紋,仔細看也會有輕微的腫脹。治療這種病症,應該服用牛膠酒,然後吞服太乙膏丸來引膿解毒,如果治療不當,就很難挽救了。(摘自《青囊》)

竇漢卿曰:膀胱有熱,蓄毒不流,結成此候,以致臍中堅硬結核,小便疼痛,日夜下利無度是也。外宜用連須蔥十根搗爛罨臍上。

白話文:

竇漢卿說:膀胱有熱,毒素積聚不流動,形成臍部核桃大小的腫塊,小便疼痛,晝夜腹瀉不止是該病的症狀。外治可以用連須蔥十根搗碎,敷在肚臍上。

又曰:婦人腸癰與男子不同,乃心經毒流小腸經,發在臍中,堅硬如石,此是惡候也,宜內托。

又曰:腸癰,若大便或臍間出膿者,不治。

《內經》曰:腸癰為病不可驚,驚則腸斷而死,故患是者,其坐臥轉側,務宜徐緩,時少飲薄粥及服八珍湯,固其元氣,靜養調理,庶可保全其生。(《全書》)

白話文:

《內經》上說:腸癰這種疾病不可以驚嚇,受驚就會導致腸子斷裂而死亡,所以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在坐、臥、轉身、側身的時候,都要注意動作緩慢。適當喝些稀粥,服用八珍湯,以固護元氣,在安靜的環境中靜養調理,這樣纔有可能保全生命。(《全書》)

《千金方》灸法:曲兩肘,正肘頭銳骨,灸百壯,下膿血而安。

《脈經》:問曰:羽林婦病何以知腸有癰?師曰: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榮,數則為衛;衛數下降,榮滑上升,榮衛相干為敗濁,小腹痞堅,小便或澀,或自汗出,或復惡寒,膿為已成,設脈遲緊,則為瘀血,血下即安。

白話文:

《脈經》:有人問:羽林婦的疾病,如何知道腸中有癰?老師說:脈搏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榮脈,數則為衛脈;衛脈數次下降,榮脈滑然而上升,榮衛相干而形成敗濁,小腹痞堅,小便有時澀而不暢,或自汗而出,或兼惡寒,膿已經形成;如果脈搏遲緩而緊,則為瘀血,血下即安。

陳遠公曰:有腹疼口渴,左足不伸,伸則疼甚,手按之猶不可忍,人以為腸中生癰也。然腸癰有大小腸之分,屈右足者,大腸生癰也。屈左足者,小腸生癰也。今屈左足是小腸生癰矣。但大腸癰易治,小腸癰難醫,以大腸可瀉,小腸難瀉也。然得法又何不可瀉哉。蓋大腸瀉火從糟粕而出,小腸瀉火從溲溺而泄也。

白話文:

陳遠公說:有腹痛口渴,左腳無法伸展,伸展時疼痛加劇,用手按壓也難以忍受,人們認為這是腸中生了癰。但是,腸癰有大小腸之分,如果彎曲的是右腳,就是大腸生了癰;如果彎曲的是左腳,就是小腸生了癰。現在病人彎曲的是左腳,所以是小腸生了癰。只是大腸癰容易治療,小腸癰難以醫治,因為大腸可以瀉火,而小腸難以瀉火。但是,如果得到方法,那麼小腸也可以瀉火。大腸瀉火是通過糟粕排出,而小腸瀉火是通過尿液排出。

泄毒至神湯:銀花三兩,茯苓、薏苡各一兩,甘草車前子劉寄奴澤瀉各三錢,肉桂一分。水煎服,一劑水如注,二劑疼大減,三劑全愈。此方俱利水之味,只金銀花消毒,何神奇至此?蓋小腸之毒,必須內消,內消之藥,舍金銀花無他味可代,以他味消毒,皆損正氣,而小腸決不可傷,故以金銀花為君也。

白話文:

「泄毒至神湯」:

配方:銀花三兩,茯苓、薏苡各一兩,甘草、車前子、劉寄奴、澤瀉各三錢,肉桂一分。

服用方法:水煎服,一劑水如注,二劑疼痛大減,三劑全愈。

功效:此方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其中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解釋:小腸的毒素,需要從體內消除,而內服的藥物中,只有金銀花可以消除小腸毒素,其他藥物都有損傷正氣的副作用,而小腸是絕對不可以受到傷害的,因此金銀花是此方中的君藥。

但此物不能入小腸,今同茯苡車澤之類引入小腸,又少加肉桂引入膀胱,從溲溺而化,又恐火毒太旺,各藥不能迅逐,加入寄奴之速祛,甘草之緩調,既無留滯之患,又無峻烈之害,火毒自從膀胱小腸出也。(《冰鑑》)

白話文:

但這類藥物不能進入小腸,現在用茯苓、薏米、澤瀉等藥物引入小腸,再加上一些肉桂引入膀胱,從小便中排出,又擔心火毒太旺,各種藥物不能迅速排除,加入防風的快速祛除,甘草的緩和調和,既沒有留滯的危害,又沒有峻烈之害,火毒可從膀胱、小腸排出。(《冰鑑》)

又曰:人有腹痛呼號,卻在左腹,按之疼不可忍,人以為食積在大腸也,誰知小腸生癰乎!凡腸癰必屈足,而今足不屈,似非腸癰。然癰生腸內者必屈其足,在大腸內者屈右足而不伸,在小腸內者屈左足而不伸,若癰生腸外,皆不屈足。疼在左則小腸生癰,疼在右則大腸生癰也。

白話文:

另外也曾聽說:有人肚子疼得哇哇叫,疼痛的位置卻在左邊,按壓的時候疼痛得受不了,人們都以為是食物積存在大腸裡了,誰知道是小腸長了膿瘡呢!凡是腸癰,病人一定會彎曲腿,而現在這個病人腿沒有彎曲,看起來不像腸癰。然而,長在腸子裡面的膿瘡一定會彎曲病人的腿,如果膿瘡在大腸裡,病人會彎曲右腿而不能伸直,如果膿瘡在小腸裡,病人會彎曲左腿而不能伸直,如果膿瘡長在腸子外面,病人都不會彎曲腿。疼痛在左邊,則是小腸長了膿瘡,疼痛在右邊,則是大腸長了膿瘡。

至食積燥屎之痛,時疼時止,生癰之痛,乃定而不移,痛而不止也。故疼在左,乃小腸之外生癰也,癰生二腸之內,尚可破潰,生於腸外不可使潰,以腸外無可出之路,皆死證也。而小腸尤甚,必早治之。內化丹:金銀花四兩,車前子五錢,白茯苓、薏仁各一兩,生甘草三錢。

白話文:

如果是因為積食或燥屎導致的疼痛,這種疼痛時而發作、時而停止。如果是癰疽導致的疼痛,那麼疼痛就會持續不斷,而且位置固定。如果疼痛在左側,那是因為小腸外側出現了癰疽。如果癰疽長在兩條腸子之間,還有可能破裂潰爛。但如果癰疽長在腸子外側,就不能讓它潰爛,因為腸子外側沒有可以讓膿液排出的通道,這是必死之症。而小腸的癰疽尤其嚴重,必須及早治療。內化丹的配方如下:金銀花四兩、車前子五錢、白茯苓、薏仁各一兩、生甘草三錢。

水煎服,三劑疼止,四劑全愈。(此即前方之變也,前方利水之中,行其敗毒之法。此方入當歸二兩,利水之中補血敗毒之法也。蓋癰破利水而毒隨水出,易於祛除。癰未破,不補血以利水,則水泄而血虛,難於消化,同中之異,不可不知,總宜早治,否則癰雖愈而瘀血流於腸外,必有終身腹痛之病也,慎之。)

白話文:

用溫水煎服,服用三次疼痛就會停止,服用四次就會完全康復。(這正是前方的加減變化,前面的方子利水,用來消除毒素。這個方子加了二兩當歸,在利水的同時補血,來消除毒素。當膿癤破裂,利水時毒素會隨著水排出,容易被去除。膿癤沒破裂前不能補血,若此時利水,則水份一洩而血氣虛弱,難以幫助膿癤消化,這是其中的差異,不能不知。總之應該儘早治療,否則膿癤雖然康復,但瘀血流到腸道外,必定會留下終身腹痛的疾病,要謹慎注意。)

又曰:有腹疼驟甚,小便流血,左足不能伸,人以為小腸癰也,誰知小腸火盛乎!夫小腸生癰,必屈左足,今足不伸,明是生癰,而曰火盛者何故?不知生癰必有其徵,未有一旦驟生而即流血者也。癰日久而生膿,膿欲盡而血出,豈有不潰而先出血者,然今足不伸何也?蓋小腸與大腸不同,小腸細而大腸寬,寬者可以容邪,細者難以容邪,必然之理也。小腸受火煎熬,腸中逼迫,腸不能舒,而左足暫屈,不若生癰者長屈而不伸也。

白話文:

又說:有腹痛突然加劇,小便帶血,左腳無法伸直,人們都以為是患了小腸癰,誰能想到是因小腸火氣過盛所導致!小腸長了癰,必定會屈曲左腳,現在左腳無法伸直,顯然是長了癰,為什麼還會說是火氣過盛呢?不知道長癰必定會有一些徵兆,沒有一種情況是一下子就長癰,而且小便就帶血的。通常是癰日積月累,膿液就會慢慢積聚,膿液快排盡的時候,小便就會帶血,膿液沒有排盡之前怎麼可能會先出現小便帶血呢?可是為什麼現在左腳無法伸直呢?這是因為小腸和大腸不一樣,小腸狹窄而大腸寬敞,寬敞的腸道可以容納邪氣,狹窄的腸道很難容納邪氣,這是必然的道理。小腸受到火氣的煎熬,腸道裡面的東西就會相互擠壓,腸道就無法舒展了,所以左腳才會暫時彎曲,這與長癰後長期彎曲且無法伸直的情況不同。

勿以足不伸即信是癰,妄行解毒。然何以辨之?初病之時,辨其小便中有血無血耳。初痛而足屈,小便無血,乃是生癰;初痛而足屈,小便有血,乃是火痛,不可差也。治法瀉其火邪,不必化毒而痛止足伸矣。小柴胡湯加味以治之:柴胡半夏、甘草各一錢,人參二錢,茯苓五錢,黃芩三錢。

白話文:

不要以為腳不能伸展就是癰疽,就胡亂的使用解毒藥物。然而,要如何區分呢?在疾病的初期,可以通過小便中有無血來辨別。剛開始疼痛而足部彎曲,小便中沒有血,這是生癰疽;剛開始疼痛而足部彎曲,小便中有血,這是火熱疼痛,無法治癒。治療方法是瀉掉火邪,不必化解毒素,疼痛就會停止,足部就能伸展了。可用小柴胡湯加味來治療:柴胡、半夏、甘草各一錢,人參二錢,茯苓五錢,黃芩三錢。

水煎服。一劑足伸,二劑血痛俱止。(按小柴胡湯非治小腸之方也,何從應效如此之捷?夫小腸火盛者,起於肝膽之郁也,木鬱則火生,不敢犯心而犯小腸耳。夫火性炎上,今反下熾,拂火之性矣,所以小腸受而作痛也。小便流血者,乃小腸之血為火所逼,血恐為火灼干,越出小腸之外,直走膀胱,反使水道不行而流血也。

白話文:

水煮服用。一劑藥服完,病痛即可大為舒緩;兩劑藥服完,血便、疼痛等症狀均可消除。(按:小柴胡湯並非治療小腸的藥方,為什麼能如此快速有效呢?這是因為小腸火盛是源於肝膽氣鬱,木氣鬱結則生火,不敢侵犯心臟而侵犯小腸罷了。火性本該往上炎燒,現在卻反向下熾熱,違背了火的特性,所以小腸受到侵犯而疼痛。小便帶血,則是小腸的血液被火氣逼迫,血液恐怕被火氣灼燒乾涸,於是越過小腸之外,直接流入膀胱,反而導致水道不通而血便。

小柴胡舒肝之氣,則火氣上炎,其性既順,又得茯苓清滲水氣,水流而血自歸經,此方之所以奇耳。)